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行预期扭转关键期

2023-10-28方斐

证券市场周刊 2023年37期
关键词:息差利率贷款

方斐

10月20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召开三季度银行业保险业数据信息新闻发布会,会议主要内容包括:1.银行业经营情况。截至三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为409.8万亿元,同比增长9.5%。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新增19.75万亿元,同比多增1.58万亿元。前三季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服务不断加强。一是信贷投放保持合理充裕。前三季度,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新增4.8万亿元,同比多增9754亿元。民营企业贷款新增6.7万亿元,同比多增6836亿元。二是服务方式持续优化。三季度末,企业类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7%,企业类信用贷款同比增长21.8%,循环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4.3%,均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47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贷款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32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银行资产质量保持稳健。截至三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4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83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65%。商业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为87.5%,保持在较低水平。银行保险机构的流动性总体保持平稳,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 为143.5%。初步统计,三季度末,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9万亿元,按照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1.6%。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增加5632亿元,拨备覆盖率为207.9%,持续保持较高水平。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4.66%。

房地产方面,会同相关部门优化房地产政策,合理优化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要求,明确将“认房不认贷” 纳入“一城一策”工具箱,更好地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同时,稳妥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目前绝大部分贷款已调整到位,有效缓解居民房贷支出压力。指导银行保险机构落实“金融十六条”,满足房企合理融资需求。前三季度,银行累计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2.4万亿元。截至三季度末,房地产开发贷款展期余额同比增长183%,商业银行开立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余额同比增长80%。

总体来看,随着房地产和利率政策的密集投放,当前正处于把握银行业预期扭转的关键期。

上半年,上市银行净利润保持韧性增长。42家上市银行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95万亿元,同比增速为0.5%,增速较一季度回落 0.91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1.41%、-2.71%、4.05%、3.3%,增速较一季度分别变动-1.55个百分点、0.18个百分点、0.07个百分点、-0.19个百分点,城商行板块增速继续领跑同业。

其他非息收入是营收增长的最主要支撑项。具体到营收结构,上半年,在净息差拖累下,上市银行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1.41%,降幅较一季度有所收窄;在财富管理业务的拖累下,中间业务继续承压,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降3.61%,降幅较一季度收窄0.63个百分点,上半年债市估值修复,上市银行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速达21.84%,是营收增长的最主要支撑项。

拨备反哺推动净利润增长提速。上半年,42家上市银行实现归母净利润1.09万亿元,同比增速为3.45%,增速较一季度提升1.08个百分点。拨备反哺是净利润增长提速的最主要原因。上半年,由于贷款增长放缓、资产质量平稳,上市银行整体拨备计提力度有所减轻,信用减值损失同比下降8.1%,降幅较一季度扩大2.1个百分点,对净利润增长贡献度提升。

分板块来看,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農商行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 别增长1.35个百分点、0.47个百分点、0.03个百分点、2.06个百分点至 2.58%、1.96%、11.76%、13.91%,农商行改善幅度最大,同时也是归母净利润增长最快的板块。

江浙川区域性优质中小银行继续领跑。从个股来看,上半年有6家银行实现20%以上的净利润增长,依次是江苏银行、杭州银行、成都银行、苏州银行和常熟银行,其增速分别为27.2%、26.29%、25.1%、21%和20.68%,均位于具有区位优势的江苏、浙江、四川地区,经济强韧的区位优势、贷款需求高景气、资产质量优异、信用成本低均是净利润增长的重要动力。

城商行ROE维持板块间最高水平。上半年,上市银行年化后平均ROE为12.25%,同比下降0.03个百分点,分板块来看,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年化后平均ROE分别为11.25%、10.82%、13.44%和11.5%,城商行ROE维持板块间最高水平。从个股来看,上半年,成都银行、杭州银行、江苏银行、招商银行和南京银行ROE领跑同业,分别为19.08%、18.66%、18.2%、17.55%和16.28%。

