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鹤庆瓦猫的造型艺术及色彩表现

2023-10-29姚雨辰齐云飞

天工 2023年16期
关键词:鹤庆新派寓意

姚雨辰 齐云飞

云南艺术学院

滇西是一个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地区,有着众多不同的民族信仰和历史文化。白族瓦猫是滇西众多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它分布于云南的大理、楚雄、玉溪、曲靖等地区,用以装饰房屋和驱邪避凶,其中以大理鹤庆瓦猫最具代表性。鹤庆瓦猫造型夸张怪诞,色彩质朴多变,虽稚拙朴实却不失趣味性,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大理鹤庆瓦猫为了满足当下年轻人的审美需求,在造型和设色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加工和创新,使瓦猫以工艺品的形式为更多人所熟识。

一、云南瓦猫概述

(一)瓦猫的简介

中国古代的建筑以木质材料为主,宫殿府邸等建筑存在易燃的缺陷,因此人们为了挡灾镇宅,经常在屋脊飞檐处安放镇宅神兽,如太和殿的鸱吻、坤宁宫的狻猊以及孔庙的吞兽等,都是典型的屋脊神兽。然而,由于不同地域的民族文化不同,屋脊神兽的形象大相径庭。

瓦猫是云南地区的镇宅神兽,常被置于屋脊正中的瓦片之上,以土陶烧制而成,是融宗教文化和民间艺术于一体的陶制民俗产物。它以老虎为原型,似猫非虎,虽被冠以猫名,却寓虎于猫,取“虎凶猛无畏,能够吞食一切鬼怪”之意,因此,又被当地人称为吉祥虎、降脊虎。

瓦猫广泛分布于云南的大理、楚雄、丽江、曲靖等地,由于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信仰各有千秋,故瓦猫的形象也姿态迥异,其中以大理鹤庆的瓦猫文化最具代表性。

(二)瓦猫的起源

瓦猫是中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交汇碰撞的产物。在中原地区,最早用于镇宅的是门神神荼和郁垒,《风俗通义·祀典》中记载:“上古之时,有荼与郁垒昆弟二人,性能执鬼,度朔山上立桃树下,简阅百鬼,无道理妄为人祸害,荼与郁垒缚以苇索,执以食虎。于是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于前事,冀以卫凶也。”[1]由此可见,在古代,中原地区就有虎食鬼怪的说法。从少数民族文化的角度来说,云南白族崇尚老虎且以虎为图腾,故瓦猫可驱鬼、镇宅的说法应该源于中原文化与当地文化的交融,是当地居民理解、想象的产物。

(三)瓦猫的类型

瓦猫是人们的精神寄托,承载着人们美好的期盼,从内涵来看,瓦猫大致分为三类:辟邪猫、招财猫和保向猫。

辟邪猫,这类瓦猫用于驱除邪祟,守护家宅安宁,是云南民间最常见的一类瓦猫。辟邪猫通常被安置于屋脊中心位置或大门之上,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瓦猫而言,辟邪猫的造型更加凶猛可怖。

招财猫,顾名思义,这类瓦猫的寓意为招财进宝,在当地人看来,瓦猫张大的嘴巴可以吞金纳福、汇聚财富,为家庭带来富足的生活,它们承载的是人们对财富的渴望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保向猫,这类瓦猫也用于驱邪避煞,与辟邪猫不同的是,它们守护的是家宅内部的安宁。古人认为,家宅内部的门或窗前有山石或墙角等尖锐之物阻挡,不利于家庭的幸福,所以需要摆放辟邪之物驱邪避煞,保向猫就是用于家宅内部辟邪的神兽[2]。保向猫的造型凶猛威武,面部狰狞,胸前抱一“石敢当”或八卦镜,极具震慑力。

二、鹤庆瓦猫的造型特征

瓦猫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云南地区居民精神信仰的象征,反映了当地人民对于神灵以及祖先崇拜等文化的传承。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受不同地域文化及习俗的影响,瓦猫的造型及纹饰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其中以造型夸张怪诞的大理鹤庆瓦猫最具独特性。

(一)传统鹤庆瓦猫的造型特征

传统的鹤庆瓦猫结合了猫和虎的双重特点,造型夸张抽象、稚拙趣味。从比例来说,传统的鹤庆瓦猫头大身小,头和身的比例差异较大,仅头部就占全身的一半,造型极为夸张抽象,这样的设计也使得瓦猫的形象更加凶猛霸气、野性十足。鹤庆瓦猫头部整体呈现扁平的圆盘状,嘴巴大张,仅嘴巴就占据了头部的三分之二,强烈的对比给人以视觉冲击,强化了造型的张力;在张开的大嘴中是向外翘起的舌头和两排锐利的牙齿,仿佛要撕碎一切鬼怪和恶煞;嘴巴的上方是圆睁的怒目和竖立的耳朵,其中,眼睛突出且外鼓,似乎在搜寻隐藏在暗处的妖魔鬼怪,狰狞可怖,极具凶相;眼睛的下方是三角形的鼻子,神气十足。

