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3 年农业主推技术摘编
2023-10-31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
双季稻区“优质晚稻早种-连种”栽培技术
一、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双季稻区稳定粮食生产的关键在于早稻,早稻是全年粮食生产的风向标。然而早稻品质差,多做储备粮,难以市场化,经济效益不佳,同时,我省早稻育种相对滞后,缺乏早稻品种尤其是优质稻品种,导致农民早稻种植积极性不高,种植面积难以保障。
“双季稻区‘优质晚稻早种-连种’栽培技术”选用优质晚稻早熟品种作早稻种植,晚季再种植同一品种,该技术可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早稻缺乏优质稻的问题。扩季审定优质晚稻品种作早稻种植,米质达部标三级,稻米品质优,价格高效益好。可实现早稻口粮化和市场化,稳定早稻生产。二是可减轻政府收储早稻的财政压力。米企加工优质早米有利可图,企业收购可为政府分忧。三是利于解决落地谷造成优质晚稻原粮纯度差的问题,实现双季节优质。四是适当推迟成熟期可避开雨季,大大减轻早稻的穗上发芽危害稳定提高粮农收入。五是可调节大户双抢季节,摊低全年田租成本和提高农机具使用效率。六是助推品牌创建。通过优质米早上市和香米早上市可不间断供应优质米,利于品牌大米营销。
该技术适用于北纬28°42'以南的双季稻区推广,自2019 年起,该技术模式在江西省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截至2022 年,全省累计种植面积达600余万亩,已成为江西省稳定早稻生产的重要措施,被写入省政府文件,在服务政府决策、改善人民物质生活、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社会效益显著。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双季稻区“优质晚稻早种-连种”栽培技术模式在省内得到广泛应用。据农业部门统计,2019 年全省推广该技术模式种植面积近80 万亩,其中吉安地区37.8 万亩,赣州地区20.8 万亩,宜春地区15.6万亩;2022 年,全省推广种植面积超200 万亩。据农业农村厅种业处初步统计,通过省品种审定委员会扩季审定可做早稻种质的的5 个优质晚稻早熟品种“泰优398、井冈软粘、五乡优398、壮优381、金珍优早丝、万象优337”2022 年早稻种植面积约165万亩,占全省早稻面积的9%;在赣州市的信丰、余都、南康、大余、兴国、寻乌、定南、崇义等县市,还有“野香优航1573、野香优靓占、粮发香丝”等优质晚稻早中熟类品种,早稻种植面积约40 万亩。
(三)提质增效情况
在吉水县和高安市建立的2 个“优质晚稻早种”技术百亩核心示范区,2022 年7 月经谢华安院士和陈温福院士等专家测产,平均亩产分别达482.6 千克和516 千克,核心示范区与传统双季稻生产相比,亩均节本增效分别为239.8 元和340.6 元;2022 年11 月,专家组在吉水县和高安市对“优质晚稻早种”技术进行晚稻现场测产,晚季平均亩产分别达545.3 千克和624.0 千克,核心示范区与传统双季稻生产相比,亩均节本增效分别为386.2 元和641.0 元。
吉水县早稻和晚稻双季总产为1027.9 千克/亩,双季亩纯收益为1127.3 元,示范区比一般双季稻种植每亩增收626.0 元。高安市早稻和晚稻双季总产达1140.0 千克/亩,双季亩纯收益为1581.0 元,示范区比一般双季稻种植每亩增收981.6 元。双季亩产超吨粮、亩纯收入过千元、在订单生产条件下较一般双季稻生产纯收入高近千元,实现了双季稻生产“双千”目标。
“优质晚稻早种”技术模式已成为江西多家企业的盈利模式,可打造成南方稻区双季稻生产新模式。井冈山粮油集团开发“井冈软粘”推进井冈山大米品牌创建,安义绿能集团多年来利用“优质晚稻早种”技术开发优质晚稻早熟品种“泰优398”的优质早米效益好,价格比一般的优质晚米高0.2 ~0.3 元/千克,并且将该项产业开发扩展到了抚州乐安;遂川利用早稻种植“泰优398”生产“好口福大米”售价5.96 元/千克,比普通晚米高1.16 元/千克;高安市的盛发粮油公司也正在利用该模式尝试优质米早上市。
(四)技术获奖情况
以该技术为核心的“优质晚稻早种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于2022 年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二等奖。
二、技术要点
1.优质稻品种选择:选用已通过国家或本省审定、生育期115 天内、米质达到国标三级以上且不感光的优质晚稻早熟品种。该类品种作早稻全生育期120 天以内,还要求品质对灌浆期高温钝感,稻瘟病抗性较好。作早稻种植品质跟晚稻同档次或低1 个档次以内,目前在我省适宜的品种有泰优398、井冈软粘、五乡优398、壮优381、金珍优早丝、万象优337、金珍优亚美丝、金珍优瑞丝、臻优1031等9个(均已通过江西省扩季审定)。在赣南还可选择野香优航1573、野香优靓占、粮发香丝等优质晚稻早中熟类订单品种。
2.适时早播:早稻3 月中下旬播种(赣南可提早到3 月上中旬),种植方式为抛秧或机插,可于7 月中下旬收割;晚稻7 月下旬抛秧或手栽,晚稻只有掌握了大苗机插技术的才能机插秧。
3.种子消毒:在浸种前晒种1 ~2 天后进行种子处理,如种子中秕谷较多可用清水选种,然后按照种∶水=1 ∶1.5 ~2 浸种,为减少病害在前期浸种要选用咪鲜胺、强氯精等浸种剂兑水浸种24 ~48 小时,药剂浸种后,要先用清水洗净,之后常温催芽。早稻播种按每亩大田杂交稻种子2.25 ~2.5 千克或常规稻种子3.5 ~4.0 千克;晚稻播种按每亩大田杂交稻种子2.0 ~2.5 千克或常规稻种子3.0 ~4.0 千克。
