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美育实践探究
2023-10-27路丹丹
文◎路丹丹
为了发挥中华美育精神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于2022年6月23日举行全国高职美育研讨会,探究美育实践新方法,共绘高职美育未来发展蓝图。笔者在研读近三年发布的关于教育、美育的文件报告及论文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性地分析了高职院校美育实践的重大意义、现状并探究发展措施,探讨美的教育,以期师生能充分认识到美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大力推动新时代高职院校美育工作发展,实现各院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一、美育概述
美育在我国历史悠久。最早的教育家孔子,以“六艺”教授学生,发挥其美育思想,奠定美育传统。近代以来,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最早在《教育大辞书》中指出:“美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随着人们认识局限的不断突破,又总结出学校美育即培育学生感受、欣赏和创造美的兴趣和能力。但是当代以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忽略美育或把美育看成是辅助德育的方式,在专业教学和学科教学中也经常忽视美育和它的作用。
二、美育与专业教育
在众多的专业学习中,每个专业都有美学教育的元素。比如,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中,会学习货币知识以及货币发展演变之美;在市场营销专业中,会学习商品设计及营销之美;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会学习网站、标志、字体等设计之美;在舞蹈专业中,会学习音乐、肢体、编排等之美等。所以,老师们更要充分地了解美育与教学之间、美育与各专业之间的关系,从专业特点出发,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在教学中逐渐融入美学元素,实现美育教育。
三、高职院校美育实践的意义分析
(一)美育实践,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
“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学校美育实践不仅仅是一堂艺术课,还是对学生文学素养、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等素质的全面培养,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
(二)美育实践,是落实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的迫切需要
整体来看,教育理念经历了“德智体——德智体劳——德智体美劳”的发展变迁,劳动教育不是简简单单的一次劳作,美育也不是外在层面上的绘画、舞蹈。通过美育课程与美育实践,提高审美能力,涵养美育情怀,培养真善美的思想素质,因此,美育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极为重要,美育实践是落实全面教育理念的迫切需要。
(三)美育实践,是弘扬美育精神文化创新的根本需要
孔子以“仁”和“礼”为核心,形成其独特的美育思想及美育价值观。孟子以“性善论”为基础,以“养浩然之气”为目标,挖掘“美”和“善”的内在联系。老子以“道”作为审美的本体,追求万物与“道”合而为一的境界,追求返璞归真。庄子认为美存在于自然之中,提倡认识自然、感受自然,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净化和提升。由此可见,美育贯穿于我国教育源远流长的历史发展实践中。
四、高职院校美育实践现状分析
(一)美育宣传不到位,认识偏低
美育似乎在高职院校中一直都不受重视,师生习惯把专业课当作教育教学重点。因此,还要进一步加大美育的宣传力度和推广力度,让更多老师、学生、家长知晓、支持并积极参与到美育实践中,达到润物无声的熏陶效果,为学校美育工作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二)美育课程不合理,比重偏低
开设美育课程的院校不多,存在着“美育就是艺术教育”的偏颇观念,即使开设相关课程,也着重在理论课上进行研究,缺少技能课程,导致理论和实际脱节,美学理论不能很好地转化为美学实践。不管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其目的都不仅仅是为了灌输美育理论或学习美育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美学素养。
(三)美育融合不紧密,协同偏低
五育并不是互相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但是很多院校还没有将注意力投注到此。即使开设了相关课程,但是并没有把教育教学活动和技能需求、生活实际、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尚不能促进美学素养的提高。例如,美育融合德育,弘扬勤俭节约品德;美育融合智育,激发美、创造美;美育融合体育,塑造健康优美体态;美育融合劳动教育,感受劳动创造美。
(四)美育素养不甚高,师资欠缺
总体上来说,我国现阶段的学科教师中,除了文学类、美术类、艺术类等教师具备一些美育素养之外,其他学科的很多老师对美育理解有限。在高职院校中,很多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多侧重于“专升本”考点和专业技能提升,对专业教学和学科教学中的美学元素并没有进行挖掘和融合,加之教师本身在教学与科研方面有很大的压力,这就造成很多高职院校的老师缺乏美学素养。
(五)美育认知不全面,学生不解
在当下的教学实际中,很多学生的内心比较脆弱、敏感,很多学生更加认同不断提升审美素养对自身的发展影响,但他们对于美学的认知,也仅仅是片面地认为美育只能在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类课程中开展。这样的片面的认知会造成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是围绕着考试、升学等应试教育,加上学生家庭背景的差别,以及重视技能忽视人文的观念影响,对美育认知十分片面。
五、高职院校美育实践路径分析
