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高职“食品掺伪鉴别检验”课程课证融通研究
2023-10-25鲍会梅
鲍会梅,王 岩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淮安 223005)
“1+X”证书制度下的课证融通是以学习的认知规律为线索,将专业课程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不同的知识与技能点对接,并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使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知识并掌握技能[1]。高职“食品掺伪鉴别检验”课程是高职食品类专业的一门传统的专业课程,该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在“1+X”证书制度下,如何做到教学过程中的课证融通,对高职食品专业类课程“1+X”证书体系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 对接“1+X”证书制度 现行“食品掺伪鉴别检验”课程存在问题
1.1 专业能力和岗位职业能力对接不充分
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开设的“食品掺伪鉴别检验”课程是一门传统的专业课程,通常是为了培养食品类专业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而设置的,在该门课程的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相比略显比重过多的现象,在实施“1+X”证书制度的过程中,通常会存在专业能力和岗位职业能力对接不充分的现象,这是因为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仍旧存有差距。由于职业技能培训属于非学历教育范畴,更注重校政行企协同,而当前恰逢证书制度的落实与管理存有职责不清的局面,学校和相关社会培训机构之间缺乏沟通,主要体现在考核标准和培训内容的设计上的不一致[2]。
1.2 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证书考取标准不甚吻合
基于“食品掺伪鉴别检验”课程为高职食品类专业的传统课程的特点,专业课程标准的制定主要是针对专业型人才而定,课程类型多为理论实验一体课,虽然最后的考核既有理论考核、也有实验操作考核,但是这个考试形式是有别于考证制度的,总体来比较,课程标准与“1+X”证书制度还存在不甚吻合之处,为了能够获取职业技能证书,学生还需要继续参加相应的课程培训,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在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虽然融入了相关职业技能证书的要求,但是并没要求强制落实、因此,随着“1+X”证书制度的逐步落实,方能逐步实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的融合,“食品掺伪鉴别检验”课程的课程标准也将逐步融通对应的职业技能标准,更好地对接职业技术资格证书[3]。
1.3 课程内容与考证内容尚不能有效融通
“1+X”证书制度在试点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获取相关职业和岗位的能力证明,证书的获取过程突出的是能力,而不仅仅是学历,基于这样的评价趋势,要求学生逐步接受并适应这个考证制度,迫切需要做好课证融通。但是,由于当前“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食品掺伪鉴别检验”课程在课证融通上还缺乏实践经验的累积,没有系统地对接课证融通的教材,课程内容设计上还有缺陷,主要症结课程内容设计上必须要依托于统一的课程标准,但还不能完全支持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技术资格证书,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在课程标准的动态调整基础上,能够充分考虑职业技能培训需求,调整课程内容,将专业知识与岗位技能统一起来,减少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1.4 课程评价与职业技能评价等级尚不能有效融通
在“1+X”证书制度的试点过程中,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在进行课证融通的教学模式改革的同时,有必要对课程评价方式方法进行改革,使之与“1+X”职业技能等级相结合。当前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食品掺伪鉴别检验”课程的评价标准尚且停留在是期末总评或期末考试的形式,还是处于传统的课业评价阶段,为了推进“1+X”证书制度,要求“食品掺伪鉴别检验”课程的评价标准需要与学生职业技术技能等级相结合,形成职业技能等级与学业成绩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模式,“1+X”证书制度的实施将成为此次结合的助推器,考证制度将促进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充分的体现技术技能培训的需求。
2 “食品掺伪鉴别检验”课程的课证融通策略
2.1 把握课程融通的总体思路
