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课堂环境下大学计算机基础智慧课堂构建探索
2023-10-27姚湛春方大良高燕
姚湛春 方大良 高燕
摘 要 基于高校计算机的课堂教学现状及雨课堂教学条件下教师的支持影响研究结论,尝试建立雨课堂教学条件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智慧平台,探讨课堂教学的基本思想和互动过程,探索该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 雨课堂;智慧课堂;计算机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3)13-0050-04
0 引言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推动着教学改革,因此,很多中国教育工作者将如何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平台中变革教育课堂、推动学生的智能发展当作了研究课题。《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强化需求牵引,深化融合、创新赋能、应用驱动,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加快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可以看出国家对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变革高度重视。
信息化建设与教学深度结合,推动教学改革,进而推动学校智能发展,已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信息技术如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为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可能。雨课堂这种创新的智慧教学平台如何能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更好地发挥其培养学生智慧的作用,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围绕雨课堂环境下如何构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智慧课堂,探索该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价值。
1 智慧课堂概述
智慧课堂教学的内涵,随着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进一步运用创新,也在不断发展。通过新一代技术推动教与学,提高孩子智力素质,是中国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孙曙辉等人[1]指出:“智慧课堂”是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运用“互联网+”的思想方法以及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技术而形成的,支持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使用的,智能、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智慧课堂教学,是新世纪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新形态。智慧学习的核心理念是利用各类新媒介、新手段,营造促进协作研究和智能价值建构的学习氛围,增强教育活动中的数据挖掘、评估反馈、沟通交互以及信息传递功能,推动全体学生实现遵循个体化发展原则的智能发展[2]。
2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的困难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普通高校的公共必修课,在大一年级开,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校的大一学生,学生数量较多,课堂任务繁重,且教师课堂时间很少,与学生沟通互动的时间也较少,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难以全面准确掌握,难以做到因材施教。
2)传统的教学手段单一,主要是教师讲授或者演示,学生听讲,然后上机操作。学生的初始水平差异较大,部分学生感觉学到的东西太少,而部分学生又感觉跟不上课堂进度。教师难以兼顾各水平层次的学生。
3)教师答疑辅导无法照顾更多学生,一些疑难问题课堂上学生没学会,课后没有得到辅导,也没有机会观看教师讲课的录像来进行复习,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4)教学评价手段单一,一般只有作业和考试,没有及时地进行教学评价,不能及时反馈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5)个性化学习的支持不足,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不同,分别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或者提供不同的学习支持。
3 雨课堂及其对教学的支撑作用
3.1 雨课堂的功能
雨课堂由清华大学和学堂在线教育公司合作开发的一款智能教学软件。它给课堂带来智能与人性化的内容服务。它利用微信应用连通教师端和学生端,将智能手机引入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智能的课堂氛围。雨课堂的主要功能如下。
3.1.1 课上功能
教师讲解重点课程时将课件与PPT同时推送到学员端,学生既可在课上学习,也可在课后随时回顾教材内容。同时学习者也可在PPT讲解时通过单击“收藏”“不懂”等按键,收集知识点信息并标注为“不懂”知识点,该信息也可及时反馈到教师端,方便指导教师适时调整课程的重难点教学内容。学生可使用弹幕功能进行提问交流和问题回复,积极发表意见。教师可使用雨课堂的PPT插件功能,制作随堂练习和测试,并设置回答时限,学生端通过手机接收练习试题并完成回答,教师端可及时接收学生回答的数据分析情况。