4.适当密植促早熟:早稻每亩栽2.0 万~2.2 万穴左右;常规稻每穴4~5苗,每亩10万~13.2万基本苗;杂交稻每穴2 ~3 苗,每亩6 万~8.8 万基本苗。晚稻每亩1.9 万~2.1 万穴;常规稻每穴4 ~5 苗,每亩7.2万~10 万基本苗;杂交稻每穴2 ~3 苗,每亩3.6 万~6万基本苗。
5.水分管理:水稻栽插后按照间歇灌溉管理模式进行田间管理,移栽田深水活苗、浅水分蘖、晒田控蘖、湿润长穗、有水抽穗、干湿壮籽(低洼田要在有效分蘖终止期开腰沟和围沟排水晒田)。优质稻普遍茎秆较细,早、晚稻种植中一定要在田间苗数达到计划穗数的80%左右时晒田。
6.肥料运筹:按照有机无机相结合的原则,有机肥可通过秸秆还田(稻草、花生杆等)、饼肥或商品有机肥等形式施用,施化肥则要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优质稻配施适量硅肥,特别是优质稻抗倒伏能力差,早、晚稻均要注意控制氮肥总量,适当补施硅肥。可增施水稻专用叶面肥-猛发蔸,促进增蘖强根抗倒,早、中稻移栽6 ~8 天活蔸后,每亩用猛发蔸250 克与尿素拌匀作返青分蘖肥撒施;双季晚稻田每亩用量为150 克,使用方法与早、中稻相同;直播田在秧苗分蘖初期使用。该模式下氮、磷、钾的亩肥量控制在纯氮9 ~11 千克,磷(P2O5)4 ~6 千克,钾(K2O)6 ~10 千克。已施用有机肥或绿肥、秸秆还田的田块,根据有机肥料用量或秸秆还田量酌情调整化肥用量。早稻可在齐穗期加量喷施400 克KH2PO4,分2 次喷施,利于减少垩白,特别注意喷施KH2PO4时要保证用水量以免烧苗。
7.病虫害综合防治
优先采用农业防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等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措施,使用化学农药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为主,且应严格执行NY/T 393 规定,严格控制化学农药使用量和安全间隔期,并注意合理混用、轮换、交替用药,克服或推迟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具体防治病虫害方法和药剂如下:
病害主要以稻瘟病、纹枯病和稻曲病为主。稻瘟病的防治可通过药剂浸种防好苗瘟、叶瘟,破口期必须施药1 次防治穗颈瘟,可选用三环唑、稻瘟灵、枯草芽孢杆菌等药剂;纹枯病应一般在稻株封行期施药1 次,必要时孕穗期再施药1 次,可选用肟菌+戊唑醇、井冈霉素、甲基托布津等药剂喷雾防治;稻曲病一般在破口前7 ~10 天和齐穗期肟菌+戊唑醇、井冈霉素等药剂喷雾防治。虫害防治以稻飞虱、纵卷叶螟、二化螟为主,优先选用绿色防控的技术措施进行防治,化学防治虫害宜选用吡蚜酮、噻嗪·异丙威、甲维盐、阿维菌素等低毒低残留农药。稻田除草方面,应根据稻田杂草类型,在栽插或抛秧后选择低毒高效的化学除草剂进行除草,一般在水稻栽后5 ~7 天每亩用30%丁苄100 ~200 克或35%苄喹20 ~30 克或丁草胺40 ~60 克或吡嘧磺隆6.5克混入化肥或拌入细土中撒施至大田防治,并保持水层5 天左右。
8.收获:在水稻成熟度为90%~95%时及时抢晴收获。收获季节因阴雨或其他无晾晒条件的,应选用烘干机烘干。晾晒后及时放入储藏。
三、适宜区域
该技术模式适宜在北纬28°42'以南地区推广,以吉安市、赣州市、抚州市为重点推广区域,重点在吉水、吉安、新干、泰和、万安、遂川、高安市、乐安、崇仁、广信、信丰、余都、南康、大余、兴国、寻乌、定南、崇义等县市推广应用。
四、注意事项
一是通过订单组织开展规模化生产,只有实行优质优价收购才能体现效益的提升。二是该项技术的重点在于促早熟和增强优质稻的抗倒性,通过早播早种、加大用种量、促早生快发技术缩短生育期,通过提早晒田和增施硅钾肥等技术措施增强优质稻抗倒性。三是加强病虫害防控,主要是稻瘟病防控,还要注意迁飞性害虫防控,不要使“优质晚稻早种”技术示范推广田成为害虫的“桥梁田”。四是该项技术的最大效果是早季生产出优质稻谷,通过优质米早上市提高效益,但要在收后20天以上最好是1 个月后碾米才能保证较高的整精米率。
五、技术依托单位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南莲路602 号
邮编:330200
丘陵地区设施葡萄绿色高效种植技术
一、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葡萄是国内外重要的果树之一,深受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青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设施葡萄每亩效益普遍达到1 万~2 万元,露地葡萄一般在5000 ~8000 元,在大面积栽培的种植业作物中,葡萄的产出效益目前是最高的,已成为我省一些农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在葡萄栽培生产中,葡萄品种的选择是基础,配套的栽培技术是经济效益的保障,国内外许多学者已经证实,不同地区独特的气候特征和栽培管理技术生产同一品种葡萄果实品质具有地域特征性;葡萄品种不同,管理技术、成本也不同,其商品价值和经济效益差距很大,因此如何科学合理的选择葡萄品种及配套的栽培技术是发展葡萄生产时需首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江西省吉安县、新建区、渝水区等市县区是江西省传统葡萄产区,葡萄产业发展时间较早,目前也面临着影响葡萄产业快速发展的一系列瓶颈,例如葡萄品种比较单一、葡萄上市时间集中,竞争压力大、价格低,果农效益降低等;同时,一些老葡萄园急需葡萄品种、栽培模式和栽培架式的更新换代。为解决江西省葡萄产业的发展瓶颈,集成了丘陵地区果园建设、轻简高效树形、提出数字化花果管理、基于生物刺激剂应用的节肥增效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核心技术,在新余、吉安、南昌等地开展试验与推广,以“夏黑”“阳光玫瑰”等优势、优质品种主体,实现“全周期的品种结构优化、全过程的提质增效和全方面位的资源高效利用”目标,果实品质得到极大提高,果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是我省丘陵地区设施葡萄产业提质增效的新样板,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核心技术已在江西新余、南昌、吉安等地推广应用,对促进老区振兴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质增效情况
