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闭症儿童的抑制控制特征研究进展

2023-10-26郑力瑾肖永涛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16期
关键词:控制能力刻板自闭症

李 凡 郑力瑾 肖永涛

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与信息工程学院听力系,浙江杭州 310053

自闭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具代表性的疾病,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其主要临床症状为社会沟通交流障碍、刻板重复行为,具有不同程度的信息处理渠道异常,涉及社会信息识别和处理、共享注意、执行功能调节的多个神经认知回路[1]。相关领域研究表示,执行功能中的认知灵活性和抑制控制能力可能是影响自闭症儿童出现刻板行为的因素所在[2]。因此,积极探索自闭症儿童的抑制控制特征,为其提供更高效、更有价值的康复治疗方法,以期大幅提升预后效果。

1 抑制控制能力内涵

1.1 抑制控制能力概念

抑制控制(inhibitory control,IC)是指通过调节人们的注意力、行为、思想和情绪等来抑制干扰反应和注意力倾向以实现当前目标的能力[3]。作为执行功能的核心组成部分,抑制控制能力与个体的言语语言发展有着显著联系。抑制控制能力分类方法较多,多数学者按照抑制控制对象对其进行划分,但具体内容存在差异。Bjorklund 等[4]将其分为行为抑制和认知抑制。前者指有意控制优势行为,如延迟满足、运动抑制;后者则是对认知活动的内容或处理过程的加工和控制,如思维压抑。另一些研究人员将其分成注意力、记忆、动机和行为抑制四大类。其中,注意力抑制是帮助孩子将注意力集中,重点关注与当前认知活动相关的对象和信息上,并抑制无关信息对注意力的干扰;记忆抑制可以抑制一些无关刺激和主动干扰;动机抑制能够抑制孩子当前的非理性动机,或抵制当前的诱惑,以实现更长远和有意义的目标;行为抑制可以抑制与当前目的无关的行为或不适当的行为,使孩子能够根据指示或目标成功完成行动和行为。

1.2 抑制控制能力影响机制

阳雨露等[5]研究发现,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抑制控制能力与刻板重复行为有关,随着抑制控制能力的下降,其刻板重复行为程度加重。根据神经生理学机制研究,抑制控制过程需要背外侧前额叶、前扣带回[6]和纹状体[7]等特定脑区的参与。MOSCONI 等[8]研究认为,抑制控制能力缺陷与儿童刻板重复行为水平较高具有相关性,且患儿前纹状体的损伤与刻板重复行为关系密切。THAKKA等[9]指出,自闭症儿童的前扣带回异常激活,这与神经生理学结果存在一致性,进一步证明前扣带回的过度活跃与刻板重复行为有关。因此,上述研究均表明,抑制控制能力的缺陷可能是自闭症患者存在刻板行为的原因所在。

1.3 抑制控制能力发展

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出生后12~18 个月是抑制控制能力最先出现的时期,同时会伴随着注意力机制的成熟[10-11]。1 岁末时,儿童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是努力控制的基础。Kopp 指出,2 岁时,儿童的认知成就为抑制控制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首先,儿童必须有能力将自己视为独立个体;其次,他们必须具有一定的表达和记忆能力,能够按照照顾者的指示和要求调整自身行为[12]。6 岁之前对抑制控制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在3~6 岁会发生显著变化[13]。

2 研究范式

2.1 冲突抑制

冲突抑制任务主要用于评估儿童的抑制控制能力和认知转化能力。常见的冲突抑制任务机制为均涉及两种完全相对的刺激、规则或指令,以形成显著干扰,并要求受试者灵活切换。冲突抑制任务包括多种研究范式。以Stroop 任务为例,经典的Stroop 任务为色彩Stroop。该任务将表示颜色的词语呈现在儿童面前,而该词语是用另一种颜色的墨水写的。此时,受试者被要求说出墨水的颜色。然而,由于受到文字表面涵盖意义的影响,受试者常常无法正确辨别墨水的颜色。原因可能是受试者会对字面意思的反应较好,所以他只能错误地用字面意思代替墨水的颜色。随后的研究人员根据需要调整了Stroop 任务,以测量儿童在特定领域的认知发展。有研究利用该实验范式对儿童的数值比较进行了行为和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结果表明,该效应与Stroop 任务具有相似的抑制控制机制和认知神经机制[14]。

2.2 规则转换

规则转换任务主要用于测试儿童的工作记忆和抑制控制能力。常见的规则转换任务包括维度变化卡片分类任务(dimensional change card sorting,DCCS)和灵活选择任务(flexible item selection task,FIST)[14]。维度变换卡片分类任务是经典的规则变换能力测试之一。这个任务是Frye 设计的,用来测试3~5 岁儿童的规则转换能力。在这项任务中,将会呈现一组彩色图形卡片,受试者首先用一种维度(如颜色)对卡片进行分类,接着再用另一维度(如形状)分类。该类实验儿童往往会出现持续的错误,其原因在于无法灵活地转换规则。究其本质,是因为维度变化前的规则成为儿童压制新规则的主导规则,从而导致认知冲突和连续性错误。