另一方面,随着地产政策的不断升温,银行涉房资产有望受益。

自2021年以来,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逐渐趋紧,政府推出了限购、限售、调整土地供应等多项楼市调控政策,房地产市场有所降温,市场情绪也受到影响。2022年,受疫情冲击与停贷风波的影响,房地产市场销售低迷,行业信用风险加速暴露,市场信心下降,销售端、融资端和投资端均呈现大幅下跌的趋势。2023年以来,中央及地方就房地产市场密切表态,并积极优化政策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尽管如此,当前房地产市场仍面临购房者信心不足、房企资金压力较大等挑战,修复之路或仍有波折。

2023年一季度积压需求释放,楼市一度走出“小阳春”行情,一季度末,商品房销售额累计同比扭负为正。二季度,购房需求基本释放完毕,楼市缺乏新的增 长点支撑持续的回暖状态,市场活跃度明显下降,销售数据又回落至下降区间。1-8 月,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销售额累计同比增速为-7.10%和-3.20%,虽然累计销售仍呈现同比下降,但降幅相较2022年已经显著收窄,8月单月销售环比出现好转迹象。

在各地纷纷优化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背景下, 银行房地产规模和资产质量层面均有望受益。

2023年以来,尽管各部门陆续出台房企融资支持政策,但由于销售数据尚未明显改善,市场信心不足,整体融资环境较为低迷,房企资金流动性存在较大压力。数据显示,上半年,金融机构流向房地产行业的贷款同比仅增长0.5%,增速创历史新低。自2022年 2月起至2023年8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已连续18个月累计同比下滑,8月末,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总来源累计同比下降12.9%,跌幅扩大1.7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累计降幅继续走阔至12.9%,整体看房地产市场的资金流动性在持续减弱。

8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额为7.69万亿元,同比增速为-8.8%,降幅较1-7 月扩大0.3个百分点,已连续16个月负增长。受到二季度楼市走弱、碧桂园等龙头房企信用风险事件爆发的影响,房企投资意愿有所回落,房屋新开工、施工面积累计同比下降24.4%和7.1%,竣工面积同比增长19.2%,显示“保交楼”工作高效稳步推进。

进入2023年,中央明确房地产行业支柱地位,建立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各部委积极响应中央要求,采取多项举措稳定房地产市场,各地纷纷优化房地产调控政策,在此背景下,银行房地产规模层面、资产质量层面均有望受益。

上半年,上市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创阶段新低。近年来,上市银行房地产贷款投放力度持续减弱,公司与个人房地产贷款的占比持续下行。具体来看,在对公端房地产贷款方面,2022年上半年对公端房地产贷款增速降至近六年低点0.55%,在政策不断发力下,2023年上半年房地产贷款增长有所恢复,同比增速回升至6.4%,但房地产贷款在贷款总额和对公贷款的占比继续压降,截至6月末占比分别降至5.4%和9.33%。

在个人住房贷款方面,由于购房需求疲软,叠加客户提前还款增加,上市银行个人贷款规模同比增速由2020年开始持续下行,2023年上半年增速转正为负,同比下降0.08%,在个人贷款与贷款总额占比分别降至60.2%和22.56%,创阶段新低。

在此背景下,刺激购房需求政策接续落地。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明确了稳楼市的基调。9月以来,全国大中小城市陆续的“因城施策”政策密集发布,包括对特定人群购房给予贷款额度、税费等方面的优惠或进行购房补贴;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及放宽公积金提取;部分城市积极开展向外推介商品房及举办购房活动促进本地楼市销售;落实认房不认贷及降低首套房、二套房首付及贷款利率;取消限购、指导参考价松动;对港澳台居民购房限制放宽;银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执行有所松动等等。积极配合高层的优化调整政策,并迅速落地执行,极力在“金九银十”传统销售旺季发力带动楼市销售的回升。

展望未来,银行业住房贷款规模层面有望在以下两个方面受益于上述房地产政策:

第一,提前还贷现象有望减少。按揭贷款对于银行业来说是相对优质的资产,其贷款利 率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可为银行带来稳定的利息收入。2023年以来,在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控下,房贷利率整体呈现下行趋势,首套房贷利率进入“3时代”,存量与新发放贷 款利差不断走扩,催生了居民提前还贷行为,银行面临按揭贷款“缩水”的压力。央行降首付比、降二套房利率下限、降存量房利率“三管齐下”,将切实减轻居民负担,有望减少提前还贷现象和违规转贷行为,维稳银行按揭贷款规模,同时还可压缩违规使用经营贷、消费贷置换存量住房贷款的空间,减少风险隐患。我们预計此项措施的效应将持续发挥,并逐渐惠及整个经济运行。

