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野稻驯化 万年之源

2023-10-26曾艺

农村百事通 2023年12期
关键词:万年县仙人洞吊桶

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始建于1512年,历史厚重、人文鼎盛,具有悠久的种稻历史。2010年,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2014年,万年稻作习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万年县以高、中、低丘陵及冲积平原为主,俗称“六山一水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境内生态环境优良,贡米生产系统与其周围的山林形成了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农林复合系统。

一、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

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位于万年县东偏北约12公里,那儿群山环抱,形成了葫芦形的大源盆地。盆地北面是石灰岩构造的大、小荷山,南面是洞口,大源盆地东面有条大源河,流经仙人洞旁。1995年,中美联合农业考古队发现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的考古事件,不仅成为当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也对后人了解人类农耕历史文化具有非凡意义。在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考古报告中,发现了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清晰的地层关系证据,并找到了新石器早期的水稻遗存,对稻作农业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证据。遗址中新石器时代早期发现的栽培稻植硅石,将人类稻作的起源从7000年前又往前推了5000年,江西万年由此也成为人类所知的世界上最早的稻作起源地之一。

二、野生稻与栽培稻

20世纪70年代,在相距万年县不远的东乡县发现了一片野生稻,这种野生稻是遗存稻的祖型,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普通野生稻。由于处在各种灾害的环境下,东乡野生稻蕴含丰富的抗病虫害基因和很强的耐寒基因,对研究稻种起源、演化和今后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考古专家研究认为,在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中发现的稻作遗存具有野、籼、粳稻特征,是一种野生稻向栽培稻演化的类型,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堆积中发现了数量众多的野生稻植硅石,而在时间稍晚的地层堆积中,进一步发现了具有栽培形态的植硅石,形象地反映出在当时人们对野生稻已开始逐渐认识、利用,并主动进行驯化栽培的过程。中国栽培稻的驯化史可能始于距今1.5万年前后,此时正值晚更新世以来全球最寒冷的时期,当地居民为克服食物短缺的危机,开始有意识地选择野生稻进行采集和培育,华夏原始农耕文化就从此开始了。

三、万年稻

万年稻原名籼稻“坞源早”,据传明朝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万年县知县为答谢朝廷建县之恩,将该县东部归桂乡出产的“坞源早”制成大米进贡皇上,皇上食用后大加赞赏,传旨“代代耕作,岁岁纳贡”,万年贡米由此而得名。明末清初时期,州县纳粮送京城,要等万年贡米运到进仓后才可封仓,否则粮仓不能封,城门不许关,故也称作“国米”。

万年稻原产地裴梅荷桥村,此地具有培植万年稻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据专家考证,万年稻的生长培育对气候、土壤、水源等环境有着独特的要求,其具有不可移植性,这是由于万年稻的生长要求水土含有多种矿物质,适宜在丘陵和平地以及日照奇特、泉水温度变化明显等特征的地方种植。万年稻生长在山垄中,山上流下的山泉带着树木的凋谢物以及土壤中的矿物质,常年灌溉稻田,为万年稻的生长提供营养。如果要保证万年稻的正常生长,就必须保护好山林河流,这样才能有山泉常流。因此在万年稻所生长的农林生态系统和水土系统中,不但保留了独特的物种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还形成了高效的水资源利用和良好的水土保持技术体系,后经万年先人进行选种培育,历经近千年的演变,成为今天的优质籼稻。

万年人在近千年的育稻经验中,总结出了一套从良种培育更新、播种移栽、田间管理、收割储存到精制加工等一系列的传统贡米生产技术。其中“坞源早”的良种繁育需要在海拔50~80米的丘陵坂田中进行良种的栽培和管理,在灌溉上需选用天然山泉水。播种需在5月的前15天进行,幼苗在30~35天秧龄时移栽,施肥采用有机质专用肥,田间管理需人工除草,待万年稻成熟后通过人工或机器收割,最后的精致加工分为七步:杂物剔除、去石、砻谷、谷糙分离、碾米、抛光色选以及包装。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及传统生产技术的传承保留,造就了万年稻米的独特性,其米质优良,形如梭、白如玉,香软可口,营养丰富。经测定,万年贡米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其蛋白质含量比普通大米高1~2倍,且富含维生素B和多种微量元素。

四、稻作文化

悠久的历史、独具特色的稻米习俗孕育出万年贡米这一地方特色鲜明、文化积淀深厚的地方物产。万年人民与水稻之间感情深厚,在很早就已经形成放红绿萍选田、打桩排泉、扎草人拒鸟、油茶籽壳磨粉防虫等一系列独特的栽培管理方式,凝结了万年人民的劳作智慧,同时也是具有万年特色的稻作文化。如今,在万年仍然存在一些非常具有历史遗风的农耕信仰,如“敬老有福,敬土有谷”“祭谷王”等,提倡尊重老人才能够有福分,尊崇土地才能够有收成,且每年都会祭祀“谷王”,促使稻谷种植实现秩序化,为人们提供了和谐的生活空间。

万年稻米习俗及贡米生产技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民俗和人类生存发展史的一个缩影,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价值、重要的农业研究价值和可观的经济价值。

猜你喜欢

万年县仙人洞吊桶
打水趣事
仙人洞村
江西省万年县乡村地域多功能时空特征与格局演化
十五个吊桶打水
《庐山仙人洞》粉彩瓷瓶
15只吊桶
游仙人洞
我的好伙伴
半山有洞曰来仙
万年县开办“家校社共育,关爱留守儿童”夏令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