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烈士寻亲

2023-10-31吕高排

军嫂 2023年10期
关键词:陈老烈士陵园老兵

吕高排

孙嘉怿,女,汉族,浙江宁波人,1985年7月出生,2021年6月入党,宁波市海曙区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她在网络上发起“我为烈士来寻亲”公益项目,发动志愿者团队,已收集整理718座境内外中国烈士墓地的3万余条烈士信息,累计为1312名烈士成功寻找到亲人,帮烈属完成首次祭扫活动40余次,与46位健在的老兵建立密切联系。先后获评“中国好人”、全国最美志愿者等,2023年获评第四届全国“最美拥军人物”。

因长年与耄耋老兵打交道,孙嘉怿说话嗓门亮,表情和手势有些夸张,高高的马尾辫,伴随着语音语调上下跃动。

即便在全国最美拥军人物颁奖典礼的高光时刻,孙嘉怿仍然身着朴素的志愿者服装。过多的风吹日晒,无规律的四处奔波,使她的皮肤微黑,几根白发悄然探出。

握住那段历史

孙嘉怿的外公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战士,爷爷打过抗日战争,父亲曾是一名海军战士。

孙嘉怿从小活泼好动,每天四处疯跑,父母也管不了,谁见了都摇头。说起年少的经历,孙嘉怿自己也有些不好意思。

“2008年,我23岁,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一个朋友带我去浙江金华参加一个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服务活动。我的任务是为老兵洗手,拓下他們的手印。当我握住一双双枯树枝一般的手时,突然有了不一样的感觉。那是我从未接触过的手,厚厚的老茧、深刻的皱纹、变形的手指、残缺的指掌……我猛地意识到,自己握住的是一段即将隐入烟尘的历史。如果不把它留住,会成为永远的遗憾。那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天,我仿佛完成了一次穿越。”

回到宁波家里,孙嘉怿径直来到老屋二层。她记得小时候,家里的衣柜中有一个铁盒,里面装着外公的证书,两张黑白老照片——是穿着军装的外公,清秀俊朗,年轻帅气。

孙嘉怿没有见过外公,“我妈妈18岁时,他就去世了”。外公的故事像一个谜,孙嘉怿只知道他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名侦察兵。

但她没有找到那个铁盒。关于外公,家人几乎记不起更多的细节,也不知道他生前所在的部队、经历过的战役。

“外公是什么样的人?他经历过什么?他身上有多少故事?”孙嘉怿还是想找到装在那个铁盒里的记忆。

孙嘉怿加了许多抗美援朝相关的老兵群,一进群就问:“从宁波出发的,是在哪一个部队?”

“那时我才知道,有这么一群烈士,他们的故事还没有人知道;也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还在寻找烈士亲人。”孙嘉怿说,她从寻找外公的故事,变成去寻找更多烈士。

家人给予孙嘉怿很大的支持。爷爷、奶奶对她说:“孙女儿干了一件让人自豪的大事,钱不够花,爷爷、奶奶给你。就一条,不能用名气赚钱,不能用英雄谋私利。”

当过海军的爸爸更是无条件支持女儿,还在社区当起了志愿者。

2012年3月,新婚的孙嘉怿作出一个决定:蜜月之旅从滇西的国殇墓园到当年龙陵松山战役的战场,从麻栗坡到老山主峰……搭便车、住农舍,有鲜花的地方买束鲜花,没鲜花的地方买小笼包、水果作为祭品。

边境地区交通不发达,烈士陵园和战场遗址高度分散。15天的“蜜月”旅行,他们一连走了十多座烈士陵园。

抱回一袋黄土

在一个志愿军家属微信群里,孙嘉怿认识了黄军平,一个普通的陕西农民。

黄军平曾辗转前往朝鲜,去寻找大伯黄建国——一名志愿军烈士的安葬地,可惜未能如愿。但他从朝鲜带回12000多个名字,这些烈士和他的大伯一样,不知道籍贯,寻不到亲人。

黄军平把遗憾和思念压在心底,转而帮助更多的志愿军烈士寻亲。

“黄叔,名单也给我一份吧。”孙嘉怿觉得自己责无旁贷,迅速整理出近千份志愿军烈士资料。

看着那些琐碎庞杂的信息,孙嘉怿决定寻找帮手。2017年的一天,她在自己的微博发出“我为烈士来寻亲”的话题。

很快,有26名年轻人加入进来,还有中海油和浙江大学的两个党支部。渐渐地,越来越多人加入“我为烈士来寻亲”志愿服务队,包括一些军事、地理、历史等方面的专家。

孙嘉怿把他们分成摄影、整理、专家、审核四个组,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

后来,很多人联系孙嘉怿,希望前往朝鲜祭奠亲人或寻找亲人安葬地。

2018年4月初,孙嘉怿等志愿者陪同60多位烈属奔赴朝鲜,去完成一个个家族半个多世纪的未了心愿。

到达朝鲜后,他们马不停蹄地在桧仓、安州、开城等地烈士陵园奔波,寻找一个个为国捐躯的名字。

回程时,孙嘉怿肩上多了一个沉甸甸的背包,里面装着从几个烈士陵园挖来的泥土,“要让烈士感受到尊崇,以最高规格送他们‘回家”。

孙嘉怿首次购买了头等舱,把一袋子黄土抱在双腿上,“老英雄,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中国的领空了……我们现在正在飞越长江……现在是西湖的上空……您看到今天中国的盛世繁华了吗?”

