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支持幼儿主动学习的思与行
2023-10-27胡怡纯
胡怡纯
摘 要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教师应合理分析活动主题,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助力儿童主动学习。在集体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游戏情境、架构多维互動、呈现可视经验、优化持续活动,在感受信息魅力的同时,提升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 信息技术;主动学习;VR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3)13-0117-04
0 引言
信息技术以其不受场域、时空限制的特性,已经成为幼儿活动中的“好帮手”,同时,信息技术带来的多样内容也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满足了他们进一步探究的愿望。在健康集体活动中存在“枯燥跟随”“形式固化”“流于表面”的现象,幼儿跟随教师步调,通过集体看图、看视频等方式获得经验,自身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未得到满足,对自身的了解不多,对保护自己的方法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知为何要做,也不知做了又会如何,自然也就无法养成良好的保健习惯。
“信息”助力,创设游戏情境、架构多维互动、呈现可视经验、优化持续活动,从生活出发,助力幼儿主动建构有关消化道的保健经验,这是一个有趣、生动而又自然的过程。
1 活动来源
1.1 内容的现实需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指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1]。结合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我们发现幼儿边吃边聊、挑食等现象较为常见,家长也普遍反映进餐是个“大问题”。幼儿“看似”知道了饮食保健知识,但实际并未真正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因此,活动内容的选择基于现实问题,从幼儿发展需要出发,化“被动”提醒为“主动”理解,为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奠定基础。
1.2 能力的发展需要
主动学习作为重要的学习品质之一,对幼儿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选择人体消化这一内容,对大班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神秘性和挑战性,有助于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1.3 形式的兴趣需要
兴趣是幼儿参与活动、自主建构经验的重要内驱力。“扫一扫”“看一看”等生活中常见的信息技术支持手段妙趣横生,精彩纷呈,紧扣生活,能够有效调动、引发、支持幼儿主动学习,满足他们的兴趣需要。
2 活动初试与调整
2.1 趣味性较低
兴趣是幼儿主动学习的不竭动力。起始阶段,幼儿对使用百度APP“扫一扫”“看一看”很感兴趣,争相拿着iPad到桌面上扫码,他们同样也对在iPad上拖动排序感兴趣。但随着活动的推进,扫描固定二维码、单纯拖动排序等形式无法满足幼儿进一步的探索需要,幼儿从原先的兴致勃勃逐渐变为兴趣恹恹,信息技术手段成了一个“空架子”,流于表面形式。
显然,已用的几种信息技术手段是幼儿熟悉并且感兴趣的,那么如何利用好这些技术,支持幼儿主动操作多媒体?如何真正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呢?
2.1.1 调动兴趣——“巧创”情境
有趣的情境搭配、巧妙的“设疑”能不断调动幼儿积极性,激发他们持续地探索。基于对幼儿的观察和试教反馈,笔者将绘本《肚子里有个火车站》融入设计方案中,创设游戏化情境“身体旅行”。在导入环节,以生活中的火车站作为切入口,继而抛出问题情境“我们的身体里也藏着火车站”,同时利用希沃白板展示“火车站”的一部分——弯曲的道路,未知的前方,神秘的“货物”(图1)。幼儿跃跃欲试,想要一探究竟。从一个一个的“车站”开始,神秘的“身体小火车”自始至终贯穿活动,成为经验推进线索。
2.1.2 追随兴趣——“VR”助力
VR眼镜已经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图2),不少幼儿也已体验过它的独特魅力。传统视频和图片均为二维画面,VR眼镜呈现的虚拟现实界面能够更好地让孩子“身临其境”。当幼儿以第一视角进入人体消化道时,他们震撼于身体的奥妙,观察口腔咀嚼、食道收缩、胃研磨、肠道蠕动等情景,“亲临”的过程不仅趣味横生,更能调动幼儿的多感官通道,满足其探索愿望。
2.1.3 支持兴趣——“应答”机制
及时性反馈在为幼儿带来游戏快乐的同时,也营造了大胆试误的氛围,给予幼儿体验成功的机会,同时,也给幼儿带来了挑战性和趣味性。在操作排列环节,原先只是单调的拖动几张图片,将重要的消化器官排序,界面设计缺少趣味性,应答机制欠缺,幼儿不能第一时间知道自己的排序是否正确,无法得到及时的反馈。经过调整,笔者将背景换成了卡通宝宝,亲切自然;设置“应答机制”:幼儿只有排序正确时“食物”才能顺利通过,若排序不正确,载着食物的“小火车”就会在中途停止,提醒孩子重新观察停止位置,思考排列顺序。
2.2 互动性较低
人机互动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知和操作形式,大大增强了孩子主动学习的意愿。试教过程中,幼儿操作完成后集中交流,发现问题后开展二次操作,继而再集中交流,“人机互动”形式单调,互动性较低,以观看为主,辅之以个别操作,多媒体手段有“堆砌”刻意之感。
如何协调幼儿、教师、信息技术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使其形成合力,共同支持孩子主动学习?
