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泗县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2023-10-26胡现清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7期
关键词:泗县赤霉病白粉病

胡现清

(泗县草庙镇农村经济技术工作站,安徽 泗县 234335)

小麦是泗县主导粮食作物之一,是当地农户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传统种植技术模式下,小麦栽培技术落后,病虫害防治不科学,因而小麦的产量以及种植效益并不理想,影响农户的生产积极性。推广应用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并加强小麦病虫害防治,是实现小麦优质丰产、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1 土地准备

1.1 选地

优先选择土壤肥沃、土壤深厚、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地块。以交通便利、靠近水源、pH 值为6.5~7.5 的地块种植小麦最为适宜。禁止在盐碱地和低洼易涝地种植小麦[1]。

1.2 轮作

轮作是降低小麦病虫害发生率的重要举措,所以农户要提高轮作意识,结合当地农作物生产情况合理选择轮作的农作物。以泗县为例,建议将小麦和玉米等作物实行2~3 年轮作,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1.3 整地

播前整地,清理干净田间残留的枯枝败叶、地膜、石块、杂草,选择晴天深翻土壤20 cm 晾晒,杀灭土壤中残留的部分致病菌好虫卵,而且能够提高土壤松散性、透气性以及保水性。

1.4 施肥

建议农户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法。一般情况下,高产田每0.067 hm2施腐熟农家肥1 500~2 000 kg、复合肥40~50 kg,中低产田每0.067 hm2施腐熟农家肥1 000~1 500 kg、复合肥30~40 kg。将肥料深翻入土,耙平地面备用[2]。近年来,泗县加大测土配方肥的推广力度,测土配方肥施用占全县小麦种植面积的60%以上。

2 种子选择及处理

2.1 选种

种子质量和小麦产量密切相关,要结合当地气候、水文、土壤、用途、病虫害情况等多方面的因素科学选种。优先选用经过当地农业部门审核认定和推荐的优质高产小麦品种,以泗县为例,小麦品种主要以淮麦33、淮麦46 等为主,上述品种具有优质、耐涝、耐寒、耐高温、抗发芽、抗倒伏、抗病虫等特征和优势,非常适宜在当地种植。农户要从正规渠道采购麦种,针对自留种的农户,应认真筛选种子,将霉变种、残缺种、虫蛀种等剔除,留下优质、饱满的麦种备用。使用原种时,应确保纯度≥99.9%、净度≥99%、发芽率≥85%、含水量≤13%。使用杂交种时,应确保纯度≥96%、净度≥98%、发芽率≥85%、含水量≤13%[3]。

2.2 处理

小麦播种前,应适当处理麦种,选择晴天8 时—10 时和15时—17时晒种,杀灭种子表皮病菌,打破种子休眠期,激发种子酶活性,有助于提高发芽率。避开中午高温时间段,避免麦种被高温灼伤。与此同时,要做好种子包衣工作,在小麦播种前2周,选用小麦专用复合型种子包衣剂,将其和麦种拌匀,可促进幼苗生长,降低病虫害发生率。

3 精量播种

3.1 播期

小麦播种时,应保证温度稳定在10℃左右,同时要做到足墒播种,墒情较差时要进行人工造墒,然后再播种,提高出苗率。泗县小麦适宜播期为10月中下旬[4]。

3.2 播量

综合考虑小麦品种、土壤肥力等因素,灵活调控小麦播种量,确保达到理想的产量。以淮麦33、淮麦46 等品种为例,每0.067 hm2麦田用种量需控制在7.5~10 kg,基本苗12×104~20×104株/0.067hm2。

3.3 机播

建议使用小麦专用播种机进行精量播种作业,播种前做好机械设备调试工作,确保下种均匀、深浅一致、无漏播重播现象,保证一播苗全苗壮。播种时控制好机械设备行进速度,稳定在5 km/h 左右,播种深度3~5cm,播幅8 cm,平均行距26 cm,播后覆土3 cm,然后适当镇压,有助于达到一播全苗,不缺苗断垄。

4 加强播后管理

4.1 查苗补缺

小麦播种后及时查看苗情,做好补苗工作。建议农户事先准备经过催芽的相同品种的麦种补栽,补苗后要浇适量水,提高移栽成活率。

4.2 追肥浇水

在小麦播种后4 周浇头水后,每隔2 周浇水1 次,共浇3次,第3 次浇水若发现苗情较差,可追施尿素5 kg/0.067 hm2,促进小麦高产稳产目标的实现[5]。

4.3 镇压、化控

镇压化控是防止小麦徒长、促进小麦丰产的重要举措。小麦拔节前,若发现田间小麦长势偏旺,要及时进行镇压处理,建议在气温回升、表土干燥、无霜冻无露水的晴天开展镇压工作,不可在土壤过湿、寒潮前镇压。合理控制镇压强度,避免出现过度镇压的现象。此外,有条件的农户可通过叶面喷施多效唑的方式,达到化控的目的。

4.4 化学除草

结合麦田内的杂草类型,灵活选用高效化学除草剂,确保达到理想的除草效果。如:麦田雀麦、黑麦草、婆娘蒿、婆婆纳等杂草较多时,建议农户在小麦拔节封垄前每0.067 hm2用15%炔草酯30 g+73%苯磺隆2 g兑水15 kg喷雾,除草效果较好。

