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口蹄疫的特点及防控
2023-10-26贾文博
高 淼,贾文博
1.吉林省公主岭市动物检疫站,吉林公主岭 136100;2.吉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长春 130062
口蹄疫(Aftosa)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牛、羊、猪等偶蹄动物多发。“国际兽疫局”(IOE)将口蹄疫列为A 类法定传染病中的第一个传染病,中国将口蹄疫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口蹄疫在中国又被称为口疮、蹄癀和五号病。口蹄疫(FMDV)在春夏秋冬均可发生,但以寒冷季节多发,初春高发。该病传播速度快,流行性猛,一经发生难以控制。
1 猪口蹄疫的临床症状
猪口蹄疫主要有三个症状:第一,蹄冠部位和口鼻有水疱和出血,一般在饲喂的过程中就可以发现,蹄壳与皮肤交界处有白色的水泡,水泡破后会出血,然后会越来越严重;第二,猪的精神状态不好,不爱吃料,还会发烧;第三,传染性特别强[1]。人感染口蹄疫病毒后,会出现不适、乏力、发热,手指、脚趾会出现透明水疱,口腔黏膜会出现疱性溃烂。目前人感染后没有有效治疗的对症药物,大概10 ~15 d 会慢慢痊愈。
2 猪口蹄疫的传染源
口蹄疫传染源是病畜,在病畜的皮肤黏膜及病变部位的分泌物中、唾液、血、尿、粪、泪、乳汁中都有病毒存在。FMD 病毒的传播主要是临床感染的动物传给易感动物,易感动物几乎全都是偶蹄动物,其中黄羊、纯种奶牛最敏感,其次是猪、羊、骆驼等。
口蹄疫的传染路径较多、传播速度较快,潜伏期或者发病的动物为传染源之一。动物组织、动物器官以及代谢物等都携带FMD 病毒,病毒可以通过物体、气体、环境进行传播。康复期间的动物、活疫苗免疫接种的动物也会带毒成为传染源,动物间极易传染。虽然人也会感染口蹄疫病毒,但是还没有人传染人的案例。经常接触患病动物的人才可能被感染,例如兽医、牧民、饲养员,或者免疫力较低的人容易被感染。
猪感染口蹄疫的途径有多种。FMD 病毒可以通过呼吸、进食、皮外伤和交配等多种途径进入猪体内,呼吸和进食是最容易被感染的。由于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尤其是处于下风口地区的易感动物极其容易被传染。另外,饲喂人员要尽量保证自身无毒,尽量避免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病毒带入饲养环境,导致猪被感染。
3 危害
3.1 经济损失巨大
一旦发生猪口蹄疫,病猪及其肉制品会被严格限制流通,直接导致经济损失;为了防止疫情的扩散而采取的封闭、隔离、公共交通阻断等都会对经济产生影响;销售市场和屠宰企业由于疫情的发生也会造成相应的影响。一旦进入扑杀环节,销毁、无害化处理都会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损耗。同时还要对饲养环境全面进行消杀,包括猪舍,周边相关联的环境,或者对饲养环境进行空场处理。猪口蹄疫是有疫苗可以接种的,但是由于口蹄疫不同分型导致保护率有限,所以需要多次接种疫苗,这就需要大量财力。
3.2 传染性高
口蹄疫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如果同时饲养了牛羊等其它动物,一旦猪发生了口蹄疫疫情极大可能性会传染给其它牲畜。不仅可以通过接触病猪传染,而且还能通过空气流通而造成感染。如果防控措施不力,还会造成人的感染。人感染口蹄疫的特征是突然发热,口、咽、手、足等部位出现大而清亮的水疱,没有有效的治疗办法,这些症状经2周左右可自然恢复,不留疤痕。因此,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大。
4 口蹄疫的防控
4.1 扑杀病畜
扑杀已感染口蹄疫的动物是为了消除病毒的传染源,感染病毒的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之一,隐性感染的动物和牛、羊等持续带毒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之一。疫情确定后,可视具体情况确定扑杀动物的数量,首先被扑杀的应该是病畜,其次是病畜的同群牲畜,至于疫区其它易感动物可留观一段时间[2]。当然,为了更精准和降低损失,可以先用试纸快速检测,随后进行实验室检测确认,按照检测结果进行扑杀,也能更准确地判断扑杀范围及数量,尽可能降低损失。
