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专题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2023-10-29胡冬霞

天津教育·上 2023年9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情境设计

胡冬霞

在新高考的背景下,近年来地理高考趋势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与创新,“专题性”特点得以突出与呈现。不少高考题目的设计都以某一个特定的区域情境作为问题的载体,并以此为基础构建问题链,考查学生基于实际材料在层层设问的驱动下所表现出的知识掌握水平,对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育教学从来不应固守成规,而是迎合高考趋势,顺应教育理念的发展,及时开拓与创新。基于此,微专题成为当前地理教学活动以及地理复习活动的重要策略。

微专题的设计要求教师秉持“小切口,深挖掘”的原则,对多样性的地理知识与考查重点进行整合划分,围绕某一专题整理出一种微型的知识集合,从而帮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展开学习活动。在微专题教学的设计与制定过程中,教师应紧紧抓住“微”的特点,以点带面、见微知著,引导学生把握教学重点,推动深入学习,发展综合能力。本文详细论述了微专题的意义优势、设计原则以及教学路径,致力于推动高中地理教学不断发展,帮助学生迎战高考。

一、微专题在高中地理课堂中运用的意義及优势

(一)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

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知识覆盖面广、细节较多,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为学生的学习与理解造成了困难。地理基础知识包括以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为主的自然地理知识、人文地理知识以及区域地理知识。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落实地理概念是基础也是关键,无论是思维培养还是素养提升都应当以概念的夯实作为中心点。不仅如此,地理概念也是划分单元、搭建知识网络的重要依据。而微专题教学的设计常常以地理概念为突破口展开,对学生掌握与夯实基础知识具有关键性的意义与作用。微专题教学设计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知识点孤立存在的现状,从基础概念出发将基本要素进行综合性整合,让学生基于具体的专题情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应用能力的切实提高。以“土壤肥力”的学习活动为例,在微专题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会将土壤肥力与有机质、矿物质、水分等相关要素相关联,这种教学设置既能够让学生全面、深刻地落实所学知识,又能够让学生在解决此类问题的过程中知道从哪些要素着手,加深了理解、夯实了基础。

(二)提升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在高考地理的考查中,解读地理信息、抓住关键要素是学生答题的关键,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不少学生在这一步上还存在不少困难,究其原因,在教学活动中地理信息应用的类型不够多元,致使学生将学习重点放在落实所学知识上,忽略了对信息解读的理解以及调用能力的锻炼。如果学生无法全面、准确地获取材料中的信息,那么高考就如同“空有一身功夫却无用武之地”。而微专题教学设计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促进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的切实提升。微专题教学通常以案例情境设计展开,为了让学生形成全面性、综合化与细节性的认知,通常会用大量的文字材料、图表信息、剖面图、等值线等内容对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说明与补充,这无疑提高了学生阅读材料、发现信息、灵活运用思维最终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让深度学习真正在教学实践中发生。

(三)帮助学生形成整体性思维

在新高考的背景下,高考地理的灵活性与多样性逐步提升,相较于基础的“因果对应”,“由因推果”,地理高考更多考查一果多因与一因多果类的题型,而这一类题型也是学生最容易失分的地方。在这类题型的解答过程中,学生往往不是答不对,而是答不全。因此,帮助学生形成整体性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微专题教学活动中,一个微专题所涉猎的内容较多、范围较广,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用整体性的眼光看待问题、用全面性的眼光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在高考考场上既能答对又能答全。

二、微专题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原则

(一)立足学情,解决“燃眉之急”

当前微专题教学主要用于备考阶段的地理复习课程中,因此教师在备课与设计时,不应当只考虑教学的特点,而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真正解决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燃眉之急”。所谓“燃眉之急”,就是学生在复习活动中存在的薄弱且急需解决的知识性问题。复习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尤其是二、三轮复习,如果教师面面俱到,那么很难突出重难点,造成教学效率低下。基于此,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的反馈,选择微专题设计中的关键性主题与内容,让教学设计真正迎合学生的需求,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学生都对自然现象的成因与描述类题型的掌握较为薄弱,而在人文类地理题型中得分较多,基于此,教师可以就自然地理展开详细的微专题设计。

(二)结合考情,立足课标

课程标准是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无论是地理教材还是高考命题都是围绕课程标准展开,因此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教学策略的制定中,教师应当基于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地理微专题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合理把握新课标,摸清当前地理高考的重点与趋势。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当对近年来地理高考的重难点题型进行分析与选择,从中挖掘可以探究的内容,进行微专题设计,让教学活动有重点、有效率、有成果。

