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杜甫诗歌群文阅读议题设置策略
2023-10-29肖春燕华禄
肖春燕 华禄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建设和教育发展的重要要求。古典诗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不管是在义务教育阶段还是高中阶段,古典诗歌都是语文教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杜甫诗歌则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的一座丰碑,在语文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基于此,本文尝试将群文阅读议题设置策略应用于高中杜甫诗歌教学,通过分析高中杜甫诗歌群文阅读教学现状,探索提高高中古典诗词教学效率的可行性路径。与此同时,在议题式群文阅读杜甫等古代诗人的诗歌的基础上,促使高中学生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古典诗词这类优秀传统文化的“立德树人”功能。
从课堂教学、学生学情以及学生考情角度看,目前高中古典诗歌的教学状况不容乐观,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并不理想。一方面是大部分教师教学方法程式化,导致古诗文课堂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另一方面是古典诗歌语言凝练含蓄,艺术手法多样,并且情感丰富深沉,传统的单篇教学不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高中杜甫诗歌教学的类似问题更显突出。为更有效地解决包括杜甫诗歌在内的古诗词教学“容量少、视野小、效率低”的问题,进而更好地理解与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设置古代诗歌群文阅读的议题是一种可行的路径与策略。高中诗歌群文阅读的议题设置首先要以课内诗篇为原点和切入点,也要适当延伸至课外篇章,形成相对闭环的议题设置,以便更好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一共选编古典诗歌39 首,其中,必修上和必修下各选编杜甫诗歌1首,选择性必修选编杜甫诗歌两首,合计4 首,分别是《登高》《登岳阳楼》《蜀相》和《客至》,占教材选入的古典诗歌的10%,其入选数量为古代诗人之最。详见下表: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杜甫诗歌选编情况统计表
群文阅读是根据某一主题来选择一类文本,师生在某个具体的单位时间内,围绕该议题进行文本阅读和集体构建,双方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议题和文本是群文阅读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从议题的设置来讨论高中语文杜甫诗歌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议题的设置是群文阅读至关重要的策略之一。群文阅读是师生围绕某一确定的议题进行集体建构的过程。换而言之,议题是课堂上师生讨论的中心话题,一个合适的议题,能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彰显群文阅读的特色。当然,除了要明确主题和议题之间的区别,还要根据群文阅读的特点设置议题。以下先阐述议题设置要点,再来分析议题的具体设置。
一、议题设置要点
群文阅读的议题是师生阅读文本和集体构建时可供大家讨论的话题,是“群文阅读教学开展的有效策略,以单个问题或问题群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有效参与群文阅读,并最终推动学生大胆阐述自己对该议题独到的见解。”[1]议题的设置必须具备讨论的价值,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通过探究得出答案的话题,而非一目了然的结论。因此议题的主要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具有讨论性,这也是议题的基本特征,为教师、学生、文本及作者之间的多边对话奠定基础;二是富有包容性,议题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但凡是学生的合理反馈我们都应该给予最大限度的包容;三是拓展性,议题可以逐步深化,甚至在探讨过程中允许出现跨学科的讨论,从而达到拓宽高中语文学习及应用语文的素养;四是鼓励创新,议题应该能激起学生乐趣,引导学生大胆探究,开放我们除了要注意议题的可讨论性、包容性、拓展性、创新性四大特征,而富有活力。[2]
还应该注意学生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即议题设置既不能太难,更不能太简单,力求难易适中,设置议题最好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二、议题的具体设置
根据上文议题设置的注意事项,再结合古代诗歌的特点以及杜甫诗歌的特色,我们可以从诗人、意象、体裁和题材四个角度来探讨议题的具体设置:
(一)以诗人为议题
诗圣杜甫的一生跌宕起伏,从裘马清狂到孤舟病逝,始终笔耕不辍,为后人留下诸多灿烂的诗作,以作者为议题,能够充分了解杜甫每个人生阶段的真实经历和时代背景,再通过知人论世途径赏析杜甫不同阶段的诗歌风格与情感内蕴。
因此,我们在设置议题之前,可鼓励学生结合课内外所学知识,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为杜甫制作个人简历。
杜甫个人简历表
