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CD智能控水阀性能评价及应用
2023-10-25莘怡成张斌斌高彦才袁征汪华珍
莘怡成,张斌斌,高彦才,袁征,汪华珍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天津 300459)
0 引言
水平井因其具有更大的油藏接触面积和更小的压降,能够充分发挥油井的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海上油田的开发。水平井井段较长,井筒中摩阻造成跟趾段压力存在差异,会导致沿井筒段地层油水前缘剖面不同,特别是非均质地层,水平井在高渗段或跟部极易发生底水锥进[1-3],一旦见水,整个井筒会很快水淹,严重影响油井生产能力,降低油藏采收率。因此如何有效延长油井无水或低含水采油期,降低油井含水上升速度是海上油田普遍面临的挑战[4-9]。
近年来,针对水平井控水方式方面的研究较多,机械控水方式主要包括:中心管控水、ICD/AICD控水、改性疏水颗粒调流控水、C-AICD 复合控水等[10-16]。其中AICD 控水是一种新型控水完井方式,可以根据产水量的大小自动调节阀板大小,降低油井含水率上升速度。但国内外针对AICD 控水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结构和油藏耦合模拟方法上,对于常用的浮板型AICD 控水阀的过阀压降与流体物性、流速等的关系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在实验的基础上,研究AICD 过阀压降模型,并结合南海某油田进行控水设计,评价控水效果。
1 浮板型AICD控水原理
1.1 浮板型AICD工作原理
浮板式AICD控水阀原理[17-20]是基于伯努利方程的流体机械能守恒定律,即动能+重力势能+压力势能等于常数,常数是指浮板上下的机械能是个常数。根据流体黏度与速度的关系,自动调节浮板上下运移,如图1所示。黏度高的流体流速慢,浮板上方流体动能小,势能大推动复盘向下运动,增大流体过流通道;黏度低的流体(如水和气)流速快,浮板上方流体动能大,势能小,浮板上移,减小过流通道。
图1 不同流体流过时浮板移动示意图
1.2 浮板型AICD压降模型
目前国内外普遍通用的浮板型AICD 控水阀压降模型表达式见式(1)[21],过阀压降主要受流体密度、黏度、流量和阀的数量等影响。流体黏度越大、密度越小、流速越低,完井压降就越小。
式中:∂P、q分别为过阀压降和流量,MPa、m3/d;ρmix、μmix分别为混合物的密度和黏度,kg/m3、mPa·s;n为单根短节上阀的数量,个;aAICD为AICD阀强度参数;ρcal、μcal分别为校准的密度和黏度,kg/m3、mPa·s;x、y均为常数。
海上常规油田开发主要涉及油、水两相流,产气量较小。因此可以简化压降模型研究油、水通过浮板时产生的附加压降,以水相密度和黏度作为参考标准,研究单个控水阀压降模型。简化后的公式为:
2 浮板型AICD压降模型参数优选
2.1 AICD过流能力物理模拟实验
为研究浮板型AICD 控水阀的过流能力,设计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实验流程如图2 所示。分别注入黏度为5 mPa·s煤油和水,测试海上油田常用的5 mm 浮板型AICD 在不同流体下压降与流量大小的关系,实验结果见表1。
表1 油水过阀压降测试结果
图2 控水阀测试流程图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①在低流速条件下(流量≤5 m3/d),由于流量小,流速低,浮板上下压差小,对流体密度、黏度等不敏感,因此浮板型AICD对油、水过流阻力相近;②当流量增大后(流量>5 m3/d),水相黏度低、密度大,通过时浮板上方压强小,浮板上移,过流通道减小,水相过流压降增大;③与水相比,煤油黏度高、密度低,在相同流量下(流量>5 m3/d),过阀压降远小于水相,表明在高流速下黏度是影响压降的主要因素。
2.2 压降模型参数优选