3.1.2 课下功能
课下主要包括课前和课后两个阶段,教师可在课前课后发布学生预习资源或练习测试,教师也可根据学生预习和练习测试中的大数据分析测试量表,制订课程教学计划。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任务或发放写作、拓展复习资料。教师可检查学生学习进程,并掌握学情。学员也可按照自身的状况自由设置学习规划,并选择最丰富的学习资料。
3.1.3 數据分析功能
雨课堂能录入教学资料并形成大数据分析的状态图,教师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策略,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3.2 雨课堂的学习资源
雨课堂的教学资料大多来自教师自制的教案与测验,其可在课程录制时插入学堂在线里的免费慕课录像,也可插入腾讯、优酷等网络上的免费网络录像。还可录制微课并上传到优酷、腾讯等网站上,并把视频地址嵌入课件。
3.3 雨课堂对教学的支撑作用
3.3.1 个性化学习支持
教师可在雨课堂里推送预习资源或课前测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我确定学习进度,水平高的学生可多选资源加强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学习基本资源即可,学生可根据课前测验情况调整学习进度。对于雨课堂里的作业、任务或拓展学习资源,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兴趣,选择完成。
3.3.2 丰富的学习资源支持
教师在雨课堂可发布教学PPT、练习测验资源,也可插入微课或慕课资源,或者提供资源网址。
3.3.3 拓展学习空间
雨课堂可以结合课上、课中、课后活动,扩展课堂涉及的知识层面;学生通过雨课堂移动课程,能够随时完成学习任务,让课堂教学“跳出”了课堂物理空间;在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还可以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堂互动,教学任务不仅可布置在课堂中还可以布置在课堂之外。
4 雨课堂环境下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基于雨课堂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智慧课堂颠覆了传统课堂上“教在先,学在后”的教学模式。课前教师利用雨课堂把PPT和微课资源等预习学习材料发给学生,学生在课前先完成预习任务或课前测验,带着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进入课堂。课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小组探究,合作学习。雨课堂的随堂测验功能可提供及时反馈评价;另外,师生互动答疑、交流展示、总结评价等教学活动也能在雨课堂得到组织。课后,可利用雨课堂的测验功能检测学习情况,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完成拓展学习任务;教师可根据雨课堂自动生成的测验数据分析情况表,了解全体学生的学习效果,发送疑难问题的答疑讲解视频,进行课后辅导。
4.1 设计思路
基于雨课堂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智慧教学实施流程[3]如图1所示。
4.2 教学过程
4.2.1 课前学情分析
课前教师针对课堂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点做好课前预习资料设置,如搜集電子表格基本的知识与操作方法方面的文章及视频资料,通过雨课堂智慧教育系统向学生发送。大一学生通过教师推荐的课前预习资料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师也可以设计课前的测试,在学生完成后,通过雨课堂的测验数据分析系统了解学生课前知识的掌握情况与问题特点,在此基础上开展接下来的课堂活动设计。
4.2.2 课中师生互动
在课中阶段可充分发挥雨课堂的课堂签到、弹幕、即时测验、疑难问题标识等功能,进行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
1)抽查检测。教师可先设计抽查提问、疑难问题思考活动来导入新课,学生可利用弹幕参与讨论,积极参与教学。
2)情境创设。教师可基于实际案例或基于实际应用问题进行学习情境创设,如通过教育宣传海报的设计、班级的学籍管理和数据的分析等任务,引导学生走进实际的事件或生活情境中,培养学生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探究。教师通过雨课堂平台发布学习探究任务,并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学生可以通过独立探究培养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小组协作学习中集思广益,学习小组其他成员的优点并锻炼团队意识,最后提交成果并展示。
4)评价反馈。教师对小组成果展示进行总结评价,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点进行释疑讲解,并可通过雨课堂教学平台随堂测试,学生通过练习测试可获得及时的测评结果,巩固新学到的知识。
5)总结提升。教师根据随堂测验的结果进行问题释疑,组织学习小组进行问题讨论分析,进一步加强师生互动沟通,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知识建构。
4.2.3 课后个性化辅导
教师针对学生的课前练习状况和课中测验状况,通过雨课堂等教育网络平台发布有针对性的作业和课程拓展学习内容;学生完成操作后,雨课堂系统可以自动批改与及时回复;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作业状况拍摄作业指导微课视频,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视频呈现,学生在网上共享学习心得,在线探讨问题,开展学习互动。
