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作文教学思路
2023-10-30何晓锋
何晓锋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双减”旨在为学生减负,它的实施,必将推动教育改革。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关注学生的心灵,具体到作文教学方面,我想说说以下几点。
作文教学有着科学的理论基础,但理论必须联系实际,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但有的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离开具体文本,脱离学生实际,孤立地给学生讲写作方法及技巧,忽视学生的生活感悟与语言积累,使学生仅存的一点写作兴趣也消失殆尽,以致他们见了作文就头痛。
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任务重,没有时间看课外读物,久而久之,他们的作文容易出现内容虚假化、意义拔高化的情况。试想,脱离了对生活的感悟、体验和一定的语言积累,学生怎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要求学生说“真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双减”政策的出台,解放了学生的课余时间,语文教师应在这个利好形势下,引导学生写出他们所品所悟的感受及点点滴滴,有效地引导学生多留心自己身处的环境,多观察自己身边的人、事、物,用自己的双眸去观察,多发现生活的真、善、美,就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作文教学只有立足于自身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才能走出写作的困境。
冲破传统理念,挖掘作文潜能,引爆思维火花,打造精神自由的新时代学生——这应该是当今作文的重要内涵,也是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应确立的价值取向。说真话,说实话,抒真情,亮出心灵的鲜活与坦荡;直言不讳,推崇创新意识,张扬个性,应该成为中学生作文“真”与“情”的基本要求。
1.实行开放性作文,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而轻松的写作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构建开放、发散、鲜活的思维形态。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激发起来”。由此可知,要想激发写作主体灵感的火花,必须开拓一条创新之路——实行开放性作文。开放,就是要打开学生的作文思路,多角度观察和立意。例如:在教学话题作文“感悟大自然”时,很多学生就存在着思路打不开的情况,作文立意都是千篇一律的“要去改造大自然”,要“保护自然环境”等。这种立意固然好,但对拓展思路而言就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构建开放的思维形态呢?这就要让学生动态地去观察和感知,让自己的心灵和大自然的生命力发生碰撞,撞击出思想的火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这样进行思维发散:水有千变万化,树有万种风情,云有千姿百态,山有奇崛险怪。夜望星空,慨叹宇宙的广阔深邃,感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雨中独行,感受一分洒脱和生活的情趣。只要我们用心去和大自然沟通,就会笔下涓涓,尺幅天地。
有一位青年评论家说,文学家进行小说创作“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可以拒绝一切外在指令,把自己的艺术感觉从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以本真的心灵情感驱动,在平和坦荡深厚悠远的民间天地中获取属于自己独特的艺术体验”,这样才能写出成功的作品来。实行作文的开放性,才会让学生打破传统思维的桎梏,走进色彩斑斓的社会,拉近与生活的距离,聚焦社会热点。同时,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有意识有步骤地去发展学生的质疑求异、深刻新锐的思维品格,最大限度地扩展具有张力的思维空间。这样,学生的作文才会闪烁着时代的精神。
2.引导学生从心灵体验出发,真实地再现生活的底蕴,真诚地拥抱美好的生活。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曰:“诗者,根情……”其实,任何体裁的写作莫不如此。我们应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用心去观察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积累写作的素材,真正做到“我以我手写我心,我以我心吐真情”,充分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都去挖掘、去感悟,这样学生才能写出个性化的作文。同时,还应让学生确立真实的情感态度,诚如叶圣陶先生在《论写作教学》中指出的:“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比较丰富后,再对他们进行恰当点拨,就能不可抑止地产生通过文字宣泄心绪的写作冲动。这样流泄出的文章,必然是神气充足,情韵丰满,激荡人心的。
3.引导学生淋漓尽致、富有活力地使用外化新思想、真情愫的个性化语言。
日本一位作家说:“语言半是事物的代名词,半是精神和感情的代名词。”训练语言,其实质是对思想的磨砺,对情感的梳理和对其表现形式的精心装扮。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应让教学双方共同追求作文语言的个性化。所谓个性化,体现在遣词造句及至文體的选择等各项硬指标与语调、文势和韵味等各项软指标上。我们应当共同追求这一作文教学的最高目标,为新作文、新文风发挥独特的示范作用。
首先,加强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跳出课堂小圈,走进生活,认真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时,引导学生去关心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和平平常常的事,用细腻的心灵去寻觅真、善、美的所在,去挖掘生活的智慧和哲理,让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接轨。
其次,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人生,善于联想和想象。如果我们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积极思考,善于思考,那么必将促进学生感悟能力的提高。要让学生做到,对于生活中的某一类物、某一件事、某一个现象都不要轻易放过,而要多加思考,善于联想和想象,想出点意思来,悟出点道理来,品出点情味来。
再次,随写随记,让随笔迸发写作灵感。老舍说过:“生活是最伟大的活语汇。”正是青春年少的孩子,思想情感丰富活跃,他们开始观察生活,关注自我,开始对人生有着朦胧的思考,他们的内心一片迷茫,却又充满憧憬。此时,引导他们养成写随笔的习惯,既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感悟能力、思考能力,也锻炼了他们遣词造句、表达观点的能力,这对语文水平、写作水平的提高极有帮助。
作文应是创造性的、个性化的,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情趣,是心灵的笑语和泪珠,能感染人,使人产生共鸣。教育者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改变旧的教学方式,探求新教法,让学生的作文写出新意,写出特色。“双减”政策的出台,让学生有时间停下来感悟、体验生活。他们写作时能展现更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精神世界,度过更美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