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中国,每个人都能讲出一个运河故事

2023-10-26都潇潇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23年8期
关键词:大运河运河水利

□都潇潇

水波涟涟,滋养生息。 千百年来,大运河日夜不息,流淌至今。

中国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世界性文化奇迹,也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长河中展现巨大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伟大工程。

中国大运河起源于先秦,发展于秦汉、隋唐时期,繁荣于两宋,兴盛于元明清,衰落于清朝末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大运河航运水利事业,使其运输能力大为提高。 21 世纪初期,随着大运河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申遗的成功,加上南水北调工程的进行,大运河迎来了新的春天,其文化与生态价值得以呈现,古老的大运河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2014 年6 月23 日,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 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 ”

作为流动的文化,大运河既是时间上的流淌,也是空间上的绵延;既是文化的结晶,也是文化传播的纽带和文化创新的温床。她是润泽百姓的水脉,更是传承历史的文脉。不同地域的文化在大运河上流淌、交会,融合为各具特色又彼此包容的文化百花园;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明清小说,更是在运河一线被文人墨客创作、吟唱。

大运河有长有短,有兴有废,但都承载着人类认识世界、利用自然、追求幸福的水利故事。 大运河不仅有故事,是智慧,更是精神。 开凿运河的艰难坚韧,线路设计的奇思妙想,闸坝涵管的精心布局,综合功能的开发利用,管理维护的制度安排,环境生态的保护再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都是珍贵的运河遗产。 大运河遗产,不因运河荒废而遗弃,不因时过境迁而淡忘。

千年运河滔滔不绝,运河文化生生不息。古往今来,中国大运河承载着人类互联互通、共享资源的美好愿望,提示人类是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体;发挥着互通有无、传承文明、沟通民心的作用,是展现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精神的宝贵文化载体。 因此,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向世界讲好大运河的故事,不仅讲述运河故事,还讲述运河智慧、运河精神。 通过“运河”这个世界共有的文化符号,让大运河文化在推动国际合作和民心相通中发挥作用。

猜你喜欢

大运河运河水利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中国运河志》简介
如泰运河谣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放歌大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