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下手,对华“去风险”又一步?

2023-10-28顾苏

世界知识 2023年20期
关键词:冯德莱恩中欧

顾苏

9月1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向欧洲议会发表年度盟情咨文时宣布,欧委会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反补贴调查。她表示,中国对电动汽车的大规模补贴“扭曲”了欧盟市场,欧盟并未忘记中国“不公平的贸易手段”对欧洲太阳能产业的影响,这样的情景“不能在电动汽车领域重演”。同时,她亦强调同中国保持对话的重要性。

欧盟就电动汽车补贴向中国发难,是其对华“去风险”的又一举措,也是观察中欧关系下一步发展的重要风向标,值得高度重视。

欧洲各界态度不一

欧盟机构对此表示支持。欧盟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当日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欧盟希望保持开放的对话,要对华“去风险”,而不是“脱钩”。欧盟之所以发起反补贴调查,是因为欧盟对竞争持开放态度,而不是对“不公平做法”持开放态度。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长勒梅尔表示,法国希望中国和欧洲之间公平合作,但欧洲不能软弱,要能捍卫自身经济利益。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表示,這是关于“不公平竞争”的问题,而不是为了将高效廉价汽车排除在欧洲市场之外。

德国联邦政府则态度谨慎。德国《商报》报道称,尽管经济部长哈贝克表态支持,但德国联邦政府层面并未对哈贝克的观点达成共识,德国总理府对冯德莱恩的计划尤其持怀疑态度。德国工商界也发出警告。德国工商大会外贸负责人特莱尔表示,鉴于当前的多重危机,开启新的贸易冲突,尤其是与中国的贸易冲突,不利于德国摆脱困境。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发言人称,欧洲和德国在改善本地制造商的环境方面需要做更多工作,单靠反补贴调查无助于解决欧洲竞争力目前面临的各种挑战。德国梅赛德斯—奔驰公司批评称,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可确保繁荣、增长和创新能力,而保护主义措施将适得其反。

背后有四重原因

今年以来欧盟大力推动所谓“去风险”战略。6月欧盟委员会出台《欧洲经济安全战略》,荷兰随后宣布进一步收紧高端光刻机对华出口,德国于7月中旬推出首份“中国战略”呼吁减少对华依赖,意大利政府在7月底放风称不再延期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8月台积电宣布在德国德累斯顿投资建厂,9月欧盟突然对中国电动汽车发难。欧盟之所以对中国电动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主要有四个原因:

一是欧盟对华经济竞争焦虑上升。2022年中欧贸易总额超过8500亿欧元,中国对欧盟贸易顺差达到创纪录的近4000亿欧元,占欧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3%。欧盟认为中欧贸易不平衡问题突出,需通过加大外国投资审查、建立多元化供应链、修订外国补贴条例等方式加强对欧洲单一市场的保护。同时,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暴露了欧盟在卫生、油气、矿产、电池、芯片等关键战略领域的对外依赖。在欧盟看来,乌克兰危机也表明,经济相互依赖的不对称性削弱了国际制裁的作用,并成为一国对外经济政策工具。欧盟认为,必须在关键市场、关键原材料、关键基础设施、关键产业链供应链上减少对华依赖,以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德国《明镜周刊》称,欧盟对华电动车反补贴调查标志着欧洲在“去全球化”时代建立贸易防御迈出的最新步伐。欧盟智库布鲁格研究所分析称,发起反补贴调查是一项重要举措,表明欧盟更愿利用贸易工具来保护欧洲产业。反补贴调查必须与积极的产业政策同步进行,以确保欧盟产业迅速建立其竞争力。

2023年9月1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欧洲议会发表“盟情咨文”

二是电动汽车产业战略意义凸显。电动汽车产业链长、上下游配套产业多,关系大量高薪就业岗位和税收,对经济发展拉动作用突出。同时,电动汽车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近年来加速发展,已成为5G、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高新技术落地应用的重要平台和助推技术革新的重要载体。此外,电动汽车还具有助力减少碳排放和能源转型的绿色属性,预计将成为各国落实气候变化目标的关键路径。中国电动汽车近年来实现对欧洲“弯道超车”,2021年在欧销售的电动汽车有11%为“中国制造”,2022年达16%。目前已有十余个中国品牌电动汽车在欧销售,去年总销量达到5.8万辆。此外,中国在电池等核心技术领域已实现压倒性优势,并在德国、匈牙利投资建厂,以加快产业链布局。德国安联集团2023年5月发布报告称,中国电动汽车对欧洲汽车产业构成“最严峻风险”,如不采取措施应对,到2030年欧洲每年将损失70亿欧元。德国经济研究所9月发布报告称,今年上半年,德国从中国进口的汽车和零部件同比猛增75%,而德国对中国的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同比下滑21%;德国整体对华出口同比下降8%,其中有四分之三的降幅来自汽车业,这表明欧洲最大的汽车生产中心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威胁。德国《国际政治》杂志指出,汽车产业是欧洲经济命脉,更是欧洲一体化、现代化的“精神图腾”,欧洲绝不会将销售市场和产业优势拱手相让。