第二,按揭贷款有望企稳复苏。推动“认房不认贷”、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优化限购等政策为银行按揭贷款需求的复苏提供了积极的政策环境。具体来看,2023年6月末,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创历史新低4.11%,首套平均房贷利率降至3.9%,购房成本显著降低。除此以外,继南京、武汉等二线城市全面放松限购政策后,广州也进行限购松绑。过去调控政策严厉的一线城市及部分热点城市,9月楼市成交及氛围改善相对更明显。

根据中指数据CREIS显示,近期持续的房地产优化政策落地,一线城市居民购房意愿均有所提升;同时居民对房价预期也出现改善。预计随着房地产优化政策持续叠加及发酵,居民购房信心将逐步恢复,并进一步助力合理住房消费需求的释放,提振新增住房按揭贷款需求。

另一方面,在银行资产质量层面,房地产风险有望逐步缓释。部分上市银行2023年上半年的房地产贷款不良率有所抬升。受房地产销售低迷、部分房地产企业信用风险暴露的影响,上市银行资产质量引发投资者的担忧。截至6月末,已披露的上市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共计2854.01亿元,较2022年年末增加253.23亿元,同比增速为46.51%,增速有所放缓;其中,国有大行与股份制银行的房地产不良贷款占比分别为71.96%和24.2%,新增不良贷款占比分别为30.12%和66.99%,股份制银行在上半年的不良生成规模更大。具体来看,上半年有15家银行房地产不良率上行,11家银行按揭贷款不良率有所抬升。

实际上,投资者不必对涉房资产风险过度焦虑。原因如下:一是房地产风险敞口可控。上市银行对公房地产贷款在总贷款占比不足6%,并且此类贷款一般具有抵押物保障,银行会定期对发放的房地产贷款进行跟踪管理和风险评估,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借款人的还款情况,若发现任何风险迹象,银行会及时采取措施来降低风险,故信用风险敞口可控。

二是各银行已针对性充分计提拨备。2023年6月末,上市银行加权平均拨备覆盖率已提升至246.12%,安全垫继续增厚,将有效防范化解房地产潜在风险。

三是政策层面大力支持房地产领域化风险。2023年以来,政策层面适时调整优化房地 产政策,从延期房地产“金融16条”有关政策适用期限、推动房企纾困专项再贷款和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等方面进行“化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在相关利好政策的支持下,预计房地产企业流动性紧张情况将有所缓解,利好银行资产质量改善,拨备计提压力的减轻将助推银行利润实现平稳增长。

除此以外,8月27日,证监会公告称将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但其中特别指出,房地产上市公司再融资不受破发、破净和亏损限制,表明监管部门进一步支持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需求,有利于纾解房企的资金压力,助力房地产风险逐步缓释,进而缓解市场对涉房资产质量的担忧。

下半年以来,央行密集实施了一系列利率政策,发挥好促消费、稳投资、扩内需的积极作用,利率政策针对性和协同性明显增强。

一是降息节奏之快超市场预期。由于7月各项经济数据和金融数据走弱,经济修复进程不及预期,为提振市场信心,8月央行再次分别调降OMO和MLF利率15个基点和10个基点,1年期LPR下调10个基点,针对性地支持企业流动性资金贷款、小微企业贷款和消费贷款。8月降息距离上次降息仅过去两个月,降息时间节奏之快超出市场预期,显示央行货币政策稳增长力度显著加大,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

对银行业来说,8月降息非对称下调LPR,5年以上LPR维持不动,对银行净息差的冲击大大减弱,推动市场强化经济复苏预期的意义远大于净息差的负面影响,宏观经济企稳回升才是推动银行估值修复的关键所在。

