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与财务会计协同管理模式探讨
2023-10-27王燕
王燕
在现代企业中,内部审计与财务会计都是落实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两者虽分属不同职能部门,但却有一定相似之处,即都具有监督职能,对企业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两者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各负其责,密切配合。
内部审计是审计监督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国家审计的重要补充和基础,独立于财会部门,由专职人员专门负责,重点对企业及其所属单位各项经济活动展开独立评价,目的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市场秩序与财经纪律,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财务会计是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转进行审核监督,并将具体财务状况和盈利信息等提供给企业以及和企业具有经济利害关系的相关主体,如投资者、债权者、政府部门等,根本目的是要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
在现代企业管理建设中,只有真正将内部审计与财务会计整合起来,构建协同管理模式,才能促使其在各自发挥作用的同时共同推进企业发展。因此,重点对两者的协同管理模式进行探究具有极大现实意义。
一、内部审计与财务会计的主要区别
内部审计是一种客观、独立的咨询保障活动,主要利用专业系统的方式,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以提升企业价值,促进企业运营,最终帮助企业实现发展目标。它直接从传统财务报告监督发展到了更高层面,涉及战略、业务等核心要素,具有极强监控职能,能确保企业各项经济行为运行在合理区间,从而降低财务管理法律风险,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财务会计是现代企业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基于各类会计程序,分析和总结财务信息,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以确保企业经济效益。即,将货币作为核心量度,针对企业内已经产生的交易和相关事项,运用专门的方式方法对其加以确认、计量,最终通过财务会计报告形式,定期给企业以及利益相关者提供一定会计信息。其主要是针对企业已经完成的各项资金运动实施核算、监督,为企业存在利益关系的主体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等经济信息。
(一)工作职能层面
财务会计作为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关键组成部分,针对企业日常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为经营管理决策提供良好的数据依据,以便企业做出正确的融资、投资等行为,使企业财务管理效果实现最大化。内部审计并不隶属经济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对企业日常经济活动展开财务审计与监督,确保财务会计工作更加透明。
(二)工作范围层面
内部审计与财务会计所属部门管理系统、执行机构以及工作范围都存在很大不同。财务会计工作范围是针对企业内部的资金流动等展开统计核算,即更关注货币形式的经济活动核算,不对所发生的经济问题实施控制,也不进行经济风险规避。内部审计则是对财务会计开展审查,重点审查内容涉及日常经营经济状况、财务会计资料、财管工作等等。
(三)程序方法层面
财务会计是运用会计核算共识,基于会计核算程序设置科目、填制凭证,以对企业经营活动展开经济核算,最终获得科学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后续经济活动修正和经营决策提供参考。内部审计则是基于审计流程,围绕审计标准对财务会计实施审计监督,从中收取审计凭证,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控制。
二、内部审计与财务会计的基本联系
(一)两者目标一致
企业财务会计的核心任务是全面规范会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和经济管理,确保会计信息的精准性,有效维持企业经济秩序。具体需要对经济活动进行详细记录、汇总,制定完整的会计报表,以体现企业财务状况,监督企业经营行为。同时,财务会计还需要精准体现企业经营成果,为后续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并且始终根据会计法的相关规定进行业务处理,以保障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内部审计也是现代企业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对会计信息展开全方位审计,明确其真实性,以此客观评价经营活动,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可疑因素加以修正,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强化市场竞争力,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综上所述,两者目标一致,都是为了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两者相互促进
1.财务会计促进内部审计。一方面,财务会计能为内部审计提供相关法律规范依据。企业经营活动的开展必须完全按照法律规范进行,并以此对经济行为进行审计,而财务会计正好是建立在相关法律基础之上。另一方面,财务会计可以给内部审计提供财务数据和信息,以便审计者掌握具体审计依据和材料,确保审计工作有序开展。2.内部审计促进财务会计。一方面,内部审计能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及时纠正和披露各项虚假内容,从而提升信息质量。另一方面,内部审计能促使财务会计完全按照制度要求开展,其主要体现在经过审计监督,能及时修正财务、收支等相关规范,从而规范企业经济行为。且内部审计还能及时纠正财务会计中存在的问题,有效规范会计核算工作。