瓦猫的身体四肢粗大且内部中空,在嘴巴和尾巴处各有一孔洞,孔洞与身体相连,使得瓦猫的身体首尾相通,在大风吹过房屋时会发出呜呜的响声,以此起到震慑鬼怪的作用[3]。传统的鹤庆瓦猫身体通常呈前倾姿态,或蹲坐或站立,尾巴高高翘起,昂首挺胸,仿佛随时会跃下屋脊吞噬一切来侵犯的邪祟,凶相十足。

(二)新派鹤庆瓦猫的造型特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房屋的结构和人们的审美观念都发生了改变,传统的鹤庆瓦猫造型已无法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因此,为了瓦猫文化的传承,鹤庆瓦猫匠人不断创新,化繁为简,创作出更多符合当代人审美追求的瓦猫造型。

新派的鹤庆瓦猫不再局限于屋脊房檐,而是成为一种工艺品流传于民间,形象也更具时代感。首先,从造型结构来看,新派的瓦猫开始与更多的生活器物相结合,如瓦猫花盆、瓦猫烟灰缸、瓦猫水杯等,瓦猫的整体造型和面部表情相较于传统的建筑瓦猫更加细腻、丰富;其次,从造型种类来看,鹤庆瓦猫的类型更加丰富,匠人在创作的过程中借鉴了动物的形象特点,创作了狐狸瓦猫、猫头鹰瓦猫等造型的瓦猫,这类瓦猫与传统瓦猫相比更为新颖有趣、憨态可掬;最后,传统的鹤庆瓦猫通常都是单一的一只,而新派的鹤庆瓦猫则出现了组合,如母子瓦猫、塔猫以及“双面瓦猫”等,这样的排列组合冲破了原有的造型规律,增强了瓦猫的动态性,使瓦猫更加生动鲜活,在吸引观者眼球的同时也丰富了瓦猫的内在寓意[4]。

三、鹤庆瓦猫的色彩法则

大理鹤庆瓦猫是当地民俗文化和信仰的象征,这种象征不仅仅体现在造型方面,还体现在色彩方面。但是由于新旧文化观念的差异,传统鹤庆瓦猫的色彩表现与新派瓦猫的色彩表现存在较大的偏差。

(一)传统鹤庆瓦猫的色彩特点

云南大理鹤庆的白族崇尚白色,认为白色为吉祥色,故传统的鹤庆瓦猫匠人在制作瓦猫时通常不会掺杂其他颜色。换言之,传统鹤庆瓦猫的颜色并非釉色,而是陶土本身的颜色,颜色的最终呈现效果受陶土质地和烧窑时的温度影响。

在烧制鹤庆瓦猫时通常选择馒头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土窑、砖窑,用的陶泥多为就地取材,因云南地区所处的位置为红土高原,土质中含有多种矿物质,所以经过高温烧制后瓦猫会呈现出土红、青灰、灰黑等不同的颜色,大理鹤庆地区的陶土为土黄色,当地人称之为“金刚泥”,这类陶土烧制出的瓦猫一般为漂亮的青灰色,当烧制温度过高时或熄火后“闷”的时间过长时,瓦猫则会呈现灰黑色[5]。这种古朴且自然的颜色与当地的房屋颜色相得益彰,既装饰了房屋又保留了瓦猫原始的、野性的、粗犷的美感,同时也体现了当地人民的善良、淳朴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新派鹤庆瓦猫的色彩特点

色彩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也是视觉艺术中最感性的元素,它能够瞬间吸引人的注意,引发人的情感共鸣。所以,新派瓦猫为了迎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和喜好,不仅在造型上大胆创新,而且在配色上有了更加大胆的尝试。

新派瓦猫的设计一改传统的单一色调,大胆选用了高饱和度的颜色,通过色彩的碰撞和对比给观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还通过不同的色彩赋予瓦猫不同的寓意,凸显了新派瓦猫的个性和趣味。除此之外,新派瓦猫在配色上还选用了天青、宝蓝、黛色、绛紫等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色彩,使瓦猫文化在传承的同时也更具东方意韵[6]。除了单纯的色彩拼接外,新派鹤庆瓦猫还添加了一些具有白族特色的彩色纹样,这些纹样相较于传统瓦猫的纹样更为细腻、整体,色彩也更加丰富柔和,给人以灵动、饱满之感,在装饰瓦猫的同时仿佛也在默默讲述着白族的历史文明。

四、鹤庆瓦猫造型和色彩的文化语义

所谓文化语义,是指事物所蕴含的独特的文化寓意以及承载的信仰观念。瓦猫文化经过千年的积累沉淀,由多民族文化交融而成,它见证了历史文明的交汇,承载了鹤庆人民的信仰和崇拜。如今的瓦猫已经不仅仅作为一种装饰而存在,它更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所以,瓦猫的造型、色彩以及纹样等都是人们精神寄托的体现,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语义。

