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断缝体,从零到一的突破

2023-10-30王海坤马献珍付豫蓉

中国石油石化 2023年18期
关键词:鄂南华北鄂尔多斯

文 ‖ 本刊记者 王海坤 / 马献珍 付豫蓉

华北人找到了打开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油藏的金钥匙。

2023 年初,中国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的工作报告显示,去年,公司在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拓展了断缝体油藏勘探新阵地。

“今年上半年,我们厂不仅在断缝体勘探多区带立体评价上获得突破,断缝体油藏开发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红河断裂带HH51P5、HH42P17 井获稳定日产油20.5 吨、6 吨,预测断层实钻符合率达90%以上。而从前在这个区域打的井日产油通常不超过2 吨。”华北油气分公司采油一厂厂长、党委副书记梁承春说。

高达3 到10 倍的日产油量,一时间让“断缝体”三个字进入了业界的视野。

“过去,是没有‘断缝体’这个概念的。实际上,这是我们华北油气分公司的一项理论创新。可以说,是从零到一的突破!”华北油气分公司油气田开发专家、勘探开发研究院生产科技办公室主任丁景辰告诉本刊记者。

如今,据说这项创新成果已经成为华北油气分公司十大技术成果之一。

破解油藏新密码——断缝体!

鄂尔多斯盆地是当今世界上典型的“三低”油气田,即特低渗透储层、原油丰度极低、压力极低。然而,在鄂尔多斯盆地南缘过渡带,由于成藏条件与盆地内部迥异,其构造的复杂更为罕见,油气资源禀赋更差。

“如果我们把鄂尔多斯盆地比作是一个用来烙饼的锅,我们现在的油藏区块绝大部分都在‘锅’边上,整个区块都是难以想象的低丰度。”梁承春说。

早在2011 年,华北油气分公司就曾针对鄂南这一区域的油气藏进行过大会战,当时认为这一区域是连片分布的岩性油藏。那之后的几年间,认识不断深入后,他们发现断层和裂缝竟然是这里油气富积的重要因素,断裂、裂缝的发育为致密、低渗储层提供了重要的渗流通道。“这个时期可以说是我们对于断缝的最初认识。”梁承春说。

而将断缝认识为“断缝体”始于2018 年。当时,他们发现这些断缝不仅有效地沟通了源岩,石油可沿断缝垂向或侧向运移进入高渗的断缝内,而且,在上覆油页岩、泥岩等盖层封堵以及侧向泥岩、致密砂岩遮挡下,形成了一个优质的储集体。

于是,2019 年华北油气分公司创新提出了“断缝体”油藏理念。

采油一厂迅速成立了“断缝体”研究攻关小组,如今已是采油一厂开发研究所副所长的高一龙便是当时该小组的主要成员,他与团队一起开始了深入细致地攻关和探索。对上百余口穿断缝的水平井进行详细解剖,对所有资料“吃干榨净”,逐步明确了区域构造应力特征和断裂、裂缝发育特征。

2020 年8 月,一篇名为《鄂尔多斯盆地南缘过渡带致密—低渗油藏断缝体的识别与描述》的文章在权威杂志上发表,梁承春正是该文的主要作者之一。与此同时,一个相应的发明专利被申请下来。

在经过不断研究和试验,以及在措施井和老井改造中有意识地围绕“断缝体”发力取得良好的效果之下,当年9 月,采油一厂布了一口新井,专门针对“断缝体”油藏,取得了明显的突破。

“但是,我们对独立断缝体流动单元的刻画,还不能精准的认识清楚,这就需要更加深入的认识。”梁承春说。

于是,2021 年初,采油一厂将“断缝体精细刻画和产能精准预测”作为重点研究攻关。

2022 年,“鄂南中生界重点区带断缝体油藏勘探评价”亦成为华北油气分公司开展的重点攻关项目之一。

这两年间,华北油气分公司利用岩心、钻井资料、测井资料,结合三维地震等技术,开展了断裂、裂缝的识别技术研究,形成了“断缝体”的精细描述技术和“断缝体”的识别技术。

以此为基础,在彬长区块 JH17 井区,针对断缝体油藏共部署水平井25 口,大幅度降低了无效水平段和单井钻井投资。优化后的这批水平井初期单井日产量大于8 吨,实现了“断缝体”油藏的有效动用。

