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2023-10-31刘许亮陈晗凝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专创双创课程体系

刘许亮,范 龙,陈晗凝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0 引言

在创新型国家建设加速推进、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培养发展型、复合型、 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已经成为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新创业(以下简称“双创”)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 它不仅能培养出社会急需的创新型人才,还能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缓解就业压力[1]。 2021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健全校校、校企、校地、校所协同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打造一批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示范课程[2]。 高职院校根据双创教育改革的要求, 并结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特点,将双创教育定位为培养具有双创意识、双创能力和双创素养的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基于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 构建与之对应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是推进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 本文试结合高职院校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实践为例, 探讨高职院校双创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以期为相关院校提供借鉴。

1 高职院校加强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在逻辑

1.1 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双创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

培养创新型人才, 是高等教育矢志不渝的目标和追求,高等职业教育自然也责无旁贷。2012 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 一改以往的“高端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的简单说法,而重新设定为“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创新”被置于显赫位置。自国家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双创教育。教育部按照国家的战略部署,稳步推进双创教育改革示范院校建设, 并强调将双创教育贯穿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全过程, 推动各高校重视双创教育,并全面实践双创教育改革措施。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加速推进, 深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已经成为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 我国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为实现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需要将相应的双创教育理念贯穿到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中, 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双创教育体系。 构建完善的以双创通识教育课、 专创融合课和实践课为主体的双创课程体系是双创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

1.2 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

2019 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双高计划”建设,“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是其重点建设任务之一, 指引了高水平高职教育技术技能创新工作的方向。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要符合用人单位的规范要求,适应岗位的需求,还应该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 因此,应及时创新人才培养思路,将人才培养机制贯穿于既有课程体系之中,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科教融汇道路,探索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

加强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推进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双创教育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业意识,使其具备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也满足了社会对于多样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通过开展创新性的课程设计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学习到创新性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技巧和实际操作经验, 从而提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创新创业过程还需要多学科知识体系的支撑和团队合作。创新创业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和挑战,通过双创教育,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商业环境,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培养勇于面对风险、敢于创业的精神。上述学生思维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和知识结构的完善,需要科学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支撑。

2 高职院校双创课程建设现状

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在向更深层次、更大范围推进的过程中,存在课程目标定位不准确、课程体系松散、课程内容实践性弱等问题,不利于双创型人才培养。

2.1 高职院校双创课程体系不完善

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不仅包括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 双创意识树立和技术技能应用等方面, 还应包括适应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职业核心素养的提升。 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根据各专业特点设置相应的双创课程体系, 分阶段、 分层次地开展教学, 全面支撑起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最终培养目标。当前,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设置了双创课程,但课程开设较为散乱,大多由创新创业学院、教务处、就业处或学生处等不同部门负责建设[3],导致课程之间缺少联系性、层次性、系统性,未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育人成效不佳。 同时,由于缺少高职院校双创课程建设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 部分高职院校照搬本科院校的双创教育课程,与行业、企业、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结合不紧密, 未能构建起体现高职特色的双创教育课程。

2.2 双创课程体系与专业课程体系融合程度不深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决定了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必须与专业课程体系深度融合。 教师在传授专业技术技能的过程中,要加强产教融合,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双创教育资源,形成“教·学·练·做·创”一体化的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当前, 由于部分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建设中, 缺乏“专创融合”的理念和教学设计方法,导致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偏理论性,缺乏与专业能力培养、行业一线发展的有机结合, 双创教育课程体系与专业课程体系之间缺少有机融合。 在教学项目开发上,“专创融合”课程存在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4],课程建设没有从专业领域的市场痛点和用户需求出发, 未按照识别创业机会、洞察市场需求、设计创意产品、制作产品原型等创新创业活动的一般流程开发教学资源[5],造成课程开发与现有技术及产业关联性不强。

