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探讨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用药规律
2023-10-31张顺宵秦利黄珊杨超茅张晟张妍陈月孙明瑜
张顺宵,秦利,黄珊,杨超茅,张晟,张妍,陈月,孙明瑜
1. 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 201999
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 200092
3.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上海 200336
4.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 201203
5. 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肝肾疾病病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203
6.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肝损伤因素所致的临床病理综合征[1]。NAFLD 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的,NAFLD 代表一系列与肝脏脂肪相关的疾病,从肝脏脂肪变性开始,发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2]。随着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增加,肝细胞癌的风险也显着增加。然而,目前尚无批准用于NAFLD 的有效治疗药物。因此,探寻包括中医药措施在内的治疗NAFLD 的方法是现代医学研究的热点。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在中医古籍并无相应的病名,《黄帝内经》中有类似症状的记录,“肝壅者,两胁痛”。临床常见腹闷胀满、胁肋部憋胀疼痛不适、口苦,舌紫暗、或可见齿痕,苔黏腻,脉弦。“十一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肝病协作组将NAFLD 的中医病名确定为肝癖。2009 年发布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3]将NAFLD的病名定为肝癖、胁痛、积聚范畴。
健康信息系统数据库作为真实世界研究的主要数据来源,其特点是客观、真实、维度广,本研究拟从真实世界出发,选取2019 年1 月—2022 年7 月期间在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患者445 例,处方1 073 张,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和关联规则分析方法,分析治疗NAFLD 的中草药使用规律及特征,以期对中医临床治疗NAFLD 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社会应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1 临床资料
1.1 纳入标准诊断标准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 年更新版)》[4]制定的NAFLD 诊断标准;以中药治疗为主,基本信息、诊断、处方完整;病历信息及化验结果提示好转的患者;治疗时间超过1 个月且至少复诊1 次;同一患者取其药味数最多的一次处方纳入统计;肝功能异常: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50 U/L、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60 U/L;血脂异常:甘油三酯(TG)>1.70 mmol/L;治疗后,肝功能指标(ALT 或GGT)较前下降10%,则纳入统计分析。
1.2 排除标准单纯使用中成药或西药者,病历资料不完整;合并严重的其他疾病的患者。
1.3 一般资料选取2019 年1 月—2022 年7 月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使用中药治疗的NAFLD 患者,数据来源为“健康信息系统”。参考《国际疾病分类(ICD-10)应用指导手册》[5]中的内容,诊断代码为E76.000,诊断名为脂肪肝;同时参考《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GB/T 15657-2021》中的有关内容,诊断代码为A04.02.06,诊断名为肝癖。
1.4 建立数据库采集NAFLD 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中西医诊断名等诊疗信息建立Excel数据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 年版)》[6]中的有关内容,对药物名称进行规范化处理。高频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功效等根据《中药学》[7]进行归类标注。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 2017 软件统计录入处方及所有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功效数据,建立Excel 数据库。应用R 统计软件进行结果描述及数据分析。使用R4.2.1、R studio 软件对处方中药的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功效频次进行统计,并使用的plot 函数对频次结果进行可视化。