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困难同学带回家,一住就是18年
2023-10-28
2005年的夏天,正读高一的王浩权带了一位同学回家,他告诉母亲林梅,这位是他的好朋友符展嘉,“同班同学,暑假来家里住几天。”那时,林梅一家过得并不容易。夫妻俩失去工作,婆婆刚刚去世,为了给患有肝癌的公公治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着10万元的外债。
那间破旧的老屋,一直没钱修缮。林梅告诉王浩权,家里没啥好东西招待同学。王浩权说,不要紧,有饭吃就行。住了一天,又住了一个星期;住过第一个秋天,又等来第二个秋天。林梅告诉丈夫,就当多生了一个儿子。日子在相互扶持间流逝,原本只是过来住几天的符展嘉,在这个家里,一住就是18年。
何以为家
沿着海南定安县定城镇西门社区的小巷一直往西走,一棵木瓜树的旁边,是林梅的家,也是符展嘉的家。18年前,原本只是在家里住几天,可是一晃眼,一个月过去了。林梅想了想,告诉自己:“住就住吧,反正开学也要回家的。”没想到,临近开学时,符展嘉还没有离开的意思,林梅有些迷糊了。
她问儿子王浩权:“展嘉究竟是什么情况?”王浩权支支吾吾,小声回答:“展嘉说这里有家的感觉。”接着追问几句,王浩权的声音更小了,“我想帮助他。”直到这时,林梅才知道符展嘉的经历。3岁时,符展嘉的父母离异,他与父亲符芳坤在南门社区生活。然而只过了一年,符芳坤下岗,依靠维修单车为生。顺着符展嘉提供的地址,林梅来到南门社区,站在巷子口远远张望,看见符芳坤坐在家门口,支起一个维修摊子。修一辆单车要花去小半天时间,符芳坤弄得满手油污,仅仅只能赚到几角钱。
邻居们告诉林梅,父子俩的生活不容易,“平时只舍得买些豆芽和南瓜,几乎见不到肉,没空照顾儿子,儿子只好到亲戚家寄住。”顶着烈日,林梅又来到东门社区,符展嘉的舅舅和外婆租住在这里。亲戚们已经尽力照顾,可是谁家都是上有老、下有小,能力有限,符展嘉仅仅只能解决温饱。
绕着定城镇兜了一大圈,回到西门社区,林梅也不知道符展嘉真正的家在哪里,“反正不在这里。”只是那颗心始终狠不下来,没法开口让符展嘉离开。
林梅想起王浩权说过的话——“这里有家的感觉。”这个家里有父亲,也有母亲,即使困难不少,父亲母亲失去工作,家里欠着外债,女儿王映晶还在读大学,却依然是个家。怎么办?林梅问丈夫王健。王健想了很久,对她说,都是孩子,都要照顾,“大不了我们辛苦一点。”
这世间流动的爱
林梅把符展嘉的情况告诉王映晶。王映晶相信妈妈的决定,决定把每个月的生活费降低,“我花不了那么多钱,等我工作了,再来帮助弟弟们。”正在读书的三个孩子,以及10万元的债务,成了林梅和丈夫王健肩上最重的担子。林梅说,两口子辛苦一点,就当多生了一个儿子。
2007年符展嘉高考落榜了。王浩权也没有考好,两人决心复读,终于在第二年考上本科线,可是分数只够报三本院校。
林梅告诉王健,老房子先别急着修,供两个孩子读三本。王浩权和符展嘉却一起做出决定:“上专科。”两人报了同一所学校,进了同一个专业、同一个班,住在同一个宿舍。王映晶已经工作,负担两个弟弟每月的生活费。
从生活用品到服装手机,林梅和王健总是买两份——王浩权和符展嘉一人一份。为了减轻压力,林梅跑前跑后,为符展嘉申请助学金,顺带帮符芳坤申请低保。
因过往的种种原因,符芳坤与儿子的关系难以调和。除此之外,符芳坤也不相信林梅真的有心照顾符展嘉,闲言碎语传到两个家庭,有人说林梅只会顾着自己的儿子。林梅也不生气,告诉符芳坤,再怎么样,那也是你儿子,“他姓符,儿子不会忘了爹。”事实上,林梅对符展嘉说得最多的是让他记得自己的父亲。“以前的事情都过去了,你是儿子,你有你的义务。”
曾经不愿和父亲说话的符展嘉,渐渐愿意开口聊一聊;曾经很多个除夕不愿回村的符展嘉,也终于站在祖屋前,和父亲一起贴对联。过往岁月造成的裂痕,一点点被修补。逢年过节,符芳坤会来到林梅的家里吃饭,每次喝高了,总对林梅说“谢谢”。
符展嘉记得林梅的生日,工作之后送的第一份生日礼物,是与王浩权合买的一台卡拉OK机。符展嘉知道王健有胃胀痛的毛病,每当王健不舒服,符展嘉总在一旁帮忙按摩,直到王健睡着。王映晶结婚时,符展嘉和林梅一家坐在娘家席。每个人的胸口都别了一朵写着身份的小红花,符展嘉的那朵花上,写着和王浩权一样的身份——“小舅子”。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符展嘉把林梅稱为“老妈”,把王健称为“老爸”。逢年过节,礼品总会买三份——林梅和王健各一份,符芳坤一份。
(综合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