首先,可以如上表方式,通过梳理杜甫一生的经历、分析其不同阶段的诗作设计议题。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作内容立足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记载了时代的风云变化,他曲折坎坷的一生,可谓饱经忧患。《壮游》便详细叙述了其从少壮漫游到客居巴蜀的经历。由“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可知其少时便才思敏捷,天赋异禀。从“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到“饮酣视八极,俗物多茫茫”能读出他青年好酒,性格豪放,嫉恶如仇,侠肝义胆,且清高孤傲,由此能窥见杜甫也曾拥有过的豪放自如的生活。而“东下姑苏台”“西归到咸阳”则是杜甫漫游吴越和齐赵的真实写照,这一阶段他饱览名胜,享受着裘马清狂的悠游岁月。从“天子废食召,群公会轩赏”可知杜甫的文采也曾得到帝王的青睐。“从国马竭粟豆”和“侧贮英俊翔”则记述了子美历经安史之乱后颠沛流离的岁月。他悲伤抑郁,却仍然心忧社稷,对收复失地满心欣喜,对朝廷复兴充满期待。我们从《壮游》能品出一位人生经历丰富的杜甫:年少轻狂,悠游四海,积极有为;长安十年,仕途不顺,却也因文才得过皇帝赏识,荣耀一时;安史之乱,做官辞官,流离失所,历经沧桑,却初心未改。如此丰富的人生阅历,成就了杜少陵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和博大深沉的情感。
而在日常杜甫诗歌学习中,常常给子美贴上“现实主义,忧国忧民”的标签,这仅仅是对杜甫肤浅的认知。我们可以通过品析杜甫不同人生阶段的诗作,去洞悉其非同寻常的人生轨迹,品味杜甫的思想变化,深刻感知到圆形的人物形象。诸如,杜甫读书漫游阶段的代表作《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还有《画鹰》“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写出了青年子美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向善向美的万丈豪情。初涉长安,杜甫踌躇满志,酒酣之时写就了著名的《饮中八仙歌》。原以为前途大好,直到招贤考试无果,看到朝廷的阴暗,政治的腐败,在长安蹉跎了十年岁月,他埋怨道,“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安史之乱后,纵然深陷困顿,却矢志不渝,面对破碎的山河,发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的呐喊。漂泊西南,仍坚强乐观,心忧社稷,立志要“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凤凰台》)。年老多病之时,所写诗歌大都沉郁而悲怆,但悲怆中却不低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反而写出了一种恢宏壮阔的境界,悲凉但更悲壮,身处逆境,自己老病穷独以致个人生存空间一再萎缩,而精神空间却愈发宏大阔远,内心反而更加强大、充实、丰盈、完整而美丽,心怀天下,初心不改。这便是杜甫的伟大之处。
综上所述,可以根据杜甫不同的人生阶段设计议题为“裘马轻狂的潇洒青年”“旅食京城的落魄才子”“战乱流离的拾遗官”“忧国忧民的穷病老翁”,抑或从整体设计,如以“立志淳风俗,穷年忧黎元的诗圣杜甫”为议题。
除此之外,还可以将杜甫与其他诗人进行比较来设计议题,以凸显杜甫的形象。例如,把他与李白对比,两者皆属唐代杰出的诗人,两人也都是从盛唐款款走来,亲身经历了大唐帝国由盛转衰的沧桑巨变,但性格迥然不同,诗风自然大相径庭。李白豪迈奔放,杜甫沉稳厚重;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代表,杜甫则是现实主义典型;一个狂放不羁,一个严谨务实;一个在天上高蹈,一个踏着大地游走;一个借酒浇愁,动辄舞唱,一个痛苦锁眉,寻寻觅觅。中华文化的浩瀚苍穹出现了双子星座,他们遥相呼应,光耀千秋。在议题比较中,更全面更多维地认识诗圣其文其品其格其人。
为此,可以以“中华文化苍穹的双子星——李白与杜甫”为议题,将李白与杜甫诗作进行比较阅读。当然,还可以把杜甫与其他时代的诗人比较,如南宋的陆游,两者皆为爱国主义诗人,都创作了很多传世佳作,陆游的诗风兼具李白的浪漫和杜甫的沉郁,因此可以以“爱国皆深重——杜甫和陆游诗风比较”为议题。
(二)以意象为议题
意象是作为诗歌最基本的艺术要素而存在的,袁行霈先生认为:“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抑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3]意象是打开古诗词之门的钥匙,借助意象可以感受古诗词的意境和领悟诗人的情感。某些意象具有固定意义:比如明月一般代表思念故乡,思念亲友;长亭和杨柳代表送别……但意象也并非一成不变。同一意象在不同诗人笔下可能意义截然不同;同一诗人,也会因为人生处境不同,经历和感受各异,导致意象含义也发生了变化。
古诗词意象内容丰富,尤其是被誉为“集大成”的杜甫诗作更是如此,杜甫诗歌意象丰富多彩,内容广泛,涉及山川日月,草木鸟兽,自然现象,特定地点,时令节日等等,以下选取杜甫诗中出现较多的典型意象进行分析。
1.鸟兽类意象