2.3 双创实践基地与双创实践能力培养需求有差距

高职院校双创实践基地建设情况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理念、 专创融合深度、 管理服务制度等因素相关, 部分学校对双创实践基地在人才培养中作用的理解存在偏差,定位模糊,导致双创实践基地建设相对滞后,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部分学校的双创实践基地过分重视在孵项目的经济效益, 导致基地项目以商业类创业项目为主,项目雷同度高,社会竞争力弱[6]。 二是“专创融合”的理念没有很好地融入双创实践基地建设中, 存在对各类双创大赛优质项目跟踪指导不足的问题,进而导致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好的项目没能进入双创实践基地得到孵化[7]。 三是双创实践基地管理服务制度不健全,在项目入驻、创业资金筹措、创业导师指导、成果转化等方面服务缺少相应机制,项目孵化投入不足[8]。

3 高职院校双创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高职院校应把引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作为双创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将双创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使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劳动教育、技能培养充分融合,同质同向,协同发力,服务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保障双创教育取得成效,学校应以创新创业制度为牵引, 大力完善双创课程体系,开发专创融合课程,优化双创实践基地建设,逐步将双创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3.1 顶层设计,建立双创教育课程建设保障体系

加强创新创业工作制度建设是深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提升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 高职院校应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各项要求, 努力将双创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各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中,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高职院校应基于学校实际情况,发布《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办法》,并在此办法指引下,建立双创课程建设方案、双创项目管理办法、双创实践基地建设管理办法、 双创导师选聘及管理办法和双创工作考核细则等制度体系。 高职院校基于以上制度体系, 能够建立一套有利于创新创业工作的机制,从双创课程体系构建、双创项目立项及验收、双创实践平台建设及运行、双创导师作用发挥和双创工作成效考核等方面提供制度保障, 切实增强学校有关双创工作部门、院系、教师、学生的责任感,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创新创业工作的积极性。

3.2 职教定位,构建分层递进式双创课程体系

根据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构建高职院校“理论-能力-实践”分层递进式双创课程体系,重点要解决三个层次的关系问题。在理论层面,开设双创通识类课程,侧重于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意识的培养, 使学生掌握开展双创活动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解决“思想”问题;在能力层,开设“专创融合”课程,侧重于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与思政教育、劳动教育、专业教育、技能培养同质同向,解决“动手”问题;在实践层,开设双创实践课程,侧重双创实践教育, 注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衔接,搭建良好的双创实践平台,突出双创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专业、职业、产业、就业、创业的结合,解决“应用”问题。

3.3 科教融汇,校企协同开发专创融合课程资源

高职院校应联合有行业企业经历的教师、 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开发符合专业人才培养规律的“专创融合”课程资源,挖掘双创教育元素, 实现双创能力培养与专业技术技能培养的有机融合。“专创融合”课程应围绕本专业发展趋势,突出“新技术、新标准、新知识、新技能、新案例”的“五新”专业教育,融汇双创教育理念,挖掘和充实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将专业技能竞赛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 教师科研项目等融入课堂教学,按照“企业出题目、科研做文章、创业促孵化、案例进课堂”的建设思路,实现做中教、做中学、做中创、做中赛,在知识、态度、团队协作、创新意识等方面做到育人全方位、竞赛不缺项。 此外,还应注重“思创融合”,把思想政治教育适时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3.4 产教融合,建设创新驱动的双创实践基地

高职院校双创实践基地建设应坚持校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面向社会的建设思路,创建一个集育人平台、创新平台、聚集平台和服务平台为一体的技术技能类双创实践平台,构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技术技能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一体化实践模式, 形成“创客空间→众创空间→孵化器” 的创业孵化链条,带动学校教学改革和学生双创素养的提升。 双创实践基地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和服务机制, 包括创业导师指导、创业种子基金建设、入孵企业服务、双创竞赛项目选拔等方面, 使创新创业管理服务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此外,应充分发挥政府的牵引作用,整合行业、区域、地方资源,将行业企业、相关高等院校、研究院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孵化基地等组织起来,集聚各类创新要素,搭建科技创新需求侧和供给侧的桥梁,推进产、学、研、创对接。

