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故事化教学方法探析

2023-10-29张荣

天津教育·上 2023年9期
关键词:史记教材内容教学法

张荣

新事物总是容易引起人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初中生接触的历史知识还是比较少的,面对没有学过的知识,本应产生较大的兴趣,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目前的教育体系往往把历史放在副课的位置,主课还是以语数外为主,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也不例外。在这样的教学观念下,教师如果依然选择保守的教学方式,不进行创新,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无法得到激发,历史课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也会不断下降。因此,教师要及时发现自身教学的不足,虚心学习,关注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深入探索故事化教学在课堂中的有效运用,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历史故事化教学法概述

历史故事化教学要求教师要对教材有充分的把握,在此基础上了解更多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历史故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借助历史故事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的真实原貌。同时,教师在把历史故事引入课堂的时候,要对其中包含的知识点有清晰的掌握,根据不同的知识点设置不同的问题,充分发挥历史故事的作用。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明确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不能仅仅听过这个故事就结束了,而是要从中学习更多的历史知识,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故事化教学法的意义

故事化教学法和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区别,故事化教学法具有故事性、趣味性、参与性,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倾向于从侧面来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通过设置巧妙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参与和思考,因此也具有更多的教育意义。历史故事化教学法的意义主要有三点:

(一)增强课堂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学生对一件事情产生了兴趣,就会拿出全部的精力去做好这件事,所以学习和兴趣是分不開的,教师要想方设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日常的教学中,多数教师比较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课堂上会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灌输教材内容,几乎不会考虑到学生是否有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育方式存在着很多不足,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对这门课毫无兴趣,甚至产生厌倦的情绪。故事教学法从教材出发,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故事中设置问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课堂的活跃度。

(二)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

通过故事化教学法,让学生了解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伟大事迹,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了解现在和平安宁的生活来之不易,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伟大志气,使之下定决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读书。

(三)简化难点

历史的发展进程都是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内在联系的。因此,教师可以在熟练掌握教材内容的情况下,把一些关联的知识点总结归纳出来,在讲课的过程中用故事的形式串联起来,简化教学重难点,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也更容易接受。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让课堂气氛变得更加轻松,学生也会大胆表达想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历史故事化教学法的选材原则

(一)真实性

历史故事化教学的真实性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对历史事件有自己的看法,但是要完全尊重历史事实,不能给学生传达错误的思想。所以,教师在选择素材时也要注意真实性,一定不能为了让课堂效果更好而歪曲历史事实。学生只有学习真实的历史事件,才能真正了解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针对性

教师在选材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充分结合教材内容,做到故事和教材内容紧密联系,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课堂气氛,使教师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一些教师在刚开始接触故事教学法时,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素材的选择也难以把握,和教材的契合度不高,这就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

四、故事化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一)“悬念法”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尝试将教材上枯燥的历史知识用故事的形式讲述出来,激发起学生的探索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课前导入是一个重要部分,教师通过设置悬念,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这一节为例,教师可以在正式上课之前先设置一些与本节知识相关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至今已经七十多年,那么你们知道吗?在1949年的开国大典上,天安门广场上放置了54门礼炮?而且一共鸣炮28响,这是为什么?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为什么专门设置了这两个特殊的数字,它们有什么意义呢?这个问题很多同学都不知道,接着教师引入教材内容,在讲解的过程中慢慢解开了这个疑惑,原来54门礼炮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的54个民族。这时大家又疑惑了,在大家的认知里应该有56个民族,但其实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只有54个民族。至于28声鸣响,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经过了28年,在这28年里,中华民族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奋斗才赢得了革命的胜利。通过悬念法来引入新课,可以更好地衔接知识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带着疑惑来认真听课,寻找答案,课堂学习的效果也更好。

(二)课中穿插历史故事,创设问题

历史属于文科,一些理论知识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没有固定的答案,对于学生来说也存在较大的学习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在讲解教材内容的时候穿插一些历史故事,创设问题情景,这样可以让抽象的知识更加具体,学生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以《鸦片战争》这一节为例,鸦片战争是我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这场无声的硝烟在我国历史中有重要的学习价值。这场战争中有一个重要的人物——林则徐,他的坚强意志和爱国情怀值得我们学习。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讲一个关于林则徐的故事来加深学生对他的认识:林则徐的销烟过程非常坎坷,在接到任命时,他没有大摇大摆地前去任职,而是先通过乔装打扮深入贩烟的场所搜集证据,他发现当地官府狼狈为奸,表面同意禁烟,实际上和洋鬼子勾结。林则徐将这些不顾国家和百姓的贪官污吏一一记下,最后全部绳之以法,这才有了历史上有名的一幕——虎门销烟。听完了这个故事,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外国侵略者为什么一定要在中国贩卖鸦片?我们又为什么要明令禁止鸦片?学生通过故事和教材结合来思考,可以发现英国向我国输入鸦片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侵略我们,鸦片对我们国人的精神和身体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外国人想通过这种方式不费一兵一卒让我们屈服。所以林则徐的销烟行动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他是我们的民族英雄。

(三)巧妙收尾,让学生意犹未尽

课堂的结尾是很多教师都不会注意的部分,但是好的结尾也可以提高历史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来结束本节教学,通过趣味性的收尾帮助学生加深对本节课的印象,同时让学生意犹未尽,对下次课充满期待。

以《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这一节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认识古代科技和文化是如何进步和发展的,科技和文化只是总称,其中包括医学、宗教等发展状况。比如张仲景、华佗都是两汉时期的人物,两汉时期的主要宗教有道教和佛教,科技有造纸术,文化方面有司马迁的《史记》。讲完这节课后,教师就可以以《史记》结尾,先询问学生:有人知道《史记》的历史地位是什么吗?司马迁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大家可能都听过《史记》,但是对它的了解并不多。在20岁时,他开始四处周游,积累经验和基础。他在创作《史记》的过程中更是受尽了折磨,但是为了完成《史记》的编撰,他咬牙坚持,在60岁的时候,终于完成了这部作品,《史记》也成了流芳百世的佳作。《史记》为“二十四史”之首,是西汉时期文化发展的最大成就,有极高的历史价值。通过故事性的收尾,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有了更深刻的见解。

综上所述,故事化教学法符合现在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新课改的要求,也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借助历史中真实存在的故事来进行历史教学,不仅增添了课堂趣味性,学生也可以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教师也可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让师生在历史课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李  辉)

猜你喜欢

史记教材内容教学法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关于高职院校国学教材内容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