和常规技术相比,该技术可提高葡萄含糖量1~2度,明显提升葡萄品质,肥料利用率提高25%以上,降低化肥用量15%、农药30%以上,节省有工20%以上,实现亩节本增收5000 元以上,应用效益显著。
(四)技术获奖情况
江西省农牧渔业改进二等奖、浙江省农业丰收一等奖等相关成果奖励。
二、技术要点
(一)园地和设施要求
选择道路通过性好、光照充足、土层深厚、集中连片、排灌基础好的地块。大棚或避雨设施建设的立地条件以平地或缓坡地为宜,其中丘陵地坡度≤20°,并整理成水平梯田。采用连栋避雨设施,单栋宽度一般为5.2 ~8 米,肩高与顶高相差1.5 米以上,葡萄架面与肩高相差60 厘米以上。单棚长度控制在60 米以内为宜,以利于通风降湿。
(二)轻简高效树形
对新种葡萄园,栽植行距3 ~6 米,株距1.8 米以上,“阳光玫瑰”和“夏黑”采用平棚架式的“龙干一字型”、“H”型、“王”字型等大树冠、高光效稀植栽培树形。亩栽密度为10 ~120 株。对传统V 字型低光效树形进行改造,在冬季修剪时,在主杆分叉附近选取一枝健壮枝蔓,留作主杆延长枝,结合人体工学,将主干定位于适合操作的1.7 ~1.8 米之间,其他枝蔓全部疏去。通过1 ~2 年的培育,改造成为大树冠高光效树形。
(三)树体及花果管理
1.幼树培养:苗木定植后,保留1 条发育良好的新梢,抹去其他新梢。新梢到达架面时(5 月下旬),在棚下20 ~30 厘米处摘心,选择2 条长势均匀的副梢作主蔓,其他副梢2 ~3 叶摘心。2 根主蔓一左一右,两边牵引,到达1 米处,留2 片叶子反复摘心。
2.修剪管理:按照每667平方米留梢量2500~3000个的要求,平行新梢间距20 ~25 厘米,一般避免交叉,使枝条分布均匀,疏密有致,不出现过密或空档。冬季修剪阳光玫、夏黑采用留1 ~2 芽的短梢或超短梢修剪,其他巨峰系品种采用留4 ~6 芽的中梢修剪。
3.新梢管理:萌芽后,抹去多余的双芽、多头芽、弱芽、病芽。阳光玫瑰于6 叶期花序以上1 叶摘心,顶端副梢留6 叶绝顶摘心,花序附近抽生的2 ~3 个副梢留3叶摘心,其他副梢全部抹去。其他品种新梢在花序以上留4 ~6 片叶摘心,抹除花序以下抽生的副梢,顶端副梢留3 ~2 ~1 片叶摘心,其他副梢留1 片叶绝顶摘心。
4.花果管理:根据1500 千克/667 平方米的目标产量,抹去弱梢上的花序、畸形穗、病虫穗、先端弯曲、分枝、花蕾不均匀的花穗,原则上每个新梢留1 穗果,并预留三分之一左右的营养枝。
夏黑应于花序分离期、末花期及花后15 天分三次进行拉花、保果、膨大等处理,第1 次处理配方为赤霉素10 ~15 毫克/升,第2 次处理配方为赤霉素20 毫克/升+CPPU 2 ~3 毫克/升,第3 次处理配方为CPPU 3 毫克/升。阳光玫瑰于末花期及花后15 天分二次进行保果、膨大等处理,第1 次处理配方为赤霉素25 毫克/升+CPPU 2 毫克/升,第2 次处理配方为赤霉素25 毫克/升。
一般于坐果或保果后7 ~10 天,去内膛粒、突出粒、向上向下粒等。巨峰总粒数保持在40 粒左右,目标单穗重400克左右,夏黑总粒数保持在60粒左右,目标单穗重600 克左右,阳光玫瑰总粒数保持在50粒左右,目标单穗重800 克左右,建立数字化的花果管理标准。
5.套袋:坐稳果或膨大处理后,进行1 次药剂防治,选择晴天进行套袋处理,一般以白色纸袋为好,对于阳光玫瑰可选用绿色纸袋。套袋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减少病虫害、鸟类危害,减轻裂果,有利于改善果面光洁度,提高果品外观质量。对于着色的品种,采收前7 ~10 天要除袋,让浆果着色。
(四)水肥管理
南方丘陵地区种植葡萄已经成为种植业的支柱产业之一,由于南方气候多雨的特点,采用避雨薄膜大棚种植有明显的优势,而在棚内安装水肥一体化系统,按土壤养分含量和葡萄的需肥规律和特点,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供肥,使水肥相融后,通过管道和微喷头、均匀、定时、定量,浸润葡萄根系发育生长区域,使主要根系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适宜的含水量,肥料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大大降低了因过量施肥而造成的污染问题,能更加有效促进葡萄的生长发育,提高品质的同时增加经济效益。
1.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葡萄采收后的10 月—11 月施入,并浇透水。每667 平方米施腐熟有机肥1500 ~2000 千克,或商品生物有机肥500 ~1000 千克,混合复合微生物菌剂1 千克,加磷肥50 千克,硫酸镁25 千克,硼砂1 千克。
2.追肥:①幼树:新植苗木主要促进植株营养生长为主,长叶抽梢展须后开始施肥,以施速效氮肥为主,适量添加枯草芽孢杆菌或复合微生物菌剂,一般隔10 ~15 天再追1 次肥,追肥4 次后,改用复合肥作追肥,每次施肥后及时浇水,9 月上旬停止追肥,并控制水分。②挂果树:除基肥以外,所有追肥以水溶性肥料+系列生物刺激剂,通过滴管系统进行追肥,全年施肥次数3 ~5 次,施肥时期为果实发育重要时期,追肥应遵循低浓度少量多次的原则。