4.2 疫苗接种
口蹄疫(FMD)仍然是生产经济动物中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已经确定的7 种不同血清型的口蹄疫病毒中有6 种仍然在世界不同地区传播。随着病毒的不断变化,每个血清型中也存在广泛的多样性。疫苗需要与暴发毒株的血清型“匹配”才能提供保护。目前的疫苗是由化学灭活病毒生产的,这种病毒必须在高遏制条件下大规模生产。疫苗可以有效预防该疾病,但免疫的持续时间相当有限(约6 个月),而且疫苗接种不能提供无菌免疫或阻断携带者的发展。此外,疫苗非常不稳定,需要维持冷链运输及保存以保持疫苗的效力。定期检测易感动物体内抗体水平尤其重要,根据检测结果及时增加接种频率,使易感动物始终在免疫保护期限内,维持动物体内较高的抗体水平。
尽管口蹄疫灭活疫苗已经问世几十年了,但血清型和亚型之间几乎没有或根本没有交叉保护作用,需要与暴发毒株相匹配的疫苗。目前的灭活疫苗需要毒性病毒的生长,对逃离生产场所构成威胁,保质期有限,需要每4 ~10 个月重新接种一次。根除口蹄疫的主要限制之一是缺乏为此目的设计的疫苗,这些疫苗不仅可以预防临床症状,而且可以实际预防感染并有效中断自然传播周期。这些疫苗应该安全、廉价地生产,易于交付,并且能够诱导对多种血清型和亚型的终身免疫。此外,有必要制定更好的综合战略方案,以满足流行地区的具体需求。这些关键成分的可用性将大大增加全球控制和根除口蹄疫的可能。
4.3 疫区应当限制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
限制疫区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是为了切断传播途径。不论是个体养猪户,还是大型养殖场,要想避免口蹄疫疫情的发生,应当对易感动物和产品的引进保持高度警惕。疫区应当有大局观念,严防易感动物及其产品离开疫区是确保疫情不扩散的主要举措。所以,不管是疫区动物、动物产品、排泄物、饲料残渣等,还是疫区的工作人员,在疫情发生阶段都不要离开疫区,直到疫区最后一例病畜死亡,疫区经过严格的消毒杀菌后,按照国家防疫法规规定的相关空置期限后,再行进行其他活动安排。一般按照国家防疫法规的规定,发生过口蹄疫的饲养场所一般要空置3 个月以上才能进行重新使用,在空置期间还要进行多次的消毒工作,尽量做到无死角地全面消杀[3]。
4.4 饲养区动物卫生管理
一旦发现疫情除了要对饲养场地全面消毒杀菌外,还要暂停与动物及其相关产品关联的贸易市场和屠宰部门。同时还要对交易市场和屠宰场进行严格的消杀,此外,在此地区从事相关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运输车辆及工作人员也要进行全面的消杀,严禁病毒流出。要保持猪舍的通风,使猪舍处于干燥的环境,干燥的环境不仅不利于口蹄疫病毒的传播,而且很多其他的病毒都无法在干燥的环境中生存甚至传播。猪舍的保暖措施更要做好,口蹄疫多发于初春、秋冬及冬季,都是温度相对较低的季节,这种情况下保暖对于猪来说就比较重要了,尤其是未成年猪[4]。一般未成年猪感染口蹄疫病毒后死亡率远远大于成年猪,所以,未成年猪的保暖措施尤其重要。保证猪舍内温暖干燥,通风良好,有利于猪的生长发育以及免疫力的提高。严禁外来人员进入猪舍,这样就防止了外来病毒带入的可能性。
4.5 口蹄疫的流行病学调查
一旦发生口蹄疫疫情,追溯疫源和调查感染动物及相关动物产品去向尤其重要,并通知相关负责部门及时截停并销毁。同时也应该对本次疫情出现的时间,疑似引起此次疫情发生的事件、动物,或者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只有找到疫情发生的根源,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置,并及时进行阻断,防止疫情的扩散,及时划定疫区并进行封锁,为养殖户尽量减少损失。必要时,要对疑似疫区的动物、饲养人员、水体、饲料等分别进行采集样本,以帮助确定此次疫情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