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生活之美,悟数学之趣

2023-10-29李承刚

天津教育·上 2023年9期
关键词:三角形生活化情境

李承刚

将生活化教学法与小学数学课堂相结合,充分考虑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思维发展情况,为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注入新活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正视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中的实践意义,并且运用科学的策略构建出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

一、构建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的积极意义

(一)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在课堂实践中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切实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实践能力。生活化教学法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较为基础,更偏重于计算与应用,实践性更强。生活化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基于具体的生活情境思考并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促进了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小学阶段,数学学科是许多学生眼中的难点,学生普遍反映数学“难学更难懂”。这是因为,小学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有待提升,而数学学习又需要运用到一定的抽象思维,学生很容易对所学的概念、公式“一知半解”,难以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而构建小学数学的生活化课堂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抽象思维水平的提升。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将数学知识与学生所熟悉的日常情境相关联,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给学生搭建起沟通抽象与具象的桥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果,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三)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多以兴趣为主导。想要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与成果,教师就应当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将枯燥的数学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意识到数学学科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悟到数学学科的独特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率,促进课堂教学朝着高效率、高成果的方向迈进。

二、构建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的实践路径探究

(一)引入生活情境,做好课前导入

小学阶段,学习新知对学生而言还比较困难,如果教师不做好课前导入工作,那么學生很可能会因为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而出现学习效率低下的情况。在课前导入中引入生活情境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更好更快地理解并吸收所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成果。教师在课前导入的设计中,应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并且找准生活情境融入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数学,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畏难情绪。

在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我们学到了《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这一内容。万以上的数字在生活中很常见,但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却有一定难度,很多学生一看到那么大的数字难免会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为学生布置一项课前作业——找出生活中万以上的数字,并且学会认读。有的学生说,爸爸买车花了400000元;还有的学生说,卢塞尔体育场是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的主体育场,可容纳观众86000人。这项课前作业让学生认识到,“万以上的数字”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甚至在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与广泛的应用,帮助学生消除了畏难情绪。同时,所认读的数字并非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结合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更容易感受到大数的意义,提升学生的数感。此外,学生在课前导入的过程中,能够领悟到本单元学习的重点与难点,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引入生活情境,能够将新知识放在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中,便于学生更好地吸收理解,为后续的教学工作进行良好的铺垫。

(二)结合生活元素,优化课堂教学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当结合生活元素,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让学生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所学内容,将生活元素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地弥补学生在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方面的不足,对数学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学到了“平行线”,“平行线”的概念对部分学生而言较为抽象,难以形成深刻的理解。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讲解“平行线”这一概念时引入生活中的元素,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运动跑道、高压电线、五线谱的图片,并且询问学生是否能从这些图片中找到平行线,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在五线谱上哪条直线与哪条直线平行?一组平行线中只有一条平行线行不行?”加深学生对“平行线是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生活元素,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解,在生活中感悟数学的意义,于生活中体会数学之美。

(三)落实生活实际,设计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学生学习成果的落实与反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中应当找到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结合点,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综合能力,促进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显著提高。

以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的教学为例。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学到了依据角的大小给三角形分类,以及不同类别的三角形特征。教师可以根据此为学生设计一个生活小作业——找一找你生活中的三角形,指明它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并且说一说为什么这些地方要用到三角形。有的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自行车架是三角形,有的学生发现农村的房顶是三角形,还有的学生发现晾衣架、空调支架也是三角形,并且根据生活中三角形的特点,说出了三角形的种类。通过实际观察,学生不难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种作业设计将学生的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将课堂教学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又通过现实生活推动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发展。

落实生活实际,设计课后作业,有利于提高作业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推动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让数学之美在生活之中大放异彩。

综上所述,构建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为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树立创新意识,采用科学策略,将生活化教学融入课前导入、课堂教学以及课后作业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显著提升。

(徐德明)

猜你喜欢

三角形生活化情境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不同情境中的水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