(一)出台美育机制,营造浓郁氛围
强化顶层设计,出台推进美育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美育质量评价标准和考核标准,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宣传力度,依托专业、学科、专业社团,营造人人懂艺术的氛围,探索“五美”教育实施模式。
(二)建强美育师资,提升教学质量
教育者的思想素质特别是教学能力关乎美育教学质量,师资队伍是美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既要“配齐”,又要“提质”,还要“整合”。各院校既要提高美育类教师招聘比重,又要多措并举提高美育师资整体素质。此外,鼓励聘用专业人士到学校兼任任课老师。开展主题培训,提升全体教师对美育的重视程度,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开展相关授课活动,提升美育教学质量。
(三)开设美育课程,提高文艺素养
很多职业院校特别是文科类高职院校会开设舞蹈类、美术类的公共选修课,来填补美育教育的空缺。但是对于开设哪些课程,还可以进一步模糊或者打破美育教育的界线。例如,在书法类公共课中,融入书法史的学习,开设五笔字、临摹等课程,让学生了解书法艺术博大精深的内涵;创办艺术类、美学类社团,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会贯通,扩充美育教育途径。
(四)丰富美育内容,打造精美课程
伴随教学环境的日益优化,学生在从学过程中会产生美感且心情愉悦,这样的环境才会实现审美水平逐渐提升。教师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综合利用计算机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帮助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审美认同。比如,在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讲授货币发展史的课程中,除了要了解货币发展进化过程、货币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外,还可以从材质、图案、形状,甚至轻重、大小等方面对货币进行美学研究。
(五)渗透美育理念,促进专业融合
要实现美育与专业、美育与学科、美育与技能、美育与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的深度融合。例如大数据与会计、市场营销、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这些学科虽然表面看起来与美育毫不相关,但是细细剖析也能发现其中的契合点。例如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可以学习货币形态的发展演变,市场营销专业可以引导学生从产品包装甚至色彩搭配等角度加入美学元素,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可以在课程中渗透网页设计、海报设计等美学知识。
(六)丰富美育实践,打造特色品牌
推动学校美育工作“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特色发展,加强艺术类特色学科建设,评选一批美育品牌名师与品牌课程。阅读美育经典、听取美育讲座、参加艺术活动,创办相关社团,推动戏剧(戏曲)进校园。定期开展音乐、体育、舞蹈、美术等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竞赛和学生创新设计比赛,打造特色品牌。
(七)参加美育竞赛,以赛促教促学
围绕不同美育主题,组织师生参加各类艺术设计大赛、书画大赛、曲艺表演大赛、创新设计大赛等。构建“参赛式”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实现美学理论指导美学实践。以公共基础课《大学语文》诗词模块为例,可以开展乐曲演唱、舞台表演、微课制作等比赛,这是面向全体师生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好途径,古典诗词和乐曲会辅助师生树立正确的审美风范。
(八)搭建美育平台,多方互联互通
新时代下,鼓励社会项目与学校美育工作相融合,特别是民族地区院校可着力在发展民族产业上下功夫,以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以贵州省三都县马尾绣技艺传承为例,省内职业院校可组织教师团队成立项目组,合力建设非遗文化创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乡村旅游示范点,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让农村“记得住乡愁、留得住美丽”,积极推动社会资源与学校教育共建共享、互通有无。
六、美的教育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因此,人民对美好教育的向往就是教育者的奋斗目标。贵州省提出“美的教育”理念,这在全国教育界是首次,号召全省教育系统要做到“教育美,教育真美,教育必须美”。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五育融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美,是教育的终极目的,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忘记了来时路和将要去的方向。因此,我们要不断追求美、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让我们在美美与共中办好最美教育,提升教育“美感指数”,最终成就内外合一、知行合一的美好生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七、结语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而迫切需要加强美育,提升美学素养。发挥学校美育育人功能,出台美育机制,建强美育师资,开设美育课程,丰富美育内容,渗透美育理念,丰富美育实践,参加美育竞赛,搭建美育平台,提升美育工作水平,是所有院校面临的艰巨形势和肩负的责任。我们理解了“大思政”,也许我们也可以构建“大美育”体系,我们相信,美育将在培育学生审美能力和美学素质、推进五育融合教育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