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的规划路径
2023-10-29阮冠锋
阮冠锋
广州市图鉴城市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1330
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建设十分关键,为满足美丽乡村建设需要,为人们提供农业发展以及生活环境,相关部门应强化城乡规划设计,结合区域状况以及人文条件、地区特色等内容,开展科学规划。然而就目前而言,部分区域在此方面存在不足,严重制约了乡村建设发展。
1 美丽乡村规划背景及要求
城乡经济进入新发展时期,发展重点已逐渐从速度发展转变为质量发展,为更好促使城乡发展趋于平衡,政府必须要发挥主导作用,凭借科学合理分配城市生态资源,为城乡建设提供优良基础条件。据有效调查,现今我国乡村的数量明显多于城市,在社会发展期间,农村建设依旧位于主导地位,为促使城乡实现快速发展,强化乡村规划建设势在必行。为此规划管理者要落实好带头作用,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建设符合绿色发展需求的美丽乡村。
2 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路径分析
2.1 村庄概况
某村属于广州地区周边村,此村离城市的核心区域约18公里,整体区域面积为15平方公里。村镇范围内共管辖10个经济合作社,现有农户1500户,人口3600人。经过对该村的地质条件勘测,不难得知,该村址东南高西北低,整体为山地景观,在村庄的西边有河流流过,农田及山体紧密相连,景观十分俊美,有较为独特的田园风光。因该村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日常降水量十分丰富,农业种植条件较为便利,据有效统计,该村现有耕地面积3400亩,林地面积近5000 亩,人工林800亩,村庄及天然植物和谐共处,构建了极为优美的生态美景,为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旅游提供了一定的契机。但是从现今实际情况来看,该村的村落建设,并没有依据科学方法落实具体的规划布置,村落的整体建筑风格、内饰等参数也并未做到统一规划,整体性美观十分欠缺。此外,例子村居的空置状况十分普遍[1]。
2.2 基于城乡规划的美丽乡村规划切入点
2.2.1 目标
在践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期间,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落实基准,将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看作战略目标,在坚持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的原则背景下,加大自身对农村生态的保护力度,推进经济、生态、文化等参数实现多位一体发展,为构建出优势突出、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管理有序的美丽乡村贡献力量。
针对目标这一参数来讲,具体践行期间,要以城乡规划发展的总要求为基准,在充分结合自身村落优越自然条件以及农业特色等先天优势背景下,推进本村实现特色化美丽乡村建设运作。
2.2.2 美丽乡村建设原则
在建设美丽乡村期间,必须事前规划,通过结合本村实际状况以及现实发展定位,编制出适宜的建设规划,通过对村庄布局的合理优化,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落实步伐。
首先,必须因地制宜、遵循本土化特色,在发展期间,要立足于本村的实际民俗文化,合理制定村庄的建设规划目标,在尽可能保持原有风貌的基础上,有意识地传承村庄的文化传统,打造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村,此外,还要积极践行广东省城乡规划政策所提倡的明确村庄建设的范围、住宅建设布局以及历史文化和自然风貌保护等相关内容,以此深化具体的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其次,还要坚持以村民为主,综合性考虑居住村民的现实需求,凭借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的精准性投入机制,进一步提升村民参与自主性,使村民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推动者。还要从多角度出发,对整体的建设运作进行统筹部署,实现高水准推进运作。
最后还要严格遵循广东省的城乡规划政策,依据对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各项建设的综合性部署。完善城镇体系规划体系落实步伐,在积极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的同时,确保村庄规划编制能够高度满足农村实际情况,满足村民生产生活需求,凭借多角度运作,制定较为详尽的建设工作计划,有部署、有计划进行建设推进运作[2]。
2.2.3 践行方针
