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南自治州冷水鲟鱼养殖发展情况及建议

2023-10-28龚良超

贵州畜牧兽医 2023年5期
关键词:鲟鱼黔南州冷水

龚良超, 余 科

(1.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贵州 都匀 558000; 2.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院,贵州 都匀 558000)

鲟鱼是1种体形大、寿命长的古老鱼类,素有“水中熊猫”和“水中活化石”之称,肉味鲜美、骨软、营养价值高,肉、鳍、皮的蛋白质含量分别达19.60%、24.70%、38.7%,鱼油中不饱合脂肪酸、叶酸含量为鱼类之最,具有很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1,2]。鲟鱼全身是宝,皮可用作化妆品原料,也可制胶;鲟鱼骨钙含量高,可制成高钙食品;鲟鱼卵加工而成的鱼籽酱是驰名中外的高档食品,受到国内外市场的青睐,有“黑色黄金”的美誉[3]。贵州渔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全省生态渔业生产布局得以优化,产业结构较为合理。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南州”)作为全省冷水鱼产业发展带之一,具有悠久的鲟鱼养殖历史,产量占比大,市场前景好,现将冷水鲟鱼养殖发展情况介绍如下,与同行探讨。

1 黔南州水域及地理条件

黔南州位于长江、珠江两大流域上游交错地带,是苗岭山脉中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沅江水系主源清水江源头马尾河、鱼梁河与珠江流域红水河水系曹渡河、柳江水系都柳江的分水岭,是长江和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境内有水库263座,其中中型水库14座、小(一)型水库41座、小(二)型水库208座[4]。拥有水域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溶洞及伏流,主要由溶岩水和地下水构成,水域温度较恒定,大多在15~20 ℃之间,且拥有世界上同纬度保存完好的喀斯特森林地貌,鱼类资源丰富,是全国少数几个进行冷水、亚冷水鱼类养殖的地区之一。黔南州属北亚热带至温暖带湿润季风气候,降雨充沛,雨热同季,立体气候明显[5]。年均气温16.1 ℃,无霜期300 d左右,年降水量1 431.1 mm。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落差大,区域小气候差异较大,四季分明,既有寒冬绵长的高山地带,也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低谷平地,日照偏少,在冷暖气流的交替影响下气温逐渐降低[6,7]。

2 冷水鲟鱼养殖情况

2.1 养殖品种

我国境内鲟鱼有2科、3属、8种,分别为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达氏鳇(Husodauricus)、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达氏鲟(Acipenserdabryanus)、白鲟(Psephurusgladius)、西伯利亚鲟(Acipenserbaeria)、小体鲟(Acipenserruthenus)、裸腹鲟(Acipensernudiventris)。长江流域自然分布的鲟类有3种,即中华鲟、达氏鲟和白鲟。中华鲟主要分布于长江干流,原产卵场在四川境内宜宾以上的江流中[8]。黔南州鲟鱼养殖始于1999年,由原贵州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率先引进,依托黔南州境内的贵州省特种水产工程技术中心开展俄罗斯鲟鱼养殖试验并取得成功。之后贵州省惠水县嘉其水产品养殖有限公司陆续引进鲟鱼进行饲养,养殖规模逐渐扩大,主要养殖各种杂交鲟,品种主要为西伯利亚鲟、施氏鲟、西伯利亚鲟与施氏鲟杂交种、施氏鲟和鳇鱼杂交种、匙吻鲟等[9]。目前企业已掌握了1套适宜在贵州省地域环境下的养殖生产技术,在实现鲟鱼本地驯养、推广适宜本地品种、降低鱼苗成本、提高鱼苗成活率等方面跨出了重要一步,实现了鲟鱼规模化生产,产业链不断健全。

2.2 养殖分布地区

随着全省加大对生态渔业冷水鱼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鲟鱼养殖规模和产量增长较快。据黔南州水产站统计数据,2022年黔南州冷水鲟鱼养殖面积为24.2 hm2(含设施占地),鲟鱼产能3 591 t,主要分布在惠水县、平塘县、荔波县,其中惠水县产量占总产量的50.18%,荔波、平塘分别占25.34%、21.72%(见表1)。2018年以来,黔南州鲟鱼产业取得突破性增长,产量从2017年的920 t发展到2022年的3 591 t,5年累计增速达290%(见图1)。