4.5 预防冻害

越冬前,农户可通过浇灌越冬水、喷施防冻剂的方式,减轻寒潮对小麦的影响。同时,寒潮来临前若发现麦田有大量裂缝,应及时盖麦,选择晴天下午用土或圈粪盖麦,厚度约为2 cm,能够起到弥补裂缝、保温、防寒、保墒等作用,确保麦苗安全越冬。针对已经遭遇冻害的小麦,应及时追施尿素、复合肥,加快恢复苗情,最大限度的降低对小麦产量所造成的影响[6]。

5 病虫害防控

泗县小麦栽培中常见的病虫害主要包括: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蚜虫等,具体防控措施如下。

5.1 常见病虫害及其发病特征

5.1.1 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也被称之为烂穗病,其病原为镰刀菌,属真菌性病害。病菌主要在秸秆上越冬、越夏,成熟后随风雨及气流传播。小麦进入抽穗扬花期后,若遇到连续阴雨天气,极易导致赤霉病的发生。小麦栽培时,若密度过大、田间郁闭、土壤板结、排水不良等,都会增加赤霉病的发病率。麦穗受害后,出现水浸状病斑,颜色为浅褐色,后期病斑不断扩大至全穗,颜色变为枯黄色,有的形成枯白穗。潮湿环境下,病部出现霉层,颜色为粉红色,后期麦穗上出现大量黑色小颗粒。麦茎受害后出现不规则状病斑,影响正常抽穗。

5.1.2 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属土传真菌性病害,病菌主要在土壤内越冬,次年播种后温度达到15℃~20℃时快速传播流行。小麦栽培时,若降雨多,缺乏光照,极易导致纹枯病的发生。小麦纹枯病可发生于任何时期,受害的小麦会出现下述症状:烂芽,幼苗芽鞘变为褐色,后期逐渐枯萎死亡腐烂,影响正常出土;病苗枯死,小麦3 叶期时叶鞘出现云纹状的病斑,颜色为灰褐色,受害苗无法长出新叶枯死;小麦拔节后可发现叶鞘出现浅褐色的病斑,茎基部呈云纹花秆状;枯株白穗,小麦茎受害后,茎壁出现椭圆形的病斑,呈褐色,后期茎壁失水坏死,导致小麦死亡,形成白穗[7]。

5.1.3 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属世界性病害,每年的3 月—5 月,是该病的高发期。小麦生长后期,若遇低温和持续降雨,将会加重白粉病的发生。小麦栽培时,若麦田密不透风,湿度大,滥用水肥,会进一步增加白粉病的发病率。

小麦白粉病,主要以危害叶片为主,受害叶面出现大量白色丝状的病斑,病斑表面形成霉层,呈白粉状,后期病斑不断扩大融合,成为椭圆形的大霉斑,将叶片覆盖,此时霉层变为灰色,叶片逐渐发黄枯死,影响正常抽穗。

5.1.4 蚜虫

蚜虫是草庙镇小麦栽培最为常见的害虫,穗期是蚜虫危害盛期。蚜虫的虫体小,繁殖速度快,防治难度较大。蚜虫主要利用刺吸式口器吸收小麦的汁液及养分,导致小麦生长矮小,叶片卷曲,提前老化早衰。不仅如此,蚜虫还是各类病毒的重要传播媒介,极易导致病毒病的传播。

5.2 防治措施

5.2.1 农业防治措施

播种前清理干净田间地头的禾本科杂草及自生麦苗,将侵染源消灭掉,防止蚜虫栖息和繁殖;科学选种,优先选用抗病品种;做好种子筛选、晾晒、种子包衣等各项工作,降低病虫害发病率;科学选地,禁止在低洼易涝的地块种植小麦;降雨后及时排水,降低土壤湿度;控制播种时间,避免扬花期遇雨水;做好整地工作,提倡深耕灭茬,可减少田间菌源数量;科学施肥,增施腐熟有机肥和磷钾肥,少施氮肥,提升小麦的抗病力。

5.2.2 化学防治措施

小麦赤霉病防治:在4 月底—5 月初,每0.067 hm2用15%丙硫戊唑醇悬浮济60 mL 或48%氰烯·戊唑醇40 mL 喷雾防治。小麦纹枯病发生后,建议交替喷施20%三唑酮乳油2 0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 000 倍液,每间隔1 周喷药1次,连用2~3 次。小麦白粉病防治:播种前,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拌种;发生病害后,建议交替喷施20%三唑酮乳油1 000倍液、40%福星乳油8 000倍液,每间隔1周喷药1次,连用2~3 次[8]。小麦蚜虫防治:播种前用吡虫啉拌种,可有效预防蚜虫;麦田蚜虫数量较多时,可用20%百蚜净60 mL、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 g、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 g 等兑水50 kg喷雾,每间隔1周用药1次,连用2~3次,防治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泗县赤霉病白粉病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一到春季就流行 蔬菜白粉病该咋防
安徽泗县:山芋让村庄发展更红火
安徽泗县:“扶贫瓜”走进城市餐桌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
Top Republic of Korea's animal rights group slammed for destroying dogs
我愿意
——献给地震灾区的志愿者
拉萨设施月季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小麦赤霉病的控制处理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