二是推动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目前,绝大多數借款人均已第一时间享受到了实惠。据央行披露的信息,9月25日到10月1日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实施首周,有98.5%符合条件的存量首套房贷利率完成下调,合计4973万笔、21.7万亿元。调整后的加权平 均利率为4.27%,平均降幅为0.73个百分点。东莞证券认为,房贷利率调降方案只针对首套房,各地按揭利率水平也存在差异,同时对调整幅度有“不能低于原贷款发放时所在城市的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的要求,总体上对银行净息差影响有限。

三是央行年内二度降准。9月年内第二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超过5000亿元,当月中期借贷便利超额续作,增加投放1900多亿元,有力对冲缴准、缴税等因素影响,支持地方债集中发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对银行业来说,一方面,降准将直接增加银行的可用资金,从而使银行具备更强的信贷投放能力,同时在资金运用上拥有更大的灵活性,推动银行各项业务稳健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优化银行体系资金结构,降低商业银行资金成本,缓解银行因LPR下行、首套存量房贷利率调整等带来的净息差压力,使银行有能力、有意愿持续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进一步打通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四是引导存款利率下调。针对存款定期化长期化倾向,央行引导银行下调一年期及以上存款利率10-25个基点,促进企业居民加大投资消费。继2022年9月、2023年6月, 各银行于2023年9月陆续开启第三轮存款挂牌利率下调,与6月份相比,此次存款利率调 降幅度更大,且主要针对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比如,工商银行与农业银行下调一年期、 两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人民币定期存款利率至1.55%、1.85%、2.2%和2.25%,而此前分别为1.65%、2.05%、2.45%和2.5%。存期越长,下调幅度越大,存款刚性问题将有所改善,银行负债端成本也将有所压降。

中国商业银行净利润主要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以及向股东分红,并通过资本的杠杆作用再次作用于实体经济。相对而言,国内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少、难点多、进展慢,存在较大资本缺口。例如,由于目前A股上市银行的平均市净率为0.55,通过发行普通股等外部渠道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能力较为有限。因此,在拓展外源资本补充渠道的同时,保持内源资本补充能力尤为重要,而维持一定的利润增长是内源补充资本的重要方式,有助于增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和防范风险的能力,维护境内外投资者对我国宏观经济的信心。

合理利润和净息差水平是银行业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基础。当前中国经济运行面临诸多困难挑战,在此过程中需进一步发挥银行服务实体经济重要作用,畅通经济金融良性循环。考虑到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往往不完全同步,银行信贷风险暴露需要一段时间,应有一定的财力准备和风险缓冲。允许银行通过合理方式维持自身稳健经营,可以提升其持续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能力。商业银行向实体经济发放贷款面临资本约束,化解风险也要消耗资本,中国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有明确的监管标准。商业银行维持稳健经营、防范金融风险,需保持合理利润和净息差水平,这样也有利于增强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基于以上两点考虑,央行首提银行合理净利润与净息差。央行在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对商业银行的表态从“向实体经济让利”转向“保持合理利润和净息差水平”,体现了对银行维稳利润和净息差的支持。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利润保持增长,但净息差持续收窄,利润增速有所下降。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信贷市场竞争加剧,尤其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贷款利率下降较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持续处于历史低位。6 月,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9%,同比下降0.22个百分点。随着贷款利率下行,银行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净息差降至自律监管标准以下,利润增长主要依靠资产规模扩大来“以量补价”。

从国际上看,2010年以来,美国、日本、德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银行业净息差总体也呈下降趋势。2022年,美国银行业净息差阶段性回升,主要受美联储大幅加息影响;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公布的商业银行2023年第一季度净息差为3.31%,接近中国的两倍,同比上升0.77 个百分点。

综合来看,银行净息差资产端方面,为增进市场主体信心、提振国内需求、促进资金活化,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的趋势或将维持较长时间,在LPR下行、首套存量房贷利率调整的背景下,预计下半年资产收益率仍存压力。负债端,存款利率下调或将有效改善存款定期化问题与压降存款成本。

央行表示,将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将继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发挥好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在支持实体经济、维护金融稳定、保障老百姓利益等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兼顾实现银行保持合理利润和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两个目标。

