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幸福河湖融入美丽乡村建设的启示
2023-10-27林小明胡尊乐
林小明,黄 骋,马 俊,赵 文,胡尊乐,李 丹
(1.溧阳市水利局,江苏常州 213399;2.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常州分局,江苏常州 213022)
幸福河这一概念历史性地将人民幸福作为河流治理的标准,体现了河流的治理目标从重水量到重水质再到重生态最后到关注人民福祉、人水和谐共生的发展过程[1]。“幸福河”是造福人民的河流,内涵包括对河流自身健康的需求以及人类对于河流完成其社会服务功能期待的满足[1]。为了顺应“河湖生态环境发生转折性变化”局面,江苏在全省推进生态河湖建设迈向幸福河湖建设,将幸福河湖建设纳入全省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
美丽乡村建设是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的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美丽乡村是广大村民群众幸福生活的理想家园,应发挥“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四重功能,其重点在于保护和发展农村生态环境和建设现代农业、保护和发展农村文化、提高广大农民素质和弘扬农村文化建设与改善农民群众生活质量[3]。
江苏地区河网密布,农村水系作为河网末梢,数量众多、形态各异、功能多样、权属多元,与江河湖库有机相连,以多种形态存在于生态环境中,对乡村人居生态环境质量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功能,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客体。乡村水系位置相对封闭,水体交换更新周期长,自我修复能力差,水生态系统脆弱,容易遭到破坏[1]。2017 年江苏启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分别围绕“特色”“田园”“乡村”3个关键词,培育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重塑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建设美丽乡村,对生态环境脆弱的水体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取得显著成效,建成了一批幸福河湖。
1 幸福河湖融入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分析
二者共同以生态文明思想为理论基础。虽然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但自然生态是人类赖以生活的环境和前提条件,两者辩证统一。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生态文明思想的主线之一。幸福河湖和美丽乡村建设均以生态文明思想为行动指南,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向和必经之路。二者融合建设方能共同促进人与乡村自然生态(河湖)的和谐统一。
二者分别为乡村振兴战略和河长制的具体部署。新时期的发展理念重视乡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新发展理念的指引,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融合绿色发展理念在乡村实施的具体化。河长制是治水管水各项制度的顶层设计,是实践先于理论的制度创新,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促进区域绿色发展提供制度保证。随着河长制实践的不断深入,河流治理实现了从“生态河湖”“美丽河湖”向“幸福河湖”的递进提升,幸福河湖建设成为当前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5]。
二者均为美丽中国目标的组成部分。美丽中国依靠美丽乡村打基础,其重点与难点在于乡村,因此,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环节,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建设好美丽乡村对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美丽乡村建设最终目的是提升乡村居民生活幸福感,而幸福河湖建设由生态河湖、美丽河湖递进而来,与美丽乡村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最终目标不谋而合。
二者建设空间一致。美丽乡村的建设对象为乡村全域国土空间。河湖资源具有安全、环境、生态、文化、景观、经济等多方面的功能,使得幸福河湖建设的目标任务具有多样性综合性特征[6],因此,幸福河湖建设离不开流域/区域的统筹建设与治理,其客体不仅是河湖水系,还包括间接影响河湖功能的陆域,与美丽乡村建设空间完全一致。
