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3-10-29白洋
白洋
我国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资金绩效审计法律法规制度顶层设计还不完善。我国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还不健全,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2018年9月,我国颁布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2021年我国新修订了《审计法》,将加强国家审计监督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作为立法目的。上述法律法规制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缺乏绩效审计专门的法律、规范和准则,没有对绩效审计的范围、标准和指标体系等进行规范,过于笼统,缺乏精准的指导意义,缺乏对审计机关开展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立法支持和顶层设计。
(二)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尚不规范。当前我国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制定,不能发挥审计的有效性,也影响了审计的公信力。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缺乏系统的和可参照的审计评价指标,不同的审计人员,其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差别较大,审计人员对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也具有随意性,无法进行标准化的审计监督和评价,使审计技巧的运用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较为单一,适用范围不足,过于注重资金的投入和管理。虽然已确定部分绩效评价标准,但仍存在问题,其弊端在于评价内容过于片面,尚未建立评价与监督融合机制,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无法得到客观和全面反映。
(三)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缺乏创新性。当前审计机关在对财政资金进行绩效审计时,有的仍采用传统的抽样审计方法,审计监督根据资金流向审查财务信息、业务信息等档案,常规的审计方法不利于要求审计范围全覆盖。当前是大数据时代,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审计技术和审计方法不足,囿于财政预算的数据收集和信息化数据平台的建设滞后,仍然无法全面推行审计全覆盖。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缺乏创新性,对财政资金绩效審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形成了障碍,制约了审计监督职能的发挥。
(四)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结果运用不足。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结果未得到充分利用,这与以事后审计为导向的绩效审计有很大关系,对财政资金浪费方面缺乏关注。这样会出现一些项目效益并不高,财政预算仍安排资金,造成了财政资金的浪费,未形成有效的问责机制,整改流于形式。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评价体系重视财务指标,而忽视实际效益,财政资金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结果未与下年度财政资金预算挂钩,不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结果的实际价值。
(五)新形势下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需提高。财政资金的绩效审计涉及面广,财政资金包括的内容多,涉及到的行业广泛。既要对财政资金的管理情况进行审计,还要注重经济、效率、效益、公平和环境等。基层审计人员的财务思想相对固定,审计人员的知识体系不够全面,缺乏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环保、工程、统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扎实的财务和审计知识是对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人员的基本要求,应具备多行业复合知识,了解审计项目的背景,为高效开展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工作提供人员保障。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过硬,才能与财政资金绩效审计新情况和新业态相适应。
(六)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范围有限。当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范围还不能实现全覆盖,无法落实《审计法》提出的要求。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多关注财政资金支出情况,计划指标完成情况,财政资金存在挪用和占用,忽视了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与审计范围全覆盖还有差距。审计机关根据上级部门和本级部门的工作安排,针对某些单项财政资金进行审计,缺乏对财政资金的审计覆盖面及全方位审计监督。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应贯穿于预算前、中、后全过程,提高对财政资金管理体制和机制的重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
提高我国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质量的对策
(一)健全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法规制度。要做好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相关法律顶层设计,依法审计是完善政府治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维护财经法规等重要手段。我国应完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法律、法规、制度、准则和应用指南,明确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实施过程、质量控制和具体要求。明确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目标,指引国家审计的发展方向;规范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准则,为国家审计提供指导;清晰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任务,为国家审计的发展提供路径。
(二)构建科学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财政资金绩效审计涉及的范围较广,审计过程贯穿于财政预算、支出和评价等过程,还需要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效果和效率进行评价,需要将上述内容融人到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中。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是为绩效审计服务的,其建设要注重财政资金项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关注财政资金使用中的台规性和经济性;关注财政资金使用后发挥的效益性。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将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根据审计目标的不同,制定通用评价指标和专用评价指标的复合型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三)综合运用多种缝效审计方法和手段。当前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审计手段和审计技术被广泛运用,深化了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广度和深度,扩大了审计范围。计算机大数据审计手段可以发挥大数据分析技术的优势,突破传统审计方法的缺陷,减少了审计过程中的风险,提高审计结果的准确度,对异常动态进行早期预警。区块链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对财政资金绩效审计方法产生了巨大冲击,其可以保证信息资料的高度真实性、安全性和灵活性,有助于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和实时审计系统;引人第三方评估机构,利用内部审计机构,协助审计人员共同开展绩效审计工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例如英国政府绩效审计的质控法和问题解析法,并结合我国实际审计环境,消化吸收并运用到绩效审计工作中。
(四)建立全覆盖的审计范围。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范围无禁区、全覆盖是大势所趋,一般公共预算和其他政府预算的财政资金全部纳入审计范围。我省的“十四五”规划重点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外开放、民生福祉等领域的项目进行审计监督。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科学规划3-5年绩效审计项目计划,确保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计划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在审计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资金是否全部支出、是否被挤占和挪用问题,更要关注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导向,要树立全局观,全面监督、重点突出,使财政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使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得到更好地发挥。
(五)提升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结果的运用价值。要用好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结果,将审计结果、问题整改、绩效评价与次年预算安排相结合,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之间要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督促被审计单位加强内控机制建设,促进整改成果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更好地发挥审计的监督和评价职能。要建立公示制度,将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及时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使绩效评价客观公正,发挥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结果的运用价值,促进审计整改顺利进行。
(六)加快培养绩效审计人才。绩效审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审计人员执业水平决定了审计项目的质量,因此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审计机关要强化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专业性的队伍。可以从三个方面做起:一、建立审计人员准人制度,建立绩效审计案例库和人才库。审计机关招聘专门审计人才,通过组织专业附加测试和面试等方式,考察招聘人员的综合素质。着力培养绩效审计的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做好人才储备。二、加强专业培训,设立绩效审计专业部门。强化对审计人员的培训,采用实务导师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打造高水平的审计队伍,提高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三、建立审计人才业绩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七)建立问责机制。制约公权力的重要环节就是问责机制的建立,让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履行好“经济体检”“生态体检”“民生体检”等职能,就得建立健全审计问责机制,应探索将绩效评价与监督相融合的绩效审计模式,制定财政资金绩效审计问责法律法规,要明确审计问责细则,如问责主体和问责对象等。此外,还应完善配套制度,如新闻舆论监督机制、公开透明的公示制度等,使审计问责有法可依,实现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制度保障。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