图1 2017—2022年黔南州鲟鱼产量

表1 2022年黔南州鲟鱼养殖重点县(市)分布情况

2.3 主要养殖方式

黔南州鲟鱼养殖方式主要有流水养殖、工厂化养殖等。鲟鱼苗种生产主要以工厂化集中孵化生产,成鱼养殖主要为池塘流水养殖模式。每个养殖池面积80~120 m2,规格为长25 m、宽4 m(或长24 m、宽5 m)的长方形水泥池,池深1.2 m,水深0.8~1 m。水池有1个进水口和1个出水口,通过连通器原理控制池内水位,水质要求溶解氧含量高,清洁无污染,全年水温恒定在10~20 ℃之间,pH值7.7~8.3。该养殖模式的优点是方便管理,容易控制水体环境,以涌泉水、河流水、地下水作为养殖水源,是与鲟鱼市场相适应、降低养殖成本的生产方式[8]。随着环保压力的不断加大,鲟鱼养殖逐渐由粗放型向集约化精养型发展,通过养殖技术的逐步创新,节水、节能、生态、高端、高效的现代养殖方式被开发利用,开展尾水处理已逐渐形成共识并开始实施[9]。

2.4 产业链建设

(1)生产端:黔南州鲟鱼养殖企业共有33家,其中产量50 t以上20家,100 t以上11家,200 t以上6家,300 t以上3家,400 t以上1家,500 t以上1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州级龙头企业10家。鲟鱼苗种企业3家,年稳定供苗400万余尾。(2)加工端:2022年加工产量55 t,水产加工企业4家(其中3家在建),全部建成后水产品加工能力可达3 000 t。(3)销售端:建成2家线下餐饮店,发展“养殖+餐饮”模式,取得活体水生物出口资质企业4家,2022年累计出口水产品837 t,出口创汇2 260.6万元,其中荔波县占全州总出口量的48.4%,累计出口额1 094.6万元。惠水县产量虽然占全州总产量的50.18%,但获得出口权的企业较少,产业链拓展不足。此外,产品以鲜活鱼销售为主,深加工产品较少。2022年出口情况见表2。

表2 2022年黔南州冷水鲟鱼出口统计

3 存在的问题

3.1 规模养殖企业较少,产业链条薄弱

黔南州冷水鲟鱼养殖企业100 t以上规模企业占比仅为33%,缺乏大型规模养殖企业,中型规模企业也较少,且占比较低。产业链条中加工量较低,产量与加工量的比值约为7∶1,差距明显。虽然加工企业在逐步建立,但90%以上仍为鲜活上市销售,精深加工开发不足,高附加值开发利用形式较为单一落后,一定程度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不利于鲟鱼产业做大做强。目前冷鲜鲟鱼逐步进入广州市场,正在打通俄罗斯贸易通道,但鲜活水产品受制于长途运输、储存困难。全州水产冷链物流尚属空白,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建立,产业链条短,对水产品流通造成较大阻碍。

3.2 种苗和饲料企业少,养殖成本高

目前黔南州冷水鲟鱼苗种繁殖技术尚不成熟,依托贵州省水产研究所虽然解决了亲鱼培育、繁殖工艺、人工孵化设备等一系列技术难题,部分企业也有一定数量的亲鱼贮备,但养殖企业引进的鲟鱼亲本遗传背景不清且总体数量仍较少,不同种类鲟鱼及其杂交种的生长速度和适应条件均存在个体间差异,不能实现同批次鱼苗繁殖生长的标准,所以大部分鲟鱼苗种企业均依靠外购受精卵、“水花”等进行孵化培育为主。此外,州内没有鲟鱼饲料生产企业,均依靠外地调入,运输等因素导致苗种、饲料成本较高,生产1 kg鲟鱼的综合成本在16元左右。

3.3 养殖管理模式粗放,尾水治理困难

黔南州冷水鲟鱼均以传统、较为粗放的流水养殖方式为主,设施渔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对水资源依赖大,机械化水平低,设施化养殖缺乏,缺水季节会对生产造成巨大影响。在尾水治理中,大部分采取修建简易沉降池进行尾水处理,有的甚至是尾水直排,有造成水资源富营养化的风险。

