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金融”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3-10-30李俊强任海龙
李俊强,任海龙
(河北金融学院 研究生部,河北 保定 071051)
金融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金融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金融工作会议中指出,“要大力培养、选拔、使用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金融人才,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金融人才队伍”[1]。“公司金融”课程是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更应该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2]。因此,挖掘金融学课程思政元素,探究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金融学专业课程,将有助于培养新时代德才兼备的金融人才。
课程思政是指通过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元素,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3]。课程思政包含了三个维度的价值意蕴:一是坚持以社会主义办学为导向,二是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三是确保育人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4]。张大良认为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旨在回应“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时代之问[5]。在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竞争加剧,国内发展依然面临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情形下,课程思政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6]。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融入专业课中,刘建军认为应坚持深入挖掘与有机融合相结合,坚持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统一,坚持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课相呼应[7]。通过挖掘中国故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发出中国声音,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8],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中,避免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学习的“两张皮”[9-10]。本文以“公司金融”课程为研究对象,以挖掘“公司金融”课程思政元素为脉络,探索“公司金融”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和实践路径,以达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11]。
一、“公司金融”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现有的公司金融理论大部分是以西方经济社会现实为背景发展而来的,聚焦的是西方的金融问题和教学案例,从而导致部分理论在应用时脱离中国实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通过介绍中国的金融故事,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在提高学生解决中国金融实际问题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以及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公司金融专业课程中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元素,一是将中国现代金融体系建立、金融体制改革、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中国金融故事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构筑中国“金融梦”[8],把握当前我国金融发展特点和企业运行现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使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春风化雨”般地融入学生心中。二是将中国企业发展、北交所的建立与注册制的实施等中国金融故事融入教学当中,让学生了解中国公司金融运行规则,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心中。三是把中国金融故事贯穿于课堂全过程,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将个人层面的价值目标融入学生心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挖掘家国情怀元素
家国情怀是人们在心理层面集聚的家国感受,体现为对家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并以此产生深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12],新时代家国情怀更体现为一种时代责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快速发展,不乏令人振奋的金融故事,例如邓小平赠送给美国纽约交易所董事长“新中国第一股”上海音响股票的故事、中国民族品牌的振兴、北交所的建立与注册制的实施等,这些金融故事共同构筑中国“金融梦”,体现了中国金融发展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彰显了中国金融自信[13],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当前我国金融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我国金融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不断坚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14],进而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三)挖掘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对于金融领域亦是如此[10]。纵观中国公司金融快速发展的几十年,涌现出不少中国公司金融领域的创新故事,如混合所有制改革、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中国股权结构创新等,使中国金融焕发出勃勃生机,通过讲解这些中国金融故事使学生意识到金融创新的重要性,通过课堂研讨,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明确自身的使命担当,共同推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司金融理论与实践体系。
(四)挖掘工匠精神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分工的日益精细,金融行业更加需要高精尖的专业人才。在人才培养中,通过将中国故事与公司金融专业知识相结合,如估值三峡工程、港珠澳大桥等中国重大项目,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公司金融的专业知识,还通过案例项目彰显了大国工匠精神,使学生了解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培养学生“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精神。
二、“公司金融”课程思政建设体系设计
(一)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公司金融”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是立德树人,培养新时代德才兼备的金融人才。如图1所示,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应同向发展、互相融合。通过已经挖掘出中国金融故事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四个自信”、诚实守信等思政元素,将其融入公司金融知识体系以及整个课程中,以达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目标,培养新时代有德又有才的优秀金融人才。
图1 “公司金融”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二)课程思政建设体系总体思路