回到家,孙嘉怿精心挑选了48个小盒子,将这些来自烈士鲜血染过土地的土块均匀分装好,盒外贴上小国旗,分寄给全国各地的部分烈士亲属和志愿者。有烈属做了满桌子菜,把那一抔土供在桌子正中央:“我们的亲人‘回家了!”

2019年7月,时任宁波市海曙区团委书记林锦找到孙嘉怿:“到团委志愿者协会来吧,这里虽然工资不高,但可以让你心无旁骛为烈士寻亲,大胆做你想做的事情。”

没有丝毫犹豫,孙嘉怿一口答应。

“终于找到了……”

那次朝鲜之行中,大多数烈属找到了自己的亲人,来自江苏南京的陈传文老人却很失落。

1952年,陈老的父亲陈士成在朝鲜战场上壮烈牺牲,部队寄来的信里没有准确安葬信息。

走了好几个烈士陵园后,陈老情绪有些失控,他用拐杖敲击着地面喊:“老爸,您到底在哪里?让我们到哪儿找您?”

孙嘉怿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对陈老说:“您别急,我们一定能找到他。”

日月更替,孙嘉怿从未忘记自己的诺言。一次,一名在朝鲜工作的志愿者发来的陵园照片中,孙嘉怿发现一位烈士叫“陈世成”。她反复看着这个名字,和几位专家共同研判,确定为“陈士成”的误写。

“真是欣喜若狂,我们专程赶到陈传文老人家中,将陈士成烈士所在陵园的照片送给他,还拿出一张朝鲜地图,把位置圈出来给陈老看。陈老哭得像个孩子:‘有生之年,就算坐轮椅也一定要去见一次爸爸。”

安徽省太和县的王志宝,曾请孙嘉怿帮忙寻找叔叔王心恒的陵墓。家人只知道王心恒1949年在寧波牺牲,却不知他安葬于何处。

两周后,孙嘉怿在宁波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找到了王心恒烈士的陵墓,立即给王志宝打电话。

电话那头,一句“终于找到了……”之后,便是悲怆的哭声。

孙嘉怿买来水果,放在王心恒烈士墓碑前:“老英雄,您的家人让我来找您了,以后我会常来看您。”

之后,每年清明节和烈士纪念日,孙嘉怿总带着志愿者一起去祭奠王心恒烈士。2021年清明节,王志宝到宁波祭奠叔叔,孙嘉怿和一群志愿者一直陪伴左右。

几次寻亲成功,让孙嘉怿更有信心。每次祭奠完烈士,她都不忘将一座座墓碑用相机拍下来,然后在中华英烈网查找相关信息,补全后再发到微博上,以此帮助一位位烈士早日“回家”。

一个人,一群人

2020年,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广播电视台的吕卉听说了孙嘉怿的故事后,专程赶到宁波调研,并在当年的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烈士陵园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次年4月2日,退役军人事务部开通“烈士寻亲政府公共服务平台”。

孙嘉怿再次更新了自己的微博,希望召集更多有空闲、会办公软件的小伙伴,一起来整理烈士墓碑信息,帮助烈士寻亲。短短几分钟,留言区建起了“高楼”——“需要什么技能和条件,我可以试试”“晚上和周末有空,用的比较多的是WPS,不知道能不能帮上忙”……

寻找,纪念,传承……孙嘉怿的队伍越来越大,他们行走在一条特殊的道路上,每一个人心中都饱含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整个活动中,我的作用是微小的,团队的力量才是巨大的。”孙嘉怿说,“我永远忘不了,那些幸存的老兵在谈及牺牲在朝鲜战场的战友时,那种持续很久的沉默。我希望通过行动告诉他们,这一代年轻人同样没有忘记,我们会永远记得。”

让英雄的生命绽开鲜花。目前,“我为烈士来寻亲”志愿服务队已有400余名队员,足迹遍布25个省(区、市)和7个国家的712座陵园。服务队建起全国3万多位烈士的安葬地信息数据库,为烈士寻亲,为烈士修遗物、画像,替烈属代祭扫,送烈士“回家”。

“烈士也怕孤单,我们得加快速度,让更多安葬地信息不详的烈士尽快和亲人‘团聚。”孙嘉怿每天都很忙,“健在老兵的数量也一天天在减少,我们要和时间赛跑,努力留下更多历史。”

(作者单位:北京某媒体)

编辑/李颖

猜你喜欢

陈老烈士陵园老兵
普兰店区唐房革命烈士陵园
沙岭战役烈士陵园
大石桥市烈士陵园
铁岭市烈士陵园
The Sun Also Rises from Hemingway
老兵笑了
心态·读书·运动
老兵
生日一过,老兵就要走了
陈伯老同志的“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