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基打得牢,大厦才能建得高

2023-10-30李拯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3年6期
关键词:定力大厦论点

李拯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基础研究处于从研究到应用、再到生产的科研链条起始端,地基打得牢,科技事业大厦才能建得高。”基础研究是科学知识实际应用的源头活水,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都不是凭空产生,而是建立于新的科学原理和科学概念之上。基础研究好比是科技事业大厦的地基,为其高高耸立奠定基础。由此扩展开来,地基打得牢,大厦才能建得高,其蕴含的哲理具有普遍启发意义。

回顾新时代十年来,很多领域都展现出这样一个鲜明特色:一开始就注重打好基础,做好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基础性工作,基础筑牢之后的正向效应逐步表现出来,经过时间累积最终汇聚成明显的治理成效。比如全面深化改革,正因为“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才有了“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比如生态文明建设,正因为“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才有了“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比如加强党的建设,正因为以“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警醒和清醒大抓基层党组织建设,才有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火车头”。越是长久基业、长远大计,越是要从基础做起、从根本抓起。

打牢地基,需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无论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还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很多事业都难以毕其功于一役,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需要以看得见长远、耐得住寂寞的定力踏踏实实打基础、做铺垫。大厦矗立,雄伟壮观,这是显功;地基牢固,深埋地下,斯为潜功。如果急于求成、急功近利,重显功轻潜功、重短期效益轻长远发展,就不能打牢地基,那么所谓大厦就只能是毫无根基的空中楼阁。只有保持足够定力,树立正确价值观,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才能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踏踏实实从打基础入手推动事业发展。

“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意味深长。地基是大厦的基础,大厦是地基的结果。唯有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谋划长远,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干在当下,才能摒弃浮躁,为事业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树高千尺唯根深。繁花满树、枝繁叶茂,最终是因为根深蒂固。以甘坐冷板凳、甘吃清苦饭的耐心和定力扎下根去,甘做“栽树人”“挖井人”“拓荒人”,善于做基础性、铺垫性工作,那么在筑牢坚实地基之后,事业大厦也将会一砖一瓦牢固地矗立起来。

(来源:人民日报2023-04-13)

·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确立质朴而富含哲理的中心论点:地基打得牢,大厦才能建得高。

·以新时代十年来的国家大业为据,全面夯实论点。援引的重要素材涉及:全面深化改革、生态文明建设、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阐述重大理论问题:谋大业,如何才能打牢地基?

作者以高度浓缩的笔墨,极其凝练地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各种辩证关系,保持耐心和战略定力。

·上一段阐述如何谋事,这一段评议如何立人:应有宽广胸襟和责任担当。

·以比喻笔法,再次明确中心论点,并赋予砥砺之意。

点 评

这是一篇意境高远、大气端方的标杆时评。文章的立意既平实又厚重,于简简单单的比喻中蕴含治国谋大业的唯物辩证法、历史辩证法。文章开篇援引领袖话语,提出论点;接着以恢宏的重大时代素材为据,夯实论点;然后,围绕论点中的核心话题“如何打牢地基”,从谋事、立人两方面展开论述;结尾诗意作结,充满砥砺之意。

(寅呼点评)

高校基础研究的类别

在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锋看来,高校的基础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自由探索和纯兴趣导向类,即科研人员完全根据自身兴趣、在好奇心驱使下进行的研究,其目的在于揭示现象、规律和事物的本质。

第二类则是以热点问题和国家重大需求为目标导向的科研,是在解決国家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重大需求时必需的基础研究。最直观的例子便是在新冠疫情期间相关研究的爆发式增长,以及面对光刻机这样的“卡脖子”问题时,我国科研人员的协同攻关。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3-03-14,有删节,原题《当发顶刊不再“新鲜”,高校下个目标是什么》)

猜你喜欢

定力大厦论点
涵养宠辱不惊的定力
影子大厦
基建的“定力”与“发力”
行政行为公定力研究之学术梳理
电梯
冰淇淋大厦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增强政治定力 担当发展使命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