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AHP的广东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策略分析
2023-10-30杨振意樊晶刘春燕曾庆圣李亭潞
杨振意,樊晶,刘春燕,曾庆圣,李亭潞
1.广东省森林资源保育中心,广东广州 510173;
2.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广东广州 510520
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是无烟的火灾,其发生蔓延会造成严重损失[1]。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林业有害生物每年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严重影响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生物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2-3]。而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发生不仅要经历由轻到重、由点到面的发生过程,而且包含的病害、虫害、其他生物等种类多,监测工作对专业知识、专业技术要求高,但可预见性差[2]。广东省林地面积大,气候高温高湿,物种丰富,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发生的种类及发生世代相对较多,外来生物入侵风险相对较高。目前,在广东省主要发生的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有松材线虫病、薇甘菊、红火蚁、松墨天牛、马尾松毛虫、松突圆蚧、湿地松粉蚧及桉树、竹林、红树林、经济林果和阔叶树相关病虫害等50 多种。因此,全面、及时、准确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是广东省林业有害生物科学防控的关键前提和重点内容。文章采用SWOT-AHP 分析法,以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为研究内容,先运用SWOT 分析方法定性分析并列明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遇与威胁等因素,再运用AHP 层次分析法将策略相关的要素分解为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进行权重决策[4-5],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广东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策略,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广东省林业有害生物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1.1 自然概况
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南部,地理坐标为20°09′N~25°31′N,109°45′E~117°20′E,北回归线横穿中部,属南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类型,气温18℃~24℃,年降水量在1350mm~2600mm,地势北高南低,东西向中部倾斜,山地、平原、丘陵纵横交错,动植物资源丰富。
1.2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概况
2017 至2021 年,广东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持续增加,以轻度危害为主,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波动降低(图1)。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发生主要有50多种,松材线虫病、松突圆蚧、松褐天牛、薇甘菊、马尾松毛虫、湿地松粉蚧、油桐尺蛾等7 种的合计发生面积占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发生总面积的95%以上,其中松材线虫病、松褐天牛、薇甘菊发生面积较大,是2020 年、2021 年广东省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发生面积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原因(图2)。同时,广东省在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中大量种植樟树、枫树、椎树、荷木等阔叶树种和观赏景观树种,在经济林地种植油茶、肉桂、白木香等,人工林树种、林种类型不断增多,优势有害生物种群暴发成灾概率降低,但危害种类变化明显,次生性害虫危害水平上升,出现局部地区危害成灾频发现象。
图1 广东省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发生面积与成灾率Fig.1 Forest Pest Occurrence Area and Disaster Rate of Guangdong
图2 广东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发生情况Fig.2 Occurrence of Major Forestry Pests in Guangdong Province
2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策略的SWOT-AHP分析
2.1 内部优势(S)
2.1.1 监测技术较为系统
广东省历来重视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工作,严格落实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预测预报办法及技术操作过程,形成了适宜地方实际的林业有害生物宏观监测调查和微观鉴定技术,不仅有较为完善的面上监测技术体系和专类性调查技术,能够为日常监测调查提供技术参考,而且结合广东气候特点和病虫害习性,对具体指标进行优化,形成有《中国南方主要林木病虫害测报与防治》专业工具书籍及相关地方标准,具备操作性和可行性,能够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不断推广应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信息管理系统和松材线虫病精细化管理平台,示范推广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监测调查技术和物联技术,持续引入新技术、新手段,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能够应对新发病虫害的监测工作。
2.1.2 监测体系较为完善
针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分布、病害流行动态和昆虫种群动态,广东省坚持以时效性为先导,进行定点定期监测,在全省形成以省森林资源保育中心为核心,市、县(区)森防站为枢纽,国家级测报点为支柱,乡镇(场)基层监测为感知末梢的覆盖全省的“4+1”监测预报网络体系。通过逐级落实林业有害生物调查监测任务,建立了完备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网络。同时,近年来“林长制”全面推行,广东省建立了省市县镇村五级林长体系,进一步强化林业监测监管工作,能够保障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工作的及时有序开展。
2.1.3 专家资源丰富
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发生与气候、环境、寄主类型密切相关,需各级有关部门组织林业有害生物方面的权威专家进行协同综合研判。广东省内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政府部门和公益性组织,均设立有林业有害生物相关机构,比如: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等驻广东省的国家科研机构,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高校,广东省森林资源保育中心、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东省农科院等高校科研机构的科研技术人员、工作人员长期从事林业有害生物相关研究和先进技术推广工作,技术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能够为广东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提供专家咨询和技术支持,保障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的准确性。