在城乡规划发展工作中,乡村建设一直承担着较为关键的角色,可以说,合理地落实好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运作,能较为直观地推进城乡整体发展步伐,为人们带来生活幸福感,进一步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
首先,优化乡村产业结构、推进地方经济发展。无论何种发展,建设其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促进经济的发展,而此判断元素,针对人民来讲,可凭借判断人民物质生活是否得到改善来进行具体的评判。现阶段,农村经济实际状况,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济结构单一、多采用粗放型经济发展,这也极大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的现象,制约了产业结构转型发展,想要合理建设美丽乡村,就需要以此为基础,深入挖掘经济发展之中潜在活力,通过进一步开发乡村特色资源,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进而有效提升具体的资源利用率,直观推进现代化农村建设发展步伐。
其次,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新农村建设发展必须以现有的自然资源条件为基准,不断践行可持续发展落实规划,在美丽乡村的建设规划期间,也必须如此,在运作期间,除了充分展现乡村的独特优势外,还要对农村生态环境加以保护,在利用生态资源的同时,及时分析现存的污染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展开整治运作,通过合理举措强化对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运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发挥特色、打造特色发展链条。在美丽乡村规划之中,要充分地发挥特色优势,通过打造特色发展链条,推进可持续发展步伐的落实力度,在具体运作期间,要充分结合本乡村特征,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尽可能提升本村整体知名度,为推进美丽乡村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
2.3 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问题
该村属于较为典型的自发组成传统村落,整体的村庄形态、受道路、气候以及地势等影响较为显著,具有极为突出的地域特色,该村受濒临国道以及河流等共同因素的影响,呈带状式发展趋势,经具体的走访调研不难发现,该村在美丽乡村建设期间,依旧存在下述几方面问题。
2.3.1 缺乏统筹规划
因该村在早年间就已经被直辖市,划分为水源地水库,在发展期间,因直辖市对建设发展的控制,发展步伐受到严重限制。村庄建设规划并没有进行有效的编制,在村庄内依旧严格禁止新建或建筑物扩建,基础设施多年内并没有得到较为科学的完善,整体的建设依旧处于停滞发展状态。且在村庄之内,各个系统基础设施通常属于无序建设,分布较为零散,并没有呈现良好的聚集效应,整体发展方向不太明晰[3]。
2.3.2 特色产业发展不突出
一直以来,该村都是以花生、水稻等较为传统的农作物种植为发展主体,虽然近期内,已创新发展种植茶叶、甘蔗等相关产品,但是对新型产品的种植也多是农民自家承包建设,种植区域较为零散,没有统一的规划,且整体的产业特色极不突出,生产受到一定制约,必须要进一步规划引导。
2.3.3 基础设施较为滞后
此村道路相对较为狭窄,入村的主道路宽度仅约3米,村庄两侧的围栏较少,没有足够的排水及绿化建设空间,在村庄内,除了主干道之外,其余道路都未经改建,排水系统较落后,生活污水常出现随地乱排的现象,道路积水十分严重,在村庄内也没有供村庄居民娱乐的休闲场所,无绿化、无乔木种植,整体的绿化覆盖率低于10%,基础设施较滞后。
2.3.4 乡村环境差
村民因自身意识不足,常出现抢占公共空间等现象,沿街堆放生活杂物,生活垃圾现象十分普遍,部分农户甚至会公然抢占公共道路,致使道路被迫变窄,村民出行较为困难。据有效统计,村庄内遭受侵占的面积高达3公顷,损害了村集体的发展利益。此外,消防也不满足发展需求,水灾频发,整体的村庄环境亟待更新。
2.3.5 村集体的收入较薄弱
该村依据发展需求,设有村委会、党支部等相关组织,但是部分组织的公共管理能力较不足,村委会及村党支部管理相对较为薄弱,且村集体没有较为有效的经济收入,入不敷出,在集体展开工作期间,只能依据镇财政拨款补助来维持开支,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4]。
2.3.6 文化精神生活缺失
因村庄内并没有供村民娱乐休闲的公共空间,且整体村庄路灯设施较落后,夜晚常呈现无亮化,所以诸多村民内心并没有积极展开休闲娱乐活动的意识,村民缺少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很多精神力量以及文化力量并没有得到有效挖掘。
2.4 基于城乡规划设计的美丽乡村建设策略
2.4.1 规划美丽乡村