二者享有共同的实施主体。村委会及相关村民自治组织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力量,乡村居民不仅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江苏作为河长制发轫之地,建立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制体系,村党总支部书记(村书记)是本行政村范围内各级河湖的河长,属河长制体系的最基层级别,可见,美丽乡村和幸福河湖建设以村民及村支流两委作为共同实施主体,同时,需发挥政府、企业以及村民三方面的协同作用。
2 研究区基本情况
同字河位于常州溧阳市昆仑街道方里村,由9 块大小不一的方塘组成,整体呈“同”字形,外方分为东、西、南、北、中5方,占地约26.67 hm2,内方共有4 小方,占地约2.67 hm2,河道总长3.8 km。明嘉靖23 年(1543 年),溧阳地区连年遭遇旱灾,吏部主事史际提出以工代赈,在沙涨荡主持建造内外塘堤,将低洼处深挖为堰池,地势较高处平整为农田。外堤抵挡洪水,内池进行养殖与灌溉,整体形似“同”字,于乾隆51 年(公元1786 年)完工,并延续至今,是明代水利工程的典范和水文化物质遗产。该工程技术先进,是江南治水史上的宝贵遗产,保障了当地历史悠久的圩田农业生产活动,以圩田水利为代表的农业耕作的发展促进了当地自身经济地位的转变,也带动了当地文化的繁荣和政治地位的提升,使得方里村拥有500 多年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2019—2021 年方里村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与同字水系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前后研究区及周边水系与水工建筑物分布见图1。
3 建设成效评价
对照《常州市幸福河湖评价办法(试行)》和评分标准,从河安湖晏、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文昌人和、公众满意5 个方面评价同字河幸福河湖建设水平。
3.1 河安湖晏
河安湖晏包括防洪工程达标率、岸坡稳定牢固与灌溉功能保障3个指标。(1)防洪工程达标率。同字河为圩内河道,防洪排涝标准与其所在的北丰联圩北片一致,即防洪标准为50 年一遇,排涝标准按20 年一遇最大24 h 暴雨设计。北丰联圩北片排涝起调水位为吴淞高程3.7 m,控制最高水位4.0 m,最低水位3.5 m,调蓄水深0.5 m。同字河通过5 座泵站和1个水闸实现内外方水系与塘外水系的水力连通,外方与内方通过中方中部的暗涵进行水体交换,内方水系通过3 座桥洞互连通流动,将水位常年控制在3.63~3.83 m,满足控制水位要求,符合防洪排涝标准。(2)岸坡稳定牢固。方里村对同字河岸坡开展了生态化建设,针对同字中“—”区块,采用自然生态观光岸线型式,针对同字中“l”区块,采用郊野趣味自然型生态岸线型式,共建设生态护岸1 453 m,岸坡整体稳定整洁,无坍塌、渗漏、冲刷现象。(3)灌溉功能保障。同字河外方水系利用灌排站从丹金溧漕河引水,在旱季灌溉农田。西方与南方交汇处有6 寸涵管配备排水泵站,在雨季控制农田水量。
3.2 水清岸绿
水清岸绿包含水面清澈整洁、岸带植被覆盖、水质优劣程度、入河污染控制和空间管控有序5 个指标。
(1)水面清澈整洁。方里村落实属地管理职责,加强监督管理,配备保洁设施,安排打捞人员,定期清理河道内过量的水生植物、水面浮游植物及河面垃圾,同字河水面整洁无杂物,水体透明度达32 cm,水体清澈。
(2)河岸带植被覆盖。河岸带即常水位以上到堤顶或背水坡部分。同字河两岸各3.8 km 河岸带植被全覆盖。植物配置有以芦苇、水葱为代表的水生植物以及常见草本、灌木、乔木的组合,注重水生、湿生、中生、旱生的种植位置与层次分配和植被连续性。
(3)水质优劣程度。近两年月水质检测结果表明同字河水质类别为Ⅱ~Ⅲ类,水质优良。
(4)入河污染控制。方里村6个自然村中,除后桑园村利用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污水外,其他5 个自然村的污水于2021 年全部接市政污水管网,村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尾水排放达到相应标准,同步建立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长效机制。沿河设置初期雨水污染隔离带防治面源污染,入河污染得到严格控制。
(5)空间管控有序。同字河岸线主要为自然生态岸线和文化景观,无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现象,水域岸线空间管控有序。
3.3 鱼翔浅底
鱼翔浅底包含生态流量保障、水流连通畅通和水生物种多样3 个指标。(1)生态流量保障,指河流生态流量(水位)的满足程度。以同字河景观水位3.63 m 作为生态水位标准,由防洪排涝和灌溉保障可知,同字水系水位常年控制在3.63~3.86 m 之间,逐日生态水位均得到满足。(2)水流连通畅通。依托水利设施,同字水系内外方互通,并与方外水系具有水力交换,无影响河道畅通的构筑物或废弃物。(3)水生物种多样。同字河采用芦苇、水葱、莲花等具有较好耐污净水能力、不会过度生长、景观效果佳的本地物种构建水生植物系统,按比例逐步投放鱼、虾、螺、贝等水生动物,完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层级递进的食物链构建,既净化水质,又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