4 “1+1+X”分层递进式高职双创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本文以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实践为例, 探讨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 2015 年底,学校出台了《双创教育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要“建设依次递进、 有机衔接、 科学合理的双创教育专门课程群”。 2018 年,学校出台《关于深化双创教育改革的实施办法》,提出要“完善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1+1+X’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如图1 所示。 学校以双创教育改革为引领,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双创精神和双创能力培养为导向,按照“覆盖全体、分类施策、专创融合、强化实践、贯穿全程”的原则,构建“专创融合”的双创“教育+实践”平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双创意识培养主导、技术技能教育驱动、双创模拟实践跟进”分层递进式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有力推动了“专创融合”课程建设和双创实践平台建设,强化了学生的双创精神,提升了学生的双创能力。

图1 “1+1+X”分层递进式高职双创教育课程体系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1+1+X” hierarchical and progressive higher voc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4.1 开设1 批双创理论通识课程

学校紧密结合创新方法、产业前沿、创业基础、创业指导等内容,开设了1 批双创理论通识课程,主要包括创新思维类课程、 创新方法类课程和创业理论类课程,如创新思维导引、TRIZ 创新方法、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开发、 大学生创业基础以及创业财务赋能、创业风险控制及战略管理等课程。课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能力、创业团队和机会识别为主要内容, 使学生掌握开展双创活动所需要的基础知识、理论和思维方法[9]。

4.2 建设1 批“专创融合”课程

学校推进“专创融合”课程建设,将创新思维启发、创业技能提升、企业家精神培养等融入教学项目和知识点, 逐步将专业技能培养与双创项目实施结合起来, 有意识地打破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方式和内容组织形式。以项目化的“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培养有知识、有技能、有境界、有眼界、敢于竞争的双创人才。 为提升“专创融合”课程建设质量,学校提出赛教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思创融合的课程建设思路,按照“相互反哺、过程对接、转化畅通、互为补充”的资源转化路径,将竞赛项目、科研项目、技术服务项目和真实创业项目融入专业课程,将竞赛评价方式、职业评价方式等融入课程评价,以“专创融合”加强学生的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结合专业和行业特点,开发了微商创业实务、 水利工程BIM 技术创新应用、三轴机器人控制系统创新设计、 电子产品创新设计与制作等“专创融合”课程。 这些课程以“专业+双创”项目为载体,将职业技能、工匠精神、法治精神、创新精神融入课程教学, 使课程的价值属性与知识属性紧密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实现自我增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带动“专业学习+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共同提升,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10]。

4.3 构建X 类双创实践课程和平台

对接产业需求,深化与行业、区域和当地产业的合作,共同开发双创实践课程、共同编写教材、共建教师团队,推进师生同创,对接市场。 针对具有较强创业意愿的学生,学校开设创业实践运营等课程,结合SIYB 创业培训模式, 在创业计划拟定、 商机发现、资金来源、项目评估、企业创办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学校精心打造“小水滴”双创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中国青年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等比赛, 让学生的创业想法在各类双创大赛平台上得到模拟检验, 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互融汇。学校加强大学生双创实践平台建设,为学生开展双创实践活动提供良好服务。按照“平台、政策、机制、服务、环境”五位一体的思路,建设了1 个国家级众创空间、5 个省级创业孵化平台,3 个市级创业孵化平台和40 个校级创客空间,形成“种子-苗圃-孵化器”校内创业孵化链条,为学生创业团队开展双创实践提供服务,争取双创政策支持,助推学生双创能力提升,服务行业和地方水利、测绘、机械制造等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外,学校还组织学生参观校内外双创景观和双创实践基地,切身感受现代水利工程的创新成就和创新在现代水利工程中的魅力;鼓励学生参加“水院双创集市”和“小水滴双创文化节”等校本特色双创活动,使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双创活力,激发双创热情。

5 结语

高职院校双创教育能否取得较好成效,关键在于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双创意识,铸造学生“敢闯会创”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创新观、创业观。其次,要打好学生双创能力的底子,夯实学生技术技能基础,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要搭建双创实践平台,树立“扶上马送一程”的理念,为学生开展双创实践活动提供良好的服务。 通过构建“1+1+X”分层递进式双创教育课程体系,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所培养的部分学生已逐渐成长为“技能强、思维活、会创新、能创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凸显出学校双创教育的亮点、特色。

猜你喜欢

专创双创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与实践体系建设研究
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与“专创”融合式教育的实践探索
专创融合视域下旅游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实施路径探索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双新双创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