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家庭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向度与实现路径

2023-10-27宋祥勇王奉清

中关村 2023年8期
关键词:家国因材施教中华

文◎宋祥勇 王奉清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是时代之需,民族之要。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家庭教育的方法要义主要有哪些,它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是什么、实现路径是怎样的,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既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需要。

一、温故知新:中华优秀传统家庭教育的方法要义

第一,胎教早教。从《黄帝内经》的“胎病”论述,到汉代戴德《大戴礼记》最早提出“胎教”的概念,从唐代孙思邈《千金方》的“养胎论”,到宋代朱熹《小学》的“胎孕之教”,胎教的理论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古代也非常重视早教,《易经》的“蒙以养正,圣功也”对后世影响极大。

第二,环境塑造。家庭环境的塑造,不仅是隐性的耳濡目染,更是显性的率先垂范。在先祖几代人的努力和积累下,很多家庭终于培养出了杰出的人才;在家庭代表性人物的教育和提携下,后世子孙英才辈出。司马迁继承父亲遗志完成史家绝唱《史记》,苏轼、苏辙与父亲苏洵并称“三苏”,李时珍继承祖业完成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这些都得益于家庭环境的塑造。

第三,言传身教。具体来说,言传身教包含两层含义。第一,言行一致,守信践诺。“曾子杀猪”是这一方面的典型示范。第二,话不空谈,以身作则。明代徐霞客无意功名,提出要外出游历时,她的母亲不但不反对,还不顾自己年届七旬,多次亲自陪同,给徐霞客以极大的鼓励。

第四,严慈相济。严慈相济,就是既要严格要求而不能过于苛责,又要悉心爱护而不能溺爱放纵。司马光提出,严要显于表面,慈宜藏于心底。《袁氏世范·睦亲》进一步指出了在子女成长的不同阶段,严、慈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子幼必待之以严,子壮无薄其爱。”

第五,因材施教。孔子最早提出因材施教。朱熹在《孟子·尽心章句上》的注释中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因材施教”这一提法即来源于此。清代魏源更是点出了要了解受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之一要害:“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

第六,著书立说。传统社会很多家长将自己为人处世的切身体会总结、整理成文字,为后世子孙起到直接的训诫作用,也为后世传承和研究传统家庭教育提供了大量的一手资料。这些文字有的是零散的家训、族规,言简意赅。有的分门别类,洋洋洒洒。有的则是面向整个社会的蒙学读物。

二、历久弥新:中华优秀传统家庭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

(一)有利于将“个人-家庭-国家-社会”的结构和理念贯穿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并将其转化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行动

传统社会“个人-家庭-国家-社会”的结构,遵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秉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担当,形成了个人成才-家庭幸福-国家强盛-社会和谐的价值目标。它有利于大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为逐步实现远大的理想不懈奋斗。

(二)有利于将家庭温馨温暖的亲切感融入思政工作的实际中,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由血缘关系构建的家,是所有儿女最坚实的依靠和最温暖的港湾,是最牢固、最稳定、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子姓之众,皆祖宗一脉所分也。顾一树千枝,总是一树;一源万派,总是一源。”“患难相顾,有无相济,缓急相通,尽其欢欣所爱洽。”家谱中的语言将这一道理表述得形象、直白而又深刻。因此,深入研究运用传统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特色原则,将自己当家长,将学生当孩子,必定能拉近师生间的心灵距离,让其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三)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增强文化自豪感和获得感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内容,绝不局限于历朝历代的家教著作和家训族规,同时也包括“经史子集”中的很多内容,并且它在很多方面是和学校教育相通的。传统家庭教育蕴含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灿烂辉煌。将传统家庭教育融入思政工作中,就是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灿烂辉煌融入其中。

(四)有利于传承、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家庭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家庭教育,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历史财产。当前,传统家庭教育传承发展的力度稍显不足。只有认真发掘、整理和研究中华优秀传统家庭教育,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充分激发其生机与活力,才能使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和协调。

三、守正创新:中华优秀传统家庭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

(一)教育理念上,传承“家国一体”,激发与升华家国情怀

家国一体,是中国传统宗族社会的基本结构,是传统家庭教育的基本精神。家国一体的理念将个人的成长、家庭的兴旺、国家的繁荣融为一体,经过历史的发展,已升华为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强大动力。传承家国一体,最基本的是要将历代践行家国情怀的杰出人物与光辉事迹发掘整理,大力宣传弘扬,同时用历史上国破家亡的反面事件警示学生。传承家国一体,最根本的是要把家国情怀融入到个人不懈的奋斗中去,在奋斗中实现人生的理想,在奋斗中助力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复兴。

(二)教育环节上,传承“蒙以养正”,提升入学教育品质与比重

根据“蒙以养正”的思想,我们要紧紧把握好新生刚入学的窗口期,使积极的心态和满满的正能量入脑入心。要高度重视入学教育的重要作用,认真研究入学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时间安排,精心打造,提升效果。而具体到每一门课程,也应重视第一节课的“入学教育”作用,将学生吸引到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来。近些年来,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的每学年开学之际播出的“开学第一课”,针对当年最重要的事情选定主题,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节目,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精神的陶冶。

(三)教育内容上,传承“立德立志”,突出思想价值引领;传承“勉学向上”,夯实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传承“治家交游”,弘扬家庭美德,重视人际交往

传承“立德立志”,要明确“德”与“志”源于何处、底气何来。“德”与“志”植根于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淬炼于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英勇斗争,丰富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有益探索,提炼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升华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飞跃。因此,要认真学习历史,从历史中领悟“立德立志”。

传承“勉学向上”,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过去的“学”和现在的“学”存在根本的不同。过去的“学”以“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明清以后的很多内容已显落后和迂腐。现在的“学”,内容包括文、理、工、农、医、艺等各门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技能,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传承“治家”,大学生应该做的就是积极进取,争取学业的进步和将来事业的成功,为父母分忧,将来成家以后夫妻互敬互爱,孝敬双方的父母,教育好下一代。传承“交游”,就是要广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圈,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常反省自己的缺点。

(四)教育方法上,传承环境塑造,培育特色教风学风校风;传承言传身教,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传承严慈相济,关注学生日常生活与心理动态;传承因材施教,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传承著书立说,增进工作交流,注重理论总结

传承环境塑造,就要下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和学校环境。大学应立足本校实际,发挥优势与特长,积极培育特色鲜明、底蕴深厚、成果突出的教风学风校风,同时重视院(系)风、班风的建设。

传承言传身教,应将课堂的理论知识传授与课外的实习实训、社会实践融合起来,加深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传承言传身教,还要在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学科造诣的同时,尤其重视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传承严慈相济,首先应注意“严”的两个层面,第一是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即他律;第二是学生的自我严格要求,即自律。他律是手段,自律是目标。传承严慈相济,还要在“慈”上多下功夫,多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常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

传承因材施教,关键是要熟悉学生,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业成绩、兴趣爱好、家庭情况等。熟悉学生的途径,谈心谈话非常重要。此外,还应从任课教师、同学、家长等角度全方位了解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

传承著书立说,就是要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形成内容充实、论证严密、结论精辟的文字材料。论文、著作是手段,增进工作交流,不断取长补短,最终提升工作水平才是目的。

猜你喜欢

家国因材施教中华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家国两相依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