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区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3-10-26徐冰莹胡凤芹
李 欢,徐冰莹,胡凤芹
(1.汉滨区蚕茶果技术中心,陕西 安康 725000;2.汉滨区农业技术推广站,陕西 安康 725000)
汉滨区属陕南秦巴山地丘陵沟壑区,富硒是最大的特色,是生产优质有机茶叶的理想之地。据检测,汉滨区茶叶平均含硒量达到富硒茶标准值0.35~5 ppm 的水平[1],其中陕茶一号是汉滨区从具有历史悠久的紫阳群体种中选育出来的优良富硒茶品种,也是汉滨区重点推广的品种。
1 汉滨区茶产业发展现状
截至2022 年底,汉滨区茶园总面积达到14 026.74 hm2,是2012 年的3.3 倍。其中,现代标准化茶园10 666.67 hm2,建成以大竹园、双龙、瀛湖、流水、晏坝、牛蹄等6 个镇为重点的万亩(1亩=0.067 hm2,下同)茶园示范镇。现代农业茶叶园区累计达到48 个,其中省级园区2 个,市级18 个、区级园区28个。茶叶产量达9 430 t;综合产值17×108元。全区茶叶加工企业72 家,茶叶合作社63 个,其中获得SC 认证的企业24家、获得有机认证4家、获得绿色认证11家,有32家茶企已获得“安康富硒茶”证明商标使用权,全区茶叶企业累计获得中、省、市各类茶叶参评奖项140 余项,年繁育能力1×108株以上。
经过10 年的发展,汉滨区茶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实现了茶农增收、茶企增效、产业提升的目标,但是与先进地区相比,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汉滨茶产业发展还有很多不足:一是我国茶产业生产规模经过连续多年的扩张,茶叶市场供大于求,但高附加值的富硒茶产品却供不应求,结构性矛盾冲突,不利于茶产业发展;二是茶产业投入资金不足,全区茶园建在浅山丘陵的坡地上,土地瘠薄、水源匮乏、灌溉设施条件差,老茶园、荒芜茶园占比大,全区还有近25%的茶园需要改造升级;三是管理上粗放,茶叶种植在防治病虫害方面以化学防控为主,存在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问题,不利于茶产品出口,面临着绿色技术生产的难题;四是龙头企业实力不强,知名度不高,带动能力弱;五是产品开发不足,高附加值产品少,如2022 年汉滨区茶叶产量9 430 t,产值仅17×108元,而紫阳县茶业产量10 011 t,产值25.14×108元,与茶相关的综合产值60×108元,产品附加值远高于汉滨区[3];六是茶产业链不够完善,与茶相关的第三产业,如“茶+旅游”“茶+文化”等还没发展起来;七是人才队伍匮乏,产销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对茶园和茶叶进行管理和宣传;八是内部竞争严重,同是安康市的汉滨区与紫阳县,都是安康富硒茶的主要产地,2022 年,紫阳县茶产业综合产值超过60×108元,是汉滨区的3.5 倍,是汉滨富硒茶产业发展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
2 汉滨区茶产业前景发展分析
2.1 优势
汉滨区是安康市主要富硒聚集区之一,具有优越的自然资源环境,在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叶生产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全区茶树基本都是在含硒量达中硒以上水平的土壤中种植,茶叶中硒含量高。主要种植的茶叶品种陕西1 号是汉滨区本地培育出来的富硒茶,是陕西首个、全国第9个通过国家品种登记的茶树品种,具有独特的品质和发展优势,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汉滨区茶产业基础好,茶园种植面积从2012 年的4 233.75 hm2发展到2022 年的14 026.74 hm2,10年中新增茶园基本都是以种植陕西1 号为主的现代化茶园,已初步形成规模化与连片经营的聚集产业发展模式,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
2.2 机遇
全国72%的地区缺硒,国内天然富硒茶产量较少,这为汉滨区富硒茶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汉滨茶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但政策利好,汉滨区人民政府把茶产业列入全区五大发展产业,资金、技术、人才投入必将增加,将有力促进汉滨茶产业发展。此外,2018 年以陕西1 号为主要品种的“安康富硒茶”被国家工商总局确定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打响了汉滨区富硒茶产业品牌,提高了汉滨区茶产业品牌价值。
3 汉滨区茶产业发展对策
针对汉滨区茶产业发展过程的优势与机遇,借鉴成功地区的发展经验,以做强龙头企业为核心、进行茶叶产品深加工的开发、强化品牌建设的增长型战略,以完善产业链、发展外贸、创新营销模式等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和以绿色生产技术、人才培养、茶农培训的防御型战略相结合,加快推进汉滨茶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
3.1 转向型发展战略
3.1.1 连片经营
改变荒山、荒坡种茶的传统思想,结合土地流转、林权制度改革,支持区内富硒土壤镇重点发展茶产业为主的现代化种植园与茶精深加工生产基地建设,加快浅山丘陵地块的平整工作,促进茶园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形成连片经营。
3.1.2 提高夏、秋茶的利用率
加强对夏、秋茶的科研与开发,提高茶叶资源利用率,提高厂房设备等投资的利用率,增加就业岗位,提高茶农收入,提升汉滨茶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3.1.3 推进茶产业管理机械化
加强茶产业生产管理的机械化,包括管理机械、运输机械、喷灌设备、茶叶收获机械、初加工机械等,提高茶产业的生产效益。
3.1.4 推广绿色生产技术
富硒、有机茶是未来茶叶竞争的核心。茶叶种植中,推广绿色有机肥料及高效的施肥技术,尽量施用生物肥以及生物型复合肥,减少肥料对环境带来的危害;在茶园防病虫害中,以绿色防控为主,化学防控为辅,避免不科学使用化学药剂对环境以及茶树造成的危害;在茶叶加工中注重应用低碳节能技术以及清洁化技术。
