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2023-10-29张君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桑梓小学
■ 张君(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桑梓小学)
情境教学法是伴随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衍生而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对课文的主题思想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其中趣味性的元素增强了学生对语文科目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语文教师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情境教学法的有效应用途径,基于教材资源实现不同情境的创设,在丰富自身教学手段以及方式的同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以此确保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情境教学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能有效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教学情境的构建,让学生将自身的情感带入到文章情节中,实现与作者的跨时空对话,从而对文章内容与中心思想形成更深刻的感悟。同时,情景教学法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发现文章的结构美、语言美,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得到升华,进而对阅读学习产生更加全面的认知。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主要是基于学生的形象思维,将课本中难以理解的文字性内容转为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现的图像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紧绷的精神状态转变为轻松自如的状态,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并且情境教学法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动力,其多样化的情境如“游戏情境、生活情境、音乐情境”等,使学生在不同情境中能收获不同的知识与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让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从而实现预期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二、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1.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
情境教学法是基于小学生心理特征与学习规律创造的,能持续沿用到义务教育的结束,学生在教师构建的真实情境中大胆表示内心深处对学习最真实的想法,并暴露出学习中存在的短板,使教师能对学生有着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小学生受年龄特征与性格特征的影响,很难在课堂学习中集中全部的注意力,从而出现“溜号、开小差”的情况,致使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讲课节奏,造成知识堆积、学习成绩止步不前。而情境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将教学内容情境化,增加课堂教学互动的实效性,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充满动力。
2.培养学生自学意识
情境教学法的实质是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能在遇到学习难题时主动构建学习小组,在与其他学生的合作学习中攻克难关,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与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效率,掌握高效学习方法。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古诗词知识点时,教师可结合故事的创作背景为学生创设简单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古诗词的诗意与表达的中心主旨进行探究,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同时在与其他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将所学所感应用于古诗词情境中,使情境不断完善,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通过该方式,学生不仅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对情境教学法的内容与学习方式产生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激发学生自学意识,促使学生能在课后学习中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巩固每天课上所学的知识,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并强化核心素养。
三、现阶段应用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1.形式大于实践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情境教学法的使用不到位,存在着错误的理解,造成形式大于实践,所构建的教学情境过于庞大精美以至于脱离教学实际。情境教学重点是在“境”的构建上,要能与教学内容高度重合,并反映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的是教学的精度而非宽度。例如,部分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情境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对基础性内容进行讲解,教学缺乏深度,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被压缩,难以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而另一部分教师则是创设的情境目标不明确,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将学习内容与知识框架或生活实际相关联,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缺失。
2.无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生为本”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原则,无论是在低年级教学还是在高年级教学,教师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尤其是在运用情境教学法开展课程教学时,情境的构建应主要围绕学生,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自身带入到学生的思维进行思考,抓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的核心问题,注重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培养。但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以自己为出发点,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即使创设了有效的情境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也难以将自身的情感带入其中,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学习成绩提升缓慢。
四、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创设表演情境
表演是情境教学法中的独特内容。教师需以教材内容为依据,进行表演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分别扮演文中的不同角色,打破了传统语文课堂中“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学生以自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基础,将自身感悟融入演绎过程中,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反映出其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表演情境的创设为语文教学课堂注入了活力,给予学生新奇的感觉,在新奇的驱使下,学生在演绎过程中也更加卖力,而教师也应适时对学生的表扬进行点评与肯定,促使学生体验到成就感,并将其作为自身的学习动力,以此凸显表演情境创设的真实效用。
以三年级课文《司马光》为例。文言文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难度,在正式开始教学前,教师应予以学生适当的引导。而后,教师再要求学生自行组成小组进行演绎,根据自身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重塑演绎角色的形象,呈现司马光聪慧机敏、临危不乱的特点。表演情境能够给予学生更为直观的教学体验,学生利用肢体动作和语言将文中人物的形象特征进行展示,与文章内容融为一体,进而更沉浸地融入课堂学习中。
2.创设趣味情境
