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本科院校生物安全教育情况调查与分析
2023-10-28陆涛峰吴延军
陆涛峰, 李 倩, 吴延军
(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为了维护国家安全,防范和应对生物安全风险,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保护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生物技术健康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国于2021年4月15日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1]。该法提出“生物安全,是指国家有效防范和应对危险生物因子及相关因素威胁,生物技术能够稳定健康发展,人民生命健康和生态系统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威胁的状态,生物领域具备维护国家安全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生物安全风险主要来源于新发突发性传染病、生物资源和人类遗传资源的安全、生物技术误用谬用、外来生物入侵、微生物耐药、生物恐怖袭击、实验室生物安全等与生物相关的广泛风险和诸多威胁[2]。我国面临的生物安全风险因素众多,挑战巨大[3]。一是人口基数大,生物安全风险发生概率高,特别是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口高度集中并且大规模密集流动,给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带来巨大压力;二是生命科学、人口健康、生物安全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存在短板,一些影响生物安全的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和装备受制于人;三是生物技术误用和谬用可能存在潜在风险和伦理风险;四是生物资源管理不规范可能存在资源泄露、流失风险。面对这些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并提出“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4,5]。生物安全关乎人民生命健康,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乃至重塑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6]。因此,加强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和生物安全知识宣传普及工作,促进全社会生物安全意识的提升,已成为高等院校本科教育的重点之一[7,8]。本研究在构筑“国家生物安全体系”的大背景下,于2021年5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贵州中医药大学多个专业的本科生中开展生物安全知识宣传和调查分析,旨在对本科生所掌握的生物安全知识水平及教育改革方向进行探索,对于提高本科生生物安全素养和生物安全意识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生物安全领域后备人才的培养。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贵州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学、中药学、药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运动康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本科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大一学生351名、大二学生72名、大三学生66名、大四学生63名,共计552人。
1.2 调查方法
参考《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2008)》《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24号)》等法律法规文件要求,结合此次调查的目的,编制调查问卷,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发布问卷对各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共23个问题,其中前20个问题是学生对生物安全和生物安全基本知识的了解程度,设置“非常了解”“了解”“一般”“不了解”4个选项,分别赋分为5、3、1、0分。后3个多选题是学生获得生物安全知识途径、易发生的生物安全事故的类型、接受生物安全教育方式的偏好性。问卷内容如下:(1)在大学之前是否接受过与生物安全有关的指导或培训;(2)大学时期接受生物安全教育的重要性;(3)对实验室生物安全概念和范畴是否了解;(4)对生物安全准则、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是否了解;(5)是否了解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6)是否了解微生物病原的分级;(7)对易制毒等药品是否了解;(8)对微生物产生的气溶胶及其危害是否了解;(9)对医疗垃圾分类标识和处置程序是否了解;(10)对未来医疗实践中,接触的生物标本或检材的潜在生物安全性是否了解;(11)开展实验课时,指导教师是否在课前开展生物安全的宣讲;(12)开展医疗实践或开展科学研究中,是否了解自我防护的重要性;(13)对防护性器具的佩戴是否了解;(14)对有毒、易燃、易爆药品的使用是否了解;(15)对消毒剂的规范使用是否了解;(16)对实验室或医院废弃物可能存在的生物安全隐患是否了解;(17)对实验室火灾和高压容器爆炸是否了解;(18)对动物实验过程中,动物抓咬伤引起的生物安全隐患是否了解;(19)对培养物与感染物散溢的处理方法是否了解;(20)对锐器损伤引起的风险是否了解;(21)获得生物安全知识的方式;(22)哪些是实验室的易发生物安全事故;(23)更喜欢哪种生物安全知识的教育方式。