首先,需要明确课证融通的载体是课程,“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食品掺伪鉴别检验”课程课证融通的落实,课程是关键,实现融“证”入“课”,以“课”为主,紧紧围绕学科与专业的应用性,实现专业课程中嵌入“1+X”证书,重要的是要基于行业和市场需求的调研分析,把职业能力按照课程体系框架的标准进行分解,结合认证课程内容并与之整合;其次,需要将重点放在如何破解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食品掺伪鉴别检验”课程教学与证书培训考试“两张皮”的问题之上,借鉴已有其他课程课证融通实践经验,需要明确课证融通的内容及项目,掌握课证融通的形式与方法;最后,在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食品掺伪鉴别检验”课程课证融通中,要坚持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原则,构建教师教授和学生践学双主体的教学课型,构建教师教授和学生践学双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作为教学的指导者、组织者,按照教学内容创造情景、设计任务、协作分组,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逐步通过课堂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构建自身知识与技能体系,以达到顺利完成所布置的任务,积极参与小组协作、共同合作解决问题,增强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4]。
2.2 构建课程职业能力标准体系
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进行课证融通试点改革的时候,需要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学生专业技能技术素养的提升,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以使之能够胜任未来的职业岗位,科学制定“课证融通”实行方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工学结合,在高职院校进行“1+X”证书制度下的“课证融通”改革,构建课程的职业能力标准体系非常重要。“1+X”证书制度的试点,是为了培养出适应现代企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构建“食品掺伪鉴别检验”课程职业能力标准体系,实现课证融通,要以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和相对应的“1+X”证书制度的认证项目标准为依据,校政行企协同、以校企为主,对考试大纲进行分析与解读,共同构建课程标准,以保证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教学、考核要与认证标准、认证内容、认证培训、考核相融通[5]。
2.3 构建课程教学体系,尤其是实践技能体系
在进行课证融通改革时,应注重与时俱进,力求教学内容适应食品行业企业技术水平的进步,为了确保课证融通的实施效果,需要正确确立课程所在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和职业资格认证项目,由此选择合适的、能够与课程融通的证书项目就显得很重要,如国家“‘1+X’粮农食品安全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项目”就是比较合适的选项,可以以此为基础构建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同时,基于“1+X”证书制度下的课程对实践技能要求高的特点,在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食品掺伪鉴别检验”课程中开展课证融通改革时,要求任课教师要具有双师素质,具有承担诸如“‘1+X’粮农食品安全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项目”考试相关操作培训的能力,能够将实践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中,在此次改革实践中,要支持教师的证书考试和社会实践,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效果,确保学生通过技能考试并获相应的职业技术技能证书。构建实践技能体系需重视课证融通课程的教学设计,对接不同等级的相关“1+X”证书的职业能力要求,除了注重满足专业核心岗位的需要之外,也要注重就业岗位的延伸,依据课程标准、岗位要求及考核点,积极打造真实的岗位工作环境,逐步课程与职业资格标准的对接,实现课证融通。
2.4 构建完善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为了保证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食品掺伪鉴别检验”课程课证融通教学改革效果,需要构建完善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校考核和职业证书考试2 个部分,考核评价体系主要包含职业技术资格鉴定考试、过程考核2 个方面的内容[6]。为了确保最终评价结果的客观性,需要进行多元评价,包括学生自评、过程评价、成果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和增值评价等。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强化课证融通,在评价学生理论知识基础之上,通过校企合作、实训资源整合、实践项目开发,强化学生实践能力考核,提升学生应对实际任务的实践技能[7]。课证融通的教学改革中强调了要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考核,因此需要引入多种考核要素,主要考核学生对各种分析检验方法的综合应用能力[8],如考核评价学生是否能够熟练选择正确合适的方法进行各类食品的掺伪鉴别检验,是否能够独立完成相应的检验检测任务,是否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 结语
高职食品专业类课程“1+X”证书体系改革重点要落实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上,“食品掺伪鉴别检验”课程作为传统的专业课程,在实施课证融通的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重新构建课程标准体系、课程内容体系和课程评价体系,以利于与“1+X”证书制度实施相适应。在今后的课程改革中需要逐步加强校政行企及第三方认证等多主体参与研究,同时强化“三教”改革,以期更好地做到“食品掺伪鉴别检验”课程的课证融通,努力实现培养食品专业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标。