(五)病虫害防治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利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
1.农业防治:加强冬春季清园,清除病虫枝和枯枝落叶,减少越冬病虫基数。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控制氮肥施用量,防止树体徒长;及时开沟排水,防止园内积水,降低果园湿度;合理修剪,使树体通风透光;控制负载,保持树势健壮,增强树体抗病虫能力。采用设施栽培、套袋等措施,减轻病虫害。
2.物理防治:用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性诱剂吸引和诱杀透翅蛾、金龟子等;人工捕捉天牛、金龟子;利用防虫网、防鸟网预防虫害、鸟害等。利用高浓度的(3 ~5 毫克/升)臭氧水替代化学农药进行主要病虫害防治。
3.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害虫天敌,应用生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
4.化学防治:根据主要病虫发生规律,适时用药防治。药剂使用按照GB/T 8321 规定执行,杜绝GB 2763规定的葡萄禁限用农药的使用。严格控制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施用量、施用浓度和次数,尽量减轻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天敌的伤害、避免对果实的污染。注意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合理混用和交替使用,避免病虫产生抗药性。
三、适宜区域
本技术适用于江西省内水源充足、排水方便的丘陵缓坡地带。
四、注意事项
推荐施肥用量要根据品种、树势、立地条件进行动态调整,合理把握。要重点鉴别白腐病和溃疡病之间的区别,要甄别在阳光玫瑰上炭疽病和生理性落果之间的差别,进行合理化用药。
五、技术依托单位
1.新余市现代农业科技园管理委员会
联系地址:新余市钟灵大道新余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邮编:338000
2.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文教路359 号
邮政编码:330006
3.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联系地址: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苏孟乡志和路1158 号
邮编:321000
水稻病虫农药减量增效技术
一、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为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有效控制农药使用量,减少农药对农产品的污染和对环境的污染,我市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贯彻“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病虫监测预警,提高预报准确率;加快转变病虫害防控方式,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着力提高人员专业化、装备现代化和服务全程化水平;依托病虫专业防治组织、种植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大力推广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农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实现农药减量控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以水稻为对象,以农业防治、理化诱控、生态调控、生物防治、安全用药技术为核心,集成推广简便易行、绿色环保、生态安全的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技术,加快水稻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应用。2022 年,我市在荣塘镇马口村、曲江镇草园村、丽村镇茅头村、梅林镇梅林村、洛市镇熊家村、洛市镇攸洛村、秀市镇龙山村、杜市镇横岗村和荷湖乡车草村建立了9 个示范区,示范区面积1.2 万亩。在示范区全程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技术,在辐射区加大融合技术推广,大力推广稻田耕沤灭螟、选用抗病品种、健身栽培、保护利用天敌、性引诱剂诱杀、灯光诱杀、香根草诱杀、释放天敌、种子消毒、秧田“超级送嫁药”、选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科学用药及专业化统防统治等技术。示范区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100%,辐射带动全市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面积70 万亩。
(三)提质增效情况
