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2023-10-29刘志梅高彦岭

天津教育·上 2023年9期
关键词:所学生活化数学知识

刘志梅 高彦岭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生活化教学策略成为了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小学阶段,推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要“化难为易”,让学生真正观察、感受、体验数学之美,认识到生活与数学之间的关联性,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应用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树立创新意识,深入探讨并思考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意义,并且运用科学策略,使其在实践过程中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顺应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教师应当在教学设计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顺应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学习需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措施。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比起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更容易从具象化的生活实践中获取新知,因此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更容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与接受,同时为学生搭建起一条沟通抽象思维与具象理解的桥梁,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符合了当前数学学科的考核要求

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教育的理念获得了突破创新,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然无法顺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才是教育工作者所应思考的关键问题。这一教育教学的改变,也在当前数学学科的考查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当前,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考查题型体现出了对学生灵活应用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实践性的重视,不少应用类题型甚至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为出发点,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生活进行巧妙结合。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差是教学效果止步不前的关键因素。基于此,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就显得重要且必要。这一教学策略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帮助学生消除对数学学习的畏难情绪。此外,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能够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具体生活出发对所学问题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数学学习显得更为“亲切”,且“趣味十足”,学生能够产生学习热情,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路径探究

(一)做好课前导入,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课前导入是新知教学的第一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关键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具有熟悉的学习对象更容易被学生感知。教师应当在课前导入环节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具体生活相结合,将数学新知转化成为学生的生活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的教学为例。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出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每逢寒暑假,都会有不少外地来的游客来我们的城市旅游,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游客难免会迷路。当我们给他人指路时,如何才能清楚明确地表达目的地的方位呢?在教师的引导下,不少学生纷纷表示:“在为他人指路时,说清楚东西南北是最科学简单的方式。”这样的情境构建既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又能够引出课堂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意识到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相关联系,引发学生的思考与参与,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二)让知识回归生活,从虚拟化走向现实化

会学不会用,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应试教育,以致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实际生活相割裂。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把数学的基本概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对现实世界的客观事物形成数学化认识,让知识回归生活,让生活经验升华成为数学思维,引导学生在知识理解方面从“虚拟”走向“现实”。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课本,尽可能地让概念知识具象化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加强学生的认识与理解。

以小学数学中常用的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教学为例,很多学生都能够正确顺利地进行单位换算,却没有对容积单位形成具体的理解与认识。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例如:一盒250ml的牛奶、一瓶550ml的矿泉水、一桶25L的桶装水。通过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升以及毫升这两个单位所表示的大小。与此同时,教师可以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其他事物,让学生标明容积单位。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能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促进思维能力的切实发展。

(三)利用具体生活,渗透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均有体现,然而在生活实践中学生所接触到的数学知识却“少之又少”,这是因为很多家长与教师都忽略了生活中的数学,而错失了不少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知识的良机。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中《时、分、秒》的教学为例,在这一单元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时间。教师可以联合家长,在实际生活中多多运用“时分秒”的概念知识,巩固学生的认识与理解。例如:每天家长叫孩子起床时,可以用“现在已经6:30了,应该起床了”来代替“现在太阳晒屁股了,再不起床就要迟到了”。教师也可以用“现在是5:20,还有10分钟下课”来代替“马上就要下课了,同学们再坚持一下”。同时,教师和家长要鼓励学生多用时间描述,比如用“我就玩儿10分钟游戏”来代替“我就玩一会儿游戏”。这种教学策略,能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学生的时间观念,促进学生的深度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生活习惯。

(四)设计生活化作业,在实践中提高运用能力

作业布置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数学作业多以书面形式为主,这种作业类型缺乏实践性也无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所学内容的特点,为学生布置一些具有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真正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完成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后,给学生布置两项家庭作业:用10元钱买到你喜欢的东西,帮助家长记录一天购买的东西及价格并且计算出总花费。这两项作业既能让学生对人民币的面额产生实践性的认识与了解,又能帮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计算与汇总,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带来的便利与成就感。

综上所述,推进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讓知识回归生活、在具体生活中渗透数学知识以及设计生活化作业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徐德明)

猜你喜欢

所学生活化数学知识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非所学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