2.2 内部劣势(W)
2.2.1 基层缺乏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高
县(区)森防站、乡(镇)林业站的测报人员是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的末梢神经,是有效感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而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专业性较强,对技术和设备等有较高要求,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和延续性等特点。当前,大部分县级森防站通常只配备2~3 人,并要兼顾造林绿化、野生动物保护、公益林管理等工作,而乡镇一般1~2 人负责全部林业工作,在人员数量上很难承担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工作。随着老一批测报员的逐渐离退,在待遇不高、体制不灵活等问题下,年轻的从业人员不愿进入测报岗位工作,导致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工作难以延续。
2.2.2 县级缺少专门监测机构,管理难度大
县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机构是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的基本单元,任务具体,是整个监测体系的重要环节。广东省很多县级森防部门被合并,缺少专门监测机构。但广东省森林面积大,监测任务重,再加上公车改革后无车可用,监测设备落后等问题,县级监测效率低下,很多地方难以负担全面、及时、准确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任务。另外,在机构压缩、人员减少的情况下,很多地方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完成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工作,面临规范性不足、持续性差、易出现监测缺失、管理难度大等问题。
2.2.3 工作经费少,工作质量难以保障
因森防经费是以防治救灾的形式拨发,以防治指标进行考核,形成了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指标、成效,轻监测预报的工作形势,忽视主动监测,疲于被动防治。而基层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专项经费的缺失导致仪器设备陈旧、难以更新,办公经费存在缺口,调查补助费偏低甚至没有,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工作滞后、效果差。而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尤其是农村劳动力成本迅速提高,在客观上造成了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工作更加难以及时有效开展。
2.3 外部机遇(O)
2.3.1 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
随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林业生态建设成果不断凸显。据统计,中国人工林面积居全球第一,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人工林抵御林业有害生物的能力相对较低,存在一定的风险。而外来入侵物种具有更强破坏力,严重威胁本土生物安全和生物多样性,存在更大风险。林业有害生物一旦成灾,外来入侵生物一旦成功入侵,将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通过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提升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效果,能最大限度的保护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是维护生物安全、维持生物多样性,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的客观需要。
2.3.2 林业产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林业产业是中国社会经济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价值,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路径,更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重要通道,对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但在林业产业发展中,林业产业资源往往易受有害生物影响,每年都会遭受巨大经济损失,有的经济林产业甚至因为林业有害生物灾害而停滞不前,比如柑橘黄龙病、松材线虫病、薇甘菊等。要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论,发挥好林业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作用,就必须要提前谋划好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工作,为林业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林业产品。
2.3.3 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客观需要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就要让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要让“绿色”成为发展的鲜明底色。而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对保护森林资源至关重要,是森林资源增强生态供给,维护生态平衡,营造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这要求时刻关注森林资源的健康,时刻做好监测工作,防范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成灾。
2.4 外部威胁(T)
2.4.1 外来入侵物种持续增多
广东省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频次多、扩散蔓延迅速,防控形势严峻。据统计,20 世纪初以来入侵中国大陆并能造成严重危害的主要外来林业有害生物有38 种[6],其中广东是首次发现地的有10 种,已有发生的23 种。由于松材线虫病、红火蚁和薇甘菊适生范围大,其入侵、适应、定居、蔓延、扩散、危害是一个多点、多次、持续、长期、复杂的生态过程,具有跳跃式、随机性、突发性、持续性等发生特点,是广东省目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主要外来有害生物、重大林业有害生物[7]。而随着森林旅游、自然教育等的兴起,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为林业有害生物的迁移、传播与扩散创造了条件,尤其是危险性有害生物可能在局部地区扩散蔓延而造成生物灾害,对林场林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2.4.2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隐蔽性强
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是自然灾害的一种,是由林地、林木、病虫害以及造成的生态及经济损失共同组成的,是具有复杂特性的地球表层林木异变系统[8]。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是无烟的火灾,初期病害症状不明显,一旦发病则迅速蔓延,会给林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广东省是全国光、热、水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之一,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多,世代多(如马尾松毛虫每年发生3~4 代,松褐天牛每年发生2~3 代),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发生的隐蔽性、潜伏性和复杂性更加突出。尤其是一些林业害虫个头儿小,不易被察觉,一些病害被发现时,几十年才能成材的林木已经很难恢复。