3.4 文昌人和
文昌人和包含文化展示程度、遗存保存程度、景观舒适便利3个指标。(1)文化展示程度。方里村依托同字水系开发旅游业,宣传“同”文化,打造同字水文化景观游览路线,以及一批以“同”字为主题的同心桥、同道桥、同乐桥、同义桥、普天同庆广场、同乡码头、同音码头、同德渡口、同窗渡口、同舟渡口等景点,宣传展示天下唯一的“同”文化;在同字东方和西方交汇处建设中华同心治水长廊,长廊通过分享大禹治水、都江堰、郑国渠、京杭大运河等15 个治水故事,集中展示中华民族同江河湖海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历程。(2)遗存保存程度。同字水系是方里村最具文化特色的水利工程遗迹,保存程度极高。1997 年出土的“同川水利申禁碑”历史遗存,是清乾隆年间刻写的,距史际开方塘已240 年,内容是“农田用水规矩条例”,是方塘的文化物证,也是方里人与水为伴、以水为敬的文化符号。嘉义书院、劝学巷、家风馆等建筑在复建之后不仅成为方里村同字文化的代表性地物,使得这一全国独一无二的同字形古水系景观格局得到完整保留,还是家国文化、家风文化的完美诠释。(3)景观舒适便利。同字河滨水空间设置多处亲水平台、滨水栈道、游船码头和休憩设施,扩展场地空间,丰富水体界面,还原方里古渡口意向。
3.5 公众满意
公众满意度指公众对河流环境、水质水量、河岸带管理、水景观、亲水便利程度等方面以及河长履职、长效管理情况等方面的综合满意程度。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走访当地居民和观光旅客,收回问卷进行整理分析,群众对同字河满意度为98%。
综上各指标评价结果,方里村同字河综合评分达99分,达到常州市示范幸福河湖的得分要求。
4 幸福河湖融入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启示
在全面推行河长制和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方里村统筹乡村全域空间要素,将幸福河湖与美丽乡村建设融为一体,紧扣地域文化特色,成功走出了一条美丽乡村守护幸福河湖、幸福河湖点睛美丽乡村的创建之路。
4.1 重视顶层设计,落实多规融合
注重顶层设计。从建设之初的规划开始,方里村委就从思想认识层面重视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抓住新时期乡村振兴和河长制背景下美丽乡村和幸福河湖建设的机遇,决定在“同”字上做文章,在“水”字上下功夫,综合分析方里村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在区域融合和全市发展大局中找准自身定位,以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为主线,统筹谋划美丽乡村与幸福河湖共建的顶层设计思路,创新性地将二者结合,寻求最优目标,实现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坚持规划先行。邀请经验丰富的规划设计团队,制定详细的治理、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全过程参与方里村美丽乡村规划、同字水系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特色田园乡村规划,突出“生态美、生活美、产业美、乡土美、文化美、设施美”(六美),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保护,三产融合发展的乡村产业振兴,圩田农业遗产的乡村文化复兴,注重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的有机衔接。坚持运营前置,组织运营和设计团队充分沟通,确保设计成果落地。
4.2 创新国土空间一体化建设路径,实现生态宜居
遵循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国土空间整体建设,构建全域空间新格局。统筹全域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和水林田草村等自然、人文要素,围绕“溧阳城郊融合型美丽乡村建设样板村、常州市乡村生态空间治理典范区、常州市同乡文化深度体验区和苏南有机高品质农业示范区4 个总目标,开展“六美”行动,培育特色产业,植入创意接待产业、文化体验产业、观光休闲产业空间,优化全村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
坚持底线,守住红线,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立足“先有塘后有村”的基本认识,保护与修复同字水系生态空间,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划定控制开发红线;保护永久基本农田,重塑田园风光生产空间,保留田园风貌;采用木板、石板等生态材料铺设道路,还原乡村的质朴美感;用老物件焕彩新乡村,传递记忆,留住乡愁;保留江南水乡风格的古村庄风貌,延续村落的自然形态,提升乡村生活居住空间质量,夯实美丽乡村建设的乡村人居环境、生态环境改善的根基。
4.3 发挥河长制制度优势,实现治理有效
