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探究
2023-10-31陈凤飞
陈凤飞
物理学科是很多初中生极为畏惧的一门学科,因为很多理论知识较为深奥,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逻辑性极强,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还是停留在枯燥的理论讲解和繁重的题海战术层面,学生将会失去学习兴趣。作为一个多年从事物理教学的教师,本文根据学科特点,从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角度谈一谈,如何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新课的导入应生活化
好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课未始,兴已浓”。课堂导入要从实际生活中学生能够触及到的物理现象入手,以使课本知识跟实际生活相统一。例如,在学习《变阻器》一节时,导入可以这样设计:为什么调光台灯的灯光会变亮或变暗?为什么调节音响的音量按钮,声音会变大或变小?为什么调节电脑上的亮度按钮,电脑屏幕会变暗或变亮?这些问题来源于生活,学生非常想知道问题的答案,教师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通过这样的导入实施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获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在所有的学科中,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是最密切的,几乎所有的生活现象都能从物理学科中找到对应的学习内容,这就要求教学内容要与生活紧密联系,这样做,能让学生感到物理学习来源于生活,能增加学生学习的亲切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一节课的时间只有几十分钟,这就要求教师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要学会就地取材,从家庭生活中寻找可以利用的材料,也为学生在家中动手做实验验证学习过的知识提前做好了铺垫。例如,学习惯性时,生活中的生鸡蛋、熟鸡蛋;学习浮力时,厨房中的鸡蛋、食盐、辣椒、土豆、茄子;生饺子为什么下沉,熟饺子为什么飘起来;这些东西、现象生活中时时可见,但学生并没有深入思考,把它们引入课堂,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思维始终跟着老师走。要做到这些,要求教师平常多了解一下学生,看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过哪些事情,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需要哪些物理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三、教学方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1.课堂进行的实验活动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实验能够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他们对所有的未知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趣的实验还能缓和课堂气氛,使得教学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例如用烧瓶烧开水,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用冷水浇烧瓶身,可以看到烧瓶内壁有较大的水珠生成,清楚地显示降温液化的现象;如果把将烧瓶倒置,用冷水浇烧瓶底可以看到烧瓶里的水重新沸腾。这些有趣的现象,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教师及时进行解释:瓶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使瓶内气体分子间距减少,造成瓶内气压降低。有趣的实验,生动的讲解,就把学生由对物理现象的好奇转为对物理知识的兴趣。物理实验中的许多实验现象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遇见的,当他们的注意力被吸引过来之后,自然也就能够领略到这一门自然科学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使得他们对物理更加感兴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2.开展贴近生活的物理活动
教师可以依据学生自身所处的环境,利用自己身边所能得到的生活用品,因地制宜地开展物理探究活动,这样能夠更加拉近学生、物理、生活三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这一门自然科学的科学性以及真实性。比如,饺子放进油锅里炸会变硬,放进水里煮,会变软;吸盘必须在光滑的瓷片或者桌面上才能使用……。这样的探究活动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起到启迪作用,因为是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动脑得到的直观体验,而不是老师空洞的说教,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为今后的物理教学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新课改背景下,物理教师需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创设轻松、真实、有趣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以使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学习物理知识,让学生自觉地把物理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进而呈现出物理学科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