2.4.3 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社会影响大
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发生能对森林、农田和果园等造成明显危害,一旦面积扩大,不仅仅是造成经济上、生态上的损失,而且会对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尤其是外在的灾害表现,当前移动互联网络发达,信息传播迅速,一点点灾害很可能会形成巨大的舆论漩涡,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恶劣的影响,损害林业部门的形象,妨碍生态文明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比如薇甘菊覆盖果园、松材线虫病疫木成片死亡、红火蚁伤人事件等社会知名度远远高于一些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的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
2.5 基于SWOT-AHP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策略分析
以广东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策略为目标层,以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机遇、外部威胁为准则层,以监测技术较为系统、监测体系较为完善和专家资源丰富等12 项具体影响因素为指标层,建立广东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策略层次分析结构模型。采取专家访谈调查方式进行评估,按照重要性程度1-9 赋值,计算各指标的相对权重(表1),并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所有指标CR 均小于0.1。根据SWOT各因素组内权重,计算得出内部优势总力度S=0.0333,内部劣势总力度W=-0.2053,外部机遇总力度O=0.0640,外部威胁总力度T=-0.0307。构建广东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战略四边形,如图3 所示,P(x,y)=(-0.0430 0.0083),落在四边形的第二象限,即广东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策略应采取WO 战略,要克服内部劣势,利用外部机会,变自身劣势为优势,增强基层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感知能力。
表1 广东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策略层次分析Tab.1 Hierarchical Analysis of Forestry Pest Monitoring Strategy in Guangdong Province
图3 广东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策略四边形及重心点Fig.3 Quadrilateral and Center of Gravity of Forestry Pest Monitoring Strategy in Guangdong Province
3 结论与建议
广东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策略分析影响程度准则层从大到小依次为劣势(W)>机遇(O)>优势(S)>威胁(T),其中基层技术人员不足,专业技术水平不高(0.2731)是广东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的最大劣势,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0.0852)是最大的机遇,监测体系较为完善(0.0527)是最大的优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隐蔽性强(0.0506)是最大的威胁,广东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应采取WO 战略,要紧抓生态文明建设快速持续发展的机会,补足基层技术力量,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变自身劣势为优势,依托国家、省、市、县完善的监测体系,提升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感知水平,及时、准确发现林业有害生物灾害。
3.1 多种形式增强基层监测能力,增强林草感知末梢灵敏度
要将林业有害生物基层监测能力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当地实际,采取有效方式,形成灵敏的林草感知能力。要以及时、准确、持续获取并上报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数据为基本工作目标,落实专职主导、兼职辅助的人员配备模式,形成以绩效承包为支付依据的服务购买形式,并以与相关业务工作融合来增加外业监测频率的工作模式,最终形成以政府部门为管理中心和技术核心的感知监测力量。同时,要探索建立以经济林经营者、热心志愿者、林业行业从业者等参与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社会力量,通过畅通反馈渠道,建立鼓励机制,引导他们及时发现报告异常情况,进而形成全民监测网络,既增强基层监测能力,又对林业生态建设进行有效宣传,推进共建共享。
3.2 以森林资源保护为监测落脚点,从多维度感知林草生态状况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就要从多个纬度感知林草状况,实现全面监测。要在摸清森林资源的树种、林种等面积比例及空间分布情况,结合林业有害生物不同阶段的发生特点,在空间上、时间上对林冠、林缘或林下等重点位置进行有侧重的、有针对性的监测,形成不同空间、时空监测成果。同时,要定期开展不同尺度、不同林种的森林健康评价,开展不同发生期、不同种类的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评估、危害评估,做好历史数据纪律,进而进行纵向对比,掌握区域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历史。要结合实践经验,注意总结提炼,创新一些间接监测手段,全国面掌握森林资源的健康程度。
3.3 以技术为引领,多种途径发挥省市机构的监管指引作用
省市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机构要发挥监管指引作用。一方面要以简单易学,能及时发现异常为原则,加强实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为基层监测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快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监测、大数据分析等高新技术的应用,从区域尺度上对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发生发展进行监测,为基层监测提供指引。同时,省市相关机构要加强对基层监测数据真实性、准确性的监督和检查,督促基层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工作落到实处。
3.4 系统性增强自身抵抗能力,培育优质森林资源
健康森林生态系统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生物链合理、平衡,具有稳定性[10]。自身调控作用能有效地控制各种有害生物的消长,使有害生物种群难以形成单一优势,不易暴发成灾[11]。要通过模拟天然林分结构,充分发挥生物因素和森林生态系统自身调控作用,形成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抵抗能力,降低林业有害生物造成的危害。通过将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纳入林业生产的全过程,在森林资源培育的各个阶段开展林业有害生物动态监测,掌握并采取生物措施来抵抗林业有害生物,由被动减灾除治转向科学防灾控害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