非线性回归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变量转换和对数变换,将非线性回归转化为线性回归,按照最小二乘法的原理,求取表达式中的系数值,使模型与实验数据的误差平方和最小。因此对式(2)进行线性变换:
令Yi为计算出的压降数值,qi、Yj为实验测得的流量和压差,则:
令:
根据最小二乘法的原理,分别对aAICD、x、y求偏导数。当φ趋近于零时,表明拟合的模型能够基本表达变量之间的关系。用纯水进行实验,此时ρmix=1 000 kg/m3,μmix=1 mPa·s;用纯油进行实验,此时ρmix=800 kg/m3,μmix=5 mPa·s,进行迭代计算,拟合aAICD、x、y3个参数的数值。
最小二乘法迭代计算可以借助于SPSS 软件非线性回归分析模块进行,导入上述压降模型和实验数据,经过97 次迭代后结果趋于稳定,此时估算的参数结果见表2,方差分析见表3。
表2 参数估算值
表3 参数方差分析
该模型R2=1-(残差平方和)/(修正平方和)=0.993,拟合效果较好,能够较精确地表达该阀的压降模型。此时压降模型表达式为:
用上述模型计算不同流量下的压差,如图3 所示,结果与实验值基本吻合,能准确反映过阀压降与密度、黏度、流量等的关系。同时对比了相同孔径ICD 控水阀的压降曲线,由于ICD 阀不具有调节流道的能力,在高流速条件下压降小于AICD 阀,且水相流动阻力远大于油相,证明AICD 控水效果要优于ICD。基于拟合后的表达式,分别计算了5 mmAICD控水阀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流体过阀压降大小,计算结果如图4 所示。从图4 可以看出,在含水率>50%、流量>30 m3/d时,压降明显增大。为防止地层出砂,油田普遍允许的最大完井压降在3~5 MPa,因此AICD 控水不适合已发生水淹的高产量油井。
图3 不同流量下的过阀压降
图4 不同含水率下的流体过阀压降
2.3 控水完井案例分析
采用AICD阀进行控水完井时,除了要达到控水的目的,还要满足油藏的配产要求,因此在进行控水方案设计前,需要按照产量初选控水阀孔径大小。以海上某口井A1H为例,该井下入139.7 mmAICD控水筛管,进行机械控水完井,按照油藏要求投产后该井生产压差要控制在1.5 MPa 以内,最大液量300 m3/d。水平段长度为300 m,考虑控水阀损坏、砂堵等情况,单阀平均产液量达到20 m3/d,可以满足产能要求。按照产量与压差的关系图版,采用5 mm控水阀可以满足该井不同含水率时期的产量和生产压差的要求。
A1H 井投产初期日产液147.87 m3,日产油146 m3,含水率1.26%,井底流压9.78 MPa,生产压差0.97 MPa,与油藏预测相比日产油提高了56 m3,含水率降低了16.5%,投产一年后日产油166 m3,含水率10%,控水增油效果显著。同层位相同构造位置的邻井A5H 采用139.7 mm 普通筛管砾石充填防砂完井,投产初期日产油80.2 m3,含水率8.6%,生产8个月后日产油7.1 m3,含水率97%,证明设计合理的AICD控水完井能够有效抑制含水上升速度,提高采油量。
3 结论
1)通过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浮板型AICD 控水阀的压降模型,在流速较低时,油、水过阀压降相近,浮板型AICD 控流效果较弱;随着流速增大,低黏流体通过AICD控水阀的流动阻力更大。
2)相同流速下,含水率越高,流体通过AICD 控水阀的压降越大;相同含水率条件下,随着流速增大,过阀压降也越大。
3)基于5 mmAICD 控水阀压降模型计算结果,该类型控水阀不适合已发生水淹的高液量油井的控水。拟合后的压降模型为海上油田选择大孔径AICD控水阀控水完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支撑,实验模拟及计算的方式为后续形成全尺寸、多结构的控水阀压降模型研究提供了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