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蚕宝宝”变成“金宝宝”

2023-10-27杨锡畅,冯自科

农民文摘 2023年8期
关键词:种桑养蚕蚕宝宝蚕茧

20 年前,王根荣放弃浙江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拖家带口来到永仁县,创办了云南永仁县赛丽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在他的带动下,当地的蚕桑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2022 年,永仁县1522 户农户饲养蚕种2.3万张,产鲜茧1150 吨,蚕农售茧收入6168 万元,户均收入达4万元。

创业路上屡遇挫折

浙江素有“丝绸之府”的美誉。1964 年出生于浙江的王根荣,自小耳濡目染,18 岁起便开始涉足蚕桑产业。

2000 年之后,浙江的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不断上涨,使传统的蚕桑产业渐渐失去活力。而在西南地区,土地和劳动力等成本仍然较低。应朋友之邀,王根荣正是在此时举家来到云南。

考察一段时间后,大家发现云南气候条件优越,认为在这里养出的蚕茧质量一定会好。最终,大家把新的蚕桑基地锁定到永仁县,并注册成立永仁县赛丽茧丝绸有限公司(后更名为云南永仁县赛丽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

当时,永仁县还没有农户种桑养蚕。很快,王根荣和朋友就尝到了苦头。大家走访了很多农户,没有一个人愿意发展蚕桑产业。养蚕能不能赚钱?会不会没人来收购蚕茧?大多数老百姓对此持怀疑态度。

与此同时,到永仁没几年,资金和原材料供货不足的问题接踵而至。当初一同前来的朋友灰心丧气,收拾行李离开了永仁。为在永仁县发展蚕桑产业,王根荣投入了自己的大部分身家,他不甘心自己的心血就此打了水漂,决定留在永仁县继续发展蚕桑产业。面对群众不愿种桑的难题,他就硬着头皮进村入户说服老百姓;面对资金不足,他就变卖浙江老家的房产,多方筹集资金,用于缫丝厂的建设。

练好内功发展壮大

为发展好蚕桑产业,王根荣的公司免费向群众发放桑苗,还为每个乡镇配备专业种桑技术员。他要求技术员的手机要24 小时开机,农户在种桑养蚕中有不清楚的地方要随时上门指导。

在王根荣的努力下,渐渐地,一部分群众先行先试,开始种桑养蚕。最终,大家的蚕茧全被王根荣收购。养蚕挣了钱,老百姓一传十、十传百,大家纷纷前来领苗种桑。

2007 年10 月,王根荣建成占地近2 万平方米的缫丝厂、1500 平方米的厂房、安装了1200 绪自动缫丝生产线。缫丝厂一期工程顺利投产,为打造绿色生态蚕桑产业迈出了坚实一步。2011 年,公司推广的“桑树良种、地膜栽培、省力化蚕台运用”等桑业科技,率先在全省应用。

“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只有练好内功,发展才能越来越好。”王根荣说。他带领公司团队钻研桑树的种植技术、改良养蚕技术,不断提高蚕茧的质量。起初,农户养一张蚕种只获得40公斤的蚕茧,而经过技术改良,产量增加了20%。

此外,自2011 年起,连续数年的干旱对多数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影响,农户接连遭受损失。而蚕桑因相对较为抗旱,让养蚕户的收入始终保持稳定,当地种桑的面积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从指导农户种桑养蚕、收购蚕茧到生丝和丝绸制品的加工与销售,公司自此驶入发展快车道。经过不懈努力,目前公司厂区面积扩大到30 亩,厂房扩建到1.2 万平方米,年产值达到1.5 亿元。2021 年,公司被评为云南省第十五批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目前,王根荣正计划扩建厂房,引入制造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此外,他和团队正努力把已经达到5A等级的蚕丝品质提升到6A 等级。

助农增收永不止步

蚕桑产业在永仁县发展起来后,受益的不仅是王根荣,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享受到了种桑养蚕的红利。如今,他每年拿出65 万元帮助养蚕村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此外,他还致力于捐资助学,累计捐资100 多万元。

“到永仁县的第一年,我们仅收到3 吨蚕茧。现在,我们一年要收购1000 多吨蚕茧。”王根荣说。不久前,当地的农户又自发购买桑苗种了1500亩。经测算,今年预计收购蚕茧1300吨。

前几年,蚕茧价格降到谷底,但王根荣仍坚持以保底价收购老百姓的蚕茧。“今年市场行情好转,我们就按市场价来收购蚕茧。按目前的行情,今年公司预计支付给养蚕户的费用将达7000 万元。”王根荣说。

猜你喜欢

种桑养蚕蚕宝宝蚕茧
咬破死亡的蚕茧
种桑养蚕产业化发展问题解析
探究种桑养蚕机械化发展及建议
蚕茧与飞蝶
提高鸣龙镇蚕茧质量的措施探讨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蚕宝宝养成记
蚕宝宝
一生只做一件事的“蚕宝宝”
种桑养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