“找到‘断缝体’,就找到了油藏‘甜点’,在这个天然优质的储集体中开采油藏,甚至不需要压裂干预,就可以将油藏采出。”丁景辰说。

依据最新认识的“断缝体”理论,华北油气分公司采取不压裂工艺技术,利用地层能量自然求产,大幅度降低了压裂成本。“目前,我们的产量增幅40%,却降本30%,这一增一减经济效益就明显出来了。”梁承春告诉本刊记者。

一群人,一个理想

“从连片分布的岩性油藏到受断裂控制的局部富集油藏,是一个明显的转变。再到发现这些断缝发挥着储积的作用,也就是说,它不光是一个通道,更是一个容器。这在认识上,又发生了一次转变……”华北油气分公司采油一厂副厂长李俊鹿说,华北人就是在认识上快速迭代,才对“断缝体”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取得突破。

那么这种飞跃和突破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在发挥着作用呢?

“首先,我认为思维观念的转变是其中的关键。”梁承春说,为了在“断缝体”的研究和实践中继续获得新的突破,去年年底,他带着项目组本着多年来一贯的经验又总结了转变观念“30 条”,他让所有人员好好读,甚至要求项目组的人员都要熟记背诵这30 条。

“将队伍粘合成一股强大的科研攻坚力量,我们的党建工作起着重要作用。”李俊鹿说。在采油一厂开发研究所,实施“党小组+班组”联动,他们成立了党员突击队8 支,在科研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展“产学研”党建联创共建也是重要举措之一。他们以鄂南项目及成果转化为载体,联合公司工程院、研究院以及成都理工大学等,进行集智攻坚。

但与这些相比,紧盯“断缝体”研究和实践的这群华北人,才是真正的中坚力量。因为,他们是一群不怕长期坐“冷板凳”的人!

现年39 岁的李俊鹿,当过调度,管过工程工艺,在厂里的开发研究所搞地质一干就是很多年。为了“断缝体”,他宁愿坐鄂南油“冷板凳”很多年。他说,关停那几年间也有领导跟他谈过调离的事情。“最后我还是坚持回来了!我觉得我的理想和责任一直没有完成……我不怕苦,当年选择石油行业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一定能在这个行业里做一些贡献。”说这话时,这位年轻的厂长眼里盛满了光。“所以我在一线一扎就是很多年,我知道干成一件事情很不容易,但只要能干成,人生就值得了。”

为了破解油藏密码,开发研究所的高一龙就像一名攀登者,在“断缝体”的研究和实践中,多年来默默地攻下一个又一个“山头”。他经常白天晚上连着干,没有星期天,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了“断缝体”的研究中。

在这群华北人中,像这样坐“冷板凳”的人还有很多,孟赛、梁臣……他们一年年在海量的数据库中“浪里淘沙”,只为寻得一轮轮“断缝体”的突破!

“其实,我们这支队伍多少年来打不散,跟特有的文化和精神有关。”李俊鹿说,“尺子文化”和“台灯精神”是他们特有的文化精神。面对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如此复杂的油藏,研究人员必须像尺子一样精细、严谨。而“台灯精神”则体现的是聚焦和务实勤奋,在许多年里,采油一厂的夜晚总是映出加班的灯光……那灯光早已渗入了这群华北人的骨血里,在集智攻坚“断缝体”的过程中,迸发出强大的动力。

面对未来,厂里让高一龙带领团队,把红河油田的122 个断裂系统全部描述出来,这无疑又是个庞大、繁复的任务。“我们是为了摸清家底,只有这样,才能统筹未来五年甚至十年相关勘探开发部署的节奏和规模。”李俊鹿说。

猜你喜欢

鄂南华北鄂尔多斯
地理盲
华北玉米市场将进入筑底期
鄂南青年融媒体研究中心简介
鄂南三叠系延长组自生成岩矿物成因及期次
桩基托换在鄂尔多斯大道桥扩建工程中的应用
Literature Review on Context Translation Mode
Review on Register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ranslation
锐意改革 打造健康鄂尔多斯
鄂尔多斯地区的西夏窖藏
鄂南油田裂缝监测技术评价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