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三学课堂”中阅读教学策略

2023-10-29沈振文

天津教育·上 2023年9期
关键词:深学真学三学

沈振文

“三学课堂”,即真学、乐学、深学。“三学课堂”以学生为主,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并以全面培养学生能力、思维、习惯、兴趣为目标,缔造高效的语文学习课堂。阅读教学是小学教学内容中难度较大的部分,也是整个教学中的重点环节,不仅范围广,更对学生的逻辑和思维有较高要求,站在小学生的角度,难度系数大,这也是教师教学的重难点。站在构建“三学课堂”的角度,开展阅读教学对学生来讲具有很大的助力。首先,解决教师教学难度增大的问题;其次,解决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最后,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综合素养的提高,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基于“三学课堂”的背景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思考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策略。

一、小组合作学习,强化自主阅读意识

“真学”注重的是让学生自发地进行学习,注重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真实有效的知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追赶教学进度的情况时有发生,开展阅读教学时,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上,使指导时间过长,压缩了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遇到问题时,教师并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思考或小组讨论,而是直接将问题的答案全盘托出,这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具有非常不利的影响,甚至会让学生产生懒惰心理,认为教师一定会给出答案,便不再去用心思考,从而对教师产生依赖,这种依赖性越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习惯的培养就越难以实现。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充分锻炼,只能理解一些浅显的知识,而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就很难理解,反而加大了教学难度。

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可以改变教学方式,创新教学。小组合作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地进行小组划分,通过小组交流促使学生思考,并在小组讨论中验证思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习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特别注意,进行小组划分时,要以学生的阅读能力基础为主要依据,防止出现分组不均的情况。另外,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也要经过精心设计,设计合理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问题,难度上一定要高于学生自身的基础,这样才能让学生有发挥空间,并得到提升。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乌鸦喝水》一课时,对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不论是词汇量、生活经验还是识字能力都不强,教师便可以借助此特点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强化自主阅读意识,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此同时,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在无形中得到锻炼。首先,教师带领学生通读一遍课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基本了解,对新词和新字有一个初步印象,为后续解决问题做好铺垫。其次,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几个问题,如“文中主要讲了什么故事?”“文中的小乌鸦用什么方法喝到的水?”“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什么方法?”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思考之后再进行小组探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身的角色定位,以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身份帮助学生正确思考。这样,学生就会加强对课文内容的思考,阅读能力自然而然得到提升、主动阅读意识大幅增強,最终实现“真学”的目标。开展小组学习是非常常见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应充分利用此方式的优点,促进学生实现“真学”。

二、优化作业布置,提高自主阅读效率

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方式之一,有效的作业设计不仅能够让学生提升学科兴趣,还能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实现高效复习、巩固知识。与此同时,写作业也是考验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传统的作业设计主要采用题海战术,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比较常用的则是重复大量地抄写,而对阅读教学来说,则是通过设置大量的相似问题,来强化学生对某一类型问题的解答技巧。这种方式很难实现“真学”,可以说与“真学”的理念相悖,不仅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基础,而且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目前,提质增效是“双减”政策背景下的主流要求,因此,教师要针对此来优化作业设计,布置一些针对性更强、更有利于提升学生能力的作业。大部分教师拘泥于传统的纸面书写形式,实际上作业的形式丰富多样,如探究性作业、实验性作业等,这些新颖有趣的作业类型更能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学生自主阅读积极性的激发。像探究性的阅读作业,能够让学生在实际探究过程中加强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以及对阅读主题的认识,还能提高兴趣,最终实现“乐学”。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对学生完成作业之后的评价形式进行探究。但是,非书面的作业形式很难让教师进行监督,这就需要家长的力量,可以开启家校协作模式,让家长监督学生有效完成,并与家长积极保持沟通。学生完成作业之后,必要的鼓励必不可少,这也是激发学生热情的手段之一。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一课时,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涉及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等,很多节日都有其特定的习俗,这些都是我国长久历史进程中遗留下来的瑰宝。学生作为新一代青年,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非常大的传承责任,所以加强本课程的学习很有现实意义。但是仅依靠课本知识,学生很难了解全面,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此时教师就可以布置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自主搜集有关传统节日的故事,可以上网搜索,也可以通过家长了解等,增强作业的实践性和乐趣,最终实现“乐学”“真学”“深学”。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有关节日知识的阅读竞赛,目的在于让学生更深层次、更全面地投入学习。在开展活动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比赛,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并在活动结束后,为优秀的小组颁发奖品、进行鼓励。对学生来说,必要的鼓励非常重要,教师不应吝啬对学生的鼓励。手抄报活动也非常常见,学生对手抄报内容进行排版时,阅读能力也会得到锻炼,有助于阅读教学的实现。所以,教师可以布置制作节日手抄报的作业,既能够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又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真实的学习效果。作业不应该由教师随心布置,而应该结合实际,布置科学的、新颖的、有针对性的作业,同时结合政策对作业设计方式进行不断调整,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转变教学方式,烘托阅读氛围