2022 年,水稻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示范推广,提升了我市水稻病虫害科学防治水平,控制了病虫为害,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环境污染,维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了农业生产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
1.提升了我市水稻病虫害科学防治水平。通过示范推广应用,从根本上转变了我市广大农民群众病虫害防治只依赖化学农药的现象,充分应用了农业防治、理化诱控、生态调控、生物防治及安全用药技术等绿色防控技术,病虫防控走上了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新大道。
2.降低了农药使用量。对示范区和非示范区农户水稻病虫害防治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早、晚稻药剂防治次数,示范区平均2.1 次、3.3 次,对照区平均3.1 次、4.7 次;农药用药量,示范区早、晚稻平均0.28 千克、0.47 千克,对照区早、晚稻平均0.42 千克、0.68 千克,早、晚稻示范区比对照区分别减少33.33%和30.88%。通过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示范推广,全市农药使用量持续负增长。
3.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示范推广科学有效地控制了病虫为害,促进了水稻增产增收。早、晚稻平均亩产,示范区619.1 千克、644.05 千克,非示范区568.05 千克、596.81 千克,早、晚稻示范区比非示范区分别增产51.05千克/亩、47.24千克/亩,分别增产8.99%和7.92%。通过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示范推广应用,农田有益生物蜘蛛、寄生蜂、黑肩绿盲蝽等天敌显著增多,优化了稻田生态环境。同时,减少了稻谷农药残留,提高了稻谷品质,为品牌农产品生产提供了保障,实现了循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技术获奖情况
(1)“江西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推广项目”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丰城市植保植检站为第5 完成单位。
(2)“丰城富硒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植保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项目,获2017—2018 年度江西省农牧渔业技术改进奖一等奖。
(3)2020 年丰城市获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百县”。
(4)2022 年丰城市获“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整建制推进县”。
(5)2022 年丰城市秀市镇龙山村水稻病虫绿色防控(农药减量增效)示范基地——江西粒粒香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获首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基地。
二、技术要点
1.集成绿色防控技术。推进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全面落实耕沤灭螟、种子处理、秧田送嫁药等预防措施,集成推广应用生态控制、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
(1)耕沤灭螟。在螟虫越冬代化蛹高峰期4 月1 日前及时翻耕,灌深水5 ~10 厘米,沤田7 ~10 天,使螟虫不能正常羽化,实现杀蛹灭螟,降低螟虫发生基数,减轻螟虫发生为害程度。早稻收割后,稻田及时翻耕,提高田间螟虫死亡率,降低田间螟虫发生基数。
(2)选用抗(耐)性品种。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稻瘟病、稻曲病、褐飞虱、白背飞虱的水稻品种,淘汰抗性差、易感病品种,及时更换种植年限长的品种。
(3)种子处理。早稻用咪鲜胺、氰烯菌酯浸种,预防稻瘟病和恶苗病。中晚稻用咪鲜胺浸种后,再用噻虫嗪、吡虫啉等种子处理剂等拌种处理,预防稻瘟病、稻飞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稻蓟马。
(4)秧田送嫁药。秧田应用赤·吲乙·芸苔、芸苔素内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培育壮秧,提高秧苗抗逆能力。秧苗移栽前2 ~3 天施用内吸性药剂,预防二化螟、稻瘟病、稻蓟马、稻飞虱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早稻秧田选用阿维菌素+三环唑或稻瘟酰胺预防大田二化螟和稻瘟病。中晚稻秧田选用阿维菌素或甲氧虫酰肼+三环唑或稻瘟酰胺+吡蚜酮或烯啶虫胺+宁南霉素或香菇多糖预防大田二化螟、稻瘟病、稻飞虱、稻蓟马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5)性诱剂诱杀。在各代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成虫羽化始期,连片挂放性诱剂诱杀成虫。每亩插挂1 个飞蛾诱捕器,内置二化螟或稻纵卷叶螟性诱诱芯1 个,诱杀雄蛾,使雌蛾不能正常交配繁殖,减少田间有效卵量,减轻螟虫发生为害。