使用arules 包的Apriori 算法对处方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基于gower算法对组方高频药物的二分类变量进行距离校正,使用hclust 函数ward.D2 算法根据相异性指数对高频药物进行分层分类,用轮廓系数法判定最佳聚类数目。fviz_dend 函数进行聚类图的可视化。患者化验结果采用统计软件SPSS 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2 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所有结果均以P<0.05 为标准,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本研究最终纳入病案140 例,其中男84 例(60%),女性56 例(40%)。纳入病案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及血脂情况,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谷草转氨酶(AST)、ALT、GGT、TG、TC 比较[M(P25,P75)]
2.2 药物频数统计分析在140 首方剂信息中,涉及中药265 种,合计频次为2 438 次,将15 味高频药物(频次≥37)纳入分析,使用频数排名前5 位的中药分别是柴胡(69 次)、茯苓(56 次)、黄芩(53 次)、郁金(52 次)、丹参(51 次),见图1。
图1 药物频数统计分析(频次≥37)
2.3 高频药物功效统计分析在140 条方剂中使用频数前5 类的中药类别分别是补虚药(503 次,占20.63%)、利水渗湿药(344 次,占14.11%)、清热药(329 次,占13.49%)、活血化瘀药(292 次,占11.98%)、理气药(164 次,占6.73%),见图2。
图2 高频药物功效分类情况
2.4 高频药物性味统计分析依据《中药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 年版)》分类标准,统计分析15 味高频药物的药性药味,累计出现3 944 次药味,其中苦(1154 次,占29.26%)、甘(1119 次,占28.37%)、辛(895 次,占22.69%)药味最为常见;再将中药的四气按照使用频率由高到低进行排列,其中药性温(588 次,占24.12%)、药性平(527 次,占21.62%)、药性微寒(503 次,占20.63%)使用频次较多,见图3。
图3 高频药物药味、药性归纳统计
2.5 高频药物归经统计分析依据《中药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 年版)》分类标准,统计分析15 味高频药物的归经,其中肝经(1 294 次,占19.31%)、脾经(1 122 次,16.74%)、肺经(1 090 次,16.27%)、胃经(857 次,12.79%)最常见,见图4。
图4 高频药物归经统计分析
2.6 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对高频药物(使用频次≥37)采用R 统计软件的arules 包的Apriori 算法对处方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按照预定义角色,设置最低支持度20%,最小置信度50%,对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关联规则见表2、图5。药物之间网络图以degree 为节点,图边的深浅为药对的权重,用ggraph 包进行可视化,见图6。
图5 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图6 高频药物关联网状图
表2 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2.7 中药聚类分析本研究设定聚类数目为3~10 类,其中5 类的轮廓系数为最高,为0.313 128 7,故将中药聚为5 类。采用R 统计软件中fviz-dend 函数进行聚类图的可视化,见图7。共出现26 种常见中药,通过系统聚类方法分析,结合临床进行用药分类,并对其分析,见表3。
图7 药物聚类分析图
表3 聚类方药物组成
3 讨论
在我国,NAFLD 已经成为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对公共卫生的威胁日益增加。现代医学尚无直接干预的特效药物和治疗手段,中医药对防治脂肪肝积累了非常充足的临床经验,存在独特的优势。
从图1 可见,治疗NAFLD 使用频数最高的中药为柴胡。柴胡和解表里,疏肝,升阳,归肝胆经,调畅气机助肝之疏泄进而助脾胃传化水谷精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主要活性成分有皂苷类、黄酮类、挥发油类、多糖类、香豆素类等,具有保护肝脏、抗纤维化、抗炎、抗氧化、抗病毒等作用[8]。目前临床上柴胡常与其他药物配伍,治疗肝脏疾病,如柴胡疏肝散、小柴胡汤等[9-11]。
研究发现,其中涉及药物的种类共14 种,居前5 位的药物种类分别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提示NAFLD 病机较为复杂,其治法主要为扶正、祛湿、清热、理气、活血。中医学认为NAFLD 可因饮食、劳逸、情志、禀赋不足及虚劳等因素诱发,以痰、湿、瘀为主要病理因素。《脾胃论》云:“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主张:“欲治肝者,原当升脾降胃,培养中宫,俾中宫气化敦厚,以听肝木之自理。”故病位侧重点在肝,脾气虚为其本虚部分,痰湿交阻为其标实部分,病性属本虚标实证。肾藏精,为先天之本,主持和调节人体津液代谢。若肾精不足,则脾失健运,后天不能滋养先天,久则元气虚衰影响肝脾功能失调,无法相互滋养,气血运化失常致痰浊、瘀血阻滞而引发本病。本病初期多为实证,后期可转化为虚证或虚实夹杂证,故治疗应重视求本,补肾益精、健脾养阴,扶固正气,补先后天之本而提高机体功能。纵观药物功效统计结果,可得出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是疏肝健脾、化痰祛湿、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同时针对NAFLD 痰湿瘀的病理特点,临床辨证治疗时要抓住疾病的主次虚实,方能获得更好的疗效。
