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民族视觉元素在民族类图书装帧设计中的应用

2023-10-31李娟

海外文摘·学术 2023年6期
关键词:装帧类图书彝族

李娟

民族视觉元素是体现民族文化特点、代表民族文化特质的视觉符号的总称。正确运用民族视觉元素是提高民族类图书装帧设计质量的重要保证。本文基于对民族视觉元素内涵和分类的分析,以《中国彝族传统服饰图典》一书的装帧设计为例,从文字、纹样、色彩这三类民族视觉元素的应用与视觉表达角度做了设计说明,进一步阐释了民族视觉元素在民族类图书装帧设计中的重要意义。总而言之,只有深入了解民族视觉元素的含义及不同视觉元素的表达功能,才能在民族类图书的装帧设计中对民族元素做出正确取舍,合理组合搭配,呈现出既具有民族文化特质,又富有鲜明时代特性的图书装帧设计,实现其价值。

0 概述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丰富多彩的各民族文化共同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体系。以传播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研究、介绍民族历史文化、民族关系、民族政策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类图书,是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载体,是我国图书出版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民族类图书出版工作,充分发挥民族特色优势、挖掘民族题材、树立精品意识,推进图书内容和形式达到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观赏性、时代性和历史性的协调统一。制作出广大读者欢迎的、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图书,对于团结各族群众,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图书一经产生就有它的精神属性和物质属性。精神属性包含图书所记载的包罗万象的丰富内容;物质属性包括物质材料、承载方式、装帧形态、审美艺术等。[1]”图书的装帧设计是融合平面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材料设计、印制设计等门类,对图书整体形态,包括封面、文字、版面、插图、色彩以及纸张、材料、印刷、装订进行的编排创作的过程。可以说,图书的装帧设计就是图书物质属性的体现。而民族类图书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该类图书装帧设计需要体现出一定的民族特色。著名民族学与社会学家费孝通说:“一个民族总是要强调一些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上的特点,赋予强烈的感情,把它升华为代表本民族的标志。”我国各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文化、经济、宗教、地理的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形成各自的审美情趣、观念和习惯,反映在艺术上,就是民族特色。而要将民族特色体现在民族类图书的装帧设计中,实现图书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则须从图书信息中提取相应的民族视觉元素,将其正确、合理、创新地运用于图书装帧设计中,丰富图书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从而提升图书的品质。

1 民族视觉元素的内涵和分类

1.1 民族视觉元素的内涵

民族视觉元素是体现民族文化特点,代表民族文化特质的文字、服饰、器具、建筑、图案、纹样、色彩等可视形态的视觉符号。当人们看到某种视觉元素时候,就会联想到与某个民族相关的印象,如藏族的唐卡、彝族的三色漆器、羌族的刺绣、苗族的银饰等。这些视觉元素是在各民族社会历史文化的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积累并传承的,是民族审美观念和情感寄托的體现,也是民族文化重要的标识和记忆。

1.2 民族视觉元素的分类

丰富多彩的民族视觉元素,以其特有的精神文化内涵、独特的艺术表达和美感,是民族类图书装帧设计中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源泉。根据存在形态和表现形式,一般来说,民族视觉元素可分为文字、纹样、色彩三类基本视觉元素。

1.2.1 文字元素

金星华老师在《中国民族语文工作》中认为,“文字是书写语言的符号,它产生以后,克服了语言的时空限制,扩大了信息传播,增加了文化积累,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指出:“在我国,汉字不但是汉族的文字,也是全国各个少数民族通用的文字,是在国际活动中代表中国的法定文字。现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29个民族有与自己的语言相一致的文字。”有的民族文字是拼音文字,但在书写形式上各有不同,如维吾尔文字是从右往左书写,蒙古文字是从上往下书写。有些民族文字是在标点符号上非常不同,如藏文的标点符号是在短词和句尾使用一条竖线,在段落结尾使用双竖线,文章结束使用四条竖线;蒙古文中,一个点表示逗号,两个点表示句号,段落末尾段使用四个点表示完结。“语言是传达思想感情的媒介,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前者表现于‘音’,后者体现在‘形’。[2]”由此可见,作为语言意义的载体,文字不仅有着记载文化、历史的作用,还是各民族日常生产生活中重要的交际工具,更是一种抽象符号的化身,是民族的基本标识之一。

在图书装帧设计中,文字作为视觉要素之一,是图书版式设计中的重要表现因素。文字元素的应用包含对文字风格的定位、对文字形态的设计,对文字大小、间距、组合排列节奏的控制等。相比图形和色彩元素,经过设计处理过的文字元素,不仅具有阅读的固有功能,还具有营造版面视觉风格的审美功能和更加直观的传播力。民族类图书的装帧设计,根据图书的性质和内容,除了可运用汉文元素,还可将少数民族文字作为视觉元素来提取应用。少数民族文字不仅有着鲜明的民族属性,在书写上也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可以说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装饰性。

