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义为先共同发展

2023-10-26夏一璞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世界发展

文|夏一璞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则要不断地促进发展、共享发展,让各国在持续的发展中相互成就,互利共赢。

2023年8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约翰内斯堡出席金砖国家同非洲国家及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发表题为《勠力同心 携手同行 迈向发展共同体》的讲话,呼吁各方坚定信心,众志成城,携手构建发展共同体,不让任何一个国家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掉队。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而建设更加美好世界,则要不断地促进发展、共享发展,让各国在持续的发展中相互成就,互利共赢。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度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化历史进程之中,以更加主动的精神,更加开放的姿态加强与世界的合作,力图建设一个双赢、多赢、共赢的多边贸易体系。面对西方贸易保护主义的极限施压,中国顶住巨大压力,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积极作为、勇于担当,为推动建设更加公平公正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的那样:“观察中国发展,要看中国人民得到了什么收获,更要看中国人民付出了什么辛劳;要看中国取得了什么成就,更要看中国为世界作出了什么贡献。这才是全面的看法。”

坚持以义为先,义利平衡,共同发展

正确义利观的提出距今已有10周年。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3月访问非洲时提出对非合作要讲 “真、实、亲、诚”。这四字箴言强调中非合作的互利共赢性质,表示中国将不折不扣落实承诺,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重在帮助非洲国家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多元自主可持续发展。这是实现与发展中国家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具体体现。2013年10月,习近平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坚持正确义利观,有原则、讲情谊、讲道义,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谈到支援贫穷国家时,他进一步强调,“有时甚至要重义轻利、舍利取义,绝不能惟利是图、斤斤计较。”这一观点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利自义出,以义生利的理念。

放置于国际关系视野,义利观的实质是如何兼顾与平衡国际道义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关系。义利相兼,既弘扬公道正义,又提倡共建共享利益。中国共产党在传统“义”与“利”之前加上了“共”的定语,这里的“共”既反映了共建、共赢、共享的国际主义情怀,也包含了互相信赖、彼此依存的国家间的守望相助,更体现了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大国担当。

发展既是时代重要主题,也是世界经济的核心问题,均衡普惠的发展既是实现国际公平正义的重要道义内涵,也是解决当前世界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世界各国围绕发展问题的合作与冲突是推动全球治理的主要动力。

以往实践与经验表明,以新自由主义为指导的发展模式最终导致南北差距扩大。中国提出的正确义利观不仅能够有效避免“为了争权夺利恶性竞争甚至兵戎相见”导致的“灾难性危机”,而且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齐心协力应对挑战,开展全球性协作”。自由发展是人的内在需求,繁荣昌盛是国家的必然追求,如何获得与实现,必须有道。何为道?融利弘义。中华文化与中国共产党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与实践的中国方案。

准确锚定自身的目标定位

如今,面对西方世界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等“逆全球化”行为,中国抓住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机遇期,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稳居高位,成为增长主引擎。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均GDP连年超过1万美元,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改变了过去被动接受的状态和边缘位置,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事务,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真正的多边主义。可以说,中国对自身目标定位更加清晰准确,不再被动地被外部世界所塑造,而是进入到与世界双向互塑的新阶段,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改革,促进中国与世界关系朝向更加良好的方向发展。

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旗下荃银高科的水稻专家在多哥示范田现场,为当地农民讲解水稻抽穗扬花期的关键技术和田间管理要点

中国更加从容自信地正视自身的文化传统、发展道路和对世界发展的贡献。我们通过坚守传承、创新转化那些塑造着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知识结构、风俗习惯、言行举止和伦理道德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创造新形态和新理念;我们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明前景,坚持在新征程中必须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坚决反击西方世界抹杀中国、矮化中国地位与贡献的错误言论,坚定历史自信,向世界展现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坚定道路自信,在推动全球经济发展、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实现文明交流互鉴、参与全球治理和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作出积极的重大贡献。新时代新征程,中国人民文化和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得以重塑和增强,中国以更加文明和自信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和看待国际社会,更能够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制定国家发展规划和推进民族复兴进程,积极稳妥地融入国际社会之中,保持战略定力,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不被外部世界的杂音和噪音所干扰。

为世界提供更为丰富的国际公共产品

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是全球治理的关键。随着综合实力的快速提升,中国不仅完成了从国际公共产品的消费者和参与者向倡议者和供给者的角色转变,而且还不断丰富和创新全球公共产品供给的方式和内容,推动全球各国以平等协商、分担责任、合作共赢的方式解决全球性或区域性问题,推进国际发展合作提质增效。