为实现专业课的思政育人目标,本次课程思政改革从目标层面、实践层面以及效果层面探索“公司金融”课程思政体系,如图2所示。在目标层面,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培养德才兼备的金融人才目标。在实践层面,将课程思政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课前研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培养学生解决中国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研学的方式导入思政;课中采用案例教学、小组展示等方法,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课堂中;课后利用校内外实践平台将金融理论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在引导学生树立问题意识的同时进一步拓展思政教育。在效果层面,坚持专业课知识学习和价值引领同频共振的教学理念,不仅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政教育,还感受到获取知识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图2 “公司金融”课程思政建设体系
三、“公司金融”课程思政实践路径
(一)课前导入思政
课前研学导入思政。学在教之前,“研”要融入学习当中,研学能够使每位学生成为具备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的人。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将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根据问题去探索答案[15],以增强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研究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课前给学生布置一篇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经典权威文献,让学生以批判性的思维分析文献的优缺点,并将疑惑和问题在课堂上共同讨论。通过课前导入使学生了解到中国公司金融的实际状况和解决方案,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例如在上第一节课“公司金融导论”前,让学生研读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一文,虽然这是一篇较早的文献,但文中所反映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许多问题在当今依然存在,还未被完全解决。通过师生研读探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使其认识到新时代的使命担当,以课前研学的方式导入思政元素,达到潜移默化地实现专业内容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效果。
(二)课中深化思政
课程思政的重点在课堂。为达到课程思政育人的最大效果,在授课期间采取案例教学和小组展示的方式深化思政,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案例教学是教师设计教学环节和情景,让学生从中感受中国的发展和成就;小组展示则是学生课下搜集整理材料形成小组成果,在课堂展示和讨论,让学生在探索中提升思政素养。
1.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基于某种情景案例展开的教学,通过选择合适的案例,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某种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16]。通过挖掘中国公司金融案例,例如混合所有制改革、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北交所的建立与注册制的实施等,将其融入教学中,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坚定“四个自信”,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践行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引导学生付诸行动,做到知行合一。
2.小组展示。为了达到“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效果,本次课程思政改革以小组为载体,根据每次课程讲授的专业知识,对学生的每次小组作业提出具体要求。教师让每个小组通过一周左右时间查阅资料和制作汇报PPT,引导学生在探索中了解中国经济建设的伟大奇迹,使他们对我国经济现象有正确认知。例如,在讲到货币时间价值与贴现现金流时,让小组研究住房贷款与利息偿还的可持续性并制作成PPT进行汇报,具体要求为:一是分析近10年来全国个人住房贷款的基本情况和变化特点;二是对近10年房价上涨和居民收入变化进行对比;三是分析房价波动与偿还利息的可持续性;四是如何正确看待房价波动和购房行为。通过小组展示的形式让学生在掌握贴现现金流的计算方法基础上,懂得科学理性购房,从而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和生活观。
(三)课后拓展思政
课后实践平台拓展思政。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的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1]。因此,“公司金融”课程应引导学生用金融理论解释金融现象,解决现实问题。利用校内校外的实践平台,推动学生将学习到的公司金融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一方面,依托本校金融教学资源,让学生参观金融博物馆,了解金融发展史,树立金融自信;参观金融科技中心,体验人脸识别、智能手臂、金融元宇宙等技术设备,并以此探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在公司金融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参加或申报课题研究项目,如在课程开展期间组织学生参加河北省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引导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在不断的训练中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这些课后实践活动在强化学生对公司金融理论认识的同时也将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心中。
四、“公司金融”课程思政实施效果
(一)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显著
为了全面掌握学生课程思政收获情况,考试结束后对本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收获非常大的学生占比68.75%,有收获的占比31.25%;90%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结合专业内容,言传身教,传递了正能量。可以看出,学生在课程思政中收获大,表明“公司金融”课程思政达到了较好的育人效果。
(二)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明显提升
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应用专业知识和使用科学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对中国的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提升了他们对中国经济取得伟大成就的认知和理解。通过案例教学、小组展示、研学等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锻炼了学生使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学习成绩较好
本次课程思政改革,将家国情怀、“四个自信”、创新意识等思政元素融入到公司金融专业知识教学中,不仅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政教育,还使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了专业知识,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经统计全班学生成绩,最高分数为96分,最低分数为82分,80~89分占比为48%,90分以上占比为52%,表明学生能够较好掌握课程知识,具有一定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结语
本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挖掘了中国公司金融故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通过采取案例教学、小组展示、研学、课后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公司金融”课程中。课程思政实施效果显示,学生在提升思政素养的同时,具备了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并且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成绩。本次课程思政主要通过教学案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项目研究,下一步尝试建立整个课程的思政育人体系,进而分解到主要章节的课程思政育人教学设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