趣味情境的创设能够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动力。受小学生年龄特点使然,兴趣是其开展语文学习活动的主要动。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将趣味性元素融入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日后的语文学习以及语文素养的形成提供心理支持。教师应创设“沉浸式体验”的趣味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整体氛围,使其沉浸在教学情境之中,高效地开展语文课堂学习活动。
以一年级课文《明天要远足》为例。要想学生切实体会到文中人物远足前一天的辗转反侧与期待不安,教师可以创设“春游”的情境,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春游活动的策划过程中,利用学生的期待心理调动其参与积极性,促使学生沉浸在教学情境中,并从中感受乐趣,进而与文中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更好地融入语文课堂的学习中。
3.创设生活情境
生活情境的创设符合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认知规律。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的教育活动是为了帮助学生累积生活经验,了解生活中的常识性内容。想要学生对文章内容产生深刻的了解,教师应将生活元素融入教学课堂中,实现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感知到语文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生活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兴趣特征以及认知能力为主要依据,确保所讲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语文课堂的深度学习。
以三年级课文《听听,秋的声音》为例。一年有四个季节是常识性问题,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深刻感知作者笔下描写的秋天,教师应将其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询问学生最喜欢的季节是哪个并说出原因。等学生的回答告一段落,教师再次提出问题,促使学生认识到春天的生机勃勃,夏天的绿树成荫,秋天的硕果累累,冬天的银装素裹。完成以上铺垫后,教师再将话题转向课文内容,从而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生活经验理解文章内容。生活情境最为显著的优势即是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语文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情感,进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与生活需要。
4.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主要是以有梯度的问题为导向,结合课文内容与教学目标,为学生设置由浅入深的学习问题,使学生在逐步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思维,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使学生对文章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以五年级课文《落花生》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的理解学习,领悟到要在生活中做一个能为他人带来帮助的人的道理。教师可结合此目标布置问题情境,并将其分为三个环节。首先,在课程导入环节,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应该都吃过花生,有哪位学生了解过花生的生长过程吗?”在学生的回答中出示本节课的课件,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对接下来的课程学习充满期待。其次,在实际授课环节,教师可先带领学生阅读全篇课文,在学生对课文内容、主要人物以及故事情节有着基础的了解后向学生提问“本文是以花生为题,但描写花生的语句却很少,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回到课文进行阅读学习,在文中找出对应的语句。最后,在课堂总结环节,教师可提出探究性问题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围绕“如何做一个有用的人”展开思考,并以此为题写一篇300—500字的小作文,要求思路清晰、内容完整、个人观点鲜明。通过该方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不仅掌握了高效、快速的语文学习方法,同时对课文内容的概括总结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写作能力也得到了培养,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5.创设音乐情境
音乐情境主要是针对语文阅读学习中的朗读教学环节,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音乐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饱含情感,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收获更多的情感体验,并对课文所流露出的思想情感产生更深层次的体会。
以五年级课文《慈母情深》为例。结合本篇课文主题可选择《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曲为朗读的音乐背景。首先,教师可为学生播放该歌曲,让学生跟着歌曲的旋律轻轻哼唱,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其次,结合音乐组织学生进行第一次朗读,在本次朗读中不需要学生表达出过多的情感,只需要学生能清晰、流利地朗读完全文即可,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为接下来的教学做铺垫。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同时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并思考课文哪些语句能体现出慈母情深以及作者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在完成思考后播放音乐组织学生第二次阅读,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表露出真情实意,同时将自身带入到课文情节中,在脑海中构建文中的画面,从而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通过该方式,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情感得到自然抒发,解决了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矫情、做作的语调,进一步提升了语文朗读教学的效果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6.创设练习情境
练习情境也可称之为游戏情境,主要作用于低年级学段的语文教学,低年级的学生受学习经历与性格特征的影响,上课无法专心听讲,各项语文基础内容相对薄弱,需要针对性地训练帮助学生弥补学习中的短板。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学生识字认字时可创设练习情境,通过设计课堂小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能正确读写出生字词,解决低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的口语化问题,并为学生后续的语文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一年级课文《猜字谜》为例。猜字谜本就是民间传统游戏,有着极为悠久的发展历史,教师可在其中融入更多的现代化元素,使猜字谜这一民间游戏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教师可创设“勇闯字谜迷宫,发现神奇宝藏”的情境。首先,为学生讲解游戏的玩法。在该游戏中,学生不仅要猜出正确的谜底,还要合理地规划走出迷宫的路线以到达最后的房间,解决教师设置的终极谜题。其次,分配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本次教学活动,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与优势自行分工,或由教师帮助分工,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对于最快获得胜利的小组,教师可对其进行口头表扬并分发礼品,以此激励其他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夯实自身的语文基础,同时对于其他学生,教师也要给予鼓励,肯定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通过该方式为学生创设轻松欢快的场景,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认识、会写更多的汉字,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未来语文课程的学习充满期待。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存在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情境创设的选择,进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语文课堂中。同时,作为一种应用价值高、应用范围广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创设情境模式前,应先明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情境创设,并在其中加入趣味化、生活化的内容,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从而发挥情境教学法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