在民族类图书装帧设计中应用民族文字元素时,无论是在字体造型上进行艺术化加工,还是从字体库中选择字体使用,都须严格遵循民族文字的书写要求,整体风格也要符合图书的内容性质。

1.2.2 纹样元素

纹样作为装饰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按照一定图案结构规律,经过写实、写意、变形等表现手法而规则化、定型化的图形。

“这似乎是宇宙间的一条真理,不管人类的文明多么原始,任何一个民族都有一种本能的装饰欲望。[3]”我国各个民族在创造丰富的物质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艺术文化,而纹样正是展现这种精神诉求的无声语言之一。它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与各民族生产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审美观念等统一协调。

民族纹样的最初创作,可能是对某种具体形象或事物的临摹或是某种图腾标志。到后来,这种创作不单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对自然物进行艺术性的加工,选择其中最生动的部分,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构思,按照美的形式进行概括、提炼,并运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创作出的具有本民族风格的纹样。

从表现题材来看,民族纹样主要有植物纹样、几何纹样、动物纹样、人物纹样等,而应用最多的是几何纹样、植物纹样和动物纹样。

一些纹样因组合、搭配、装饰的对象不同,部位不同、使用的场景不同,其表达的含义也有所不同。尤其是一些具有宗教意义的纹样,一般不能随意改变,需要将其拆分或重组。这是在民族类图书装帧设计中,提取和应用纹样元素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1.2.3 色彩元素

科学研究表明,色彩是人体视觉元素当中刺激最敏感、反应最快的一个视觉信息符号。色彩在图书装帧设计中主要用于烘托文字和纹样,是传达书籍内涵的重要元素。不同的色彩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不同的读者对色彩的审美偏好也不尽相同。

对于民族类图书装帧设计中色彩元素的提取和应用,需要充分考虑各个民族对色彩使用的习惯、喜好和禁忌。由于各民族的生活习惯、历史习性、地理位置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色彩风格。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色彩偏好,如藏族钟情红、黄、蓝、绿、白这五种颜色,在其绘画、服饰、建筑和装饰中,常能找到这五种色彩的搭配使用,通常还会表现出色彩间的强烈对比;彝族尚黑,又喜红、黄两色,这三种颜色的组合运用在其服饰与漆器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羌族习惯用天蓝色、玫红色、白色作为服饰和羌绣的基础配色;蒙古族尊崇白、蓝、红三色;回族钟爱绿色和白色等。“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这与少数民族在不同背景下长期形成的审美观念有关。[4]”可见,色彩的偏好与各民族的社会意识形态、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民族心理结构等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总的来说,民族类图书的装帧设计,要根据图书的内容、涉及的民族对象,选用与之相匹配的色彩。

2 民族视觉元素应用案例分析:以《中国彝族传统服饰图典》为例

2018年,四川民族出版社启动了“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系列”的出版工作。其中,《中国彝族传统服饰图典》为该系列的开山之作,于2021年正式出版,同年获得了“靳埭强设计奖”书籍设计类专业组优秀奖。

《中国彝族传统服饰图典》较为全面地展现了云、贵、川等地的彝族传统服饰,所收录的六大地域的彝族服饰,是传世实物中的精品,其中部分藏品现今已绝迹。著名彝族诗人吉狄马加曾对此评价道,“不仅仅对彝族,而且对整个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文化基因库的保存和传承,都有巨大意义,我对作者和出版社表达我的敬意。”

笔者作为《中国彝族传统服饰图典》的美术编辑,现以此书为例,浅析此书装帧设计中对民族视觉元素的应用。

2.1 文字元素的应用

《中国彝族传统服饰图典》全书使用了中、英、彝三种文字。在版式布局上,主要采用了中文竖排、英文横排、彝文横排的方式,选择秀雅且互相搭配的中英彝文字体,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在有限篇幅下,呈现尽可能多的留白,将更多版面空间让给了精美的服饰图片。最具创意和独特之处,是从彝族服饰的刺绣纹样中提取针脚轨迹,按照视觉设计规律,运用装饰手法,将其作为“造字”笔画(图1),应用在该书封面、背脊、篇章页文字的字体中,使图书各部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增强了图书装帧设计的识别性和意蕴。

2.2 纹样元素的应用

该书装帧设计中纹样元素的应用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切合图书主题的封面和背脊设计(图2、图3)。从书中提取的凉山地区女性服饰纹样是本书封面的主体视觉元素。凉山型服饰在中国彝族服饰中,保持和继承了彝族早期服饰的风貌,样式厚重古朴,也最具代表性。运用电脑制图软件,将服饰图片转变为线描图案,一分为二,分别放于封面和封底,呈现出前后呼应的镜像视觉效果;使用烫色和压凹工艺将纹样印制在封面带有布料质感的特种纸上,以增加触觉和视觉上的丰富度。背脊上的纹样来自书中所收录的彝族鹦鹉帽顶部的彝绣图案,图案由盘长纹、回字纹、寿团纹等纹样组合而成,纹线流畅、色彩艳丽、寓意吉祥。将其用特殊印制工艺绣于书脊上,尝试还原彝族传统服饰上的刺绣效果,使之成为这细长方寸之地传达图书信息的重要视觉符号。