三是法国等利益相关方大力推动和施压。舆论普遍认为,法国政府及其经济和财政部长勒梅尔是欧盟此番对中国电动汽车祭出反补贴调查的最大推手之一。勒梅尔9月12日受访时表示,“我们现在需要一个更加积极、创新、保护我们工业利益的欧洲工业战略,一天也不能耽误。”勒梅尔推动德国采取更强硬措施,在与中美的全球竞争中保护欧洲工业。据《政客》杂志披露,法国还曾向冯德莱恩施压,要求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出手。意大利副总理萨尔维尼表示,他所在的政党多年来一直在谴责对华过度依赖的风险,欧洲现在终于“醒悟”。

四是冯德莱恩个人政治野心使然。冯德莱恩一向亲美疏华,其当选欧委会主席离不开法国总统马克龙的提名和鼎力支持,上任后对美国、法国亦“投桃报李”。德国《商报》报道,在冯德莱恩领导下,欧盟委员会发起了一系列对中国不太友好甚至敌对的举措,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是最新一例。冯德莱恩也是欧盟对华“去风险”的始作俑者。2023年3月她发表演讲,系统阐释对华“去风险”概念,强调欧盟要在经济和外交层面对华“去风险”,在维持中欧关系与合作前提下降低对华依赖,实现中欧经贸“再平衡”。对华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符合冯德莱恩一贯的对华政策理念。冯德莱恩还借此迎合讨好欧盟内部对华强硬派和经济保护主义势力,为其竞选连任加分。

会否引发中欧关系紧张

按照欧盟有关规定,欧委会将有13个月时间来评估是否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调查涉及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这其中包括在中国生产的非中国品牌汽车,如雷诺和宝马等。如果欧委会得出结论认为中国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接受补贴损害了欧洲汽车工业,将会对其加征关税。这可能引发中欧新一轮贸易争端和关系紧张。

但同时也要看到,欧委会调查周期漫长,调查结果面臨较大不确定性。中欧汽车产业早已深度融合,中欧电动汽车合作仍有历史悠久、基础牢固、机制成熟等优势,双方电动汽车在市场和技术上具有互补性,欧洲近来经济衰退风险上升,德国2023年前两个季度经济陷入停滞,欧盟对华“去风险”说易行难。欧盟下一步何去何从取决于多方博弈的结果,有三大因素值得关注:

一是中方实施反制措施的意愿。欧盟对中国可能采取反制措施心存忌惮。德国《明镜周刊》称,与中国有大量业务往来的德国工业将蒙受更多损失,而欧盟的贸易政策将进一步朝着保护主义方向迈进。《法兰克福汇报》评论称,若欧盟真的启动惩罚性关税,中国必然会回击,这将导致争端面临螺旋式上升风险。历史经验表明,尤其是当某一行业陷入困境时,各国热衷于诉诸关税,但其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近两年,中国电动汽车在全球走俏。图为重庆市沙坪坝区一家电动汽车企业的焊装车间。

二是欧盟内部矛盾的演进。德法等国对反补贴调查和加征关税的立场存在重大分歧。英国媒体报道称,德国等国家不愿对中国采取过于严厉的立场,因为担心本国汽车制造商的在华业务遭到报复。业内人士认为,冯德莱恩“按法国的命令”行事,给日趋紧张的中欧贸易关系火上浇油。最终,法国不仅希望打压中国竞争对手,还想削弱德国高端品牌。德国知名汽车专家杜登霍夫称,与中国决裂将严重打击德国汽车业。德国车企三分之一的销售额来自中国,必须独自承担中国实施反制措施的后果,法国车企在中国市场份额有限,它们更担心中国车企在欧洲扩张。法国再次寻求躲在欧盟的高墙后面,但若欧盟筑起这堵墙,德国汽车业可能彻底垮台。

三是冯德莱恩的对华政策前景。冯德莱恩擅长政治投机,在寻求竞选连任时抛出亲商主义政纲,承诺在余下的任期内聚焦于提振欧洲经济,誓言削减官僚程序,这些都旨在迎合她所属的欧洲人民党的议员们,后者批评她担任欧委会主席期间过于关注绿色转型。德国媒体称,迄今为止,冯德莱恩已成功地在地缘政治高度紧张背景下将欧盟团结在一起,但她的中国理念有些强硬过头了。

鉴于上述情况,中国应准确把握欧盟的复杂心理,加强主动运筹,妥善处理对欧洲竞合关系,将电动汽车打造为中欧务实合作新的增长点。同时,应加强统筹协调,增强未雨绸缪和底线思维,妥善应对风险。

猜你喜欢

冯德莱恩中欧
2020中欧数学奥林匹克
冯德莱恩 七个孩子的妈妈出任欧盟掌门
冯德莱恩当选下届欧盟委员会主席
冯德莱恩:欧盟新掌门人的家事国事
第11届中欧数学奥林匹克(2017)
Sixteen Years’Promise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科莱恩“催化剂”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建筑师行迹中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