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土地撂荒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

2023-10-26贾利琼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7期
关键词:耕种耕地土地

贾利琼

(偏关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心,山西 偏关 036400)

1 农村生产现状

1.1 农村人口结构问题

根据国家最新报道,我国目前有6×108农村人口,2021年粮食产量6 828.5×108kg,比2020 年增加133.5×108kg,增长2.0%。虽然总体有所增长,但在粮食产量稳步增长的同时,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数量却在减少。农业人员的减少势必会影响到粮食产量。

1.2 农村土地荒废严重

土地资源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粮食产量。主观方面农村人口流失,农业生产劳动力缩水。客观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农业生产活动也需要变革,不能还停留在靠天吃饭层面。

1.3 农村经济比较落后

农村经济的发展相对于城市经济显然落后很多,农民的收入方式单一且水平较低,纷纷转向其他行业。而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教育、医疗等资源大多投放到城市里,造成了很多无人村的根本原因。

2 山西省耕地撂荒现状

2022 年最新调查数据表明,山西全省共有耕地面积388.28×104hm2,其中水田5 020 hm2,占比0.13%;水浇地104.78×104hm2,占比27.08%;旱地281.67×104hm2,占比72.79%。2022 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为313.81×104hm2,耕地撂荒面积66.67×104hm2。撂荒的土地加速了土壤干旱、砂化,在改变耕地质量的同时,也严重威胁到耕地数量的稳定;耕地撂荒面积的扩大,加剧了种植面积的快速减少,农产品产量必然减少。耕地减少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农村经济的发展就会滞后。

耕地撂荒的主要原因分为四点:一是因自然环境差、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落后导致撂荒。山西省67%的耕地为山旱地,通行不便,耕种以人工为主,机械无法普及,耕种效率低、产量少。部分地区植被覆盖率低,降水稀少,土壤砂化不宜种植粮食;二是因农村人口流失、劳动力严重不足导致撂荒。仅靠种田不够维持农民全年生活支出,进城打工、经商成为另一种选择,农村人数减少,农田耕作面积相应减少,耕种不便的田地只好任其荒芜;三是因种植收益低导致撂荒。农民种地成本逐年上升,农业生产创造的价值增长缓慢,非农产业的高效益,反倒更吸引人;四是土地流转存在问题导致撂荒。不健全的土地流转制度使农村土地存在“不愿流转”和“不能流转”现象,因为害怕导致农民身份改变,所以进城农民宁荒不转。

3 耕地撂荒的影响

农村耕地撂荒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耕地撂荒给土地带来的破环极为严重,后期恢复费时费力。

3.1 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耕地撂荒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是极为严重的,首先土壤硬化,土地营养流失,土壤性质发生变化,耕地力被破坏,难以种植农作物,土壤后期恢复困难;其次耕地面积减少,粗放的种植方式仍未改变,依然会产生新的种植问题,为了维持农田作业,部分农户选择毁林开荒,形成恶性循坏,对整个生态健康造成危害。

3.2 影响粮食安全

我国人口数量大,人均耕地面积小,人地矛盾日益加剧。耕地撂荒导致的耕地减少会造成农业生产疲软,成为威胁我国粮食安全的一大隐患。

3.3 加剧社会问题

青壮劳力到城市生活工作,城市人口密度增加,农村出现老无所养,幼无所依现象,社会问题严重。

3.4 阻碍经济发展

耕地撂荒会直接导致当地农作物产量减少,制约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失去最根本的物质保障,第二、三产业同时失去了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柱。

4 撂荒地整治的政策、法规

4.1 国家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七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耕地。已经办理审批手续的非农业建设占用规定,一年内不用而又可以耕种并收获的,应当由原耕种该幅耕地的集体或者个人恢复耕种,也可以由用地单位组织耕种;一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闲置费;连续两年未使用的,经原批准机关批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偿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该幅土地原为农民集体所有的,应当交由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恢复耕种。

承包经营耕地的单位或者个人连续两年弃耕抛荒的,原发包单位应当终止合同,收回发包的耕地。

4.2 国家法规

为了整治农村土地撂荒现象,国家新出台一项法规《关于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从6个方面对治理土地撂荒现象作出详细分析指导。

一是坚持土地分类指导,要求各地区有序推进撂荒地利用;二是强化土地政策扶持,积极引导农民复耕撂荒地;三是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改善撂荒地耕种条件,达到增产增收;四是规范土地流转经营制度,促进撂荒地规模经营;五是强化技术指导服务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六是加大宣传引导,提高遏制耕地撂荒的自觉性。