1.3 数据统计
应用Excel 201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GraphPad Prism 5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并绘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问卷回收情况
发放调查问卷共552份,按期回收有效问卷506份,总体回收率91.7%。其中大一学生326份,回收率92.9%(326/351);大二学生64份,回收率84.9%(64/72);大三学生59份,回收率89.4%(59/66);大四学生57份,回收率90.5%(57/63)。
2.2 不同年级学生对生物安全基本知识的了解情况
由图1可见:大一学生平均得分28.77±14.00分(n=326),大二学生平均得分32.25±18.20分(n=64),大三学生平均得分36.93±17.70分(n=59),大四学生平均得分46.70±17.70分(n=57)。结果表明,所有年级的学生平均得分不高(<50分),但是随着学年的增加,学生对生物安全基本知识的了解逐渐增加,且大一与大四学生统计数据差异极显著(P<0.01)。
图1 各年级学生的生物安全基本知识综合得分
2.3 各年级学生得分分布情况
由图2可见:所有年级的学生在21~40分段占比最大,随着学年增加0~20分段的学生比例明显下降,41~60分段学生比例明显上升。结果表明,目前的本科教育形式能明显提升学生对生物安全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学生对生物安全基本知识的整体掌握程度还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强。
图2 各年级学生的生物安全基本知识得分分布
2.4 学生获得生物安全知识的方式
由图3可见:“指导老师的讲解”和“基本知识的延伸”是本科生获得生物安全知识的主要途径,分别占25%、24%。其次是“网络宣传”“安全宣传讲座”和“学生之间传授”,分别占22%、20%、9%。调查结果符合本科生对生物安全知识的认知规律,也反映出高等院校在本科生系统化生物安全培训方面还不够全面,还需要拓宽学生获得生物安全知识的途径。
图3 学生获得生物安全知识的方式
2.5 学生对实验室易发事故的认知
由图4可见:在实验室易发事故认知方面,“动物抓咬伤”占比最高,为15%。其次是“玻璃器皿划伤”“培养物/感染物散溢”“吸入有害气体”,均为14%。再次是“锐器刺伤”“高压容器爆炸”“失火”“误食有毒试剂”,分别为13%、11%、10%、9%。
图4 学生对实验室易发事故的认知
2.6 学生对生物安全教育方式的偏好性
由图5可见:“实验室演示”和“课堂讲授”是本科生认为获得生物安全知识的最好途径,分别占31%、26%。其次是“多媒体宣传教育”占19%。最后是“专家讲座”“网络自学”,分别占13%、11%。调查结果表明,本科生更倾向于通过实验室演示和课堂讲授来获得生物安全知识,而对专家讲座和网络自学的认可度不高。
图5 学生对生物安全教育方式的偏好性
3 结论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学校对本科生的系统性生物安全培训还不够全面,需要拓宽学生获得生物安全知识的途径。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开设和加强本科期间生物安全有关的理论和实践课程推进本科生的生物安全教育工作。
4 讨论
4.1提高生物医药类高校本科生的生物安全意识,加强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学习,树立正确的生物安全观和知识体系,养成良好的生物安全习惯,逐渐规范个人行为,可以为未来的职业规划提供专业的知识架构,为培养生命科学、医学和微生物领域后备人才打下基础。本次调查发现,在目前的本科教育形式下,大多数本科生对生物安全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比较低,但是随着学年的增加,学生对生物安全基本知识的了解逐渐增加。这种现象表明,在构筑“国家生物安全体系”和新冠肺炎流行的大背景下[9],本科生对生物安全基本知识的获得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现有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体系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本科生的生物安全知识水平,但还未能真正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整体的掌握程度相对较低。因此,在本科教育实践中,急需把生物安全教育纳入本科教育的规划中,弥补学生对生物安全基本知识掌握程度低的短板。
4.2分析本科生获得生物安全知识的方式发现,“指导老师的讲解”“基本知识的延伸”“网络宣传”“安全宣传讲座”方式的占比分别为25%、24%、22%、20%,总体占到91%,说明这几种方式是本科生获得生物安全知识的主要途径,且分布均匀。另外也表明通过课堂学习和自学是本科生获得生物安全知识的主要途径,这个结果基本符合本科生目前的受教育情况及认知规律[10],同时也表明高等院校在本科生系统化生物安全培训方面还不够全面,需要拓宽学生获得生物安全知识的途径。
4.3分析本科生对生物安全教育方式的偏好性发现,“实验室演示”(占比31%)和“课堂讲授”(占比26%)是本科生认为获得生物安全知识的最好途径,占到总体的57%,而对“专家讲座”(占比13%)和“网络自学”(占比11%)的教育方式认可度不高。高校可以通过开设和加强本科期间生物安全有关理论和实践课程推进本科生的生物安全教育工作[11]。同时在实验室安全事故方面要有更加清晰的认识,避免安全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