3.1.5 加快茶产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探索“产业链+人才链”发展模式。通过培训、网络学习、函授学习、参观交流、生产实践等形式,培训一批农民技术专家、茶叶加工技术骨干队伍,提高茶产业队伍的专业水平。政府可出台一系列鼓励支持技能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如积极为茶产业人才申报职称、申请高层次人才奖励政策,大力打造“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全链条人才培育体系;二是培养创新人才。每年通过公开招聘涉茶专业人才,培育技术骨干力量。加强对涉茶专业人才培训,如茶树育种、茶树病虫害防治、设计茶产品包装等,激发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积极开展企业人才素质提升工程、职业技能培训工程和线上销售技能培训工程;三是实施校企合作培育专业人才,主要是依托安康学院的支持,开展安康市乡村治理人才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二期)茶叶加工制作实训等课程[5]。同时,参考广西柳州职院技术学院的螺蛳粉产业学院,进一步探索与安康学院共建茶产业学院,打造与安康富硒产业链对接的具有特色竞争力的专业群,培养高素质、具创新力的富硒产业技术技能复合应用型人才。
3.2 增长型发展战略
3.2.1 做强作大核心企业
核心企业对产业有极强的辐射带动能力,可促进产业的持续性发展。首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500强企业、省内外优秀企业和各类工商民营资本进入茶叶产业,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支持区域内骨干企业与省外有实力的茶加工企业采取合资合作、兼并重组、股份改制等方式,壮大龙头企业规模和实力,力争用3~5 年的时间,形成“一个集团公司引领、一批生产工厂支撑、一套质量标准体系、一个对外公用品牌(安康富硒茶·陕茶一号)、线上线下两个市场发力”的产业格局;其次,强化帮扶政策,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对全区内现有的72家茶加工企业加强甄别筛选,对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骨干企业,在政策、资金、人才等帮扶政策上适当倾斜,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培育2~3 家具有竞争力、影响力、支撑力的“茶”字号龙头企业;再次,提升链主企业的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制定国家登记品种陕茶1号全产业链项目建设方案,并确定汉水韵公司、东旭公司、德润公司3 家企业为汉滨富硒茶产业链链主企业,着力从鲜叶采摘、产品加工、品牌培育、冷链物流、电商平台、市场营销等环节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区富硒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3.2.2 继续推进品牌整合
以安康富硒茶·陕茶一号公用品牌为区域内核心品牌,完善安康富硒茶标准体系、准入标准和技术保障,不断提升品牌价值与品牌效益。一方面,帮助区域内40家还没有被授予安康富硒茶·陕茶一号称号的企业提升茶叶品质和生产技术,使这40家企业早日达到安康富硒茶标准体系;另一方面,大力整合区域内茶叶品牌,召开茶叶品牌资源整合工作会,整合区域内几十种繁杂的茶产品品牌品名,统一为“安康富硒茶”品牌+企业名称+地域标示,增强品牌市场竞争优势。
3.3 多元化经营型发展战略
3.3.1 进一步健全完善产业链
茶产业发展的成功,要由传统单一发展方式向多业态融合发展方式转变,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构建“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精深加工-科技研发-品牌创建-市场营销-休闲文化-仓储物流”的全产业链模式。汉滨区要在现有“农户+基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茶产业链条基础上,融合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加强茶产业链条延链、强链,做大“茶业+”衍生关联产业,通过第三产业融合形成“茶业+大产业”的格局。可以发展休闲观光度假、采摘体验、茶文化传习及文化旅游产业,如文旅康养产业链方面,大力实施“旅游+”“康养+”战略,打造“溪谷画廊、生态茨沟”品牌。打造一批休闲旅居、田园观光、亲水体验等康养产品多元化、经营特色化、服务定制化、业态复合化的康养基地,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文旅康养产业体系。
3.3.2 发展外贸,实施走出去战略
安康是古马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叶对外贸易历史悠久。世界缺硒的国家有40多个,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汉滨区要找准茶叶在“一带一路”的贸易战略定位,积极融入,以“安康富硒茶·陕茶一号”公共品牌的贸易营销定位,向世界缺硒国家实施走出战略,促进汉滨区富硒茶产业的发展。
3.3.3 创新营销模式
在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已渗入经济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互联网+”成为促进行业产业发展的催化剂。汉滨区茶产业销售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精确把握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需求变化,尤其是年轻一代消费者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和偏好,调整企业产品开发的方向和创新的内容。通过“互联网+茶”,改变与拓宽汉滨区传统茶叶销售的市场格局,重新构造茶产品分销渠道。利用“互联网+茶”,通过电子商务,促进茶产品与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融合,不仅可减少中间环节,实现“农户+基地+加工+消费者”全链条的融合,而且有利于降本增效,提高汉滨区富硒茶产业的竞争力,拓宽汉滨区富硒茶产业的销售渠道。
4 结语
茶产业是汉滨区的传统优势产业,通过加强现代化茶园基地建设、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延长补短健全茶产业链、提升安康富硒·陕西一号公共品牌价值与产业链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扩大汉滨茶产业规模,推进汉滨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使其在全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