(6)灯光诱杀。在集中连片的水稻种植区,每30 ~50 亩稻田安装1 盏杀虫灯,灯底部距地面1.5 米,4 月—10 月上旬每天夜间开灯,诱杀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害虫。
(7)释放天敌控害。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蛾始盛期释放稻螟赤眼蜂,每代放蜂2 ~3 次,间隔3 ~5 天,每次每亩放蜂8000~10000头,高温季节宜在傍晚放蜂。稻螟赤眼蜂羽化成虫后在螟虫卵内产卵,孵化幼虫后取食螟虫卵内营养物质,使螟虫不能正常孵化而被杀死,对螟虫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
(8)种植诱虫植物。在道路、沟渠、田边种植香根草,丛距3 ~5 米,诱杀二化螟。香根草可诱使水稻二化螟在香根草上大量产卵利于集中灭杀,同时香根草上的活性成份对二化螟幼虫具有毒杀作用,使其不能完成生活史,控制发生为害。
(9)稻鸭共育控害。水稻秧苗移栽后15 ~20 天,放入20 日龄雏鸭,按每亩15 ~20 只、控制80 ~100亩稻田的规模,放养至水稻齐穗期结束。通过鸭子取食活动,减轻田间杂草和稻飞虱、纹枯病等病虫危害。
(10)保护利用天敌。田埂种植大豆、硫华菊等显花植物,为天敌提供食料、替代寄主和庇护场所,保护培育天敌,提高天敌控害能力。
(11)生物农药防控病虫。当病虫发生数量达到防治指标时,重点推广了苏云金杆菌、多角体病毒等微生物杀虫剂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稻瘟病,井·蜡质芽孢杆菌防治纹枯病等技术。
2.科学安全用药。对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及时施药。
(1)防治稻飞虱。重点在水稻中后期用药,对孕穗期百丛虫量1000 头、穗期百丛虫量1500 头以上的稻田施药。药剂可选用苦参碱、三氟苯嘧啶、吡蚜酮、呋虫胺、烯啶虫胺等。
(2)防治稻纵卷叶螟。对水稻分蘖期百丛束叶尖150 个,孕穗后百丛束叶尖60 个的田块,于卵孵化始盛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施药。药剂可选用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短稳杆菌、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多杀菌素、阿维菌素、氰氟虫腙、茚虫威、丙溴磷等。
(3)防治二化螟。分蘖期于枯鞘丛率达到8%时施药,穗期于卵孵化高峰期施药,重点防治上代残虫量大、当代螟卵盛孵期与水稻破口抽穗期相吻合的稻田。药剂可选用苏云金杆菌、多杀霉素、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氧虫酰肼、氯虫苯甲酰胺、丁虫腈、溴氰虫酰胺等。
(4)防治纹枯病。在水稻分蘖末期至孕穗抽穗期病丛率达到20%时施药。药剂可选用井冈霉素、申嗪霉素、噻呋酰胺、己唑醇、氟环唑、苯甲·丙环唑、戊唑醇等。
(5)防治稻瘟病。防治叶瘟在出现发病中心时施药,防治穗瘟在破口抽穗初期施药预防,遇适宜流行气候时在齐穗期再施药一次。药剂可选用春雷霉素、枯草芽孢杆菌、稻瘟灵、三环唑、稻瘟酰胺、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咪鲜胺等。
(6)防治稻曲病。在水稻破口前7~10天施药预防,如遇多雨天气,7天后再施药一次。药剂可选用井冈霉素、申嗪霉素、戊唑醇、氟环唑、氯啶菌酯等。
(7)防治细菌性病害。在田间出现发病中心时立即用药,重发区在台风、暴雨过后应及时施药。药剂可选用四霉素、辛菌胺醋酸盐、噻唑锌、噻森铜、噻菌铜、氯溴异氰尿酸等。
(8)科学安全防控杂草。根据水稻种植模式、杂草种类与分布特点,分类实行早期防控、综合防控。①非化学控草。过筛、风扬、水选等措施精选水稻种子,清除杂草种子;田间灌水打捞漂浮的杂草种子,清除田埂周围杂草,降低稻田杂草发生量;水稻生长中后期人工除草,降低杂草基数;稻田养鸭(鱼),减少杂草发生基数。②化学除草。机插秧田采用“一封一杀”策略,在插前1~2 天或插后5 ~7天选用丙草胺、苯噻酰草胺+苄嘧磺隆等药剂土壤封闭处理;插后15 ~20 天选用二氯喹啉酸、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噁唑酰草胺、吡嘧磺隆、2 甲4 氯、灭草松及其混剂进行茎叶喷雾处理。水直播稻田采用“一封二杀”策略,播后苗前选用丙草胺(含安全剂)、苄嘧磺隆及其混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水稻3~4叶期选用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噁唑酰草胺、二氯喹啉酸、双草醚、2 甲4 氯、灭草松及其混剂进行茎叶喷雾处理。人工移栽和抛秧稻田在秧苗返青后、杂草1 叶前选用丙草胺、苯噻酰草胺、丁草胺、苄嘧磺隆、吡嘧磺隆及其混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或在杂草2 ~3叶期,选用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二氯喹啉酸及其混剂进行茎叶喷雾处理。
3.推进统防统治。推广植保无人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现代高效植保机械,推行全程专业化统防统治。
(1)选择“七化”标准服务组织。选择登记注册、管理规范、人员专业、装备先进、服务高效、信誉良好的专业防治组织实施统防统治。
(2)选择高效植保产品。选择符合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经过登记认证的植保无人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现代高效植保机械和绿色防控产品实施统防统治。
