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预警机上“绣花”的“军工绣娘”

2023-10-25蕊红

职工法律天地·上半月 2023年7期
关键词:绣花

蕊红

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民族和国家,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

——潘玉华

4月12日,在西南交通大学礼堂的讲台上,面对莘莘学子,她侃侃而谈。她的主题讲座《德艺兼备,匠心前行》,诠释了新时代工匠精神。她,就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的高级技师潘玉华。在28年的岁月里,她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以學习、专注、担当、奉献的工匠精神获得了业界的肯定。这位能为飞机“绣花”的“军工绣娘”,以精湛的技能给空警-500、北斗卫星焊接大脑,为我国的军工科技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75年,潘玉华出生在四川省容县一个小山村。她奶奶是一名蜀绣能手,绣出的作品总是活灵活现。潘玉华从小看见奶奶在锦缎上穿针引线,特别羡慕,她向往着长大以后能够像奶奶一样成为一名绣娘。于是,她便跟着奶奶学习绣花。奶奶告诉潘玉华,刺绣其实没什么诀窍,就是熟能生巧,多加练习。小小的她记住了奶奶的话,通过勤学苦练,她的刺绣技艺不断精进。她长大后,虽然没有成为传统意义上的绣娘,但成了一名在预警机上“绣花”的“军工绣娘”。

1995年,年仅20岁的潘玉华应聘进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被分配到装配部电装车间,与一个个精密电子元器件打交道。初进电科集团,她虽然只是临时工,但她始终精益求精,努力学习理论知识。有不懂的,她便虚心向前辈师傅请教。

师傅曾对她说,电子产品要有“面子”,也要有“里子”。一个优秀的电子产品,往往“里子”比“面子”更重要。师傅语重心长:“我们做的是精密焊接组装工作,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而是需要心、手、眼的高度配合,任何一个地方掉队就容易犯错。”师傅的话语对潘玉华触动很大,这让她想起了奶奶的绣品。带着师傅的叮嘱,她从最基础的工作起步,不断学习。每次完成焊接后,她还要反复和设计师沟通,了解产品在具体实践中暴露出的瑕疵,以便及时改进不足之处。

一次,在研发某个项目的时候,有一个非常紧急的任务,需要在手表大小面积的器械上手工植入1000多个细小的铅柱。铅柱大小相当于绣花针,把铅柱垂直植入器械中,还要保证植入的垂直精度要小于头发丝直径的二分之一。这样高标准的工艺要求,对于潘玉华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在这之前,潘玉华只做过对几十根、上百根的铅柱的植入工作。像这样植入上千根铅柱、精度要求特别高的工艺,她从来没有接触过。接到这个任务后,潘玉华经常在家里进行练习。她在一个盛满水的杯子中不断地投入一元硬币,并保证杯子里的水一滴都不溢出。练到最后,她的最高纪录是可以在一杯水中投入45枚硬币。为了提升心静能力,她不断地投放银针。同时,她会用镊子夹取一颗颗比芝麻粒还要小数十倍的焊球进行整齐排列,练习心、手、眼的高度协调能力。

为练自己的眼力,磨炼专注力,潘玉华撒上一把芝麻,用镊子将一粒粒芝麻夹起来,并整齐排列在托盘里,直到心无旁骛,从而达到心、手、眼的高度协同。“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专注’成为我成长字典中的关键词。”回忆过往,潘玉华说。

通过几千次、上万次的练习,潘玉华的心、手、眼的协调能力达到了工艺所需要的标准和要求,最终圆满完成了植入工艺,为该项目的顺利研发提供了保障。

2009年,所里接受了北斗卫星的研发任务。在研发过程中,潘玉华发现她接触的电子元器件越来越精密,集成度越来越高。有一天,质量师梁剑东拿着一个电子板找到潘玉华。为了快速判断故障,梁剑东要求潘玉华把1000多个管腿拆下来,找到故障之后再原样焊回去。

为了圆满完成任务,潘玉华屏气凝神,一动不动坐了四个小时,成功焊接完成第一块电子板。接下来,她顾不得休息,一口气焊接完成了四块这样的电子器件。等四块电子器件焊接完成,因为坐的时间太长,她都变得僵硬了。第二天,她把器件交给梁剑东的时候,让他吃了一惊。潘玉华把这项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变成驾轻就熟的绝活。经过反复的练习,她完成一块1000多根的植柱只需要两个多小时。