4.3 撂荒地回收

针对农村土地撂荒现象,国家已经开始了全面治理,对撂荒地实行回收及复耕复种。治理过程中既要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也要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此前国家分配给农民的使用权,不会因为现在撂荒,回收使用权。村民不耕种的情况下可以把土地流转出租或托管经营管理。

长期在外打工无力耕种的农户,或因举家外迁造成土地撂荒的农户,在充分尊重个人意愿和合理经济补偿基础上,鼓励自愿退出承包权。重新回收的耕地可以用土地托管的方式,托管农业生产合作社或种植大户耕种,实行土地托管制度,解决耕地撂荒现象。

5 撂荒地整改

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整合农村闲置资源,坚持农业优先发展,开展撂荒地治理工作。

5.1 进一步深入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是从思想方面改变农民主体意识,只有明白了农民农田农业三者不可分离,才能自觉爱惜土地,保护现有耕地,把恢复撂荒地和种好优质粮田作为自己应尽的义务。把切实解决农村耕地撂荒问,调整产业结构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突破口。

5.2 进一步激发农民群众的种地热情

5.2.1 惠农政策方面

恩威并施。既要维护农民切身利益,确保各项资金补贴不折不扣发放,又要严格管理核查,撂荒地决不允许冒领取各种种粮补贴。耕地保护及时调整策略,全面禁止非农占用耕地,让满足条件的撂荒地尽快复耕复种。大力规范农资市场,加强监管力度,防止因物价上涨过快,种地成本增加而出现撂荒。

5.2.2 居家养老方面

民政部门可以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各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统筹发展,大局考虑,合力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5.2.3 女性就业途径方面

采取政府引导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式就业,充分发挥女性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根据实际情况,精确分工合作,协调女性务农与务工的收入方式,带动农业增产帮助家庭增收。

5.3 要进一步加大土地流转力度

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有序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从根本上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提高耕地使用率。

5.4 要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多渠道、多方位整合农村资源,合理分配涉农专项资金的使用,逐步修复农田水利道路等基本设施,优化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抗灾能力,防止出现新的撂荒。

5.5 要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转变传统经营理念,明确土地撂荒与退耕还林的界限,鼓励农民种植优势作物,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多种经营方式共存,增加土地收益,稳定土地耕种。

5.6 要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

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推广良种良法和农机、农艺。普遍提升农民科学种植和文明用地的知识水平,针对撂荒地做专业指导,实行撂荒地复耕复种示范田办法,使之扩大种植面积,增强解决撂荒地的科技支撑力量。

5.7 土地整改方面的措施

适当延长土地承包的时间,将土地承包所得收益全部归农民所有,保证农民务的积极性。做好土地使用规划,适合耕种的土地应以农业生产为先,减少因日常生活所需而人为破坏耕地,造成撂荒。核实土地耕种面积,鼓励宜种的撂荒地复耕复种,以实际种植面积来进行经济补偿。

5.8 国家对农村耕地撂荒加大处罚力度

对于恶意破坏耕地,增加撂荒面积,和一些利用荒地套取国家补贴的行为,国家应加大处罚力度,轻则补贴停发,重则土地收回,以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生态安全。

6 农村未来发展

除了保护耕地不被浪费以外,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的整体生活质量,国家也大力投入了很多的基础建设来助推农村的发展。

6.1 农村生活条件有所改善

为了缩小城乡差距,缓减城市人口压力和就业困难等问题,国家鼓励年轻人返乡创业,并分配专项资源用于农村地区的道路、自来水,天然气等环境建设,农村人的基本生活条件与城市差距越来越小,在教育、养老、医疗、健身、垃圾处理等方面越来越便利,不再是以前人们印象中的脏乱差,不但有符合现代生活的设施,还有绿水青山。

6.2 农业生产现状有所改善

农民的农业生产条件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农作物品种栽培和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会得到更加专业化的指导。到时候土地充分合理使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劳动力外流情况减少,农民幸福感提升,农村将会成为更适合人类居住的田园。

农业层面的发展始终是国家发展建设的重要层面,农民生活、农村经济问题、农田耕地利用问题、粮食产量问题,都是需要高度重视和关注的,有了稳定的农业保障,社会经济才能稳步发展。在国家对农村、农业的大力改革之下,相信未来的农村生活会越来越好,也会更加让人期待。

猜你喜欢

耕种耕地土地
秋夜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谁来耕种”之问真的无解?——集约经营之后,榆阳农民如同“甩手掌柜”
时尚耕种——种植自己服装的人们
保护耕地
我爱这土地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耕种者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