二是以纹样元素为视觉引导的目录和篇章页(图4、图5)。从本书各章节不同地域的传统服饰纹样中,提取出最具代表性、使用较广泛的七种图案。如常见于彝族服饰衣襟、袖口等部位的“火镰纹”,火镰是彝族人民火崇拜的象征;头帕刺绣中的“蝴蝶纹”,是最能表现彝绣艺术造诣的纹样之一;银饰中的“盘长纹”,弯曲盘绕充满神秘感,是彝族古老编织艺术的抽象符号。除了纹样图案,还提取了充满童趣的童帽、女子婚服中花瓣云肩和圆盖头的实物轮廓图案。七个纹样元素分别对应七个章节,作为每章的标志性符号,在目录和篇章页中起到视觉引导作用;印刷工艺上使用了印金工艺,纹样在翻页动作下呈隐隐闪现金属色微光,在突出纹样元素的同时提升了页面的细节之美。

三是从编辑层面切入提炼的图书附录(图6)。将全书服饰图片中所展现出的服饰纹样、刺绣工艺、织造工艺、印染工艺加以提炼和梳理,以图表的形式将其整合在一起,精心搭建出一座纸上纹样元素博物馆;在页面装订的表现形式上,采用连续八页的大拉页置于书后。随着书页的徐徐展开,引领读者步入灿烂绚丽的彝族文化走廊。

2.3 色彩元素的应用

色彩是最能体现民族特性的视觉语言。“彝族是尚黑的民族,黑色象征着尊贵、庄重、肃穆,代表着权力和威严。红色是热情、勇敢、堅定、活力的象征。红色是火的颜色,彝族人自古都对火有着无限的崇拜和迷恋。黄色象征着阳光,是光明温暖、幸福的来源,是万物生存之本。[5]”该书在色彩元素的选取上,以彝族“三色一世界”的色彩审美观为配色依据,将黑、红、黄三色作为基础色,以彝族传统服饰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蓝色作为辅助色,力求充分体现出彝族色彩审美风格,并通过调和色彩的明暗度和饱和度、调整色彩使用比例,丰富色彩的层次和增强图书视觉语言的感染力和冲击力。(图2、图5、图6)

总体来说,在民族类图书的装帧设计中,对民族视觉元素的应用不应只停留于表面形式上对文字元素的简单模仿和对色彩、纹样元素的重复与堆积,而是要在提取元素前,对图书所对应的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文化心理、文化审美进行一定的分析,要对已提取的元素做进一步的加工创造和艺术升华。当然,除了对民族视觉元素的提取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并在思想上给予重视以外,在元素的应用上还要把握好三点:一是要注重图书的形式和图书内容以及元素和元素之间的有机结合;二是要在适度应用的各类元素基础上准确把握其比例关系;三是要在平时的工作中重视民族视觉元素的搜集、挖掘和整理。

3 结语

图书是人类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文明得以传播的重要媒介。优质的图书,除了要具有丰富而深邃的内容和令人愉悦的表达方式外,还要求外形美观、格调高雅。正如我国著名藏书家孙从添在《藏书纪要》中写道:“制定书籍不在华美饰观,而要护帙有道,款式古雅,厚薄得宜,精致端正,方为第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大众审美需求的多元化,图书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读者对图书的内容品质和表现形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族类图书要适应这种新需求,除了做好选题策划、严格把关图书导向、提高图书编校质量外,还要在图书装帧设计上与时俱进,不断结合新颖的科技材料和印刷工艺,努力创作出既具有民族文化特质,又富有鲜明时代特性的图书装帧设计,从而提升民族类图书的品质,扩大民族类图书的社会影响力,促进民族出版业的繁荣。

引用

[1] 杨永德,蒋洁.中国书籍装帧4000年艺术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2.

[2] 陆赉.字体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22:12.

[3] [英]欧文·琼斯.世界装饰经典图鉴[M].梵非,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31.

[4] 郑丹丹.论色彩的特性及其在民族类书籍封面设计中的运用[J].理论月刊,2010(12):186-188.

[5] 彭卫红.彝族审美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240.

猜你喜欢

装帧类图书彝族
彝族海菜腔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新形势下教育类图书编辑如何全面提升编辑素质
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获奖作品集(2007—2013共3册)
文以载史——藏文的雕版印刷与装帧艺术
民国时期儿童读物装帧设计研究
航天类图书的出版现状与选题策划研究
从一本书的出版到一门课程的建设:浅谈教育类图书编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