作为一名颇有仁爱之心的大诗人,杜甫热爱大自然的一切,经常通过描写一些小动物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其诗中有大量借鸟类等飞禽来抒情的作品。飞禽意象是寄托了诗人复杂的情感的物象,在子美诗中,它寄寓着诗人漂泊在外的孤寂以及思乡之情,忧国忧民的苦闷之情,还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当杜甫因为战乱与亲人分隔两地,写下了“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还有“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安得如鸟有羽翅,托身白云归故乡”,都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对荣归故里的期盼;“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借沙鸥类比自身的漂泊渺小,抒发了一种流离失所的凄凉悲伤之感;“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写出了长安沦陷之后世界的悲惨和心系家国的苦闷;“星霜玄鸟变,身世白驹催”,道出了时光容易把人抛的一种沧桑;还有“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借孤雁之口抒自我暮年之孤独。
杜甫诗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兽类意象是马。马作为古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与古人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历朝历代的诗人都爱写马。杜甫的咏马诗或是抒发抱负或者反映战争。“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写出了胡马的神清古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则写胡马在广阔的天地间纵横驰骋,道出了诗人在盛世之下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东郊瘦马使我伤,骨骼硉兀如堵墙”写出了马匹瘦弱的外形和遭人遗弃的状况,是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被贬官放逐,与马的处境相似,托马以寄身世之感;“白马东北来,空鞍贯双箭”,东北方向有一匹白马,无人驾驭却被射中两只箭,借白马记述战争的残酷和马主人英雄末路的悲凉;“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老病交加的马匹,却依旧努力驮着主人行走人世间,通过对病马的描写,抒发出自己晚年的穷困潦倒,病马的艰难和憔悴又何尝不是飘零在外踽踽独行的自我写实?杜甫在其人生的不同时期,写马的诗篇都不一样,诗人通过写马自然地记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根据杜甫笔下的鸟类和马,我们可以设置“鸟有心,马有情,子美笔下鸟兽生灵之美”的议题。
2.月亮意象
月亮是中国古典诗歌里常用的意象,历代诗人几乎都爱借月抒怀,杜甫自然也不例外。杜甫许多诗篇都描写过月亮,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这是他思念亲友,思念故乡之月;“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这是他颠沛流离之月;“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独有伤心石,埋轮月宇间”,这是他伤心痛惜之月;“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这是他忠心耿耿之月。杜甫把明月当作情感的寄托,我们读懂杜甫之月,便读懂了杜甫之情志,情月交融,交相辉映。因此,以月为意象,我们可以将议题设置成“永夜同孤,甫心永恒”。
3.酒意象
唐朝诗人大都酷爱饮酒,所谓诗酒风流,酒与诗不分家,比如李白,杜甫为之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而杜甫自身也是好酒之人,比如他的《曲江二首》“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由此可见杜甫是日日酒不离身,经常借酒来浇心中块垒。“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客至》)饮的是热情好客的睦邻之酒;“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春日忆李白》)品的是友谊之酒;“白日放歌需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吃的是欢喜快乐之酒;“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九日五首其一》)、“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则咽的则是穷病孤苦之酒;“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水槛遣心二首》)干的是对现状不满的抑郁愤懑之酒。
子美一生怀才不遇,历经沧桑,颠沛流离,他饮酒大都是因为忧郁,而非欢喜,因而他笔下的酒也总是浊酒居多,很少出现美酒。饮酒是杜甫倾吐胸中郁闷的方式,酒能使他暂时忘却现实,是缓解内心苦闷的一剂良方,与此同时也是他诗篇创作的灵感源泉。穷其一生,杜甫与酒形影相随,我们以酒为意象,可以将议题设置为“平生一杯酒,诗文趁年华”或“一杯浊酒,几年离索”。
4.秋天与暮云意象