(三)两者必然共存
无论是财务会计还是内部审计,都是为了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项需求,尤其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更是给内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會计、审计等多个部门的有效支撑,也需要完整的制度加以保障。财务会计通过对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数据进行统计、确认、计量,最终出具报告,能为日常经营决策提供参考。内部审计全程监督企业经营活动,能促使经济活动公正运行,避免徇私舞弊等现象发生。因此,为实现企业持续发展,强化竞争实力,就必须同时开展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工作。
三、内部审计与财务会计协同管理模式构建策略
企业内部审计与财务会计协同管理模式的构建,应以适应内外部监管要求和自身持续发展为基础,基于两者的基本联动关系进行构建。如图1所示。
(一)树立协同管理意识,明确协同管理目标
意识决定行为。企业要想真正实现内部审计与财务会计协同管理,就必须树立协同管理意识,从思想层面重视起来,基于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才能逐步落实协同管理战略决策。因此,企业管理层还需将两者协同管理作为未来财务工作变革的主要方向,积极学习更多先进的协同管理模式,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确保经营决策逐级落地,使全体人员都参与其中,在实际工作中强化员工协同管理意识。另外,企业还需在精准的财务信息中选出不适应或不利于企业发展的经济活动因素,在参考内部审计结论的前提下,主动对产品结构、预算细则等进行修正,展开风险评估,制定出完善的战略方案,从根本上实现防范与控制的有机结合。同时财务部门与审计部门的实际工作方式应该从原先只维护各自工作秩序转向合力建设,从各自独立监督转向共同实现职能部门管理监督作用,实际工作中积极配合,督促各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具体协同管理目标设置可以从总目标、具体目标和基础目标三方面着手建设,如表1所示。
(二)优化协同管理组织,建立统一管理部门
从资源高效应用角度来看,内部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需充分考量自身职责与所掌握信息的权威性构建横向联系,促进双方协同,加强和其他专业部门的协同配合。完善问题移交、双审验收等工作,以打破专业壁垒,破解审计与财务两大部门各自为战的现象,从整体上实现工作沟通、监督合作、信息共享,协同促进问题解决,提升专业管理效能,有效减少企业内部管理成本。
为确保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更高效地开展管理工作,企业还可以尝试建立统一管理部门,重点对两者协同管理中的各项问题进行处理。具体应在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中分别调取部分工作能力较强、专业技能过关的人才加入该部门,形成专业化团队,展开统一管理。对于工作职责,尽可能实现内容精细化,确保所有员工都拥有独立发展空间,以便相互之间进行协作、监督。同时,还要将部门信息化建设作为长期发展战略目标,视财务数据信息化为核心,引入专门的处理系统,细化财务数据审核流程,形成信息化管理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企业管理。
(三)优化协同管理规范,注重信息系统运用
为更好地推进协同管理工作开展,提升管理效率,企业还需构建内部审计与财务会计协同管理流程规范。为确保协同管理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应重点设计协同计划去重流程,实现对双方资金的有效整合,避免重复工作和资源浪费;为提升信息收集的精准性和及时性,还需建立專门的信息采集模型,按照既定流程与规范开展工作;为确保两者工作成果实现高效应用,还需对协同考核机制进行完善,严格落实责任到人制度,构建内部控制成果整改查询体系。此外,还需充分应用信息技术,不断夯实企业内各业务领域的管理系统,以提升内部审计与财务会计信息采集质量与效率,重点培育数字化的协同管理生态体系,尽可能实现随时随地的数据分析、远程管理、监督公示等等。
(四)推进协同管理机制建设,重视机制合理应用
由于内部审计与财务会计之间存在彼此影响的逻辑关系,所以企业应积极推进双方协同管理机制建设,以强化管理效能。通常该管理机制应重点将上述制定的协同目标作为引领,建立专门的协同制度,比如联席例会机制。对协同工作职能和业务管理加以融合,优化配置资源,完善协同管理制度规范。积极应用数字化协同技术开展跨系统整合,促使管理资源和最终成果之间协同共享,使两者协同管理效能发挥到最大,最终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五)强化协同管理宣传,加强专项人才培育
基于内部审计与财务会计协同管理,具体规范还可以作用到业务领域。因此要强化协同管理宣传,使企业内部全员树立协同理念。具体来说,需重点对相关人员加强专业思维培养,提升内部审计与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可以组织开展专项培养,或实施业务研讨、跟岗学习等,同时建立专家团队,针对协同管理实践进行重点研究。此外,企业还要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引入和培养一批兼备信息技术技能和财务数据分析的专业人员,并为两大部门人员设置业务技术交流信息平台,在日常沟通探讨中逐步提升工作能力,更好地推进双方协同工作的开展。
结语: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要想占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强内部管理。内部审计与财务会计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通过对其加以整合协调,实现双方协同工作,不仅能优化内部控制机制,使会计信息更为真实,还能加强内部交流,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而构建协同管理模式时,还需从意识与目标设置着手,进一步协调管理组织,建立统一管理部门,规范具体工作,合理使用信息系统,完善协同机制,落实人才培养,进而助力企业提升经济效益,实现战略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