从宏观经济来看,近期市场认为“利空”银行的LPR降息、首套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等消息,实际上推动市场强化经济复苏预期的意义远大于对银行的负面冲击,宏观经济企稳回升才是推动银行估值修复的关键所在。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实现由降转增、9月PMI重返扩张区间、9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回升明显,均指向经济或正在逐步企稳。若后续各项托底政策持续发力显效,将从根本上改善银行业的经营环境,经济指标的积极变化均有望成为银行板块修复的重要催化剂。

从房地产贷款规模与风险方面来看,首套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将缓解提前还贷现象,减轻对银行利息收入的影响,认房不认贷、调整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等降低购房成本政 策将促进房地产销售回暖,助推银行按揭贷款规模企稳。另外,在“化风险”的政策导向下,“金融16条”延期,房地产风险将逐步缓释,利于银行资产质量的改善,拨备计提压力减轻将推动利润实现平稳增长。

从基本面来看,2023年上半年,银行业整体经营稳健,净息差是最大的拖累项,但目前来看,LPR多次下调、首套房贷利率下调等利空净息差因素出尽,央行对商业银行的表 态从“向实体经济让利”转向“保持合理利润和净息差水平”,8月,5年期以上LPR保持不动、引导新一轮银行存款利率更大幅度下调等措施均反映了央行维持银行合理利润与净息差的政策意图,市场对银行的净息差的悲观预期有望扭转。预计,在消化贷款重定价、首套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压力后,银行净息差有望逐步企稳,这将是银行业绩筑底回升的重要拐点。

从估值上来看,截至2023年10月23日,银行指数年初至今下跌4.18%,跑赢沪深300指数6.08个百分点,在申万31个行业中排名第11,目前板塊PB为0.55倍,处于5 年17.48%分位点。

从市场层面来看,10月11日晚间,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集体发布公告,获汇金公司增持。具体来看,汇金公司分别对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增持2488.79万股、3727.22万股、2761万股、1838万股A股股份。汇金公司拟在未来6个月内(自本次增持之日起算)以自身名义继续在二级市场增持四大行股份。

复盘历史,汇金公司分别于2008年、2009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5年多次增持银行股,且大多发生在10月10日前后,增持后二级市场反馈良好。当前股市表现较为疲软,信心不足,本次增持有利于提振市场情绪与稳定市场预期,并带动更多增量资金入场。除此以外,汇金公司通过增持国有银行的股票,体现了对银行业发展前景的信心,有利于增强银行板块的吸引力,进而推动银行板块估值回升。

银行板块修复是一个波折与希望交织的过程,建议关注政策的落地情况与三季报业 绩,把握预期扭转的关键期。

金融数据显示,9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82%,较二季度下降13BP,体现6月与8月LPR下降效果。(1年期LPR于6月和8月各下降10BP,5年期LPR于6月下降10BP,8月未变动)。前9个月,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3%,对比一季度的4.14%与二季度的4.11%,三季度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二季度平稳。

9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2.09万亿元,同比增长38.2%;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8.74万亿元,同比增长24.1%,二者均处于2023年以来高增长区间。在个贷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宽信用政策抓手在于对公与财政领域,制造业与普惠领域贷款高增长体现对公信贷发力方向。

前期推动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近22万亿元存量房贷利率下降,平均降幅为0.73个百分点。据此测算将减少银行利息收入1606亿元。下一步,央行指出将“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这一表述或催化未来降息预期。同时,央行将“有效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视为实现前者的途径,并强调“维护好存贷款市场秩序”。由此可见,在未来降息过程中,存贷两端将更同步,降息对银行净息差的压力递减。

目前,常熟银行与杭州银行发布三季度业绩情况。其中,常熟银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增速在12.5%左右,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增长21%左右,均维持半年报时的较高水平。杭州银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增速为5.26%,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增长26.06%,同时,不良率与拨备覆盖率保持稳定。两家银行业绩的优异表现表明银行整体经营仍保持稳定。

猜你喜欢

息差利率贷款
为何会有负利率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负利率:现在、过去与未来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贷款为何背上黑锅?
随机利率下变保费的复合二项模型
还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