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共享合作策略
2023-10-29肖庆顺
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石家庄市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强调要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赋予新的战略定位,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遵循。在教育方面,强调要推动京津优质中小学基础教育资源同河北共享,深化区域内高校师资队伍、学科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合作。教育部召开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座谈会,就加快推动京津优质中小学基础教育资源同河北共享做出部署,这为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经过九年的发展,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基本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如何深入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特别是京津优质教育资源与河北共享,为把京津冀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提供有力的支撑。
一、深化京津优质中小学基础教育资源与河北共享策略
(一)推进京津优质中小学基础教育资源与河北共享的现实之需
京津冀基礎教育协同发展包括了北京、天津和河北的基础教育,涵盖了北京与天津、北京与河北、天津与河北、京津冀三省市之间的基础教育协同发展,体现为多主体、多层次的协同发展。这次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提出,推动京津优质中小学基础教育资源同河北共享,更加明确了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的重点和重心,是提升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实现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尽管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京津冀三地基础教育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特别是河北省与京津之间的差距还比较大,优质中小学基础教育资源还是相对较少,是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的短板。仅以中小学教师学历和职称为例,根据教育部网站2021年教育统计数据计算,2021年硕士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普通高中北京37.6%、天津19.86%、河北10.79%;初中北京26.69%、天津13.39%、河北3.12%;小学北京11.78%、天津8.18%、河北1.24%。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专任教师,普通高中北京39.57%、天津39.32%、河北20.04%;初中北京27.88%、天津34.8%、河北18.28%;小学北京9.94%、天津10.84%、河北8.57%。由此可见,河北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无论从学历还是职称方面都与北京、天津有明显的差距,因此提升河北的基础教育质量就成为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的关键。
(二)深化京津优质中小学基础教育资源与河北共享的具体策略
1.明确京津优质中小学基础教育资源与河北共享的目的。
推动京津优质中小学基础教育资源与河北共享是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部署,对于京津冀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提供支撑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京津优质中小学基础教育资源,扩大优质资源在河北的辐射引领,提升河北基础教育质量。京津具有更多的优质中小学基础教育资源,首先要将这些优质资源同河北共享,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共享、具体在哪些方面共享、如何评价共享的效果都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理解共享也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共享并不是削峰填谷,稀释京津优质中小学基础教育资源,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在辐射引领过程中不断凝聚产生新的优质教育资源,也要避免引进的优质教育资源在河北造成新的虹吸现象,要通过引进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区内学校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共享。
2.明确京津优质中小学基础教育资源与河北共享的内容。
京津在哪些方面与河北共享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也是需要明确的问题,也就是说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包括人、财、物等诸多方面,在共享过程中要进行分析,在最重要、最关键和最需要的内容上进行分享,既包括通过京津优质学校进行援建帮扶,又包括学校文化、管理经验、教师队伍、课程教学、教育教学成果等。将先进的科学的学校文化、丰富有效的管理经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以及优质的教育教学成果进行分享。例如:将京津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与河北进行共享,还可以在河北建立实验区、实验校进行推广。
3.深化京津优质中小学基础教育资源与河北共享的有效方式。
多年来,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促进了京津优质中小学教育资源的引领辐射作用,例如:通过“交钥匙”工程、“组团式”办学,以及开办分校、教育集团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每种方式又具有不同特点,这些有效的方式需要继续坚持。同时在此基础上探索新的方式,如建立教育教学联合体,开展网络同步教学、同步教研、名师示范、教师培训等活动,实现区域间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4.建立完善京津优质中小学基础教育资源与河北共享的保障机制。
京津优质中小学基础教育资源与河北共享涉及到三个省市,存在多利益主体,需要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主要是政策保障机制、人员保障机制、经费保障机制、激励机制等。通过政策保障机制加强京津优质中小学基础教育资源与河北共享的顶层设计,完善“省—区(县)—校”三级合作机制,并纳入本省市及三省市教育发展规划。中小学优质资源共享涉及教师等人员的流动,例如:到河北的集团学校帮助进行学校建设,这就要通过人员保障机制实现双向流动,或者通过扩大编制等方式保障京津有充裕的教师及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共享。在优质资源共享中涉及经费要通过协商进行责权利划分予以保障,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得优质资源共享能够有效落实。
二、深化京津冀区域内高等教育合作策略
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在教育方面还提出深化区域内高校师资队伍、学科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合作,这主要是指京津冀高等教育方面,京津冀三地集聚了众多优质的高教资源,2021年普通本科高校北京67所、天津30所、河北58所,但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34所、天津5所、河北1所(位于天津市的河北工业大学),从这方面可以看出三省市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促进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深化区域内高校师资队伍、学科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合作,需要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深化合作策略。首先需要调整区域高等教育布局,将加强河北省的高校建设作为重点,补齐短板,提升河北高等教育质量,可以充分利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机遇,推动部分在京高校向河北特别是雄安新区疏解,同时鼓励京津高校在河北设立分校,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师资培训、项目交流合作等方式提升河北高校的师资队伍水平,在学科建设上根据三地的产业结构布局寻求差异化发展模式,尽可能避免同质化竞争。在高校科研成果方面的合作,要构建产学研协作新模式,加强京津冀三地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打通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培育的发展链条,推进区域高等教育链、人才培养链与科技创新链、产业发展链紧密对接,提升科技成果区域内转化效率和比重。
基金项目:天津市2019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委托项目“中小学集团化办学的实践策略研究”(TJKSWT1922)。
(侯金鹤)
肖庆顺,教育学博士,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发展政策与规划研究。参与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验收、特色高中建设学校项目评估验收和天津市品牌高中建设工作,参与《天津市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多项政策文件研究制定工作。主持、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在《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中国教育报》等报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研究成果获得天津市第十三届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2014—2015年天津市二等优秀决策咨询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