2.2.1 个人操作“独立”互动
单体人机互动为每个孩子提供独立思考、判断、尝试的机会,同时也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戴上VR眼镜,变身“饭米粒”,踏上一段消化之旅;拿起iPad,车站“排排队”,自我检验排序正确性。孩子以个体学习者的形式与多媒体互动,在及时应答机制下,幼儿大胆尝试,自主修改,主动建构新经验。
2.2.2 自由结伴“组队”互动
笔者将各个“车站”的二维码制作成车站标识牌放置于场地各处。幼儿自由结伴、自主选择二维码,开展“扫一扫”活动。观看时长、观看地点、观看顺序均由幼儿与同伴商议决定,营造宽松氛围,支持同伴间商议、合作与决策,提供倾听与交流机会,进一步激发大班孩子的学习主动性。
2.2.3 集体对话“人机”互动
集体共同与信息技术媒介互动,幼儿在体验归属感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思考、倾听和交流的乐趣,再次提升学习主动性。在思考保健方法环节,设置“小灯泡”应答机制,在联系器官特征与作用的基础上,思考对应的保健措施。如口腔中牙齿坚硬,能够咀嚼食物;舌头灵活伸缩搅拌食物,所以平时要勤刷牙、少吃刺激性食物,“小灯泡”作为另一个“小老师”,通过语音、动作和图片协助幼儿“查漏补缺”,启发幼儿思考更多的保健方法。
2.3 经验可视性较低
直观、具体的经验呈现方式能够更好地协助大班孩子进行抽象思考与知识架构,促进其主动学习。在“说一说”和“补一补”时,几个消化器官同时呈现在屏幕上,呈现形式平面化,“已经说了什么”“说得对不对”“还有什么没說”三层信息支架模糊,经验交流变得枯燥,缺乏逻辑性。如何提升经验可视性,激发幼儿主动学习?
2.3.1 拼图镶嵌藏“奥妙”
幼儿获得的直接经验就像一块块拼图,将各块“拼图”连接起来,就能逐渐合成一幅完整的“图片”,这样一来,幼儿就能逐渐建构对事物多维的经验,也能直观地发现还有什么没说到。通过交互式课件,以“空缺”的经验开启二次学习,以“问题”的情境激发二次学习。笔者调整交流环节中五个“车站”呈现方式,已交流过的“车站”图标将“变身”对应器官的卡通造型(图3),同时进入具体消化器官放大界面,设置可移动“放大镜”,隐性提示孩子还有某几个特征没有提及。当幼儿交流并正确说出某一特征后,“放大镜”将被特征图示代替(图4)。
2.3.2 经验存档助“复盘”
“存档”实际给了幼儿“复盘”的机会,无论是成人还是幼儿,在建构新经验的过程中都需要不断回顾和读取已有经验。利用信息技术支持经验时时“存档”,直观具体,便于回顾,可提升孩子思考的逻辑性。笔者调整“说一说”环节为“一杆式”设计,即“车站外貌”—“车站放大图”(特征与功能)—“车站维护”(保健措施)成为一条连贯的线,在每个环节中均设置有超链接,帮助孩子时时回顾,一一对应地使其在头脑中建立“图像—名称—特征与功能—保健措施”四者间的关系,感受身体器官运作的整体性,体会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2.4 持续助推力不够
生活是幼儿最好的经验建构场所。活动自兴趣开始,由兴趣贯穿,以回归生活为终点。活动不应止于短短的三十分钟,不应止于室内的一方天地,如何在生活中迁移、扩充活动,提升幼儿后续主动学习热度?
2.4.1 建立班级资源库
幼儿对“扫一扫”非常感兴趣,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利用孩子的这份兴趣建立“饮食健康资源库”,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拍摄视频、照片,录制音频,上传各类作品,推荐相关图书等,并可分享给其他班级、幼儿园的孩子。幼儿亲手制作、扩充与维护共同的资源库,成就感和归属感油然而生,这些美好的社会性品德也将成为他们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2.4.2 联动家庭齐参与
家庭是温暖的港湾,“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2]。应家园联动共同收集信息,扩充“资源库”;建立好习惯“打卡”机制,绘制打卡表格,分享与展现每一个幼儿进步与成长的点滴。
2.4.3 融合领域扩内涵
迁移活动经验,比如:在资源库建立前,根据收集到的资料思考如何分类;在阅读角开展《肚子里有个火车站》图书漂流活动,哥哥姐姐向弟弟妹妹宣传饮食保健知识;开展科学类活动,进一步探秘人体其他系统,等等。
3 调整与实践
经过调整后重新设计活动并实践,见表1。
4 思考与收获
4.1 丰富“信息”,提升活动多样化
科技进步带来信息技术的多样化,作为幼儿学习与成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应有意识地了解幼儿的生活,了解常见的信息技术手段。以往的健康活动中,教师往往通过呈现图片、视频,和幼儿共同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经验传递“单向化”、经验呈现“图示化”。在本次“神奇的火车站”活动中,教师创设“火车站”情境,通过二维码扫描、VR技术,利用平板电脑、希沃白板来帮助幼儿探秘消化器官,提升活动趣味性、多样性,也正是有了技术的加持,幼儿才能突破现实“屏障”,在技术模拟的人体中真切地感受消化过程,这样真实生动的情境大大提高了幼儿的学习热情。
4.2 巧用“信息”,架构互动多维度
信息技术的加入就像多了一位“朋友”,大大增加了互动的多样性。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通过信息技术媒介分别进行了单人互动、同伴互动、师幼互动以及集体性人机互动。整个过程支持孩子自主结伴、主动学习,氛围轻松愉悦,孩子们交流和表达的愿望强烈。
此外,在人机互动中加入应答机制,设置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给予及时的反馈,孩子学习主动性进一步增强。
4.3 延伸“信息”,回归生活促发展
以信息技术作为孩子积累经验的媒介并将其延伸至生活,既满足了孩子操作的愿望,又体现了活动的初衷——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借由技术进一步扩充幼儿对人体消化的了解,并将这些经验分享给更多的朋友,为后续的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真正使信息技术赋能幼儿的主动学习。
5 参考文献
[1]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29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