药物性味归经统计结果显示,治疗NAFLD 所用中药以温、平、微寒为主,药性较平和。药味以苦、甘、辛味为主。苦,能泄、能燥,有清热燥湿、泄热降浊之效,《黄帝内经》曰:“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肥甘太过则壅滞中焦,湿浊内蕴不化生热,壅滞于肝胆,肝胆失疏、痹阻于肝络而发为本病,苦味药多用于湿热蕴结,湿浊内停者;甘,能补,能和,能缓,补虚健脾,补肾养阴,本病本质为虚,包括脾虚,肾虚,甘味药多用于脾胃肾虚弱者。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具有活血化瘀、理气化痰功效,“百病多由痰作祟,痰瘀清,则百病消”,故辛味药多用于痰瘀互结、瘀血阻滞者。故治疗NAFLD 主要以辛温、苦寒、甘平为主,达到疏肝行气、清热燥湿、平补中焦的作用。归经分析发现以肝经、脾经为主,肺经、胃经为次。NAFLD 病位在肝,与脾、肺、肾三脏关系密切,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肺失通调,肾失蒸化,导致痰湿食内停、瘀血内阻,气、血、痰、湿、瘀互结于肝脏,肝络闭阻不通而发为此病是本病的主要病机。因此临床上在兼顾主脏的同时,还要兼顾脏腑之间相互协调的作用。
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支持度最高的是柴胡-郁金、茯苓-白术。柴胡-郁金是疏肝解郁治则治法中的代表性药对。柴胡可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郁金可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利胆退黄。二者合用可增强疏肝行气之功,为临床治疗NAFLD 的常用药对。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作用。其有效成分具有防止肝细胞坏死、保肝、镇静等功效。有研究表明其可以防止肝细胞坏死,从而保护肝细胞,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12-14]。白术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等作用。《本草汇言》曰:“白术,乃扶植脾胃,散湿除痹,消食除痞之要药。脾虚不健,术能补之;胃虚不纳,术能助之。”现代研究表明,其提取物显著减少肝细胞脂肪变性、空泡样变及炎症浸润程度的作用,从而发挥治疗NAFLD 的作用[15-16]。二者为健脾利湿的经典药对,补脾土以除湿,利水道以去滞,共奏治病求本之功。置信度排列前三的药物组合为地耳草-矮地茶、枳壳-柴胡、莪术-柴胡。柴胡多次出现,反映出其实治疗NAFLD 的核心药物,与频数统计结果吻合。地耳草主治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矮地茶化痰止咳,清利湿热,活血化瘀。两药相辅相成,增强清热利湿退黄之效,为治疗NAFLD 的常用配伍。
通过聚类分析共得到5 大类,类1 为柴胡、虎杖、厚朴、大黄、五味子、垂盆草、郁金、赤芍、枳壳、莪术、木香、连钱草、矮地茶、地耳草。此为疏肝利胆汤加减,具有疏肝行气,化瘀消积之效。高庆东[17]研究发现,疏肝利胆汤对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治疗效果显著。此方强调疏利肝脏气机,疏导水液运行,疏通瘀浊为主,主要体现了治疗邪实的目的。类2 为茯苓、白术。茯苓专入脾经,健脾利湿,白术专入脾经,益气健脾,两者共奏健脾益气利湿之效。类3 为当归、甘草、白芍、黄芩、茵陈。此方柔肝健脾为主,茵陈清肝胆湿热而利小便,使湿热之邪从小便出,黄芩清热燥湿,五味药共用使木脏得以条达,痰瘀得以消散,体现了祛邪当不忘扶正,祛邪不伤正的治病特点;类4 为丹参、山楂。丹参,黄元御《玉楸药解》谓其:“味甘,气平,入足厥阴肝经。行血破瘀,通经止痛。”郁金,《本草新编》曰:“郁金,血家要药,能开郁通滞气”。两者主治活血化瘀,一温一寒两药合用,使祛瘀排浊之力倍增,相辅而行治疗NAFLD。研究亦发现山楂黄铜和丹酚酸B 联用能减少肝细胞凋亡[18],改善肝功能,从而防治NAFLD。类5 为黄芪、半夏、陈皮。方中黄芪,《本草汇言》曰:“补肺健脾,实卫敛汗。”因此被历代医家推为黄芪卫补中益气要药。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黄芪具有抑制脂质合成、缓解胰岛素抵抗,抑制细胞凋亡、增强免疫功能等有效果,故此对NAFLD 患者具有较好效果[19]。半夏燥湿化痰,散结以除痞满,痰湿内生阻滞气机,臣以陈皮,理气健脾,气行则痰消。临床治疗上既要注重痰浊之标,更要注重生成痰浊之源,故应健运脾胃,补益肝肾。由聚类分析可知在用药上多以补虚药、利水渗湿、活血化瘀为主,提示出“肝脏宜补不宜伐”,故在临床上需要根据每位患者不同体质、病程等辨证论治治疗。在予以中药治疗同时,合理饮食及运动的干预也能一定程度的改善肝脏的脂肪沉积[20],故需要给予患者个性化的综合管理。
综上,NAFLD 病机复杂,虚实夹杂,病位在肝,多累及脾、肺、肾等脏腑,均是围绕痰、湿、瘀互结,困阻肝脏这一主要病机而成的,此次分析得出治疗NAFLD 多采用补虚药、利水渗湿、活血化瘀、清热药,其核心药物为柴胡、茯苓、黄芩、郁金、丹参,体现了活血化瘀、化痰祛湿、疏肝健脾、清热解毒的治疗原则,使利湿不伤阴、活血不耗血,共奏痰化瘀散浊泄之效。
本研究通过挖掘并整理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治疗NAFLD 的中医临床用药,此次只选择了单中心研究,故样本量较为有限,未来可以进行多中心研究扩大样本含量加以验证。此类数据挖掘不但有助于中医医生在临床上的辨证论治、遣方用药,也为中医的科研提供了良好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