3.4 市场需求有限,品牌知名度不高

黔南州冷水鲟鱼销售60%以上的活体鲟鱼依靠直接出口或中间商间接出口,国内市场主要为餐馆消费,大众消费的占比较低,消费者更喜欢低端的鲤鱼和中端的鲈鱼,市场未完全打开,大量依靠国际贸易,容易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此外品牌知名度和品牌价值较低,目前主要有“布塔尼”“黔泉”2个品牌。

4 发展对策及建议

4.1 加大支持力度,完善产业链条

鲟鱼体形大,营养价值高,最适合进行深加工开发。在黔南州可建立1条完整的鲟鱼加工生产线,一方面进行鲟鱼宰杀加工,将鲟鱼肉分割速冻包装销售,或加工成熏制品、烤鱼片、鱼香肠、鱼肉丸等鲟鱼成品。另一方面,建立鲟鱼籽酱生产线,开发鱼籽酱产品,提高市场和品牌竞争力,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鲟鱼籽酱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奢侈消费品,近几年消费量和市场价格呈明显上升趋势,市场前景广阔。同时结合市场需求,调整鲟鱼加工方向,满足市场多元化消费需求,完善产业链条,努力将鲟鱼产业打造成新的渔业经济增长点,促进全省渔业发展。

4.2 强化招商引资,补齐发展短板

鲟鱼产业发展中苗种是关键,要建立1批苗种繁育基地,在增加人工繁育苗种数量、降低苗种出售价格的同时,为黔南州鲟鱼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针对发展中的短板问题谋划1批项目,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进苗种生产、饲料加工企业,建立专门的鲟鱼苗种生产和饲料研发加工企业,就近解决苗种与饲料问题,降低养殖成本,补齐发展短板,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促进鲟鱼产业高质量发展。

4.3 加强技术指导,提升养殖效率

一是水产技术推广部门要加强冷水鲟鱼养殖新技术的研究推广应用,提高鲟鱼养殖的科技水平,制定养殖尾水排放标准,不断在苗种繁殖、分级养殖、饲料投喂、增氧清淤、起捕采收、尾水处理等薄弱环节提高鲟鱼养殖质量,推进鲟鱼养殖科技化、信息化全面融合。二是制定黔南州鲟鱼养殖标准,指导养殖企业规范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做到养殖密度合理、饲料投喂科学、鱼病预防精准,开展多级循环水养殖,合理开发利用好水资源,不断提高养殖效率。三是掌握亲鱼和后备亲鱼的遗传结构、系统发育关系,建立亲鱼电子档案,联合科研院所逐步开展遗传选育工作,实现有选择的繁殖生产,有计划地扩大生产能力,保障良种供应市场。

4.4 加大市场宣传,强化品牌建设

一是各地充分利用地区水域优势,整合冷水鱼养殖产业带,创造自身特色,形成集养殖、生产加工、旅游康养、科普宣教、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产品和服务,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渔业产业形态。同时,将鲟鱼销售与网络自媒体结合,通过直播鲟鱼养殖过程、直播带货等方式,大力宣传黔南州鲟鱼养殖良好的生态环境,将鲟鱼作为绿色健康产品向公众推荐,强化品牌建设,以品牌开拓市场[10]。二是打造鲟鱼产业发展带、鱼籽酱生产线、活鱼交易市场、科研示范基地,并配套数字渔业交易平台、鲟鱼餐馆一条街,开展鲟鱼美食节活动,让消费者体验“全鲟宴”,提升品牌效应,增进消费者对鲟鱼产品的认识[11]。三是充分利用广州市对口帮扶黔南州优势,积极推动黔南州鲟鱼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直供基地,规范1批鲟鱼直供企业,逐步推进粤黔水产品协作模式,使黔南鲟鱼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的优质水产品。并通过智慧物联网监管平台加强生产、加工、配送等环节的智能监督管控,实现产品来源可追溯、质量安全有保障,让健康安全的鲟鱼产品进入学校、机关、企业食堂,增加鲟鱼销售渠道[12]。

猜你喜欢

鲟鱼黔南州冷水
冷水泡面
历史时期长江上游鲟鱼资源的开发研究
寻味贵州——黔南州
“数”说黔南茶业
助力黔南州茶业发展 有我一份
绿豆汤冲鸡蛋治嘴角糜烂
来吧!老年朋友们
——黔南州老年大学校歌
绿豆汤冲鸡蛋治嘴角糜烂
100岁的鲟鱼
孙红雷:请把冷水换成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