(一)鹤庆瓦猫造型的文化语义

瓦猫,从字面意思来看是指像瓦片一样的猫,而事实也确实如此,瓦猫的底部为筒瓦,筒瓦之上才是猫身与四肢。在当地人看来,瓦猫实际上就是修建房屋时盖上的最后一片瓦,当瓦猫底部的筒瓦与屋脊空缺处相扣时,也就意味着房屋修建正式完成。作为瓦,它可遮风挡雨,而瓦之上的“猫”则寓意驱邪避凶、招财纳福。

研究表明,鹤庆瓦猫的制作最早始于明代,在最初制造时瓦猫就有驱邪避凶、招财纳福的寓意,后来受当地人崇虎情节的影响,瓦猫的制作开始以“虎”为原型,因当地人称虎为“大猫”,故有了瓦猫的说法。鹤庆瓦猫面部狰狞,似虎非虎,突出的眼睛、外翻的舌头、尖锐的獠牙以及线刻的胡须都进行了夸张处理,展现了瓦猫的凶猛可怖,同时也突出了瓦猫神圣不可侵犯的气势。

在当地人看来,瓦猫除了可以驱邪避凶,还有屙金尿银的寓意,这种寓意在造型上表现得尤为明显。鹤庆瓦猫的形象是极其夸张的,尤其是张得异常大的嘴巴,然而在当地人看来,张大的嘴巴寓意着瓦猫能大口吞金纳银或吞噬鬼怪,为家宅带来财富和安宁。再者,瓦猫的腹部中空且屁股较大,这寓意着瓦猫能够无限地吞金纳银,吸收四方财气,有财源滚滚之意。除了张大的嘴巴和中空的腹部,在瓦猫的尾部有一孔洞,寓意着瓦猫吞食的财富可通过孔洞源源不断地流入家中,积蓄财富。其实仔细观察瓦猫的结构,不难发现瓦猫的嘴巴、腹部以及屁股是相通的,这一结构特点很形象地体现了瓦猫招财纳福、吞金纳银的寓意。

随着社会的发展,鹤庆瓦猫的造型越来越多元,母子瓦猫、塔猫、四方瓦猫等形象层出不穷,瓦猫的文化语义也随着造型的增加越来越丰富。

(二)鹤庆瓦猫色彩的文化语义

色彩是视觉艺术中最感性的元素,能直观地传达出作品的内在含义,反映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传统的鹤庆瓦猫是灰陶素胎泥塑而成的,无过多的色彩修饰,朴实无华,整体呈现为简单素雅的青灰色。这种不以色彩修饰的传统与当地的民族信仰息息相关。在白族人民看来,白色是吉祥之色,是纯洁与坚定的象征,在他们心目中白蛇、白鹭等动物也是吉祥之物,有吉祥如意、健康顺遂的寓意,基于这种崇拜,当地的匠人在制作瓦猫时不会掺杂其他颜色。瓦猫古朴、原始和以自然为本色的色彩特征蕴含着美好的寓意,展现了当地人质朴和善、淳朴好客的性格特征,表达了鹤庆白族人民坚定的民族信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比于传统鹤庆瓦猫,新派鹤庆瓦猫多以工艺品的形式出现,色彩更加丰富。当地手工艺人会用不同的色彩赋予瓦猫不同的寓意,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例如,红色的瓦猫象征着开运招福、黄色的瓦猫象征财源滚滚、紫色的瓦猫则寓意身体健康、无病无灾,这些颜色丰富了瓦猫的文化语义,使瓦猫在传统寓意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新的内涵。

鹤庆瓦猫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它承载了当地人民的信仰、崇拜和追求,而它独特的造型和配色则是当地人民信仰和追求的最直观体现,所以,对于鹤庆瓦猫的认识不应局限于其独特的造型和设色,更应该探寻其潜在的文化寓意。

五、结束语

鹤庆瓦猫是集实用性和象征性于一体的物质文化遗产。它的造型和色彩是历经千年风霜流传至今的,是瓦猫文化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趣味稚拙的造型和色彩展现了当地民族的独特风俗,见证了鹤庆历史文化的发展变迁,承载了鹤庆人民千百年来对美好生活的愿景,是其他符号和图像无法替代的,因而对鹤庆瓦猫的造型及色彩进行专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瓦猫的审美价值已远大于使用价值,对于其造型和色彩的研究及创新关系着瓦猫文化的进一步传承和发扬,所以,深入探索鹤庆瓦猫造型及色彩的特点,挖掘其中的内涵和价值对于瓦猫文化的传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鹤庆新派寓意
美好寓意品芝麻
盛放的寓意
《绿野仙踪》中隐含的颠覆性寓意
模仿老鹰的乌鸦
民族艺术学习之新华启示
《鹤庆艺文志校注》前言
鹤庆古城考
长沙方言的亲属称谓
明清时期鹤庆科举史研究
兴义系军阀派系斗争及其对近代贵州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