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写作教学实践
——以“学写文学短评”写作指导为例
2023-10-28江苏祁德富
◎江苏/祁德富
统编版高中语文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双线组织单元学习,恰当而合理地将写作活动置于各个学习任务群之中,有效地体现出了语文的“融合性”。基于此,有效建构读写融合的教学模式,成为语文学习的新样态,也是新一轮课改的新要求。
一、阅读知识与写作情境融合,建构陈述性知识结构
统编版高中语文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将阅读知识与写作任务融合在一起,实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同时,必修教材注重从阅读中自然引出写作任务,关注复杂记叙文、事理说明文、议论性文章等各类写作,提升读写综合水平。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和整合,有效地将语言材料转化为语文知识,建构陈述性知识体系。
首先,紧扣语篇特质,建构结构化的知识。“学写文学短评”是统编版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的学习任务。第三单元一共选取了《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等8 首古诗,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该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品读诗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提升自身审美鉴赏与表达交流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聚焦该单元语篇特质,提炼出特有文体要素,进而建构写作知识。基于此,“文学短评”写作需要以阅读鉴赏古典诗歌为前提,提炼出“评论点”与“写作点”。结合古典诗歌特质,教师可以从“是什么”展开教学,进行“文学短评”“诗歌评论”等知识的讲授。比如,笔者以“源头与流长”为主题,要求学生联读本单元8 首诗歌,梳理古诗体裁发展的源头和脉络,整体建构古诗短评写作知识。具体设置以下学习任务:(1)阅读统编版高中语文(上)册14 首诗词,以活动卡片的形式进行分类排序;(2)联读14 首诗歌,以表格形式呈现古体诗的格律特点(句式、字数、押韵);(3)将七言律诗《登高》修改为五言,探究近体诗的格律特点;(4)查阅“念奴娇”“沁园春”等词牌名,比较词曲与近体诗格律的区别;(5)以坐标系的形式总结古诗体裁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可见,上述五个学习任务紧扣古诗的特质,从阅读到鉴赏再到探究,让学生的思维形呈阶梯式发展,做到“以一带多”“读一篇懂一类”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推及至整个单元的诗歌,对阅读知识进行整理、提炼、细化,进而一一对应地形成写作的知识要点。具体见表1:
表1
其次,紧扣单元主题,创设真实可感的写作情境。“情境”一词在新课标中反复出现,意在强调引导学生在充满情趣、情调的“场域”中进行学习。真实的情境可以激发出学生无限的联想,进而让读写过程更加立体。其中,统编版高中语文以“人文主题”为主线,巧妙地将写作任务与口语交际表达、阅读鉴赏融合在一起,真正地将语文课指向育人和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立足单元学习任务群,创设符合学生认知和需求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主动性,提高其有效表达的能力。比如,在学习“文学短评”写作的时候,教师需要结合本单元古诗词的内容,确定相应的主题,进而设置真实写作情境。具体为:
为了迎接“世界读书日”,校刊《新月》将推出“文学短评”专栏,对经典文学作品进行评论。作为文学社的一名成员,以学过的必修(上)第三单元的古诗为素材撰写文学短评。
围绕上述情境,学生需要紧扣主题,对本单元8 首诗歌进行文本联读,分类整合,提取每首诗的关键词,进而奠定写“文学评论”的基础。比如,学生围绕《短歌行》,提取了刚健、悲壮、进取等关键词,进行有效的鉴赏分析。同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地设计学习专题,进行文本之间的联读辨析,进而深度领略诗歌的深意。比如,笔者将《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其一)》进行比较联读,要求学生从艺术风格的角度进行鉴赏品味和文学评论,进而领略不同诗歌的审美特质。在此基础上,笔者适时给出相应的资料链接,拓展学生的阅读思路,提升学生的鉴赏与评论水平。具体为:
(1)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慷慨而多气也。
——刘勰《文心雕龙》
(2)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苏辙《追和陶渊明诗引》
由此,写作情境的创设可以真实地将人、事、物、情、景移植到学习之中,还原教材的学习内容,高效地输入了陈述性知识,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效率。
二、阅读体验与写作任务融合,搭建程序性知识框架
在学习任务群实施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巧妙地将静态的陈述性知识转化为动态的程序性知识。特别是写作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效地将知识分解到学生已经具备的技能,进而让学生围绕一定的写作条件,作出相应写作行为,实现从知识到实践,从实践到技能的质变。
聚焦学习任务群整体,创设写作任务。学习任务群是以“群”为主要形式,以学习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其中,恰当而精巧的任务是学习任务群有效实施的关键。基于此,教师需要聚焦潜藏在文本背后的语言图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出有效的主任务,进而让学生的读写能力动态发展。围绕“学写文学短评”该核心学习任务,教师需要用主任务代替零碎化的问题,进行层进式子任务设计,进而让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逐级攀升。笔者围绕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的8 首诗歌设计了以下任务:
主任务:
《咬文嚼字》杂志社近期以“诗歌中诗意人生”为主题,设计一期“文学短评”栏目,主编邀请你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典诗歌,并且为其写一篇800 字左右的“诗评”。
子任务:
(1)主题评析:阅读本单元8 首诗歌,赏析作品的主题,评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要求:选取一个主题,中心突出、主题深刻);
(2)形象评析:阅读8 首诗歌,选取自己最喜爱的作品中典型形象,分析其典型特征和深远意义。(要求:生动具体、建构生活图景);
(3)语言评析:阅读8 首诗歌,选取自己最喜爱的作品,比较辨析相似作品的语言,选取一点进行评论;
(4)叙议结合:围绕以上评论角度,请以微视角的手法,选取一个切入口,进行评论。
基于此,学生围绕主任务自觉地进入到文本,进行深入思考,绘制出古诗鉴赏的思维导图,为有效写作奠定基础。
三、阅读活动与写作实践融合,生成可视性成果
开展创意性读写活动,激发写作灵感。在学习任务群实施过程中,一些教师会出现“贪大”“贪权”的现象,导致学生主体地位“被取代”、内心真实体验“被消解”、真实的写作见解“被稀释”。基于此,教师需要结合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聚焦探究的主题,开展创意读写活动,进而不断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上述“学写文学短评”写作指导为例。笔者以“编辑诗歌评论集”为核心任务,设计以下创意性读写任务:
(1)围绕学生“诗评”,进行整合、汇总、分类,编写“短评集”目录;
(2)挑选优秀“诗评”,为相应的栏目,绘制对应的插图、设计相应的封面(要求:图文并茂、生动可感);
(3)为该“诗评”集,设计二维码。要求扫码后,读者可以听到相关的诗歌和诗评。
其次,注重有效评价,提升成果的有效度。在学习过程中,课堂不能仅仅注重多种多样的活动,而且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效的评价可以让学习过程可视化、学习成果量化。以“学习文学短评”为例,教师从“文本解读”“评论深度”“段落严谨”等角度,对学生的写作成果进行问诊,进而提升了写作的效度。
综上所述,在学习任务群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由读到写的一体教学情境,整合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语文实践活动,综合提升学习任务群的写作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