(3)推进农企合作。推行“植保部门+专业防治组织+种植业合作社(大户)+农药械与绿色防控产品生产企业”服务模式,集成技术、直供产品、指导服务,推广应用高效低风险农药、高效节药植保机械和绿色防控产品。
三、适宜区域
水稻种植区。
四、注意事项
(1)性诱剂和灯光诱杀害虫,应大面积连片应用,不能将不同害虫性诱剂置于同一诱捕器内。
(2)生物农药应比化学农药提前2 ~3 天用,确保药效。
(3)稻蛙(鱼、蟹、鳖、虾)等种养结合区及其邻近区域,需慎重选用药剂;水稻扬花期慎用新烟碱类杀虫剂,减少对授粉昆虫的影响;破口抽穗期慎用三唑类杀菌剂,避免药害。
(4)提倡不同作用机理药剂合理轮用与混配,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同一药剂,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禁止使用含拟除虫菊酯类成分的农药,慎重使用有机磷类农药。
(5)严格执行农药使用操作规程,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确保稻米质量安全。
五、技术依托单位
江西省农科院植保所
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莲塘北大道1738号江西省农科院植保所
邮政编码:330046
稻虾(小龙虾)综合种养技术
一、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江西有宜渔稻田600余万亩,其中适宜开展稻虾(小龙虾)综合种养的面积有400 多万亩,发展潜力巨大。截止至2022 年12 月底,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251 万亩,其中稻虾面积占85%以上。本技术来源于多年的生产实践,技术成熟度高,能够解决的稻虾(小龙虾)综合种养中稻田工程建设、稻虾综合种养关键技术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已形成了标准化的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模式。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本技术于2006年开展试验,2010年开展技术示范,2014 年开展大面积推广应用,已在全省推广应用。
(三)提质增效情况
1.节约成本情况。稻田化肥减少用量40%以上,稻田农药减少用量30%以上,综合生产成本节约20%以上。
2.提升品质情况。稻田土壤得到了有效地改良,大米和虾的品种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大米和虾产品均可以做绿色或有机产品论证。
3.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情况。本养殖技术模式为生态绿色养殖技术模式,可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水域环境,稻田每亩综合效益可新增2000 元以上。
二、技术要点
(一)稻田选择
(1)选择生态环境良好,保水性能好,不受洪水淹没,集中连片且比较平整的单季稻田。土壤有毒有害物质限量符合GB/T 18407.4 要求。
(2)水源要充足、排灌要方便、水质应符合GB 11607 或NY 5051-2001 的要求。
(3)一般以30 ~50 亩为一个养殖单元为宜。无环沟养殖模式,选择稻田地势平坦,面积以5 ~50 亩一个养殖单元为宜。养殖单元形状以东西向的长方形为好,依据地形设定形状也行。开展无环沟稻田养殖模式的应配套建设20%的有环沟稻田养殖模式用于解决养殖所需的虾苗。
(二)工程建设
1.养殖沟渠建设:沿养殖稻田单元外围田埂,在离外围田埂内缘1 ~1.5 米处向稻田内开挖3 ~5 米宽的环沟,沟深1.2 ~1.5 米,坡比1 ∶1 ~1.2。
2.养殖单元外围田埂建设:利用开挖环沟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养殖单元外围田埂,田埂面宽度不小于2 米,高度高于田面1.1 米以上,坡比1 ∶1.5。建设无环沟的稻虾养殖田可在田内就近取土,将养殖单元四周田埂加高至0.6 ~0.8 米、加宽面宽至1 米。因取土造成的坑凼可在整田时整平。
3.田内挡水埂建设:田内挡水埂高0.4 米、宽0.3米。无环沟养殖模式不需要建设内埂。
4.进排水设施建设:进、排水口分别位于稻田两端并呈对角线位置。进水渠道建在稻田一端的田埂上,用Φ110 毫米PVC 管埋于池埂表面10 厘米以下,并在其终端安装80 目的长型网袋过滤。排水口设于稻田另一端环形沟的最低处,排水管可用Φ160 毫米的波纹管埋于环沟的最底部,并穿过外围田埂接入总排水渠。排水方式可制作成拔插式的,的另一端应安装20 目的防逃网罩。
5.防逃设施建设:每一养殖单元应在其外围田埂上建设防逃围栏,防逃围栏可用水泥瓦或防逃塑料膜或地砖或冰箱厂玻璃钢片等材料制作,防逃围栏要埋入土中0.2 ~0.3 米,上面高出田埂0.5 ~0.6 米。
(三)水草移植
1.水草品种选择:环沟底部以种植轮叶黑草为主,环沟水面以移植水花生为主,田面底部以种植伊裸藻为主。
2.水草覆盖率:沉水性水草覆盖率为40%~50%,浮性水草覆盖率为10%。
3.水草移植方法:冬季(11月以后)和第二年初春(翌年3 月份之前),当气温5℃以上适应移植伊裸藻,具体栽种方法如下:将购买来的伊裸藻用食盐水淋浴消毒后,截成两段,像插秧一样每50 株以上一束,一束束地插入泥土中3~5厘米,株行距分别为4~5米和8~10米,每亩用草量30 千克。轮叶黑草种植的方法伊裸藻种植的方法一样,其移植时间是每年的3 月—5 月和9月—10 月,用草量30 千克。水花生的移植时间是6 月—7 月且移植到环沟的水面上。