秋天与暮云为杜甫诗中常见的特定意象。秋天,草木摇落,万物凋零,象征着人生暮年。暮云,黄昏时分的云朵,暗含黑夜的来临,有一种转瞬即逝的无奈与悲凉之情。两者皆具有悲凉意味,与杜甫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不谋而合。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道出了对故人和故乡无尽的思念之情;“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渔人和燕子悠哉自由反衬出诗人身不由己的无可奈何,从而越发加重了诗人抑郁烦闷的情绪;“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叙写连续数日的大雨天,民生艰难,诗人自身也是穷困潦倒;“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写作客他乡,年老多病穷困至极的凄凉;“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写与朋友天各一方的思念之情;“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歌颂人间忠贞不渝的爱情;“向晚寻征路,残云傍马飞”,道出了日暮赶路的悲苦;“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暮云遮蔽了月亮的光明,暗喻朝廷奸佞之徒。
因此,以秋天和暮云作为意象,可将议题设置为“凉凉暮云,戚戚少陵”。
(三)以体裁为议题
叶嘉莹说:“有的诗人律诗写不好,但绝句写得很妙,有的诗人绝句不佳,但排律却出色,但这些都不够大成,只有杜甫才算得上是工于各体的全才和大成。”[4]杜甫是个“集大成”的诗人,各种体裁的诗歌都写得很出色。
高中语文教材杜甫诗作的体裁涵盖古体诗和五七言律诗,其中七律最多,而杜甫的绝句和乐府诗尚未选入。以体裁为议题,将诗人不同体裁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可以对比诗人不同的创作风格和不同体裁在表情达意上的差异。
律诗是一种创作难度相对较高的诗歌体裁,其形式方面要求颇高,太过注重形式,自然会弱化思想内容的表达;而侧重思想内容的表达,又很难兼顾形式完美。但是杜甫却能够很好地将律诗的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统一起来,使其趋于诗歌艺术的完美境界。如他所作的《登高》就被誉为“古今七律之冠”。律诗是最能体现出杜甫诗歌艺术水准的体裁,因此我们可以将杜甫的律诗作为阅读的主要内容,把议题设置为“内容与形式的结晶——体会杜甫律诗之美”或“语不惊人死不休——体会杜甫律诗之美”。
杜甫曾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足以表明他对诗歌语言的精雕细琢和诗歌内容的积极探索。他是新乐府诗的开创者。新乐府诗是指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入乐与否作为准则,主要特征是“即事名篇,无所依傍”。杜甫的新乐府诗是记录时事、披露社会现实和反映社会主要矛盾的古体诗,也是最能体现其“诗史”性质的诗歌体裁,如《兵车行》、“三吏三别”等。因此我们可以以“体民间疾苦,察笔底波澜”为议题,组合杜甫现实主义题材的古体诗,来感受杜甫诗歌独有的“诗史”特质。
(四)以题材为议题
杜少陵的诗作立足于时代背景和广阔的社会生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我们语文教材中所选入的杜甫诗歌题材涉及了政治讽喻诗、写景抒情诗、咏史怀古诗,思乡怀人诗、登临诗、纪事感怀诗等。其中反应社会现实的诗作相对较多,很符合杜甫现实主义诗人的特质。其中杜甫的登临诗则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语文教材中也选入较多此类诗。登临诗的本质还是写景抒情诗,只是登高望远所见之景比平地之景意境更加恢宏开阔。
杜甫的登临诗或抒发个人怀抱,或是感时伤乱,寄托深远,因此选取杜甫登临诗进行比较阅读来体悟这类诗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特征,我们可以把议题设为“登高望远,道阻且长”来感受杜甫的登临诗。杜甫的诗歌一般都是现实主义题材,但他也写过颇具浪漫主义情怀的作品,如《望岳》《画鹰》等。因此我们也可以选取杜甫的浪漫主义风格诗作进行群文阅读,来感受杜甫诗歌不一样的风景,可以把议题设置为“一样诗圣,别样情怀”。
以上主要从诗人、意象、体裁和题材四个角度进行古诗词群文阅读议题的设计,除此之外,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设计,不一而足。
议题是群文阅读服务的重要对象,是集体构建的着力点,是贯彻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重要纽带。因而,对议题的选择变得尤为重要,议题的设置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探索,密切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审美需求,设置出最适合学生的议题。最适合学生的议题就是最好的议题,就是最有效的群文阅读。
三、结语
包括杜甫诗歌在内的我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古诗词语言凝练,意蕴深厚,是语言艺术与思想内涵完美结合的文学体裁,对高中学生思想情感的培育和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古诗词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我们高中考试考查的重点和难点,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古诗歌很重要。诚然,古典诗词教学,以讲授鉴赏技巧来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只是一种低阶目标,而优化古典诗词群文阅读议题的设置,更能多视角多维度高层面高立意地读解和把握古典诗词的“美”和“感发”的力量,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精髓,真正获得情感共鸣与审美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