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保障粮食安全是重要的全球公共产品。中国在努力保证本国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应的同时,在南南合作框架下,积极承担国际责任,通过粮食援助、推广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科研合作、培养高层次人才、促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等方式应对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升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自身保障粮食安全的能力。

提供以减贫国际合作为主要内容的公共产品。贫困问题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挑战。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更加积极地参与减贫国际合作,通过对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各国宏观发展规划等,采取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免除债务、举办减贫培训班、开展三方合作等一系列具体措施,在国际减贫事业中更好地分享中国经验、提供中国方案和贡献中国力量,使得中国的减贫理念、经验和方案逐步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向世界提供互联互通、金融机构、共同发展、全球治理等物质和理念上的公共产品。中国以完善全球治理机制为核心目标,以伙伴关系网络为全球视野,以东亚和中国周边为重点地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核心抓手,辅助“一带一路”实现资金融通的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定期召开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为全球治理体系搭建新平台,开创了中国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新模式。

持续加强卫生领域全球公共产品供给。公共卫生是国际公共产品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很多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国际援助是弥补卫生领域公共产品不足的重要渠道之一。中国持续关注如何改善全球卫生治理,推动建立更加有效的全球卫生体系,不仅积极派遣援外医疗队和援建医院等基础设施,而且通过医疗机构对口合作,帮助多个受援国加强专业科室能力建设,针对受援国时常发生的疾病予以重点技术支持,开展重点项目提升受援国整体医疗卫生水平,更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方面彰显大国担当,持续集中对外进行人道主义救援。

为全球合作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

世界百年大变局之下的中国,紧跟时代步伐、顺应时代潮流,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使国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快速发展,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为全球合作发挥更加重要的引领作用。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主引擎。从中国经济总量看,由1952年的679亿元增至2022年的1210207亿元,当前中国经济总量折合约18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从中国经济增速看,1979-2012年中国年均增长9.9%,比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快7.0%,2013-2022年中国年均增长6.2%,高于同期世界2.6%的平均增长率,长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从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看,1979-2012年为15.9%,仅低于美国,位列世界第二;2013-2022年超过30%,居世界第一。

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逐渐从“跟随者”“并行者”向“引领者”转变。当前,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蓬勃兴起,这成为影响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重要因素,为中国提供了宝贵的跨越式增长机遇。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对过去技术依赖相对较少,沉没成本较低,能够更快采用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实现“跨越式”或“弯道超车”增长,例如数字经济、电动汽车和最新技术的高铁和地铁能迅速地铺满全中国。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作为消费大国和行业门类齐全的制造业大国,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应用市场,通过需求端的推动,实现制造业、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由下而上推动科技革命不断深化。在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创新载体向多主体、跨领域、网络化协同创新转变,中国发挥规模和制度优势,集中力量联合攻关,在关键科技领域及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逐步由技术消费者向技术生产者转变,使5G、人工智能、导航技术等局部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

中国成为推动国际秩序变革的中坚力量。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更多地得到国际社会拥护和响应,中国已经是全球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发挥的作用从区域走向全球,如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和合作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治理提供新方案。世界各国和地区、国际组织等都在密切关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这一点超越了以往发展阶段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中国广泛深入参与世界上关涉全人类的重大问题。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全球性挑战和课题日益增多,动荡变革的国际局势使各国间的摩擦不断增多,甚至个别国家为了自身利益不惜牺牲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如日本不顾国际社会强烈反对,执意要把核污染水直排大海。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始终胸怀天下,将如何处理这些涉及全人类共同利益,带有全局性和长期性的问题纳入全盘考虑。中国以身作则,超越民族国家基于自身利益的局部性的短期行为,在国际关系中,以义为先,作出巨大牺牲、付出巨大代价,号召各国摒弃狭隘的民族主义,倡导用更加平等、宏观和长远的视野来看待人类社会,整合平衡好民族国家与整个世界的关系。中国坚持以人类优先为准则,主张“国际社会要以天下之利为利,以人民之心为心,推动发展问题重回国际议程的核心”,加强沟通与交流,增强互信合作,超越差异、分歧,发挥各自优势,集体研讨并制定符合人类共同利益、整体利益的解决方案和发展模式,携手构建发展共同体,推动人类社会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猜你喜欢

世界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彩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