2.3 延迟满足

延迟满足任务主要用来测试儿童对欲望和动机的自我控制,以及其他重要的认知过程,如儿童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延迟满足的实验范式有很多,其中最经典的是社会认知心理学家米歇尔于1974 年提出的自我延迟满足范式[14]。

3 自闭症儿童的抑制控制能力

国内外一些学者对自闭症儿童抑制控制能力的特征展开了相关研究。Ozonoff 等[15]采用信号停止和负启动任务对ASD 儿童与正常儿童进行抑制控制能力测试,两组儿童表现未存在明显差异。Hughes 等[16]通过窗口任务和迂回取物测试,则发现ASD 儿童抑制控制测试成绩相对正常儿童和重度学习困难儿童较差。苏艳丽等[17]通过反应/不反应和stroop 色词任务对高功能ASD 儿童的抑制控制功能进行研究,发现其存在部分抑制控制功能缺陷。抑制控制能力可分为三个方面:优势反应的抑制、干扰因素的抑制与前摄抑制[18],故有些学者对于ASD 患者抑制控制的子成分也展开了相应研究。Christ 对ASD 儿童的优势反应抑制和干扰因素的抑制进行探索,发现ASD 儿童在干扰因素的抑制能力方面存在缺陷[19]。基于Christ 的实验,Nena 等[20]选择不同研究范式进行实验,再次表明ASD 只在干扰因素的抑制能力方面存在缺陷。另有学者将抑制控制能力分为延迟抑制、冲突抑制和抗干扰抑制,Sanderson 等[21]发现 ASD 仅在冲突抑制能力上受损。由此可见多数研究认为ASD 患者存在抑制控制功能障碍,但是目前研究所采用的实验范式缺乏统一性,并且抑制控制的三个子成分之间未进行比较,尚不明确ASD 患者的抑制控制缺陷主要由哪一子成分决定。

此外,相关研究表明,抑制控制能力与儿童言语语言能力相互关联。Maier 等[22]对4~6 岁正常儿童进行抑制控制能力与表达性词汇的纵向研究,结果发现,在抑制控制能力方面取得较大提高的儿童,在学习表达性词汇上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有学者对4 岁儿童的研究则发现控制抑制能力是接受性词汇技能的显著预测因素[23]。Woodard 等[24]研究了4~6 岁儿童的抑制控制能力与语言理解能力之间的关系,发现抑制控制在儿童对非典型句和歧义句的处理中起作用,能够使儿童抑制和修改对歧义单词或句子的误解。Hughes 通过Luria 手部游戏对ASD 儿童、正常儿童以及语句能力匹配的学习困难儿童的抑制能力进行探究,发现ASD 儿童抑制能力表现最差,其能力水平与标准化语句理解评估中的表现显著相关。

4 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启示

本研究通过综述自闭症儿童的抑制控制特征,以期为干预治疗提供教育启示。首先,秉承早干预的治疗原则[25]。康复干预的年龄越早,康复效果越好,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的可能性越高。因此,一旦发现问题,要尽早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全面康复治疗,最大程度提高抑制控制能力,帮助患儿在未来更好的接受教育、融入社会。

其次,多方合作,联动反馈。研究表明,ASD 个体的刻板重复行为与抑制控制能力呈现极高的相关度。一些研究人员甚至指出,正是ASD 个体的抑制控制缺陷导致了ASD 个体行为的重复性和刻板化[26]。然而,目前关于ASD 抑制控制干预的研究较少,所采用的方法缺乏一致性。因此,推动家庭、学校、康复中心实现三位一体联动合作,共享患儿的最新康复训练情况,为康复决策者们提供决策支持,从而制订更具个性化、更有可行性的康复训练计划,推动改善重复刻板行为。

最后,对待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尽量减少不同教育任务之间频繁切换的现象。其原因在于,转化任务需抑制控制能力的配合,而学龄前儿童尚未具备该项技能。当其面临多任务时,无法抑制优势反应。因此,教育工作者不可操之过急,而应给予每项任务充分的时间,以实现充分理解。

5 展望

通过探讨研究自闭症儿童的抑制控制特征,以期实现为自闭症儿童的康复干预提供新思路、新方案。国外学者对学龄自闭症儿童抑制控制能力的特征展开了较多研究,但由于个体差异性较大,因此所得结论存在差异。国内相关研究较少,相关研究还有待后续的考察研究,以期填补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更好地推动自闭症儿童的康复干预。

猜你喜欢

控制能力刻板自闭症
十宣放血疗法在自闭症刻板行为治疗的临床观察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民众服务区“蝶变”新生:颠覆传统服务区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提升与刻板印象促进*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自闭症孩子画作中国美术馆展出
网络发展对中学计算机教学的影响
太极拳和慢跑锻炼对老人静态姿势控制能力影响的研究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