5 应用案例
下面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第五章“Excel 2010电子表格”作为智慧课堂教学的应用案例。
5.1 课程分析
5.1.1 教学内容分析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五章“Excel 2010电子表格”的主要内容为“公式与函数”“数据管理分析”,学习内容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应用较为广泛,学生比较感兴趣,因而此章的课程教学设计应以实用的案例为主,部分内容适合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5.1.2 学习需求分析
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互动较少,教师实践操作类的指导不多,内容不受学生欢迎;很多大学生已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和软件使用知识基础,课程整体学习难度适中,适合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大学生喜欢接触新奇东西,喜欢探索未来科技条件下的学习方式。
5.1.3 教学工具分析
为了实现创新型的课堂教学组织形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必须用全新的智慧课堂教学体系教育工具,比如智能手机、微信、雨课堂软件。当前智能手机已成为大学生群体必不可少的交流设备;微信作为社交媒体软件,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广泛使用;雨课堂程序在手机端不需要安装APP,只需要依托微信就可以运行。实施智能课堂模式后,在教育学生方面的硬件要求和软件要求都已经达到。
5.1.4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技能:能熟练掌握编制图表的方法、图表功能的应用、数据处理的方法。过程方法:能掌握分组协作研究法(提高对知识信息的掌握与应用程度)、思维导图法(可以进行深度思维锻炼)。
5.2 教学实施流程
5.2.1 课前学生自主学习,完成预习任务
教师利用电脑制作“Excel 2010电子表格”预习资源、预习测试习题并发布在手机客户端,学生在手机客户端使用雨课堂程序进行课前内容预习和测试,并及时反馈对课程知识点的学习问题。教师端可通过程序了解学生预习状况及测试结果、难点内容反馈情况,在此基础上完成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5.2.2 创设情境,布置学习任务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介绍课题—企业数据资料表的编辑和相关资料的处理与分类,并导入知识要点—单元格的分类、工作表的编制设計技术,公式、函数应用技术的相关知识。
5.2.3 小组讨论,探究学习
教师在电脑端利用雨课堂发布关于“公式与函数”教学的微课视频,学生在手机端通过雨课堂观看教学视频,并讨论在实际问题中如何利用函数解决问题,自主探究学习。
5.2.4 问题反馈,答疑解惑
教师通过雨课堂发布难点问题投票,学生选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并通过手机端投票,教师在雨课堂程序中汇总,针对重点疑难问题可进行教师答疑,或者选取学生代表参与答疑。
5.2.5 进阶练习,交流展示
教师向学生推送进阶练习,如Excel数据处理功能(如排序、分类汇总、筛选)的练习。小组选择学生代表进行成果汇报,教师可加以总结和点评。
5.2.6 作业布置,拓展学习
教师在雨课堂发布课后测试及其答疑分析的微视频,以供学生查漏补缺,同步推送拓展任务。
5.2.7 教学评价
当课后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数据分析。可由雨课堂系统得出课前预习的数据、学习实践过程数据,作为学生期末考核结果的依据。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雨课堂环境下智慧课堂教学一般包含如下信息化教学过程。
上课前,教师在雨课堂平台上提交预习知识资源,学生完成预习学习任务和课前小测,教师可对其预习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然后进行学情研究分析,以明确课程重难点。
课上,教师可借助雨课堂教学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师生交流以吸引学生注意,培养其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发布学生自主研究活动内容,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素质。学生可借助雨课堂教学的即时测验功能,得到相关反馈,复习巩固知识。
课后,教师依托平台可开展个性化辅导和知识拓展,实现师生的互动交流。
本文在当前智慧课堂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智慧课堂的特征,进行雨课堂环境下智慧课堂教学构建,并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希望对智慧课堂教学有一些帮助。
7 参考文献
[1] 孙曙辉,刘邦奇,李新义.大数据时代智慧课堂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Z1):112-114.
[2] 刘邦奇.“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51-56.
[3] 庞敬文,王梦雪,唐烨伟,等.电子书包环境下小学英语智慧课堂构建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9):63-7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