(三)聚焦热点,开拓创新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当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当前的高考设计中,这一理念也得到了重视与呈现。近年来,各地的高考命题常常与实际的热点话题相结合,在提高灵活性的同时,考查学生调取及应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顺应这一趋势,也为了让微专题教学更“接地气”,教师可以在专题教学的设计中聚焦热点、开拓创新,让学生在夯实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当前社会新闻中有关地理学科的热点,促进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切实提升,与当前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相顺应。

三、微专题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路径

(一)优选教学内容,推动深入思考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地理学习活动将关注的重点更多放在综合性与概括性上,而忽略了教学设计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导致学生对主干知识的细化不到位,对核心知识的细节难以把握,而微专题教学设计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一现状。微专题教学设计具有创新性与科学性,在高度概括知识的同时,深入挖掘并细化知识与知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通过地理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微专题设计的主题与内容选择上,教师应该注重优化,找准“小缺口”,实行“深挖掘”,对微专题教学的组成内容进行筛选,让教学活动真正发挥奇效。

以“地形对温度的影响”这一微专题教学为例,微专题内容源自“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这一大专题,而在这一大专题中,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具体因素的分析、归纳与总结上,难以针对具体的因素进行深入的教学活动,导致知识庞杂繁复,而细化的探究与思考却很少的情况发生,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的分析过于笼统,缺乏针对性。“地形对温度的影响”这一微专题设计则充分体现了“微”的特点,以具体的地理现象为基点,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深入思考、不断细化地形与气温之间的关联性,深化了学生的理解。可以说,优选教学内容设计微专题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回答过于笼统、概括、程式化的问题。

(二)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习效率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教学模式呈现出一定的固定性与刻板化,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所学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形成思维桎梏、课堂参与率低下、探究能力薄弱。而微专题教学设计则有所不同,因为微专题教学设计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围绕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与学习困难所展开的,所以只有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才能达到理想的实践效果。基于此,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由思考、大胆创新、开阔思路、相互协作,在落实地理知识的同时,推动地理思维的显著发展。

以“河流地貌的影响因素”这一高三复习微专题为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独立思考、群体讨论共同得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集思广益,罗列、归类与运用相关知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与判断、展望与猜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交流与合作中积累经验、丰富认知,拓展思维。这样的教学设计更具有灵动性,能够促使学生打开看待地理问题的视角,不再拘泥于小节,而是综合性发展,将所学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实践经验,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活应用。

(三)创设具体情境,优化教学成果

与传统的教学方略不同,微专题教学策略更多地以具体实例为基点,以实践案例推动综合性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当学会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将熟悉的概念经验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并鼓励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说明,最终形成自己的经验。学习情境的创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学生的思维,解决地理答题过程中程式化的问题,既符合高考的具体要求,又能够顺应当前的人才需求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到有理有据、有情有趣,让具体情境为学生所熟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微专题“雪”的教学为例。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设备,借助一段关于“东北雪乡”的视频展开教学活动。江苏省地处南方,很少下雪,即使下雪也很难达到北方城市“鹅毛大雪”的程度。这一视频的引入不仅成功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而且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雪乡为何为雪乡”,以推动学生思考与探究。在教学活动中,当涉及“积雪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这一问题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有关雪灾的具体新闻,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境运用所学知识,实现思维拓展。

(四)利用导学教案,辅助学习活动

微专题的设计应当有所依据,运用具体的学案辅助学生巩固与理解。如果仅凭教师一味地讲解,部分总结能力较差的学生很难将课堂教学内容有逻辑地记录下来,导致教学成果不佳。基于此,导学案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导学案设计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导读、导思、导做等方面,还要结合具体的实际内容帮助学生梳理难点、重点和易错点,让学生的复习活动细化且更有针对性。然而,导学案的编制是一份复杂而烦琐且任务量大的工作,仅凭教师个人难以完成,应当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同年级乃至全校教师共同研讨,找出当前教學活动的重难点以及薄弱环节。

以微专题“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这一部分导学案的编写为例,教师应当重点分析学情、确定教学内容、理清教学思路、确立三维教学目标,通过教师之间的讨论找出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方法,具体规划教学环节与过程,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细化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与设计意图。这样的导学案既有利于教师教学,也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够推进教学效率的切实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高考背景下,微专题教学在地理教学与复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意义与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提升判断能力、树立整体性思维。在微专题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当秉持立足学情、结合考点以及聚焦热点的原则,应用优选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创设具体情境以及利用导学教案等策略,推动教学成果不断提升。

(宋行军)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情境设计
不同情境中的水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有种设计叫而专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