转变教学方式,烘托阅读氛围有利于“三学课堂”中的阅读教学。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多为“灌输式”,也就是强行向学生灌输相关知识,只注重最终的教学结果,更关心学生的学习技能是否得到增长,全然忽视了学生的兴趣。此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不多,并且缺乏积极的聆听,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了解并不深刻,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受挫,这非常不利于乐学课堂的构建。针对此现象,转变教学方法成为必然趋势,同时还要加强沟通、加强互动。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增添生活化元素,借助生活化阅读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种更好的阅读气氛,烘托阅读氛围。生活化阅读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也是降低学习难度的重要方式之一,生活化元素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在生活中接触较多的元素,有利于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仅有利于实现“乐学”“真学”,还有助于“深学”。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时,其中所介绍的蒲公英、豌豆是学生生活中的常见物,但是也有一些日常生活中不是很常见的事物。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一些生活经历开展此课程教学。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蒲公英妈妈是借助什么方式让‘孩子’离开的?”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就会自主阅读课文,实现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目标。由于问题比较生活化,部分学生可能根据经验,对此问题或多或少有一些了解,这样,学生再进行阅读时,更容易掌握和理解其中的内容。然而,对“苍耳妈妈让孩子远行的办法”,学生并不是很了解,这是因为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通过阅读教学,则能够加强学生对此问题的了解,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可谓一举多得。除此之外,教学方法还有很多,且形式不一,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课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四、构建读写结合课堂,促进“深学”效果

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延伸。由此可见,读写结合是基于大量阅读基础上的。读写结合课堂的构建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是在素材的积累上,要想有好的、深入的、生动的写作,写作材料的积累必不可少,只有行万里路、读千卷书,才能“下笔如有神”。其次是写作技巧的训练,必要的素材积累和阅读积累不可少,而有效写作技巧的加持可以让文章的深度更上一层楼,教师应分出一部分精力放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写作技巧上,使作文的布局更加优化。最后,读写结合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帮助,能够实现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双重提升。仔细观察实际的读写课堂教学,教师往往延伸较少,基本是拘泥于仿写、扩写等方面,缺乏创新读写结合课堂构建新思路,导致读写课堂构建效果差强人意。针对此情况,教师可以转变构建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构建更深入、更具有针对性的课堂,达到“深学”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一课时,本篇课文的故事性非常强,故事性强的课文往往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中涉及的人物也比较多,教师便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在课堂上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营造一种有趣的教学氛围,以便激发学生进行创作的兴趣。学生朗读完成后,也就对文章的大概内容有了初步了解,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原文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構建读写结合课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为原文添加情节,如小马还会遇到什么动物?动物又会对他说什么?或者让学生进行续写,在文章末尾继续创作,延伸故事情节和内容。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改编,自行创作,激发学生的写作思维,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完成创作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故事编成短剧,增强课堂趣味性的同时,让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解读更深刻,同时促进读写结合课堂的构建。如此,通过读写结合教学,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知识,对文中的人物有更深刻的解读,了解文章主题,实现“深学”。读写结合课堂的构建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断寻找阅读与写作结合的突破口,探索文中的可写作元素,加强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写作能力。通过阅读促进写作,通过写作促进阅读,教师要不断探索两者之间的联系,缔造高效课堂。

五、结语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加强此阶段学生各种能力的锻炼,能够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很关键,因为处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强,有了兴趣更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基于“三学课堂”构建阅读教学,能够在保证阅读教学质量的同时,让学生实现“乐学”“真学”“深学”。也就是说,学生不仅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真才实学,有效获取知识,还能进行深入思考,从而提高学习能力,获得全面发展。在“双减”和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落实“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其成长,让学生真正实现“乐学”“真学”“深学”。

(宋行军)

猜你喜欢

深学真学三学
深学笃行 建功新征程
初中数学线上教学“三学一练一辅”模式探究
深学笃行 凝聚共识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综述
昆山市以“三学三小三结合”赋能党史学习教育落地落实
从“余数”探秘中指导学生“真学”
数学史助力核心素养落地生根例谈
深学笃用创新实干以五大发展理念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
渗透爱国教育 教学“真学”历史
让学:“真学”课堂的本质追寻
Responses of Irrigated Winter Wheat Yield in North China to Increased Temperature and Elevated CO2Concent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