(四)虾苗放养
1.放养前准备:①消毒:放苗前10 ~15 天,每亩环沟用生石30 ~50 千克化水全沟均匀泼洒,种植水稻的田块每亩20 公斤。②施足基肥:放苗前,环沟注水50 ~80厘米,然后施肥培育饵料生物。每亩施发酵腐熟有机肥100 ~250 千克,一次性施足(实行稻杆还田的,有机肥施放取下限)。
2.放养密度:①春季放养虾苗模式:每年的3 月中下旬开始投放至4 月上旬结束。一般每亩放养规格为200 ~300 尾/千克的克氏原螯虾苗15 ~20 千克。②夏秋季放养种虾模式:每年的6 月—8 月,投放经挑选的亲虾,让其自行繁殖。一般每亩放养规格为30 ~50尾/千克的种虾15 ~20 千克,雌雄比例3 ∶1。
3.虾苗运输:虾苗虾种一般采用干法运输,千万不能挤压和脱水,运输过程要保持湿润且不挤压,运输时间最好控制在3 小时以内。运输工具为规格70 厘米×40 厘米×15 厘米的塑料筐。将塑料筐底部铺好水草,喷淋水后再将挑选好的种虾或亲虾装入塑料筐内,每筐装重不超过4 千克,每15 分钟淋水一次,以防脱水。
4.缓水处理:从外地购进的虾苗虾种,放养前应将虾种在田水内浸泡1 分钟,提起搁置2 ~3 分钟,再浸泡1 分钟,如此反复2 ~3 次,让虾种体表和鳃腔吸足水分后再消毒。
5.消毒处理:放养时,用浓度为3%左右的食盐对虾苗虾进行浸洗消毒,浸洗消毒时间控制在5 ~8 分钟。之后,让虾苗自行爬入环沟中。
(五)养殖管理
1.培肥水体越冬:越冬之前,一定要施一次腐熟的有机肥,每亩50 ~100 千克,以便进行肥水越冬。
2.水位管理(水温控制):按照“浅-深-浅-深”的办法,搞好水位管理。9 月—12 月保持田面水深20 ~50 厘米的浅水位,12 月—次年2 月保持水位至50 ~80 厘米的深水位,3 月—4 月上旬水温回升时保持水位20 ~40 厘米的浅水位,4 月中旬—5 月底保持水位至40 ~70 厘米的深水位,6 月份以后则进入夏季水位需增至60 ~80 厘米。
3.投饲管理:秋末、冬初及初春,主要依靠天然饵料生物,可不投人工饲料;4 月中旬后,每日应适当投喂人工次饲料,投喂量以虾重量的2%~5%,投喂时间为早晚各一次,其中以傍晚投喂量占60%。投饲应遵循“四定”的原则,并定期在饲料中加入光合细菌、免疫多糖、多种维生素等物质,增强虾体质,减少疾病发生。
4.水质管理:虾田的水质条件要求水体透明度25 ~35 厘米左右,水肥活爽,水色为淡绿色或褐色,pH值7.2 ~8.5,溶解氧大于5 毫克/升,氨氮小于0.5 毫克/升,亚硝酸盐小于0.05 毫克/升。溶氧是根本,严防晚上缺氧。
5.水草管理:3 月以后,伊乐藻、轮叶黑草上面则会出现虫害(线虫、摇蚊幼虫等)、泥漫(原生动物)和烂根等问题。以生物防治、定期抑制和水草增强为三大的处理思路。高温时,把水调清凉,并且要及时割草头。
(六)水稻栽培和管理
养虾稻田只种一季中稻或晚稻,水稻品种要选择叶片开张角度小,抗病虫害、抗倒伏、抗逆性好、适应性广且耐肥性强的紧穗型高产优质中晚稻品种。按照正常的方法栽种。开展小龙虾繁殖的有环沟稻田应种植早中稻,以便实现提早育苗;不开展小龙虾繁育有环沟稻田和无环沟稻田中、晚稻均可种植;开展晚育苗的有环沟稻田,可以种植晚稻品种。
(七)病害防治
小龙虾抗病能力较强,一般很少发生爆发性疾病,病害防治以防为主,注重过程控制防治爆发性疾病发生。
1.寄生虫疾病:有纤毛虫病、聚缩虫病等,可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纤虫净等杀虫类药物治疗。
2.病毒性疾病:有白斑综合症、水痘病等,可用聚维酮碘、二氧化氯、四烷基季铵盐络合碘等药物治疗,也可以用大蒜素兼顾内服。
3.真菌性疾病:有水霉病、黑鳃病等,可用水杨酸、硫醚沙星、聚维酮碘等杀真菌药物治疗。
4.细菌性疾病:有烂鳃病、烂肢病、甲壳溃烂病、出血病、软壳病、蜕壳受阻症等,可用氯制剂、碘制剂、溴制剂、生石灰等杀菌类药物治疗。
5.预防白斑综合征病毒病发生:①主要症状:活力下降,附肢无力,集于池塘周边,体色灰暗,腮黑;胃肠道空,有一段呈青色;死亡虾一般是同一水体中规格大的虾。②发病时间:发病水温20℃~28℃,我省发病季节在4 月底—6 月初。③发病原因:存塘虾量太多,没有及时分塘;饲料投喂晚,数量不足;发病季节放养幼虾,捕捞运输不规范;同一池塘苗种放养时间太长,尤其是养殖塘少量补苗;水草栽种不规范,水质混浊;用小眼地笼捕捞,捕捞虾分拣后小虾回塘。④预防与控制措施:每年彻底清塘消毒,放养健康、优质的种苗,控制放苗密度,提早投喂精饲料,调控好养殖水质,移植培育好水草,改善养殖池底质。该病发生后,用聚维酮碘隔天连续全池泼洒3 次,并用大蒜素拌饲料投喂(饲料∶大蒜素=50 ∶1),连续投喂7 天。停药5 天后,底质改良一次。病情稳定后加大投饲和捕捞,注意进入地笼的虾不可回塘。
(八)成虾捕捞和幼虾补投
1.成虾捕捞:有环沟和无环沟养殖成虾捕捞时间为每年的3 月开始,至种植水稻结束。第一茬捕捞时间从4 月中旬开始,到6 月上旬结束。第二茬捕捞时间从8 月上旬开始,到9 月底结束。捕捞工具主要是地笼,网眼规格应为3.5 厘米或4 厘米,捕大留小。
2.幼虾补投:第一茬捕捞完后,根据稻田存留幼虾情况,每亩补放3 ~4 厘米幼虾1000 ~2000 尾。
三、适宜区域
本技术适宜江西环鄱阳湖区、赣抚平原地区、吉泰平原地区和山区连片的冷侵田区域推广应用。
四、注意事项
(1)坚持稳粮增效的原则,必须以粮食生产为主。
(2)稻虾工程建设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第1 部分:通则》(SC/T 1135.1-2017)的要求,稻田开挖的环沟和田间沟面积不能超过稻田面积的10%。
(3)严禁使用菊酯类、有机磷类农药、剧毒和高残留农药。
五、技术依托单位
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文教路359 号农业检验检测大楼7 楼)
邮政编码:33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