心中楷模
2023-10-31牛和顺
牛和顺
昨日顽童今日翁,七八十年一梦中。夜深人静时,我脑海里常像翻相册一样回忆亲人,尤其是我的父亲。
父亲牛正山出生在河北易县一个小山村。1937年,父亲30岁,已是拉家带口的人,他上有年迈的父母,中有多病的妻子,下有咿呀学语的女儿。农历八月十五那天,在抗日救亡会上,他第一个报名参加八路军,并于同年入党。
父亲所在部队驻扎在狼牙山脚下的娄山村,离我们村并不远,可频繁的战事让他根本无暇顾及家庭。家境本就十分贫穷,再加上连年灾荒,他的父母与妻子被活活饿死,置不起棺椁,乡亲们就用几片芦苇席包裹帮着下了葬。年幼的女儿无依无靠,被父亲带到根据地上学。但好景不长,日军开始大扫荡,父亲便把女儿安排在一个老乡家里。谁知,这竟是一场生死诀别。大扫荡过后,父亲前去探望时才得知:女儿病死已有月余。
失去多名亲人后,父亲化悲痛为力量,更加英勇地投入抗日战争中,并被任命为机枪排排长。
一挺“老黄牛”式重机枪,被父亲擦得锃亮。百十个机枪零件,他用毛巾蒙上双眼,十来分钟就能拆卸、安装。
在涞源县的一次遭遇战中,父亲与战友们失去了联系,被敌人追进一条山沟。山沟两面悬崖峭壁,尽头横着一堵丈把高的崖壁,敌人没有开枪,想要抓活的。凭着高大的身躯,父亲左攀右援,最终爬上了崖壁。
正当父亲为脱离虎口暗自庆幸时,忽听崖下传来呼救声:“正山……救救我……”往下面一看,原来是连队指导员。指导员个子矮小,在崖壁下团团转,爬上几尺,又滑落下去。
父亲毅然从崖壁跳下去,愣是肩扛头顶把指导员托了上去。这时,最前面的敌人端着刺刀冲了上来。父亲居高临下,顺手抄起一块大石头砸向敌人。
敌人闪躲之际,父亲已爬上崖头,身后“叭叭叭”地放起枪来,但为时已晚……
1945年9月,父亲复员还乡。他孑然一身,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次年,父亲与逝去丈夫的母亲结婚,蜗居在她十多平方米的茅屋里。
父親复员后,曾很长时间担任村里的主要干部,一直到1963年因病卸任。
作为一名老兵,父亲为了战友不怕牺牲,可在党的原则面前,又不怕疏远旧友。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一位军首长派两名工作人员到我家取证,核实他的入党问题。那位首长还给父亲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他确实是父亲在晋察冀第一分区时的亲密战友,父亲也是他的入党介绍人。可在证明他的入党确切时间与另一位介绍人时,因年代久远,父亲已记不清了。
工作人员让父亲慢慢回忆,说他们千里迢迢来一趟不容易,想圆满完成首长交给的任务。可父亲很执拗,最终还是按自己记得的情况作了证明。
那时,我20岁,自觉懂些人情世故了。既然人家的入党问题属实,其他细枝末节的事情何必那么认真呢?工作人员走后,我不禁埋怨起父亲来。
父亲没有生气,只是严肃地看着我说:“记得清的事就证明,记不清的就不能证明,要对党负责。”
如今,父亲去世快40年了,“对党负责”这句话依然清晰地印在我的心里。
缅怀父亲,不仅因为他是一名抗战老兵,更因为他是我心中的楷模。
(作者为退休教师)
编辑/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