首先,必须基于自身资源,并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发展契机,在尽可能改善民生的基础上,实现产村互助发展模式,促使整体的村庄建设能实现多位一体的发展,打造极具乡土特色的乡村型发展区。在对该区进行定位期间,必须明确主体,秉持着充分展现自身风貌气息的原则,在尽可能体验本真的文化基础上,充分地开发极具乡土特色的观光、休闲等这些可充分满足人们精神的功能,为建设发展注入活力。最后,在布局期间,一定要做到规划布局尽可能,保留原有的结构特色以及住宅布局,通过对原有风貌的合理梳理,优化规划布局落实成效,针对道路布局来讲,相关人员必须要进一步梳理道路网络等级,并依据等级需求,构建多元化的道路主干线,并实现与外围道路的连接,进而有效地满足周边交通需求,为发展提供便利。
此外,村内给排水、通讯等相关系统也不可忽视,要有意识展开统筹规划安排,凭借合理规划,尽可能实现村屯全覆盖。
2.4.2 特色产业发展设计
依据该村的自身发展优势,可推进特色化农业发展建设运作,大力推进木耳的种植步伐,随后还要有意识地增加产品附加值,通过合理引进精深加工行为,推进茶叶、甘蔗等作物实现产业化发展,打造特色化产业,帮助农民实现增收。还要合理利用该村优越的自然资源,大力兴建农家乐以及农事体验等极具精神文明的发展项目,并依据自身的建设发展规划,有意识推出极具乡土特色的地方特产“菜单”,推进创新创业的发展[5]。
2.4.3 生态宜居环境设计
想要实现高水准持续发展,必须要重视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源上改善基本设施落后的困境,为全方位展开环境整治工作夯实基础。
(1)道路改建
从上文不难得知,该村占道现象十分严重,为此相关人员必须及时清理被占道空间,并创新改造村内的道路实体。通过有效运作,高效率优化村内外的道路环境。
(2)溢流雨水口设计建设
针对溢流雨水口设计为例,在设计溢流雨水期间,要尽可能保持隔25米处就存有一个溢流雨水口,以此操作,确保溢流雨水口生物滞留设计能更科学。溢流设施功效十分显著,在雨水较大时,其可促使雨水顺利排到相关管网中。在此想要验证溢流雨水口设置是否合理,设计人员可凭借计算雨水全部下渗的时间,来落实现实的验证运作,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Wp为产流历时范围内的蓄积水量,A1为渗滤设计中可接受的降水面积,σ为平均渗透系数,为折减系数。
(3)村容环境整治设计
在发展中要持续推进泥草房的改进运作,依据民居形式,改造民居风格,并及时打造极具民族特色的风格展示区;为有效改善垃圾随处扔放的问题,可在村内的重要接口内布置垃圾箱,并积极组建垃圾清理小分队,严防垃圾随处堆放现象的出现,营造出更为良好的村屯环境。
2.4.4 创建乡风文明
注重对乡风的培训,凭借大力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精神等举措,搭建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使人们能够自发地参与到精神文化活动之中,丰富精神文明建设。
2.4.5 治理农村社会
必须要切实地展开创先争优等相关活动,选拔出真正能促发展、能干实事的村干部。另外,在选拔期间,要确保村务公开,村干部展开的各项工作都要积极地接受社会的监督,在此,村民也可自发地形成自治组织,凭借高质量强化自我管理等行为,深切落实主体责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推进农村社会治理落实步伐。
2.4.6 倡导多元主体参加
想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有多元化主体的参加,这样才能够为发展持续不断增添源动力。因此在具体编制美丽乡村建设发展规划期间,要及时地听取当地村民的意见,并合理地将意见融入,使得整体的发展能够更接地气,实现稳步发展。
2.5 美丽乡村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为准确了解具体的建设成效,必须要有合理搭建详尽的指标评价体系。接下来,笔者就详细讲述搭建措施。
2.5.1 评价方法
在运作期间可以层次分析法为基准,打造适宜的美丽乡村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主要是指将研究对象看作一体系,并将所有决策要素合理分层,随后再借助定性定量分析法落实评价。
2.5.2 评价体系构建
首先,必须要明确具体的评价指标,以例子村庄的美丽乡村建设为例,此次美丽乡村评价指标,可从居住环境、生态环境以及产业发展等方面,展开具体的评价运作。待具体完善之后,要合理构建层次化的结构模型,从建设视角出发,凭借全方位、系统化的构建原则,搭建较为适宜的层次化结构模型,并构建科学的判断矩阵。
在矩阵构建期间要明确各指标的具体赋值,等到确认矩阵后,再借助方根法进行具体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OW)i、指的是向量OW的第i个分量,W表示各指标权重向量。
人们可根据具体的计算结果,来精准判断美丽乡村建设是否满足具体的发展需求。
3 结论
综上所述,在城乡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强化环境管控,提高资金投入,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与此同时,需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以此监督和管控规划水平,为城乡建设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