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 我的家乡
2023-10-30王晓建
■ 王晓建
吕梁市一角
作者(左二)和参观中共中央后方委员会临县历史陈列室的同行合影
冒着酷暑,我们从广州飞往太原,再从太原坐车前往吕梁。沿途,我的眼睛一直望着窗外,看高速公路纵横交错,看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看沟沟壑壑披上绿装……我的心便荡起感情的涟漪。
家乡在变。我在吕梁家乡长大,记忆中的沟沟壑壑尽是黄色,秋冬一刮风,尘土飞扬。我们那里穷,在黄土地上刨食,生活不容易。因此,父母亲总是那么俭朴,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父亲还给我念唐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吃饭时,父亲还把不小心掉在地上的饭粒、玉米粒捡起来吃。见此,我渐渐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即便以后到了大城市,我也从没有大手大脚过。但家乡产的沙棘、玉米、地瓜,至今仍令我难以忘怀。
我自小就知道家乡吕梁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晋绥抗日根据地的首府。这里发生了太多惊天地而泣鬼神的英雄故事。在故乡的古槐树下,白发老爷爷常常讲起过去。村中不少人,曾跟随贺龙领导的一二〇师打日本鬼子。为了抗日,各地都出现过“妻送夫,父送子,兄弟争相上战场”的动人场面。村里的妇女,也会抓紧做军衣,纳军鞋,送军粮。军民团结如一人。八路军在吕梁打了不少胜仗,百团大战更是打出了八路军的威风。八路军在与人民同赴国难,使广大群众看到了自己的出路和国家的希望,从而树立了崇高的威信。村子里一直流传着八路军抗击日寇的英勇事迹。
正是受吕梁红色文化的熏陶,我18岁就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湖南某部空军当兵。我不忘自己是从吕梁革命老区来的,平时刻苦学习和磨炼,各方面都有了进步,曾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两次荣立三等功,多次得到嘉奖。我没有给吕梁丢脸。离开部队后,我到了广州市政府办公厅工作,后来又成了陈开枝同志的秘书。陈开枝同志是全国扶贫状元,担任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和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等职。他情倾老区,干劲不减当年。办公室墙上挂着的“永不言倦”的牌匾,是他真实的写照。为了老区和山区的发展,他爬山涉水,劳碌奔波,没有周六日,平时的假日也在外面跑。有句话说“跟着陈开枝,累死无人知”,由此可见一斑。但我毫无怨言,不怕苦和累,积极配合陈开枝同志做好每一件工作,并引以为豪。我想,这也是家乡吕梁给了我的韧性和坚强。
碛口古镇一角
古镇一角
《如梦碛口》实景剧演出
我这次随陈开枝同志到吕梁,是参加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在此召开的革命老区文化传承振兴会议。离开家乡多年,我很少回去,但吕梁家乡常在梦中。这次回乡,很是高兴。会上,吕梁市委书记孙大军致辞,说经过艰苦奋斗,吕梁经济实力已在山西排第二,人民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这令我兴奋。两个晚上都安排了文艺节目。一场是吕梁红色文化文艺展演,有歌曲《天下黄河十九道湾》、舞剧片段《吕梁英雄传》、女子群舞《悠悠粽叶情》、三弦说唱《乡村振兴幸福歌》、情景歌舞《在希望的田野上》等等,琳琅满目,精彩纷呈。第二场是实景剧《如梦碛口》,美轮美奂,如饮汾酒令人醉。我为家乡悠久的历史文化、浓郁的红色文化及盛开的灿灿的文艺之花而骄傲。
非常难得,会议期间,我们参观了临县的中共中央后方委员会旧址和中共中央西北局革命旧址,及兴县的晋绥革命根据地旧址。在黄河边,还瞻仰了毛主席东渡黄河纪念碑。我把儿时听到的故事和现在看到的史实互做对照、印证,对家乡当年发生的革命历史和英雄故事有了新的理解,受到深刻的教育,进而储满了前行的力量。
更让我高兴的是,散会后,我顺道回到我的出生地文水县。文水县出过两个女豪杰,一个就是毛主席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她的故事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我和我的小同伴深受教育。而另一个则是武则天。因到太原乘机返穗路过则天庙,我们进去参观。庙里有个武则天的展览室,看着郭沫若为武则天写的一首诗,我久久驻足。诗是这样写的:一代伉俪两代王,先当妃后继称皇。枉言妇辈逊男子,毕竟武周匹李唐。能识英雄擢将相,敢除酷吏庇贤良。陵前碑矗空无字,功比山高流水长。我非常赞同郭老诗中对女皇武则天的评价。武则天确是文水人,也是吕梁这块土地上产生的豪杰。
行走家乡吕梁,不时在路上见到八个字:“汾酒故乡,英雄吕梁”。我有幸在当代牧童遥指的杏花村——中汾酒城藏酒馆,被邀品尝汾酒。我斟满酒,举起酒杯,祝福家乡吕梁日新月异,英雄辈出,为祖国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