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传播

2023-10-29刘三青

海外文摘·学术 2023年7期
关键词:跨文化挑战培育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建设的中坚力量,其文化自信的养成,对推动中华文明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面临着多重挑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多元文化的冲击给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带来了挑战。与此同时,新兴文化的兴起和外来文化的渗透对传统文化价值观念构成了冲击。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对大学生文化自信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传播的冲击以及虚拟社交平台的影响使得文化传播更加复杂。此外,文化隔阂的存在也阻碍了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面对这些挑战,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以促进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营造良好的环境,推动文化的繁荣和进步。

1 学生文化自信培育面临的挑战

1.1 文化认同的淡化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日益频繁,这导致了文化认同的模糊。大学生作为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群体,他们的文化认同对于文化传播至关重要。文化认同的淡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全球化带来的文化交流使得个体对于自己所属文化的认同感减弱。跨国流行文化和外来价值观的传播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使得大学生对于自己的文化传统产生怀疑,缺乏对于自己文化的自信和认同感[1]。其次,多元文化的存在使得大学生面临更多的选择和挑战。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交织中,大学生往往面临着选择自己文化认同的困境,导致文化认同的淡化。

文化认同的淡化给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带来了挑战。如果缺乏对自己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认同,大学生很难真正地推广和传播自己的文化,也难以与他人建立起共鸣和连接。此外,文化认同的淡化还可能导致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忽视和放弃,使得文化的传播受到阻碍。

1.2 传统文化价值受到冲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新兴文化不断涌现并渗透到学生群体中,同时外来文化也在逐渐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这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价值的传播构成了一定的冲击,给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带来了挑战。

首先,新兴文化的兴起对于传统文化价值造成了冲击。随着全球交流的加深,外来文化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学生的生活,如流行音乐、电影、时尚等。依托高速发展的商品经济,新兴文化往往更加时尚、更易流行、更具个性,吸引了年轻学生的注意力。这些新兴文化元素常常与传统文化相冲突,使得学生在价值观念的选择上面临困境。大学生可能因为新兴文化的流行而忽视传统文化,导致传统文化价值的逐渐淡化和遗忘。其次,外来文化的渗透也对传统文化价值构成了冲击。这些外来文化元素往往与传统文化存在着差异,可能对学生的文化认同产生影响。大学生面临着如何平衡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矛盾,这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提出了挑战。

1.3 信息技术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越来越普及,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对文化自信的培育带来了新的考验。首先,网络传播的冲击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构成了挑战。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但也导致了信息的泛滥和碎片化。大学生在信息过载的环境中很难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文化信息,从而影响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而且网络传播往往注重短期效应和流行趋势,导致传统文化和深度思考的价值被忽视,给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带来一定的冲击[2]。

其次,虚拟社交平台的影响也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构成了挑战。虚拟社交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等成为学生分享和传播信息的主要渠道,但这些平台也存在信息的过滤和传播偏向。部分虚拟社交平台上的内容可能偏向于娱乐和消遣,缺乏对文化自信的深入思考和传播。大学生在使用虚拟社交平台时需要保持辨识力,积极选择和传播与文化自信相关的内容。

1.4 文化隔阂的存在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地域、种族、宗教和价值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隔阂。这种文化隔阂对于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带来了困难和挑战。文化隔阂导致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理解和沟通的困难。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语言、符号、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这使得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面临着理解对方文化的难题。学生很难真正了解和传达自己的文化价值观,而且可能存在误解和偏见,阻碍了文化的传播。另外,文化隔阂加剧了身份认同的冲突。学生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往往同时承受着不同文化身份的压力和影响。他们可能面临着如何平衡自己的文化认同和传播自己文化的困境。同时,由于文化隔阂的存在,学生可能感到被边缘化或排斥,进一步削弱了他们传播自己民族文化的能力和动力。

2 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增强大学生文化传播能力的策略

2.1 提升文化认同意识

2.1.1 强化文化教育

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增强他们文化传播能力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文化,并激发他们对文化传播的兴趣和热情。学校和教育机构应加强对传统文化和多元文化的教育。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文化活动和组织文化考察等方式,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自己所属文化的历史、价值观和传统,提升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同时,也应开放平台,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文化经验和观点,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另外,通过音乐、绘画、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的教育,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增强他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只有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更好地进行文化传播。

2.1.2 培养多元文化素养

学校和教育机构应丰富多元文化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通过开设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同时,提供跨文化体验的机会,如组织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接纳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另外,建立跨文化交流中心或社团,为学生提供展示和分享不同文化的机会。同时,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创造在线跨文化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文化交流和学习。

2.2 弘扬传统文化价值

2.2.1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为了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传播,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和活力。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对传统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与当代生活和社会的结合。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互动教学手段,使传统文化教育更具吸引力和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同时,还可以借助社交媒体和在线平台,扩大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吸引更多学生参与进去,主动了解传统文化。

另外,传统文化在不断发展和演变中,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通过强调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和现实应用,可帮助学生将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价值观相结合,认识到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价值,从而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传播能力[3]。

2.2.2 推广传统文化体验

应对大学生文化自信传播的挑战,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庆祝活动,邀请学生参与传统乐器演奏、舞蹈表演、传统美食制作等,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对文化的自信心,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和传播自己文化的机会。另外,可以建立传统文化体验中心或场馆。这样的场所可以提供一个专门的学习和体验传统文化的空间,如书画室、传统戏曲表演场所等。学生可以参观、学习和互动,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细节和精髓,进一步提高他们对文化的自信,增强他们的文化传播能力。

2.3 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文化传播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文化传播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和平台,可以有效地扩大传播的范围和影响力,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创造力。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借助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进行文化传播。通过建立校园文化社交账号、学生博客或社群等方式,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文化的理解和体验,传播自己所属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同时,学校可以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开设相关课程或举办线上文化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文化传播中来[4]。

此外,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文化传播。学生可以运用视频制作、音频编辑、图像设计等工具,创作具有文化特色的内容,并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这样的创作方式不仅可以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还可以更直观地展现文化的魅力,促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学校还可以建立在线文化平台,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和内容。通过数字化的图书馆、文化数据库、在线艺术展览等方式,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和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这样的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便捷的学习和交流途径,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信。

2.4 加强文化交流与互动

通过积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进而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传播能力。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加跨文化团队项目或交换学习计划,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共同合作完成任务或项目。通过这样的交流与合作,学生可以学习彼此的文化差异和共同点,培养跨文化合作的能力和开放的思维方式。学校还可以建立跨文化交流平台,如学生社群、线上论坛等。通过这些平台,学生可以自由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文化经验、见解和创作,促进不同文化之間的互动与碰撞。这种互动的形式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和包容的交流环境,激发他们参与文化传播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 结语

在面对大学生文化自信传播的挑战时,必须认识到文化认同的淡化、传统文化价值的冲击、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文化隔阂的存在等多重因素对文化传播产生的影响。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要采取综合的策略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使他们能够积极传播和弘扬自己的文化,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理解。同时,这也有助于塑造一个多元、包容和开放的文化环境,推动不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为建设一个更加繁荣和多元的社会作出贡献。

引用

[1] 黄威,王湘霖,薄海珠,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提升的机遇、挑战与路径[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 (2):95-98.

[2] 安莉.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

[3] 俞小敏.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

[4] 郑亚灵.大学生“文化自信”建构的意义与有效传播研究[J].新西部,2019(14):143-144.

作者简介:刘三青(1969—),女,湖南衡阳人,本科,高级政工师,就职于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跨文化挑战培育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第52Q 迈向新挑战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