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整本书阅读有招法

2023-10-29陈丽榕

天津教育·上 2023年9期
关键词:读后整本书新课标

陈丽榕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不小的冲击与挑战。新教材针对学生阅读量低的普遍性问题,提出了阅读整本书的要求,致力于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在强化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阅读素养,推动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与提高。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低年级阶段正是打好阅读基础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并运用整本书阅读这一模式,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一、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意义与优势

(一)提高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

整本书阅读是对精选教材局限性的一次突破,避免了碎片化阅读给学生造成思维片面化与角度绝对化等问题。与传统的单篇阅读模式相比,整本书阅读更加强调阅读文本的整体性,要求学生关注主题、内容以及整体效果之间的关联性,帮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形成全面、系统、辩证的思维习惯,促使学生在集中注意力的同时,理顺整本书的逻辑线索、情节变换,把握关键章节、段落在整本书中的意义与影响,从而实现阅读综合能力的显著提高。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学生能力发展、基础奠定的关键时期,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为学生未来的阅读活动打下坚实的能力基础。

(二)保障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单篇阅读活动中,教师是阅读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只是阅读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将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照单全收”,很难形成自己深刻的理解与思考。而整本书阅读能够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阅读形式,自行深入地理解阅读文本,并且结合具体文本与学生自身的思想感受,作出综合性评价。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整本书阅读存在不小的困难。基于此,教师应当设计科学合理的阅读引导环节,在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的魅力。

(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整本书阅读模式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在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良的阅读习惯是很多学生阅读效果不佳的重要因素。一些学生读了一本书后,却难以说清楚书中内容,亦或读了后面忘了前面。还有一些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过于浅显。究其根本,这些问题的产生都缘于学生并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整本书阅读则可以给学生带来一些习惯上的指导。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集中注意力、圈点勾画阅读中的难点与重点,及时将自己的疑惑写在对应的语句旁边,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的效率与成果。

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实践路径探究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书籍

选择一本合适的书,是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步。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选好一本书显得尤为重要。低年级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有待提升,如果教师选择难度过大或者学生不感兴趣的书籍,那么很可能会导致整本书阅读模式的推进受阻,从而打击学生的阅读兴趣,甚至会挫伤学生的阅读信心。基于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能力,为学生选择合适的书籍。

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弱,识字较少,阅读能力有待提升,比起抽象的文字,他们更容易被具象的画面所吸引。为此,教师应当选择图文并茂的阅读文本,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并引导学生借助图片辅助文字理解。这种绘本既符合低年级学生识字量较少的特点,又能在学生心中种下阅读的种子。例如:针对一年级学生,教师可以推荐《猜猜我有多爱你》《哪吒闹海》《爱心企鹅》等优秀绘本。

(二)为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做好科学规划

整本书阅读与单篇目阅读有很大不同,整本书阅读耗时较长、文本内容较多,如果不提前做好阅读计划,很可能会产生阅读效果不佳甚至半途而废的情况。基于此,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做好科学合理的阅读规划,切勿一味追求速度而忽略了效率与成果。

在制订阅读计划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帮助学生确定一个明确的阅读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进行阅读设计,让学生有步骤、有计划地展开阅读活动,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阅读内容,实现阅读效率与成果的提高。其次,教师在制订阅读计划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人能力与个性特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科学恰当的规划。每一个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同,阅读速度与理解程度也各不相同。统一性的阅读计划很可能会导致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受到牵制,而阅读能力弱的学生也很可能会跟不上班级进度,从而丧失阅读兴趣,这种模式会使部分学生体会不到阅读的快乐,甚至会对阅读产生抵触情绪。因此,为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很重要,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做好科学规划更重要。

(三)做好阅读技巧的引导,提高阅读能力

为了在实践中顺利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师应当教给学生阅读技巧,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充分运用技巧,提高阅读的速度与效率,真正感受到阅读的魅力。尤其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整本书阅读存在不小的难度,由于缺乏阅读经验,部分学生阅读显得尤为吃力。教师可以通过泛读、速读以及精读等方式,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新课标规定小学生阅读量为300万字。对于小学生而言,这是一个较为庞大的阅读量,如果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对每一本书、每一篇文章、每一段文字都进行逐字逐句的细读,那么阅读总量便很难达到新课标要求。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泛读,对通俗易懂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采用泛读技巧,以此来扩大阅读量。此外,阅读速度也是保障阅读效率的关键。教师应当在阅读指导中锻炼学生的速读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关键语句以及把握关键人物,从而迅速把握阅读文本内容。最后,精读也是保障阅读质量的优秀技巧。对于名著中的重点句子、段落,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反复品读、“细嚼慢咽”,真正理解阅读文本的精华所在,实现阅读成果的显著提升。

(四)组织学生读后讨论,深化阅读感受

读后讨论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阅读成果的关键性环节,能够帮助学生明确清晰地理解阅读中难以理解的部分,更好地体会阅读文本的魅力所在,挖掘隐藏在文本之下的知识,实现最优阅读效果。读后讨论给予学生思考、探究与交流的空间,能够让学生在畅所欲言的同时博采众长,吸取他人的观点与想法,学会从全面多元的角度看待问题,在互相讨论中提高理解能力、加深阅读体验。同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读后讨论的内容,梳理出学生普遍认同的阅读难点与重点进行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实现最大程度的消化与吸收。

以二年级下册必读课外书籍《绿野仙踪》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读后討论人物形象,发表自己的意见与见解,通过多方交流完善自己的阅读认知。再比如:当学生完成《伊索寓言》的阅读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自己对其中哪一篇目印象深刻,从中学会了哪些道理,这些道理可以在生活的哪些方面得到应用。读后讨论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记忆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发展,推动学生阅读成果的切实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背景下,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扩大学生阅读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顺应了当前的教育趋势,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保障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基于此,教师应当树立创新意识,运用科学合理的策略,通过选择合适书籍、制订阅读计划、做好阅读引导以及进行读后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善读书,让阅读之光照亮学生的语文学习之路。

注:本文系课题“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批准号:Iwkt22x04。

(柳艳芳)

猜你喜欢

读后整本书新课标
《论语》整本书阅读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虔诚描绘精神的富足——《张富清传》读后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知无不言,言有不尽——《“夜无故入人家”——不应忽略的那一面》读后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