时间的脚步匆匆,转眼到了2015年。在“9·3”阅兵式上,新一代预警机惊艳亮相。预警机是空中指挥所,这些神经中枢里最精密的一部分器件都由手工焊接,而完成这项工作的便是潘玉华。

空警500预警机的天线罩上遍布上百万个电子模块单元,潘玉华的工作就是要在这些纵横交错的电子模块单元上实现高密度的组装。她将铅柱纯手工植入在手表大小面积的电子板上,保证每根铅柱的中心位置偏差小于头发丝直径的二分之一。1000多次重复却要保证和第一次一样的精度,全凭手感。这样的操作,潘玉华的成功率几乎达到了100%。

在徒弟们的眼里,潘玉华是技术水平最高的师傅,也是最严苛的师傅。为了让徒弟们练好本领,工间休息的时候,潘玉华会带着徒弟们像自己当年那样做投硬币的练习。他们在已经盛满水的水杯中投入一元硬币,保证水不会溢出,以此练习手的平衡感。最初,徒弟们不能理解这种枯燥的练习,觉得自己已经做得挺好了。

徒弟们的小心思,潘玉华能理解,因为她也是过来人。当年,她面对师傅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还掉过眼泪。有一次,师傅派她去维修飞机上的功能模块,她才真正体会到了肩上所担负的重大责任,并理解了师傅的良苦用心。

潘玉华联系自己过往的经历和心得,说服了徒弟们,最终得到了他们的理解。在她的感染和带动下,他们沉下心来刻苦钻研技术,用良好的工作技能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近年来,潘玉华根据自己的工作理念和方法,凝练成了一套“4321质量理念与方法”:“学习、专注、担当、奉献”的四维榜样观;“立匠心,传匠艺、琢匠器”的三匠育人观;“需求驅动、创新驱动”的二驱质量引擎;“上下游协同化、操作标准化、工具信息化、经验知识化”的一体化质量方法。运用这套质量理念和方法,潘玉华带领以她名字命名的“潘玉华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团队迎难而上,开展技能创新,解决技术难题。

2018年10月,作为中国工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四川代表团的代表之一,潘玉华受邀参加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中外记者见面会。潘玉华作为5位优秀产业工人代表之一,与记者见面交流,共话“工匠精神”。作为发布会唯一的一位女工人代表,潘玉华分享了她对“工匠精神”的看法。在她眼里,“工匠精神”可以概括为六个字:“专注、坚持、创新”。她进一步解释说:“专注就是我们所说的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坚持呢,在坚持当中就是一个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过程。还有一个就是创新。”这次中外记者见面会一经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潘玉华受到广泛关注。

虽然无意中成了“网红”,潘玉华却非常淡定。她说,这是人生中一次难忘的经历,自己的演讲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是因为“国家重视技能人才的发展,产业工人的春天来了”。她谦虚地表示:“和其他4位‘大国工匠’相比,我还存在不小差距。”

此后,因为出色的表现,潘玉华在第四届工匠中国论坛2020年年会暨寻找工匠精神榜样——2019第四届工匠中国年度人物盛典中,入围“2019工匠中国年度十大国匠”。潘玉华不骄不躁,在传承“工匠精神”的路上继续前行,深入高校、机关单位,以自己的经历,宣讲工匠精神。

2023年3月2日,潘玉华做客大连理工大学“信雅讲坛”。她以《德才兼备,匠心前行——赋能企业和社会发展》为题,分享了她成长的心路历程。4月12日,在西南交通大学礼堂的讲台上,她侃侃而谈。她的主题讲座在感染了大家的同时,也为学子们诠释了新时代“工匠精神”……

近30年的光阴,潘玉华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全国五一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民族和国家,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潘玉华说。所谓匠人,就是不惧怕枯燥和漫长,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尝试中,为接近极限而倾注一生。这是她的理想信念,也是她的追求目标。

猜你喜欢

绣花
松鼠绣花
无锡市下足“绣花”功夫 提升城市安全治理水平
杨宗光 做足绣花功夫 甘为孺子牛
岜沙苗寨绣花女
郑州:绣花功夫大比武 城市管理更精细
下“绣花”功夫:让古都洛阳换新颜
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立法”
老旧小区改造:绣花功夫完善社会治理格局
彰显丝路文化与爱情的绣花玉佩荷包
“六有”平台见证四川脱贫“绣花”功夫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