作为一项治水的创新管理经验,河长制制度本身在组织原则、工作措施、责任体系以及考核办法方面都有着较多的创新之处和良好的推广条件。借助江苏推行的由省到村的多层级河长制平台,同字河河长由方里村党委书记担任。方里村村委集建设管理与经营权为一身,以河长制为核心,在工作机制上,职责明确、责任清晰、措施有力、监管到位,充分发挥河长制的制度优势和河长的核心作用,河长制工作为幸福河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和优良服务。
首先由村委主导,多部门协调。村委、文旅、河长、高新区多方协作,深入协同配合,统筹处理好水域与陆域、治水与兴水、乡村与产业发展等关系,各司其职开展全域整治建设工作。河道整治、岸边节点和绿化、沿河绿道建设,污水零直排建设有序开展。其次,围绕创新工作机制,确保工作成效。明确事前、事中和事后管控不同的任务特征和目标,综合施策,推行河长制长效化管理机制,推动实现总体最优目标。再次,积极引导村民投入家园建设,共同治理乡村,营造文明、和谐新风,发挥村民建设主体作用。成立溧阳市昆仑街道方里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每户村民发放股份证书。最后,筹集建设资金、盘活空闲和低效用地。
4.4 彰显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推动文化繁荣
积极规划文化建设。方里村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紧紧抓住方里村最具文化特色的水利工程遗迹——同字古水系的地域风貌特色和历史文化优势,将同字河幸福河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严格保护同字水系以及具有传统风貌的建筑和历史遗存,深入挖掘同字河水利工程遗产文化,包括各种物态水文化、行为水文化、精神水文化、地域水文化、时代水文化,将同字水系打造成全国独一无二的“同”字形景观,使同字方塘这一富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明代水利工程及同字文化走向全国。
兴办文化活动,推动文化繁荣。凝练方里村庄文化内核,从早期的赈灾救民的家国情怀,到勇于开拓创新精神,到后期名人辈出修身齐家的方里家风精神,弘扬方里的“大同小同”同字文化精髓,即大同——家国情怀,小同——修身齐家的家风精神。结合传统节日,开展各类乡村文化活动,弘扬民族风俗文化,彰显溧阳文化特色。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引导,组织关爱妇女儿童活动,不断深化巾帼志愿服务工作;村委召开村民道德评议会,积极宣传乡贤事迹、开展文明家庭评比,引导村民崇德向善;通过视频、图片、档案等村民易于接受的形式做好建设前后的资料保存,促进地方文化推陈出新,使传统乡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唤醒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4.5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助力产业兴旺
产业兴旺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目标。方里村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聚焦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促进地域生态产品保值增值的同时,提供经济层面的支持。首先立足水生态,发展水经济,利用河塘清淤淤泥以及秸秆还田增强土壤肥力,保护自然生态,还原自然淳朴的田园风光的同时,推动生态养殖和生态种植,提高农产品品质,鼓励农产品搭载互联网,村民创办电商平台。其次,利用原有农业基础和独特的同字水文化,筑巢引凤,引入乡贤,成立方里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推进方里生态文化旅游的开发和运营。通过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入开发、特色村庄运营策划,推进生态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延伸出乡村旅游的配套产业,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实现产业转型,让农村水、田等生态产品活起来,让村民富起来,村集体经济强起来。最后,建立村民自始至终的参与机制,共享建设成果,在规划、实施、管理的各个阶段充分征求民意,切实让村民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通过新媒体宣传和推广村庄文化、历史、四季风貌,建设游客接待中心,为乡村旅游提供配套服务,吸引在外务工人员回村创业、就业和发展。
5 结 语
从理论基础、战略、目标、对象和主体等方面分析将幸福河湖创建与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的条件,以常州溧阳市方里村同字河为例,结合现场调研、资料收集梳理,对照“常州市幸福河湖评分标准”,得到综合评分为99分,表明同字河达到常州农村河道幸福河湖建设样板的要求。归纳总结这一经验,以期为江苏乡村幸福河湖建设提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